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山水來遠

劉乃春 武殿旺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來遠村,位於山西省中部,隸屬祁縣東南部來遠鎮,距縣城40公里,是來遠鎮黨委、政府機關的所在地。全村由5個自然村組成,即來遠、集林坪、石崖上、店兒上和南山頭。現有村民367戶,684人,耕地面積1254畝,林地1萬畝,區域面積26.78平方公里。全村主要以農業、養殖業、餐飲業為主導產業。201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7000多元。

來遠村,屬幹石山區,地處麓台山之脈,放眼四周,綿延起伏的山坡上,生長著松柏樹、桃杏樹、葛針灌木和各種雜草,在一、二里寬的河灘上,蜿蜒流淌的昌源河水,似一條玉帶將各個自然村串聯起來。山大溝深,有南禁山、北禁山、康山、近山、馬兒窯和廟房轉等6座大山,有石弓溝、割魚溝、趕魚溝、張顯溝、南溝和蒲草溝、正溝等7條深溝,實屬河流環抱,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來遠村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考古工作者曾在村北附近,挖掘出不少仰韶文化時期的文物。以此斷定,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此定居和繁衍生息。相傳,東漢末年司徒王允之侄王凌,為逃脫董卓餘黨的追殺,跑到趕魚溝迷路,幸遇一隻金鹿引路,到達一處山坡時坐化了,變成了一尊石像。東漢皇帝得知此事,傳下聖旨,封他為“潤濟侯”,管起了行雲布雨之事。為感恩載德,鄰近各村的老百姓和富豪鄉紳,為“潤濟侯”修建了廟宇和戲臺。“潤濟侯”,當地百姓又叫“麓臺爺”,附近百姓登山朝拜,來到麓臺爺當年迷路地趕魚溝時,遙望麓台山巔仍覺得遠,於是暫歇腳,有的也臨時居住下來了,長年累月形成了村莊,故名“來遠”。這僅僅是一個傳說,具體因何為名,村裡的老人們也說不清,只是相傳著這個美麗的傳說。

來遠,古稱“來遠鎮”,為祁邑重鎮之一,據康熙四年《祁縣誌》卷二建置志“裡甲”附鎮載:“來遠鎮,在盤陀東南,去縣七十里”。據光緒八年《祁縣誌》卷二武備載:“來遠鎮,兵五名”。有文字記載可追源於宋朝。舊縣誌記載,全福,俗姓田氏,來遠鎮人,曾與師諸仙(祁縣盤陀鎮人)遊於汴京,宋徽宗賜號全福。《晉乘搜略》中有宋太祖取河東首克金鎖關的記載,來遠鎮也地處主要戰場。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元朝末年,世代相傳中,最早定居村內姓氏家族“三王兩張一郭董”遷入來遠。後來陸續有渠氏、劉氏、巨氏、唐氏等家族遷居。據集林坪渠氏家譜記載,先祖元末明初時由上黨長子縣遷徙本地,與城內晉商巨族渠家為同族。

明清時,來遠屬祁縣東谷都。元朝祁縣境內實行都甲制,明朝洪武十四年祁縣編為四十五里,但習慣上仍沿用元代舊制稱裡為甲。據康熙四年《祁縣誌》載:“東谷都,在縣東南八十里,為村七,曰虎陷溝,曰樑家村,曰神嶺,曰降唐溝,曰來遠,曰敢谷溝,曰盤陀。”明朝正德元年(1505年)建有宮室玉皇閣,在來遠鎮北門。據舊志雲“祁地有樓二、閣亭各一,而一邑之勝概寓焉”。嘉靖年間營建來遠寨,在來遠鎮東山巔,圍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四面臨溝,上壘石牆五尺。萬曆年間,山東恩縣(今山東平原縣西恩城)舉人王牧擔任祁縣知縣,在來遠設公館三所,有門,有前堂、左右廂房,有退堂、左右吏舍、廚廁。據光緒八年《祁縣誌》載,清朝時公館只剩下一所。公館,當時行署辦公單位。康熙四年《祁縣誌》記載,當時縣公署有公館,僅在來遠、盤陀、西關設有。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根據省政府新編制規定,本縣行政區劃又調整為4個區,一區駐地來遠村。1953年,根據省政府劃鄉建鄉計劃草案,祁縣在5個區的基礎上劃分為39個鄉和2個鎮,一區駐地來遠,分八個鄉,共管轄108村,區署設在來遠村。1958年,實行人們公社制,全縣劃分6個公社,來遠(克魯)公社駐來遠村。隨後公社幾次調整,但來遠村一直為公社駐地。1983年後,完成公社改鄉的建制,來遠村為來遠鄉政府駐地。1983年改制來遠鄉為鎮,管轄19個村委會,來遠村為鎮政府駐地,一直到現在。

