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長安街 東方IC供圖

對任何人來說,未曾去過的城市,它的一條街、一棵樹都是陌生的。但在中國,有一條街,你在或者不在,它都是每個人記憶的一部分,和每個人的成長休慼與共。

這條街,就是長安街。

在這裡,毛主席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在這裡,走過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在這裡,中國人迎接外國來賓;在這裡,人們沉痛送別時代偉人……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融入每個中國人的身體。

皇城到市井的貫通

早在百年以前,長安街並不是一條“神街”,而且與平民百姓並無任何關聯。京劇《游龍戲鳳》中,正德皇帝對李鳳姐說:“在那北京城內,大圈圈裡頭有個小圈圈,小圈圈裡頭有個黃圈圈。”

這個黃圈圈,就是紫禁城。

在紫禁城高高的圍牆裡,天安門前的T字型空間,有一條連接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的路,就是長安街的前身,有“長治久安”之意。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清朝時期的天安門廣場平面示意圖

一條貌不驚人,東西僅長七八里,南北不足20米的土路,隔開了封建皇權和市井煙火。清朝時期,每逢皇帝經過長安街,需要“黃土墊路,清水潑街”。而尋常百姓,要想從西面的阜成門到東面的朝陽門,只得取道正陽門,繞過半個皇城。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的清王朝名存實亡,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把總統府搬進了中南海。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民國初年的天安門廣場鳥瞰圖。

“繞半個皇城”的交通,給這位大總統帶來諸多不便。時任內務總長的朱啟鈐為了方便交通,大膽拆除了橫亙在天安門與中華門(今毛主席紀念堂位置)之間的千步廊。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進北京,在天安門前舉行佔領皇宮的儀式。圖中可見千步廊和金水橋。

在南池子和南長街南端的皇城城牆上各開了三個券門,打通了兩條皇城通向東西長安街的街道。從此,居住在皇城下的百姓第一次在這裡自由穿行。

而當時的長安街,正如梁實秋在《輝煌的北京》裡所說:“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依然黃土飛揚。1917年,長安街修成柏油路面。1924年12月17日,北平第一家電車公司在前門舉行開車典禮,第一輛有軌電車在長安街上鐺鐺而過。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電車通過東長安街

北平當時共有五條線路,其中四條都經過長安街。正因為此,長安街成為當時最寬闊、最熱鬧的大街。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

日偽軍為方便軍隊通行,在內城東、西城牆上各開了一個豁口,東邊的叫“啟明門”,西邊的叫“長安門”,亙於中間的長安街見證了一個民族的隱忍與堅持。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當人民解放軍挎著鋼槍走過長安街,走過東交民巷時,這條歷經滄桑的老街才迎來曙光。“啟明門”和“長安門”,也改為“建國門”和“復興門”,寄託著“重建國家、復興民族”的希望。

十里到百里的延伸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新中國的成立。

那一天,舉國歡慶。北京作為新中國首都,舉行了隆重的開國典禮和閱兵儀式。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紀念碑剛剛立起來,尚未完工,此時的大清門未被拆除。紀錄片截圖。

據檔案記載:“有幾十萬人民群眾雄壯的隊伍在這裡接受毛主席的檢閱。但在東西‘三座門’(即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的代稱)沒有拆除之前,它們在交通上妨礙了這樣重要的活動。”

此後,拆除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的方案被提上議程,打響了“改造北京的第一槍”。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1950年10月1日,少年兒童隊方陣行進在長安街(當時城門猶在),新華社丁一攝

1953年,這兩座城門被拆除。東西延長到東單牌樓和西單牌樓(牌樓已拆),長度增加到3.8公里,成為“十里長街”,並被賦予獨特的政治和文化意義。

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十週年慶典,1958年8月,黨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議決定擴建天安門廣場,把長安街建成“神州第一街”,在其沿線建設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革命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等“十大建築工程”。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1958年 , 人民英雄紀念碑落成。 北京日報 馮文岡/攝

同時,長安街也開始了大規模改建。按照設計方案,廣場建成東西寬500米,南北長860米;天安門前的馬路要一百幾十米寬,能夠同時通過120人橫列的遊行隊伍,東西長6.8公里。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1956年未展寬時的東長安街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展寬後的東長安街

除此之外,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中宣部、鐵道部、商務部等各大部委要在長安街建辦公大樓。然而,之後的三年困難時期、十年文革,長安街不得不停滯建設,也見證了數十年的風雨滄桑。1972年,尼克松訪華,長安街成為最隆重的迎賓大道。1976年,周總理、毛主席相繼逝世,人們在長安街沉痛悼念時代偉人。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十里長街送總理

隨著改革開放,長安街改建計劃重啟,向東延至大北窯,西至公主墳。2000年以後,長安街逐漸東至通州潞河廣場,西至首都鋼鐵公司東門,總長度達47公里。2015年11月27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召開首都城市環境建設會議,提出新的長安街建設規劃。

按照規劃,長安街將西起門頭溝三石路,東至通州宋樑路,全長將達55公里,變身“百里長街”。

時代變更的印跡

從十里長街到百里長街,長安街記載了百年中國的發展,也見證了不同時代的轉變。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1999年長安街夜景

有人說,“一條長安街,就是一部中國建築史……建國以前中式,五十年代蘇式,八九十年代港臺,新千年西方,所以這條街上有最中國的建築,也有最西洋的建築。”

由於長安街的特殊地位,這裡的每一棟建築都需要國務院審批,它們不僅是文化符號,也是時代變幻的側影。

從公主墳沿長安街向東走,左側的軍事博物館,是最早的蘇式建築。

走過復興門,民族文化宮、電報大樓,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的斯大林式新古典主義建築。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建國飯店

七八十年代的北京飯店、友誼商店、建國飯店等,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符號,融合了中國古典、港臺和西方的建築風格。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中華世紀壇 東方IC供圖

中華世紀壇的“後現代主義”,國家大劇院的“超現實主義”……每一幢建築風格的呈現,都是一個時代思潮的轉變。

百年長安街是新中國一條流動的血脈,它如何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第一街”?

國家大劇院 京報網 張寧/攝

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建國50週年大慶和2009年60週年大慶,長安街也經歷了幾次大規模整修。時至今日,長安街已成為舉世矚目的“神州第一街”。如果說,長安街是百年中國流動的景色,那每個中國人對它深厚的情感,則是唯一不變的風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