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清邁6年半的學娃經歷,看看到底要不要送娃來讀國際學校……'

"

可能是我前一篇貼文裡提到了泰國清邁、國際學校這些詞彙,頭條推送了不少關於清邁國際學校的文章。像我這種已經在清邁紮根6年多的學娃父母,對於這些推文其實是很麻木的,但我看了很多評論,覺得有些話還是應該說一說,萬一可以幫到人呢?

我家大娃從三年級下半學期開始入讀清邁的一間國際學校,到這個八月開學就是十一年級(相當於國內高一),正好是六年半的時間,話說真的就是眼前一晃而已。

剛去的時候是住校宿舍,當時整個宿舍10多個學生,都是來自世界各地,國內學生就還有另外一個男生,又是運氣比較好的遇到了一個非常負責的宿管老師,大娃雖然英語零基礎(那時候入學還沒有語言門檻),但三四個月的時間就能基本溝通了,融入方面還是比較順利的。

後來因為小孩子一個人在外,與同學間的關係處理問題等原因,心理上出現了一些危機。如果當時可以返回國內就讀,說不定五年級的時候就回來了。可是國內的學位,哪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幸好當時那個學校負責招生的老師是北京過去的,他們夫婦倆給了我家大娃不少生活上的關照和心理上的支持,挺過了這次危機。

一言以蔽之,我家大娃的這些經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現在是沒有這樣的環境了。

大娃去清邁讀國際學校有些機緣巧合,但根本原因是國內學校的課程難以應付。我小時候讀書沒人管,也讀得不錯,所以那時候的理念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小孩子讀書要靠自己,不用去管,結果就是不行,現在已經不是那種把牛往草地上一扔的散養階段了。

國際學校的小學階段看得見的基本就是學個數學和英語,數學的話對於國內學生都不是問題,所以其實只要抓好英語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豐儉由人,但是我們都知道,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這些“其他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決定著小孩子一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只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做不好這一點。

進入初中階段,學習強度一下子就提高了,如果想讀好,一點都不比國內輕鬆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些理科類的知識點,跟國內都是差不多的,學習方式上可能會有些不同,國際學校很強調寫作,每週來幾篇大大小小的論文。文科類的英語,歷史,地理,那幾乎就都是寫作了。藝術類的那就是要交作品,不說質量,僅僅數量上就有點嚇人。

坦白地說,就我所知,在清邁讀國際學校的國內學生,在學業上表現優秀的很少。不過,造成這個的主要原因是生源問題,畢竟很多父母都是因為小孩在國內學校讀書多多少少有些問題,才想到送小孩出來國際學校的。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學業上表現不好,並不代表小孩的前途就一定不好,我想很多送小孩讀國際學校的父母,都是有這樣的認識的。

六年級開始,我家大娃就不再走讀了,由我們家人輪流陪讀,慢慢地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都 有所提升,基本上從早上六點半起床,差不多要到晚上十一點半睡覺,在學業上也成為了班級的top student好學生。去年底的時候,成功轉入了清邁另一所在學術上比較高的國際學校,然後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學霸”形象又不行了。好在小孩也能清醒地認識到,當你進入一個更高的平臺,勢必會面對更多的高手同臺競爭,但那是值得的。

這個新的學校還不是清邁學術能力最強的,整個初、高中部加起來也只有七、八位國內來的學生。初、高中部通常不存在學位問題,國內學生少的原因主要還是學術能力達不到,與另外幾所學校動不動就幾十、上百的中國學生相比,還是很令人感嘆的。

我家大娃從國內到國際學校,算是走在了逆襲的路上,能不能成功,尚不得而知。至少從目前來講,我自己是認可當初的決定的,但我這些年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國內學生,來了又走,走了又來,頻繁的換學校,最後有回到國內的,有轉到美國、新加坡的,大人折騰,卻也並不利於小孩成長。這樣的事,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父母們在作出決策前考慮得不夠周全。

自媒體的興起為大家獲取資訊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辨別資訊的真實價值,有時候就難免會被誤導。

不少過來清邁一年、半年甚至才幾個月的,都熱衷於發抖ing 、朋友圈,對於泰國,對於清邁,對於子女入讀的學校各種由衷讚歎,傳授各種各樣的攻略,我很羨慕她們擁抱新生活的熱情,但是我也很擔心這種因新鮮感而引發的熱情,會讓國內一些父母在沒有充分想好的基礎上就貿然作出無法回頭的決策。

另外有些可能只是房產商的軟文,不能說它裡面說的一定不對,但是可以說它裡面一定說得不全,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讀的人應該學會辨別。

目前清邁的國際學校的狀況(我說的是目前,一年前不是這樣的,一年後不知道會怎樣)用一句話概括地講:看得上的國際學校國內的學生英語過不了關考不上,能考上的學校多多少少是有一些不足之處的。學校跟學校是不一樣的,在哪裡都是這樣,這一點是要作好充分思想準備的。

另外,當父母們在討論應不應該送小孩讀國際學校的時候,很多人會談起國內的教育好不好?國際路線好不好?如果去爭論這樣的問題,那麼就已經輸了。真實的現狀是,全世界的父母,對於本國的教育沒有滿意的。再怎麼發表高見,爭個高下,也是改變不了事實的。

我覺得對於父母來講,與其去想哪一種教育好,或者不好,哪一個學校好,或者不好,不如從自己的小孩著手去分析,看看未來適合走什麼樣的道路。不過話說回來,很少有小孩會按照父母歸劃的路線走向人生的,當然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

可能是我前一篇貼文裡提到了泰國清邁、國際學校這些詞彙,頭條推送了不少關於清邁國際學校的文章。像我這種已經在清邁紮根6年多的學娃父母,對於這些推文其實是很麻木的,但我看了很多評論,覺得有些話還是應該說一說,萬一可以幫到人呢?