來遠地處要衝,是貫穿山西南北,連接京、豫的通衢古驛道。驛道俗稱“官道”,沿線設有驛站或鋪司,供往來官吏食宿或更換馬匹。明清時,縣境有兩條驛道,西路賈令驛,東路盤陀驛。來遠為盤陀驛的鋪司,故稱為“來遠鋪”。盤陀驛是由太原到上黨潞安的府道。清乾隆《祁縣誌》載:盤陀驛五鋪,“白圭鋪北界太谷縣,十五里至團柏鋪,十五里至紫紅鋪(原注:盤陀驛移置於此),二十里至盤陀鋪,二十至來遠鋪,十里至北關,南界武鄉縣,共八十里”。民國時,歷史上著名的白晉鐵路過境來遠,1935年開始修築,北起祁縣白圭,南到晉城,1941年竣工通車。縣境內有東觀、子洪、盤陀和來遠四個車站。來遠車站,在現郵局附近。這條鐵路後在抗戰中逐漸被毀,來遠村現有其橋墩遺址。如今,國道208、省道東長線穿越而過,主要是太原到晉南、河南等地貨運交通要道。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來遠得天獨厚的交通因素成為明清時期重要的晉商集鎮。祁縣商業歷史悠久,聲譽遠著,成為當時中國商貿與金融業的中心之一。來遠,也地處福建武夷山通往蒙俄的萬里茶道途中必經之地。來遠人充分利用這一交通優勢,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牽著駝隊,長途跋涉,從事運輸生意,牟取暴利。有的依託本地集鎮,開設店鋪。祁縣縣內形成了縣城、賈令、東觀、子洪、來遠等五大集鎮。來遠巨家,為晉商一族,約光緒初年由左權遷徙於此,經營醋起家,後主要駱駝運貨為主,曾在現來遠衛生院處開設有駱駝店。據統計宣統二年(1910),全縣有各類店鋪1000餘家,其中縣城236家,賈令鎮167家,東觀鎮114家,子洪鎮42家,來遠鎮23家。

晉商家族賺錢之後,在長達2華里的青石龍街兩旁,大興土木,建起亭臺樓閣,寺觀廟宇及豪門宅院。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建古蹟,有舉人劉學易、財主巨登奎、晉商賈德茂和渠木留等人的宅院,有菩薩廟、關帝廟等20多處。這些古建築與依山勢而建,鱗次櫛比的各類民居建築以及戲臺相得益彰。這裡,黨政機關辦公大樓、醫院、敬老院、信用社聯為一體,相映成趣,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站在昌源河西部山上,向東眺望,來遠古鎮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

