屈原的自殺成就了中國人的士氣,不僅是文學大家,更是精神巨人

文|林屋公子

屈原的自殺成就了中國人的士氣,不僅是文學大家,更是精神巨人

《哀郢》,現代,戴敦邦,國畫,取材自屈原《九章·哀郢》。所謂“哀郢”,即哀悼被秦國攻陷楚國故都郢

公元前280年左右,因為東方合縱,秦國久攻魏國不下,於是制定攻楚方略。前279年,秦昭襄王與趙惠文王在澠池相會修好,同時派大良造白起出武關,進攻楚國。白起先進攻楚故都鄢城(今湖北宜城),採用引水灌城的方式,攻破鄢城,楚軍死傷數十萬。接著,白起又直指楚都郢(今湖北荊州),此時楚國“百姓心離,城池不修,既無良臣,又無守備”,懦弱的楚頃襄王無法應對,只能東遷於陳(今河南淮陽),數百年的郢都毀於戰火。

白起攻下郢都後,又繼續掃清楚國在江漢平原的勢力,包括鄧(今湖北襄陽)、夷陵(今湖北宜昌)、安陵(今湖北雲夢)、西陵(今湖北武漢)等地,甚至南渡長江攻入洞庭、五渚、江南等地。因為楚國君臣的昏庸腐敗,秦軍的鐵騎踏過這些地方,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抵抗。而屈原生活在江南一帶,自然對此有所耳聞。所以,他或許是不願意落入敵軍之手,或許是對楚頃襄王徹底失望,總之,在公元前278年,屈原在汨羅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限於史料的匱乏,我們無法知道屈原去世具體是哪年。前文我們說屈原出生大約是公元前343年,而且屈原去世大約就是公元前292年或前278年,他享年51歲,或者65歲。屈原多次遭遇打擊和流放,似乎難以活到六十餘歲,那麼前者的可能性應該更大點。持後者觀點的學者認為,《哀郢》《國殤》是鄢郢之戰時的作品,“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壄”,描繪的正是楚軍陣亡的慘狀,當然,說是丹陽之戰、垂沙之戰也未嘗不可以。

屈原去世之後,楚國善於辭賦的有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他們都尊屈原為辭賦之祖。宋玉很受楚頃襄王寵愛,曾作《神女賦》《高唐賦》等,但終究不敢像屈原這樣直言納諫,以致楚國越來越衰弱,終於在公元前223年為秦將王翦滅亡。

屈原的自殺成就了中國人的士氣,不僅是文學大家,更是精神巨人

湖南汨羅屈子祠大門,屈子祠亦稱屈原廟,現闢為屈原紀念館,位於湖南省汨羅城西北玉笥山頂,現存建築系清乾

然而!即使統治者無能,楚國卻人心未散。早在楚懷王客死秦國時,楚人南公就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屈原之死,雖然不能讓楚頃襄王振作,但可以想見的是,在楚國軍民之間,一定燃起了薪火相傳的鬥志。君不見,公元前209年,楚人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奮起抗秦;之後楚人項羽、劉邦等又相繼加入起義隊伍,僅僅五年時間,就滅亡了這個曾經蹂躪東方六國百餘年的強大帝國,屈原開創的辭賦也在漢代發揚了下去。

為什麼楚人會有這樣強烈又持續的士氣呢?這當然是來自屈原“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的高尚情操,是來自屈原“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情懷,是來自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積極進取,是來自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英雄氣概!所以,屈原的自殺實際上成就了楚人,當然也成就了他自己;當那些昏君佞臣被釘上歷史恥辱柱時,只有屈原才能“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屈原影響的當然不只是楚人,而是後世乃至今日的中華民族。從賈誼、劉安、司馬遷等人開始,均對其作品、人格進行高度評價。雖然也有揚雄、班固等人批評其不會明哲保身、指責君王,但這種小眾觀點,不會成為主流。如果屈原不是徹底絕望,怎麼會不愛惜生命?如果屈原不是捨生取義,又怎能激勵後人奮鬥?至於批評其指責君王,這更是站在統治階級立場上說話,不值一駁。

當然,屈原精神能傳承至今,作品傳諸世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說《詩經》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泉,那麼《楚辭》就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淵藪。漢魏六朝辭賦之後,詩仙李白天馬行空、如夢似幻的筆法,明顯也是受屈原的影響。李謫仙對屈大夫也高度評價:“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偉大的詩人屈原,他的辭賦與日月同輝,而那喧囂一時的楚王臺榭,如今都已經成了荒山野嶺!

屈原不僅是中國文學的老祖宗,而且影響力早已漂洋過海、遍佈全球。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頒佈“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中就包括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的作家拉伯雷、英國的作家莎士比亞和中國的詩人屈原,這位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受到了全球人民的隆重紀念和追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