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成功轉移了視線,公開賽慘淡的結局就這麼過去了?

全運會 日本 薛飛 劉國樑 精英乒乓網 精英乒乓網 2017-09-02

國際乒聯巡迴賽捷克站開賽以來,國乒小將的成績令球迷大失所望。本次比賽,共十名隊員參加,淘汰賽上就有五人出局。隨著比賽的深入,無一人進入決賽。雖然國乒早已止步四強,但對冠軍還是給予了一定關注,可讓球迷失望的是,男女單最後的冠軍獲得者都是日本選手,日本也是近年來首次在中國選手參賽的情況下實現包攬。

全運會成功轉移了視線,公開賽慘淡的結局就這麼過去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中國隊不是隨便拿出一個都會奪冠的麼?而接下來開始的全運會似乎瞬間將人們的視線轉移了,國人似乎依舊喜好“翻篇”!張本智和以打破紀錄的姿態登頂公開賽與薛飛在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慘遭逆轉形成鮮明對比,回過頭再看這件事,心中那團憋悶真的是不吐不快!同樣是面對波爾,國乒小將就真的這麼不堪大任?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國乒為了保證全運會順利進行,並未派出全部主力選手,均是以二三線隊員參加比賽,無論是絕對實力還是大賽經驗都沒有奪冠實力,丟掉冠軍實屬正常,目標就沒定在奪冠上,更多的是讓年輕人漲漲經驗,每多打1場對他們來說都是難得的經歷。

全運會成功轉移了視線,公開賽慘淡的結局就這麼過去了?

但其實不然,國乒小將集體淪陷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國乒的“風水”正在發生變化。國乒失劉月半之痛才剛剛開始!

第一:國乒老帶新傳統被打破,難道又要走兵敗莫斯科的老路?

每次大賽,國乒的傳統是以老帶新,即主力隊員帶領其他非主力成員共同參賽,有點像大號帶小號,刷副本一起打怪升級漲經驗。以往老帶新,關注點都在核心隊員,年輕隊員在無特大壓力的情況下,完成“升級”。既悄悄的漲了經驗,又不至於喪失自信。畢竟“優秀”是一種習慣,如果違背這一傳統定律,再優秀的選手沒有了必勝的信念,再想“緊”起來,那將需要付出更艱難的努力。得到的教訓就和世錦賽兵敗莫斯科一樣,慘失冠軍。

第二:小將輸球,是贏不了還是不想贏?

客觀來講,從二三線小將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和一流選手,甚至超一流選手的差距。這種差距唯有時間和經驗才能彌補,而並不僅僅是技術先進就可以所向無敵。薛飛在大比分3:1領先的情況下,被波爾連追三局翻盤,可見心態和節奏的把握還有欠缺。當然也會有“陰謀論”猜測,集體輸球仍然是一種無聲的抗議,不然一個暫停之後,連輸三局,我就問教練你在幹什麼?

第三:讓近乎“零配置”的小將裸秀,是拿底蘊換時間?

國乒以往的風格是,主力選手享受超級待遇,這也直接導致主力選手在世界大賽上所向無敵,而非主力在同齡青少年選手中卻並無絕對優勢。主力隊員無論是從訓練、規劃、教練、器材還有參賽次數方面都堪稱舉國體制,而主力隊員就那麼幾個,能擠進去的,都是天才中的天才。

國際乒聯白金站奧地利站,男隊的馬龍、樊振東、許昕、張繼科 ,以及女隊的丁寧、劉詩雯和朱雨玲均未在名單之中。如果說男隊的主力沒有參賽是在為罷賽後的處罰買單,那麼女隊雪藏主力就完全說不過去,只能說明,國乒已經開始效仿日本隊的“團戰”和以賽代練的模式,給予更多年輕隊員出場機會。主力們的缺席也意味著他們將失去2017年國際乒聯年終總決賽的資格,但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95後、00後的年輕人更多的舞臺。只是這種拿冠軍底蘊換成長時間的做法是哪個大神發明的?男籃在衰落、男足已如同爛泥、下一個倒黴的會是男乒?

這種整體佈局和以前劉國樑時代的整體規劃完全不同,從弱肉強食變成雨露均沾,從重點培養又恢復到廣泛選拔,這種情況很像施之皓教練剛開始執掌的女乒時期,要開啟無核時代,人人都是核心,然後大膽啟用新人慘遭新加坡團滅,之後又開始了核心論調。這就好比一棟房子,承重樑不夠結實,經受外力時必然會導致整體的垮塌。隊伍沒有核心,就是一盤散沙。國乒戰無不勝靠的是整體的框架和經歷過洗禮的傳統,一兩場失利也輸得起。但請別全盤改革,全盤否定,別到時候拆了架子,最後連大梁都找不到。

精英乒乓網一品山人供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