來遠村是革命老區,曾經是太行革命根據地的前哨陣地。中共祁縣縣委、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曾帶領抗日軍民,在白晉線兩側,充分利用崇山峻嶺的地理優勢,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1938年4月,日軍調集3萬多人的兵力,分九路圍攻太行抗日根據地。在國民革命軍一六九師師長武士敏將軍指揮下,軍民與敵激戰六晝夜,取得了擊斃、擊傷日軍千餘人的子洪口戰役大捷。戰鬥結束後,八路軍總部和決死縱隊派來慰問團,召開了祝捷大會,在來遠修建了陣亡烈士公墓,並立碑紀念。1946年1月中旬,由太嶽軍區司令員陳賡、太行地委書記劉建勳、太行區第二分區司令員魯瑞林等人與閻軍野戰司令員趙承綬及美軍代表,在白晉鐵路來遠段舉行了國共停戰談判。發生在1946年3月11日的白晉戰役,主戰場就在來遠村南側的羅山堖。在這次戰役中,解放軍太行、太嶽部隊集中20萬兵力投入戰鬥,閻錫山動用了包括日軍在內的10萬多兵力,雙方激戰11天,解放軍殲敵4000餘人,徹底粉碎了敵人企圖把白晉沿線控制在手的陰謀。羅山堖戰場遺址,現已成為紅色旅遊基地。1948年6月,晉中戰役打響後,集林坪是我軍糧食等軍用物資的集散地之一,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來遠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早在明朝時期,祁縣舊志載有“義耆”董志山,反映民風樸實的風土人情。清朝劉學易,光緒二十八年舉人,後任襄陵縣教諭,現集林萍關帝廟有其撰寫的碑文。近代渠殿臣(1913—1987),又名渠增相,黃埔軍校西安第七分校畢業,曾任胡宗南部隊司令長官參謀處中校參謀,後在南京總部任上校參謀,1949年赴臺灣。

渠果珍,1930年生於來遠村集林坪,1946年畢業於祁縣抗日第一高小,8月考入太行區公立第二中學,1947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華北軍區高炮十五團排長、代連長、參謀、作戰處副處長、高炮二十團團長、空軍高炮八師參謀長、副師長、三師師長等職。1973年8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81年任空軍第四軍副軍長。

來遠物華天寶,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盛產乾鮮水果及糧食作物。主要特產小米,色澤金黃,營養豐富,口感極佳,深受消費者青睞。近幾年來,來遠村黨支部、村委會在發揮優勢,發展經濟的同時,高度重視傳統村落的保護和開發工作,使這一古鎮煥發了青春。首都及我省的大專院校及本縣的相關部門,在此建起了中國國家畫院寫生基地、北京大學寫生基地、山西書畫院創作基地和麓臺書社來遠草堂。書畫名家、文人墨客經常吃住在來遠,休閒度假,繪畫寫生,揮毫潑墨,創作新的作品。村民們在208國道兩旁建起了飯店、客棧和旅遊場所。每逢週末和節假日,全省各地慕名到來遠觀光旅遊、垂釣採摘和採風寫作的人群越來越多。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武殿旺陪劉乃春老先生在來遠考察合影)

李新生:來遠關帝廟

(最美祁縣)

來遠鎮,祁縣南山深處昌源河岸邊的古鎮,是晉(祁)商在明清輝煌時期開闢的萬里“茶葉之路”進入祁縣的重要驛站,往來客商多在此歇腳,補充給養。來遠關帝廟就位於古鎮南大街路東(因古鎮依昌源河谷佈局,所以不是正方向,實際是偏東北)的山坡上,坐東北朝西南為一進四合院,臨街的是戲臺後背,山門在戲臺右側,門前是高高的砂石壘砌的臺階。由於在七十年挪用佔據期間人為的破壞和拆改,如今只剩下東廂房尚保存完好,其餘建築均已拆毀,所以應該稱之為關帝廟遺址。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來遠關帝廟·東廂房·清】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來遠關帝廟·全景·清】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來遠關帝廟·清·正殿遺址】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來遠關帝廟·清·東廂房(內外觀)】

來遠關帝廟緊靠中心大路修築,古時往來客商上香進貢很方便,常在廟前停留故也俗稱為“歇馬廟”。如今,廟中除東廂房尚好外,山門外高大的砂石質戲臺基座及山門臺階也殘留完整。因正殿坐落在山坡高處,廟院的其他建築底部均為砂石壘砌成的高大臺基,也殘留完整,輪廓清晰可見。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來遠關帝廟·清·山門及戲臺遺址外觀】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來遠關帝廟·清·外觀】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來遠關帝廟·清·俯瞰】

