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鴉片戰爭在歷史上有著分水嶺性質的作用。在戰爭爆發前,天朝上國的假象總是能有各種手段來進行維持。但在戰爭爆發後,東亞世界與外部的差距就開始暴露無遺。因此有很多人會認為,很多問題在清朝時已經無法得到緩慢解決。但如果一切外部刺激從明朝時就開始,那麼結果會大不相同。

所以,如果鴉片戰爭爆發在明朝統治時期,解決會比後來的清朝更好嗎?


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不少人至今仍然相信清軍大部分人只是用冷兵器



如果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而不是後來的清朝,場面只怕是比歷史上的情況還要糟。雖然清軍在鴉片戰爭中顯得極其狼狽,但同樣的問題都存在於明朝軍隊中。因為清朝的總體制度,直接繼承自明朝。只是在明朝的基礎上,做了部分調整。

很多人因為對歷史常識的不熟悉,想當然的認為明朝在同時代的科技水平更高。而清朝則在明朝的基礎上,不進反退。以至於出現了明軍用槍炮而清軍用冷兵器的搞笑高論。實際上,僅從武器技術水平來說,明朝與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一樣是非常巨大。


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1840年的清軍 還真裝備了部分不落後於時代的火炮



1840年,清軍的武器相比英國對手來說無疑是非常落後的,但基本上還能勉強跟上時代的尾巴。林則徐除了擁有根據17世紀水準鑄造的新大炮,同時也從澳門方面購買了許多18-19世紀初水準的火炮。

1640年,明軍的武器相比當時的歐洲和奧斯曼等國來說,一樣非常落後。屈指可數的紅衣大炮,基本上處於16世紀前期水準。真正成規模裝備軍隊的佛朗機炮,則是15世紀水準的武器。至於更多莫名其妙的土質火器,則永遠的徘徊在14世紀。


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16世紀初的歐洲大炮可以在17世紀中期轟開全部的明朝城池



所以,因為明軍進口過一些不落後的武器,就說清軍沒有改善過武器,是不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呢?何況以兩個朝代的各自階段而論,明軍跌跌撞撞的積攢先進大炮時期,理應對應清軍的洋務運動。既然洋務運動都是失敗的改良主義,那麼連縫縫補補都很那麼輕微的明軍,又有和顏面嘲笑後人呢?


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清軍在18世紀開始升級了自己手裡的火繩槍



此外,清軍之所以無法將進口的新式武器發揮作用,主要原因還在於只有武器而沒有相應的使用技術。那些從澳門進口的火炮,一樣按照舊式習慣,固定在射角有限的炮臺工事內。但明軍同樣無法理解同時代的早期彈道學。除了少量由外籍教官培養的炮手外,其他人都對戰術的革新是一無所知。

在單兵火器方面,明清兩朝一樣是誰也沒法嘲笑誰。明軍在16世紀初就開始接觸到早期的輕型火繩槍,但一直到數十年後才為個別部隊配備了部分。到清軍入關為止,大部分明軍還在使用中世紀水準的火銃。清軍則要到三藩之亂,才將火繩槍在大部分軍隊中普及。在18世紀同準格爾人的戰爭中,又學習了土耳其風格的重型火繩槍。只是到19世紀初都沒有意識到燧發槍的重要性。


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明朝到滅亡都在以使用中世紀火器為主



我們還可以簡單覆盤下鴉片戰爭中的清軍結構性缺陷。縱觀整場戰爭,清軍始終處於兵力薄弱的一方。雖然理論上的總兵力有絕對優勢,但日常的部署都呈分散之勢。在遭遇快速來臨的戰爭威脅後,根本難以迅速集結,形成因有的數量優勢。手裡的武器劣勢也因此被進一步放大。加上日常的訓練都沒有脫離中世紀水準,根本不可能持久抵抗。


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分散在各地駐防的清軍 在鴉片戰爭中疲於奔命



反觀來襲的英軍,對於沿海各個海區與戰區的地理環境都有比較清晰的理解。在單方面情報優勢的幫助下,乘船機動,不斷尋找新的突破口進攻。在每次戰役中,都可以集中更多兵力,並依靠先進的武器與戰術編制,進一步擴大數量級優勢。

明軍的戰略思維與部署態勢,相比清軍也是不遑多讓。臭名昭著的衛所兵制度,將大部分軍籍人口都直接限制在國家農奴的位置上。即便是個別重點地區的精銳,也不過是在治安作戰中略有發揮。相比清軍的募兵制度,明軍的土地財政不僅不能擺脫朝廷的財政撥款,還必須在滿足分地份額的前提下,無法大量集中。所以,在具有快速機動優勢的強敵面前,明軍一樣會出現可怕的兵力不足與反應遲鈍問題。


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英軍在鴉片戰爭中 始終保持著兵力、火力與情報優勢



最後,很多人無法接受的一個因素,也導致了清朝在面對強敵時的表現會略好一些。由於清朝統治者是來自滿洲的外族,所以將很多八旗部隊分配在各地進行鎮守。這些八旗在鴉片戰爭爆發時,已經戰鬥力大不如前。但他們卻是最不可能輕易停止抵抗的軍隊。英軍在沿海各地的最大傷亡,也是由已經弱不禁風的八旗軍造成的。這層因素要一直到蒙古王爺僧格林沁被打死,才最終宣告破產。

明朝則在本質上不存在一個類似八旗的階層結構。大量的皇親國戚是寄生在全國各地的純事利群體,連八旗軍所需承擔的基本職責都沒有。負責王朝體系運轉的官僚士大夫,大部分也不可能願意為失勢的舊權力陪葬,與後來清朝官場的糜爛之風不會有本質差別。


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如果沒有一定的武力基礎 清朝很難擺平復興的蒙古勢力



真正讓明朝看上去不懼西方挑戰的因素,是他們的對手。由於處在近代國際體系建立的初期,明朝根本不會遇到強大的英國和東印度公司。清朝也在其統治的前期,享受了這種國際變局未到的安逸。所以他們同樣可以恬不知恥的將各歐美強國都算入自己的朝貢國體系。但數位君主和自己的重要幕僚,還能瞭解一些國際形勢的發展。至於明朝的君主們,則基本上對同時代的世界新聞沒有半點耳聞。這種差距讓誰更容易吃虧?其實不言而喻。


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明軍從未遇到過英國東印度公司級別的對手


所以,如果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末而不是清朝,結果可能會還要難看。因為清朝本質上就是明朝的衍生版本,在許多方面修正了明朝的制度性與決策性失誤。只是這些非結構性的改良,根本不足以應對全世界前進的步伐。


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 結局會比後來清朝更好嗎?

在真正的強敵面前 大明和大清不會有本質區別


如果有一個強敵分別面對明清兩朝,大概率不會覺得兩者有何本質不同。只有明清兩朝自己,會在感受上有明顯區別。畢竟,清朝還能繼續假裝體面的存在下去。明朝可能就直接掉入崩潰陷阱了。(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