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乾隆13年,她只入宮3次,卻被乾隆封為皇貴妃

清朝,尤其從康熙後期開始,嬪妃的等級制度已經非常成熟,后妃中位份最高的,是皇后,其次就是皇貴妃。其次才是貴妃、妃。妃位以下的,只能算是低等嬪妃。皇貴妃其實是副後,一般情況下,只有在宮中沒有皇后,或者在貴妃病重時表示安慰,才封皇貴妃。清朝皇貴妃雖然多,但最多的是死後追封的皇貴妃,以示哀榮。乾隆有5位皇貴妃,其中一位沒在後宮住過1天,卻被一升再升,從格格一路升到皇貴妃,不過她屬於死後追封,此人就是富察氏,大阿哥永璜的生母。

陪伴乾隆13年,她只入宮3次,卻被乾隆封為皇貴妃

嘉慶帝的生母令妃,也曾被封為皇貴妃,後來被嘉慶追封為皇后,所以乾隆的5位皇貴妃中並不包括令妃,這五位中,高貴妃和純妃是去世前安慰而封皇貴妃,嘉妃、慶妃是死後追封皇貴妃,還有一人就是哲妃富察氏,她去世的時候,位份僅為格格,連“答應”都不是,因為那個時候,弘曆還未繼位。

陪伴乾隆13年,她只入宮3次,卻被乾隆封為皇貴妃

弘曆的嫡妻,也就是後來的皇后是鑲黃旗富察氏,名門貴族,也是雍正親自給他指認的嫡福晉。而在寶親王(弘曆)府中,還有一位來自正黃旗的富察氏,她倆是一起入府的,因為哲妃出身不高,所以當時只是格格,位列嫡福晉富察氏、側福晉高氏(高貴妃)和側福晉那拉氏(嫻妃、繼皇后)之後。但哲妃氏很得乾隆喜愛,從她第一個為乾隆生下孩子就可以看出。而且,她生下皇長子永璜後,接連又生下弘曆的次女。可謂“受寵”。

陪伴乾隆13年,她只入宮3次,卻被乾隆封為皇貴妃

清朝士大夫嫡庶之分非常講究,皇家更是墨守,嫡福晉富察氏可以隨時遞牌子入宮給後宮長輩請安,但身為格格的哲妃就沒整機會了。在雍正時期,康熙的3位老妃子去世時,哲妃曾經入宮過3次,但當天都回府了,在皇宮沒有住過1天。

陪伴乾隆13年,她只入宮3次,卻被乾隆封為皇貴妃

在弘曆繼位前的2個月,哲妃因為女兒去世傷心過度而死,2個月後,弘曆繼位,是為乾隆帝,念及昔日情分,又因她是長子永璜的生母,封她為哲妃,當時在後宮中的位置排在第四,僅次於皇后、高貴妃和嫻妃三人之後。連後來的純妃等人,都要列在她的後面。乾隆十年,大封后妃,為了把哲妃仍排在靠前的位置,乾隆把哲妃連升兩級,追封其為哲憫皇貴妃,並且葬入裕陵。

陪伴乾隆13年,她只入宮3次,卻被乾隆封為皇貴妃

小編看來,哲妃在寶親王府中待了13年,她只入宮3次,在皇宮沒有住過1天,卻被乾隆封為皇貴妃,可見她在乾隆心中的特殊地位。畢竟,為乾隆生下第一個兒子,可能也說明他曾經很得乾隆喜愛,只是當時她家族地位不高,所以只能屈居“格格”的身份吧。

陪伴乾隆13年,她只入宮3次,卻被乾隆封為皇貴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