公元1949年10月之前,包括“二戰”倭寇佔領期間,來遠鎮就是白晉鐵路沿線“游擊區”的重要活動地帶,白晉游擊隊和後來的祁縣獨立團,以及國軍的地方武裝經常在這一帶往來穿梭,騷擾和襲擊倭寇,後來發展到內戰時期,這裡也是國共兩黨激烈較量的中心區域。1938年4月國軍169師的子洪口戰役的“祝捷大會”就是在關帝廟舉行的;1948年,關帝廟成為祁縣第一區的政府駐地;上世紀七十年代後為來遠小學佔據;現在是來遠村村民委員會所在。

關於來遠,關於楸樹(劉宏英)

來遠鎮是母親的故鄉,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一次走近那巍巍麓台山脈,心中總是充滿了無限的依戀和柔情。

來遠人民熱情好客,說話的語音抑揚頓挫,像唱歌一樣好聽。來遠的山是碧綠的。夏天,漫山遍野的樹木鬱鬱蔥蔥,遮天蔽日。在南山頭老姨家門口有兩顆三人環抱的大槐樹,樹根從萬丈懸崖石縫裡頑強的鑽出來,屈曲盤旋,齊頭並進。現年98歲身體依然硬朗的老姨說,她15歲從來遠樑真村嫁到這裡的時候,這兩棵槐樹就已經那麼粗了。大樹底下有幾盤石磨石碾子,也是祖祖輩輩用於磨面碾米留下來的。大樹下還有一個青石板壘起來的長條形石桌,磨面的時候可以放缽籮簸箕那些家設,夏天的時候村裡人就聚在一起吃飯,誰家做了什麼稀罕吃的,絕不會藏著掖著,就拿出來放著這個石桌上,大家一邊聊著農事,一邊吃著。山裡人除了秋天比較忙,夏天的時候大部分人比較閒,他們靠天吃飯,不用灌溉澆地,死等著龍王爺開恩降雨。因此聚在一起打撲克,山南海北的胡侃,但是絕不會去賭博。那是他們的血汗錢哩,有毛頭小子偷偷耍錢,讓老人們知道了,那可不是小事情,老人們拿著煙桿子敲你的腦瓜,脊樑骨會被人們戳破,即使長的再壯實,也討不到老婆------絕沒有人家會把女兒嫁給他的。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母親是劉家堖人,姓許。外公的爺爺是拉駱駝出身,一生奔波在茫茫的茶馬古道上,傾其所有圈起了一溜三孔青石窯洞。到了外公這一輩,老人不願讓外公受那份罪,從小把外公送到私塾去讀書。外公寫的一手好書法,做了鳴禮鎮上的教書先生。外公長相俊朗,又常以讀書人自居,便懶懶散散,鄙視農事。魯迅筆下孔乙己便是外公的真實寫照。外婆是民國時代的小腳女人,出身中醫世家,擅長針灸用藥,從二十幾歲就給鄰里鄉親看病接產,即使在最艱難的日子裡也從來不收取任何報酬。(外婆的鍼灸技藝,現在還健在的90歲的大姨學會了,那天,講解員老劉告訴我,他兒子小時候得了肺炎,多番醫治不見效果,大姨只用了一針就治好了)外公在母親很小的時候去世,外婆帶著六個兒女辛勤勞作,墾荒種地,一直到去世。母親十幾歲便挑著水桶走在那九曲十八彎,坑坑窪窪的山間小路上,那種艱難讓母親每每說起便心酸不已。如今,劉家堖很多人家已是人去窯空。就連當初做生意做到頂級的”排場人“蓋起的磚瓦挑簷大院也是房倒屋塌,破敗不堪,失去了以往的威風排場,只有那一人高的蒿草和肆意生長著的野花,還有那一任花開花謝,果熟自落的野杏山桃,在寒來暑往中風雨飄搖著,無言的訴說著無盡的淒涼。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記得去年夏天 ,我跟隨祁縣文聯“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採風團又一次來到了來遠,參觀了當初169師浴血奮戰過的地方,(盤陀、谷峪口、團城一帶)瞻仰了169師烈士紀念碑。當初硝煙滾滾,血流成河的戰場如今已是鳥語花香,瓜果累累。原來停放烈士遺體的老窯洞現在已經修建成中國書畫院,北京大學名家工作室寫生基地。外觀古樸大方,清新脫俗,充滿了山野風情,給人一種迴歸大自然,世外桃源般的感覺。道路雖然曲曲彎彎,但是絕對是平平展展的。