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期貨十年蛻變路徑

期貨 大商所 金融 投資 華夏時報 2017-05-23
塑料期貨十年蛻變路徑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葉青 北京報道

2017年,大連塑料期貨市場迎來了第十個年頭。與此同時,十多年來,國內塑料相關產業規模快速擴張。據卓創資訊數據,我國LLDPE產量從2002年的111萬噸增至2016年的634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3.25%,2003年至2016年PVC產量年均增長率為11.20%。

其間,塑料行業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國內外經濟週期變化、市場供需關係改變等多重因素影響,相關塑料品種現貨價格波動劇烈,產業客戶迫切需要衍生品工具進行避險。在此背景下,大商所於2007年7月31日上市了LLDPE期貨合約,邁出了服務塑料產業的第一步。

2009年5月25日,第二個塑料期貨品種——PVC期貨掛牌上市。此後,PP期貨於2014年2月28日掛牌上市,逐步完善了大商所塑料期貨品種序列。伴隨著產業鏈品種的豐富,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發生了巨大變化。近日,記者跟隨大商所走訪了上海、杭州等地的多家貿易企業、物流公司,瞭解LLDPE期貨的“成長曆程”。

品種豐富滿足避險需求

伴隨著產業鏈品種的日益豐富,大連塑料期貨市場的交易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大連塑料期貨市場總成交量2.36億手、成交額9.16萬億元,日均持倉量83萬手,分別是2008年的18倍、15倍和67倍,交易規模佔據了全國化工期貨總交易量、交易額的半壁江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貨市場,在國際市場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其中,PP期貨交易規模增長最快,2016年的成交量、成交額和日均持倉量分別為1.24億手、4.35萬億元和42萬手,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23%、89%和99%。LLDPE期貨自上市以來交易規模也穩步增長,其2016年成交量1.01億手,成交額4.44萬億元,日均持倉量34萬手,分別較2008年增長了7倍、6倍和26倍。

大連塑料期貨市場的持續發展,也帶動了產業客戶的積極參與。參與大商所塑料期貨品種交易的客戶數量從2007年的8534戶增長至2016年的28.4萬戶,年均增長率為48%,其中法人客戶從2007年的174戶增長至2016年的7539戶,年均增長率為52%。

法人客戶對大連塑料期貨市場的參與程度不斷提高,且涵蓋了塑料產業上中下游全鏈條客戶和眾多投資機構,塑料期貨已經成為國內期貨市場產業企業參與程度較高的領域之一。從客戶交易、持倉結構看,目前大連塑料期貨法人蔘與結構已與國際成熟市場相當。

“在塑料期貨推出初期,行業內還維持觀望態度,總認為期貨是期貨,現貨是現貨,相互有所隔離。但隨著數年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現在所有的貿易商,所有的廠家,天天看期貨的行情,特別是最近幾年,基本上是一個價格標杆。”浙江省國際貿易集團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文忠在接受《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採訪時介紹。

陳文忠表示,現在的期貨市場,不僅僅是有一個簡單的價格指數,對企業來說,它真正起到了套期保值的作用。通過幾年的發展,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如影隨形,現貨大部分時間跟隨期貨步伐。

此外,上海四聯飛揚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承偉也表示,正是參與期貨交易,增加了避險工具,使經營增加了靈活性。以前市場波動,基本上只能看漲,只能做漲價的生意,降價的時候沒有任何應對的辦法,現在已經變得更加靈活了。也就是說以前加上庫存可能類似於我們拿到一萬噸,一萬五千噸就差不多了,因為再多你消化能力可能有問題。有了期貨頭寸的保護,廖承偉表示,現在你可以根據你自己的能力更放開一點。銷售定價的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參考石化價格和庫存的情況定自己的銷售價格,變為通用產品更多參考期貨價格定價。

隨著期貨定價成為主流,也催生傳統塑料貿易模式“更新換代”,注重滿足實體需求,實現服務全產業鏈覆蓋化。

近幾年,價格漲跌變化以及基差反覆波動,對塑料貿易企業的銷售提出了較大挑戰,塑料現貨金融屬性增強,期貨定價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進一步加強了價格的透明化、有效化、市場化。因此,依靠石化開單、銷售來賺取高低價差利潤的傳統貿易模式受到較大沖擊。

