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和形意拳之比較

拳擊 武術 體育 精武圈 2017-07-16

首先拳擊絕對是好技術,直接、有效、實用。1928年國術大賽冠軍朱國富就練拳擊,而且他還帶他的兩個弟弟一起練,他的兩個弟弟成績也不錯。都進入前20名。所以拳擊和形意拳各有所長,可以結合起來練。

拳擊和形意拳之比較

拳擊,包括一切上擂臺的搏擊都將自己的技術去掉多餘的,做到直接、直接再直接。因為一場比賽的收益是用百千萬美圓來計算的,所以投入的再多、研究的再傷腦筋,都是值得的。拳擊的技術訓練是十分細膩的。體系是十分優秀和龐大的。正是因為人們對它不瞭解,所以才僅憑比賽時的技術而斷言其粗糙。比如說,拳擊的步法。很多人都認為它是在做小跳步。就是說在蹦蹦跳跳的。其實這個絕對是個誤解。拳擊對於它的滑步,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絕對是不允許蹦蹦跳跳的。而且做過步法訓練的人可能會知道,滑步練習時間稍長,和拳法配合熟練後,是根本不會象某些人說的那樣苯滯的。

形意拳其實根本就是象形拳術。說句開玩笑的話,如果你想練成動物般的本能攻擊,那麼有些技術和拳譜,就簡單了。比如說:打人如親嘴,那是當然的。你看看老虎、狗的撲咬,就會明白,本來就是那樣的嘛。根本沒有什麼可玄密的。老虎撲上獵物,同時就會用嘴咬。老虎是不會什麼直拳擺拳的。它的嘴短,所以必須要貼上去咬。形意拳是一步一樁,一擊必殺,脫槍為拳,重槍不透甲不如不發,但是在擂臺上,你就敢保證步法整體進去了後就絕對可以一擊打倒人嗎?你就敢保證你的素質就是絕對高於對手嗎?你知道拳擊運動員中某些人的迎擊打法的方式嗎?你知道一擊不倒而自己又撤不出來後的後果嗎?如果你知道了,就不會再說拳擊為什麼不用整體步法發力了。

拳擊和形意拳之比較

“拳從口出,高不過眉,底不過口”,這是劈拳的出手訣,為什麼要這麼出手?其實還是沒有跑出“中線理論”(這個理論詠春拳論述的比我詳細,我就不費口舌了),只要按照這個要求出手,就可以起到搶中和護中的作用,還有能起到對頭部的防護效果,另外,從這個高度出手,就能起到對對手的“壓打”效果,打擊角度有點象是向前斜下方,衝擊時用效果很好。

什麼是“虎抱頭”?其實就是你看過拳擊的戒備式吧,雙手在腮、肋一旁一護,不讓別人打到,好好的抱住自己的腦袋,那就是“虎抱頭”

拳擊和形意拳之比較

拳擊從基本技術,之後引靶,配靶,過度到實戰對抗,每一個環節,都緊貼實戰,對於人的實戰的距離感,節奏感等實戰要素的培養,是十分優越的。練形意拳的人,如果不能把拳架練活,是根本打不到拳擊訓練者的身上的。拳擊運動員善於移動遊走保持距離,以及前手刺拳,保持距離和騷擾對方。遊走,破壞了傳統武術修煉者的距離感,多用假動作晃幾次,基本上,現在的傳統武術修煉者就杯具了。

傳統武術講究接手,出手不回手。拳擊講究,快打快收,頻率高。所以傳統的很多打法、技法都是順著這個思路或者針對剋制這個技術發展的,結果就出現了所謂“接手”打的現象,接手接習慣了,突然遇上拳擊等,一下就吃虧了,所以了,這種出手不回的東西,要像形意、八卦這樣的“進身拳”(注意不是近身拳)才好用,不然挨死打。出手回手,一個是保護自己,一個是蓄力,預備再打。不信你不回手看看,你能連打幾下?而出手不回,在身步調整上,對身體的要求更高。不回手蓄力,直接變換身體姿勢和位置發力,也相當於收手了,這是形意的中級打法了。所以,很多傳統練習者上臺就捱打,是正常的。

那麼形意拳的優勢在哪裡? 形意拳練好後,具有鬆中帶剛,橫豎兼顧的球勁,筋骨強硬,發力啟動速度快,冷脆快透的發力,拳的震透力要強於拳擊。比如人體內臟是燈泡,肋骨肌肉是外殼,拳擊是直接破壞外殼,可能肋骨斷了,來破壞裡面的燈泡,而形意拳的透勁,是不破壞外殼,直接勁往裡走,震壞燈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