大雨過後,有清澈的控山水從你腳下潺潺的流過,帶給你無限的清涼和愜意。街門外面盛開著一簇簇色彩斑斕的花朵,廢棄的那些盆盆罐罐在這裡也有用處,幾顆紅辣椒,一顆茄子一株豆角,在這些瓶瓶罐罐裡茁壯的生長著。道路兩側,隔一段會有一個公廁,公廁的圍牆上擺放的也是叫不上名字的五顏六色的鮮花。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上個禮拜,我又一次的跟隨文友們來到了這片美麗的地方。在集林坪 武聖廟前,見到了一顆奇怪的樹。綠葉密密麻麻,枝葉間掛滿了一尺多長細細的像豆角一樣的果實。問了老鄉,答曰楸樹。回家後一直掛在心上,疑惑於它的獨特,又問母親,母親帶我拜訪了98歲思維還清晰的老姨。老姨給我講了一個古老的悽美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外地人逃難路過來遠,長途跋涉使他們又飢又餓,女人又疾病纏身,奄奄一息。他們在一家氣派的大門樓前停下腳步,男人顫顫巍巍敲開了這家人的大門。主人熱情的招待了他們,還給女人請了郎中看病抓藥。幾天過去,女人的身體漸漸好了起來,他們就向主人辭行。男人看著自己的一大堆孩子,又望望有恩於自己的這家主人,就和主人說了自己的一個想法。他想把自己的孩子留下來一個給主人家做奴僕,以報答主人的恩情。主人想了想,就選了最小的一個女孩留下來,並給她起名秋香。不過,主人說,孩子留下來不是做奴僕,他會把她當女兒養大,等長大的時候 給自己的兒子做媳婦。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轉眼間,這個小秋香已經出落成水靈靈的大姑娘了,針線女紅樣樣在行,農忙時還能到地裡去幫忙。主人就捎書給在蘭州做生意的兒子讓回家成親。兒子總是以生意忙脫不開身為由 拒絕。老父親生氣了,一陣鞍馬勞頓,硬生生把兒子拉回來入了洞房。十天以後,兒子啟程重返蘭州。這一去,幾十年也沒有回家。秋香在家孝敬公婆,勤做家事。每到月圓的夜晚,就一個人偷偷跑到村口的古廟裡上香祈願,希望自己的夫君能早日回來。幾十年過去了,公婆離世了。夫君回家奔喪,帶回來一個女人和倆個孩子,並一紙休書扔在秋香面前。秋香欲哭無淚,看著夫君帶著妻兒遠去的背影,她又來到古廟裡......後來,秋香死了,廟裡的住持就把她埋葬在廟前的一塊空地上。第二年,秋香的墓前長出來一棵小樹苗。這棵樹的葉子呈心型形狀,顏色深綠,整體形狀呈雨傘狀,遠遠望去就像一把碧綠高大的巨傘。每年五月份,樹上就開滿了粉紅色的花朵,挨挨擠擠十分鮮豔。它的花朵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一個枝條上最少開兩朵,最多開十二朵,從來不開單數。到了六月份,花期結束,便長出來無數條細長細長的綠絲條,每一條足足有一尺多長,就像一條條倒掛著的碧綠絲帶。這些綠絲條一直長到十月份,直到下大雪才凋落。人們說,這是秋香的化身,她長出心型形狀的葉子,開出成雙成對的美麗花朵,是渴望有人和自己心心相印,渴望有一個和自己出雙入對的愛人共度日月。她結出長長的綠絲絛,是傾訴自己一生無望的思念。後來,大家就把這棵樹叫做了楸樹。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傳說是悽美的。然而,來遠人民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永遠的那麼質樸熱情。在這座充滿了生機的 大山裡長眠著我的先祖,我將永遠懷念這片熱土,謳歌它勤勞善良的品質和堅韌不拔的豪情。那氣勢磅礴的水庫,叮咚流淌著的小溪,那漫山遍野開放著的野花,懸崖峭壁上生長著的珍貴藥材,那抑揚頓挫的鄉音,時時刻刻縈繞在我的夢裡,讓我永遠激情澎湃,熱血奔流。

啊!我愛你,來遠人民,我心中永遠的親人!啊!我愛你,來遠山水,我心中永遠的魅力熱土!