我家大娃從三年級下半學期開始入讀清邁的一間國際學校,到這個八月開學就是十一年級(相當於國內高一),正好是六年半的時間,話說真的就是眼前一晃而已。

剛去的時候是住校宿舍,當時整個宿舍10多個學生,都是來自世界各地,國內學生就還有另外一個男生,又是運氣比較好的遇到了一個非常負責的宿管老師,大娃雖然英語零基礎(那時候入學還沒有語言門檻),但三四個月的時間就能基本溝通了,融入方面還是比較順利的。

後來因為小孩子一個人在外,與同學間的關係處理問題等原因,心理上出現了一些危機。如果當時可以返回國內就讀,說不定五年級的時候就回來了。可是國內的學位,哪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幸好當時那個學校負責招生的老師是北京過去的,他們夫婦倆給了我家大娃不少生活上的關照和心理上的支持,挺過了這次危機。

一言以蔽之,我家大娃的這些經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現在是沒有這樣的環境了。

大娃去清邁讀國際學校有些機緣巧合,但根本原因是國內學校的課程難以應付。我小時候讀書沒人管,也讀得不錯,所以那時候的理念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小孩子讀書要靠自己,不用去管,結果就是不行,現在已經不是那種把牛往草地上一扔的散養階段了。

國際學校的小學階段看得見的基本就是學個數學和英語,數學的話對於國內學生都不是問題,所以其實只要抓好英語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豐儉由人,但是我們都知道,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這些“其他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決定著小孩子一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只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做不好這一點。

進入初中階段,學習強度一下子就提高了,如果想讀好,一點都不比國內輕鬆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些理科類的知識點,跟國內都是差不多的,學習方式上可能會有些不同,國際學校很強調寫作,每週來幾篇大大小小的論文。文科類的英語,歷史,地理,那幾乎就都是寫作了。藝術類的那就是要交作品,不說質量,僅僅數量上就有點嚇人。

坦白地說,就我所知,在清邁讀國際學校的國內學生,在學業上表現優秀的很少。不過,造成這個的主要原因是生源問題,畢竟很多父母都是因為小孩在國內學校讀書多多少少有些問題,才想到送小孩出來國際學校的。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學業上表現不好,並不代表小孩的前途就一定不好,我想很多送小孩讀國際學校的父母,都是有這樣的認識的。

六年級開始,我家大娃就不再走讀了,由我們家人輪流陪讀,慢慢地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都 有所提升,基本上從早上六點半起床,差不多要到晚上十一點半睡覺,在學業上也成為了班級的top student好學生。去年底的時候,成功轉入了清邁另一所在學術上比較高的國際學校,然後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學霸”形象又不行了。好在小孩也能清醒地認識到,當你進入一個更高的平臺,勢必會面對更多的高手同臺競爭,但那是值得的。

這個新的學校還不是清邁學術能力最強的,整個初、高中部加起來也只有七、八位國內來的學生。初、高中部通常不存在學位問題,國內學生少的原因主要還是學術能力達不到,與另外幾所學校動不動就幾十、上百的中國學生相比,還是很令人感嘆的。

我家大娃從國內到國際學校,算是走在了逆襲的路上,能不能成功,尚不得而知。至少從目前來講,我自己是認可當初的決定的,但我這些年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國內學生,來了又走,走了又來,頻繁的換學校,最後有回到國內的,有轉到美國、新加坡的,大人折騰,卻也並不利於小孩成長。這樣的事,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父母們在作出決策前考慮得不夠周全。

自媒體的興起為大家獲取資訊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辨別資訊的真實價值,有時候就難免會被誤導。

不少過來清邁一年、半年甚至才幾個月的,都熱衷於發抖ing 、朋友圈,對於泰國,對於清邁,對於子女入讀的學校各種由衷讚歎,傳授各種各樣的攻略,我很羨慕她們擁抱新生活的熱情,但是我也很擔心這種因新鮮感而引發的熱情,會讓國內一些父母在沒有充分想好的基礎上就貿然作出無法回頭的決策。

另外有些可能只是房產商的軟文,不能說它裡面說的一定不對,但是可以說它裡面一定說得不全,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讀的人應該學會辨別。

目前清邁的國際學校的狀況(我說的是目前,一年前不是這樣的,一年後不知道會怎樣)用一句話概括地講:看得上的國際學校國內的學生英語過不了關考不上,能考上的學校多多少少是有一些不足之處的。學校跟學校是不一樣的,在哪裡都是這樣,這一點是要作好充分思想準備的。

另外,當父母們在討論應不應該送小孩讀國際學校的時候,很多人會談起國內的教育好不好?國際路線好不好?如果去爭論這樣的問題,那麼就已經輸了。真實的現狀是,全世界的父母,對於本國的教育沒有滿意的。再怎麼發表高見,爭個高下,也是改變不了事實的。

我覺得對於父母來講,與其去想哪一種教育好,或者不好,哪一個學校好,或者不好,不如從自己的小孩著手去分析,看看未來適合走什麼樣的道路。不過話說回來,很少有小孩會按照父母歸劃的路線走向人生的,當然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泰國清邁6年半的學娃經歷,看看到底要不要送娃來讀國際學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