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務府創收的常見方式,一種自己讓自己肉疼,一種皇帝讓自己肉疼

清朝 乾隆 和珅 王亶望 嘉慶 國家人文歷史 2018-12-02

文|劉勃

歷史上有不少非科甲出身的皇帝寵臣,遭到有文化的官僚和天下讀書人攻擊的事情,他們得寵的原因,則往往被歸結為善於溜鬚拍馬。

實際上,拍馬屁的能力顯然只是原因之一,而且往往並非最主要的。尤其是在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身邊長期得寵,往往都是因為他具備一些一般官僚所缺乏的能力,比如說善於理財。

唐代楊國忠如此,乾隆身邊的和珅,也是如此。

乾隆後期,生活越來越奢侈,宮廷的開支越來越大。但內務府的常規收入卻很難增加,雖然乾隆想了許多辦法讓內務府創收,比如販賣俄羅斯的皮貨到內地去,但結果卻似乎都在印證亞當·斯密的理論,皇家經商的能力是最差的。至於收受官員的貢品,皇帝畢竟要臉面,不能做得太過急赤白臉。

所以和珅的出現,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內務府創收的常見方式,一種自己讓自己肉疼,一種皇帝讓自己肉疼

最晚在乾隆二十八年,皇帝開始以“議罪銀”為手段,懲罰犯了錯誤但仍打算繼續使用的高級官員。乾隆三十三年,剛剛由兩江調任湖廣的總督高晉因為兩淮鹽引案被牽累,自請交吏部嚴加治罪。乾隆批示說,你這情況,吏部無非是對你革職留任,你自己再考慮考慮。高晉遵旨覆奏:“仰求皇上準奴才捐銀二萬兩以贖奴才之罪。”

這時乾隆考慮的,主要還是讓官員因為經濟損失而肉痛,從此更加小心辦事。到和珅手裡,卻發現其中有巨大的套現空間。

和罰俸不同,議罪銀是“解交內務府以充公用”的,存放在圓明園和廣儲司的銀庫,實際上是皇帝的私房錢。

和珅之前,議罪銀是和鹽政、織造、關鈔等內務府常規收入一起“報明軍機處以備查奏”。和珅則把議罪銀單獨列出,“分晰繕寫清單恭呈御覽”,從此,這成了軍機處的一份特殊祕密檔案。所以,儘管乾隆堅持宣稱議罪銀只是偶一行之,“非定例也”,但它確實已經成了一項制度。

開始,罰議罪銀的一般流程是乾隆祕密通過軍機處下詔給相關官員,讓他自己思考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該罰多少銀子,官員於是自認此罪應罰若干萬兩“以贖罪愈於萬一”。乾隆看過後如果覺得合適,就御批一個“覽”字,如果該官員收到的批示是“再行切實議罪,迅速覆奏”,那就是還得加錢。

內務府創收的常見方式,一種自己讓自己肉疼,一種皇帝讓自己肉疼

能做到督撫級別的大員,誰也不會欠缺官場智慧,大家很快就意識到,“自請議罪”,既能顯得嚴於律己,又能給皇帝送上實在的好處,簡直一舉兩得。很多人主動要求繳納議罪銀。最誇張的例子,是河南巡撫何裕城,自稱不小心把香灰弄到了有硃批的奏摺上,自請罰銀三萬兩。皇帝也覺得這演技過於浮誇,批示說罰一萬兩即可。但是何裕城覺得罰得太少無法心安,堅持奏請先交一萬,其餘兩萬“再仰懇鴻仁,準臣仍行陸續解交內務府充公”。

乾隆後期,從中央到地方官員貪汙成風,乾隆自己也心知肚明。但反腐第一需要皇帝嚴格的自律,第二需要旺盛的精力掌控一個有效率的反腐團隊,這兩點年邁的乾隆都已經無法做到。事實上,皇帝有時還不免把查抄反腐官員,當作自己增加收入的一個手段。

王亶望是有名的鉅貪,乾隆四十六年劣跡敗露被斬首。皇帝特別吩咐,對他一定要細細查抄。結果單是王亶望的浙江任所,抄出來的贓物,就裝了565只箱子。

一個月後,這些贓物被送交內務府。皇帝親自開箱查看,原來之前皇帝七十大壽的時候,王亶望送來極其豐厚的貢品,其中有一對玉瓶和一座玉山子,玉料和做工都極佳。但是按照慣例,皇帝對貢品不能照單全收總要退回一些,將之退回。大約是失去的才覺得珍惜,後來皇帝竟對這兩件玉器越想越愛,現在也算是失而復得。

但是查遍所有的箱子,皇帝也沒有發現玉瓶和玉山子,另外,大量的珠寶質量平平,也顯得和王亶望鉅貪的名聲,頗不相符。

皇帝開始追查此事,結果一對照抄家冊,就發現王家的財物被人調了包,而進一步追查下去,發現調包的不是別人,竟正是負責抄家的閩浙總督陳輝祖,預料中的,他被賜自盡。

當然,皇帝靠抄家發財,更有名還是乾隆的兒子嘉慶,畢竟乾隆培養的最大貪官和珅的家,是留給嘉慶去抄的。

之後西方文明進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牽動這官場裡無數小變局,某些角度看著反而給清政府續了一點命。不然按照傳統的王朝週期律,以乾嘉吏治敗壞的程度,大清都未必能活到20世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