祁縣鄉土

李新生:來遠東山摩崖造像

佛教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開鑿石窟寺和摩崖造像,在北方地區的最高峰是南北朝時期,至唐以後迅速為建造木結構的寺廟和彩塑所取代。因此,即便從整個山西區域來說,隋唐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已經是鮮聞罕見,唐以後更是鳳毛麟角。主要地由於整個北朝時期,太原一直是處於北魏“平洛路”和東魏北齊“並鄴路”的核心地帶,而祁縣又距太原近在咫尺,是上述兩條“佛教造像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故而北朝造像的遺址殘存較多。唐代的太原作為“北京”,雖然也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地帶,但開窟造像活動已經急流勇退。故而在祁縣範圍內,現存已明確的16處石窟寺和摩崖造像中,隋以後的僅存一處,那就是來遠東山摩崖造像。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東山摩崖造像·明·外觀】

東山摩崖造像,因其位於祁縣來遠鎮東山村新五科自然村,故也稱為“新五科摩崖造像”。該摩崖造像位於新五科村東,一處距離溝底約30米高的懸崖上,有“之”字形小路可攀登而上,形勢極其險壯,風景秀麗。

造像方位大致為坐東朝西,現僅存一龕,其形制為“一鋪五身”--- 即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中間佛造像為摩崖淺龕,兩側菩薩及弟子為線刻。中間坐佛結跏趺於覆仰蓮花座之上,通高約1.5米,底寬1米;右手施降魔印,左手作禪定印;頭頂螺髻密佈,雙耳長垂朝向前,僧衣右袒半披。

左右兩側靠內側為二弟子線刻立像,有頭光,通高約50釐米,外側為二菩薩,高同坐佛,結跏趺於普通須彌座上,頭光與背光均清晰。後代抑或是當時,在摩崖外另建有石券窯洞以遮風避雨,故整個造像保存完好無缺。

另外,在造像區域右側約5米處的崖壁上,還殘留上圓下方形小龕兩個,但內無造像痕跡,性質不明。整個造像雕鑿頗為精細,但石質過於粗糙,嚴重影響造像效果。

造像區域內無題記,按照上述主佛風格判定,特別是覆仰蓮花座的形制,當是明代造像。遺址區域內的其他殘跡顯示,後代(比如清)曾經對造像進行過泥塑並彩繪。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東山摩崖造像·明·全景】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東山摩崖造像·明·各部細節】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東山摩崖造像·明·線刻菩薩】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東山摩崖造像·明·線刻弟子】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東山摩崖造像·明·正面】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東山摩崖造像·明·外部全景】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東山造像·明·被盜慘狀(2018.1.1拍攝)】

我得知東山摩崖造像的相關信息是在2011年夏天,由於詳細信息未知,未能及時前往尋訪。兩年後的2013年夏,第一次前往尋訪,即發現坐佛頸部有盜鑿的痕跡;2014年10月第二次重訪,一切如舊。因造像保存完好,又是祁縣境內唯一的晚期造像,具有較大的文物價值和象徵性,唯為其保密,不使外界所知,一直未作任何公開展露,只希望它能長久存在下去。

祁縣來遠,大美古村

【來遠東山摩崖前留影】

2018年1月1日新年伊始,“最美祁縣”尋訪小組對祁縣來遠鎮化塔村進行採訪時,順道造訪該處摩崖造像時發現,坐佛臉部已經被盜,又一處珍貴的文化遺產遭破壞。採訪東山的老鄉時得知是2017年夏天被盜的,據老鄉說,是兩個人駕駛一輛小轎車盜走的,具體情況不明。

今天公開發布在這裡,以使盡量多的人得知此摩崖造像的真面目,便於在日後見到贓物交易時能有所警惕,及時報警,遏制罪犯。

“最美祁縣”微信公眾平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