“舉例來看,2015年工業部門去庫存週期下,塑料價格跌幅明顯,而下游工廠因生產計劃需要定期採購原材料,但是又對不斷下跌的原材料價格感到恐慌。在此情況下,點價、保價業務應運而生。一方面,在價格跌勢不止、期貨貼水情況下,通過合同以及保證金約束,新型業務模式有效緩解了現貨銷售困難的情況,從而維持穩定的市場份額,加強客戶粘性。”浙江特產石化有限公司金融投資部副科長宋仕威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另一方面,下游企業在訂單配對下通過點價、保價提前鎖定了訂單利潤,實際以較低的價格購進了原材料,進而提高了盈利能力。因此,這種互惠互利的共贏產業格局風靡一時,點價業務也從2013-2014年的萌芽階段逐漸成為近幾年的主要貿易潮流。

“由於我們貿易企業現貨庫存和在途貨物的量較大,幾十萬噸貨價格如果下跌100元/噸,幾千萬就沒了。因此,參與套期保值主要是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至於套保比例主要基於我們現貨銷售情況、採購成本、後市預期等多方面綜合判斷。”宋仕威說。

庫存偏高 企業套保正當時

據記者瞭解,2016年LLDPE國產約635萬噸,進口261萬噸左右,進口依賴度近30%。PP國內產量1623噸,進口量456萬噸,進口依賴度22%。

“現階段整體市場情況,去年中天合創、中景、廣石化等新增產能陸續提高負荷,包括2、3月份進口集中到港,春節後石化庫存、港口庫存、社會庫存一直持續在高位上。需求端,汽車家電增長不及預期,因此,塑料整體庫存一直持續高位。”廖承偉接受《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採訪時表示。

與此同時,廖承偉指出,中國作為全球塑料的主要消費市場,每年對外的進口依存度有比較大的佔比,雖然從2010年之後中國塑料自給自足的能力增強,但是國內需求快速增長,所以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扮演不可或缺的消費大國的角色。國內外的供應同步增長,而且國外的成本偏低,所以只要國外有銷售壓力,流入中國市場是必不可少的選擇。

正是由於目前庫存偏高,2017年市場呈現了單邊下跌的行情,LL年初價格在10100元/噸,5月初價格在8650元/噸,降了1450元/噸;PP從年初8900元/噸下跌至7500元/噸,降了1400元/噸。主要原因為2015年在原油觸底之後開始反彈,2016年年初價格非常低,隨著原油的反彈,推動下游化工產品單邊上漲。

另外,2017年以來國內資金持續緊張,金融市場監管也趨嚴,打消了很多人投機的熱情。2016年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出臺很多政策扶持下游行業,2017年下游行業多在2016年補庫存的基礎上,大規模生產。所以,2017年年初成品庫存就比較高,打擊了2017年的下游生產企業的採購熱情。

此外,進入2017年以來,環保整治的力度比較強,有巡查組在全國各個大區環保督查,所以下游的生產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不過,據記者瞭解,這其中也是有所區別,雖然下游大的加工廠的訂單都沒有往年好,但是電纜行業的大廠訂單還是不錯的。

對於下游需求的變化,廖承偉表示,前段時間像電纜行業,大廠的訂單應該說會比較集中,而且比以往好很多。因為用戶擔心環保的問題,擔心質量的問題,可能就把小廠的訂單取消了,轉而給了大廠。

“從供需角度來講,2017年將是產能增速比較大的一年,LLDPE增速在13.7%,需求增速不及供應增速,整體今年行情偏空。”廖承偉接受《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塑料期貨相關品種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現貨企業參與的方式也出現了新變化。近幾年,公司逐步增加了基差點價業務。宋仕威表示,基差交易本質上是現貨貿易,只是以期貨和基差為定價基礎,將原有一口價買賣,變為浮動價格,點價方可根據期貨價格變動和自身需求鎖定成交價格。

除了傳統的基差點價業務,不少貿易公司也在嘗試場外期權。據宋仕威介紹,他們公司從2016年開始接觸並學習場外期權,2017年開戶並進行了交易。他舉例說:今年4月以來,PVC一路下跌,至4月下旬止跌反彈。當時社會庫存大,現貨成交不好,庫存和銷售壓力大,正常情況下應該選擇賣出套保,但V1709合約在5600元/噸左右處於相當低位,且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下跌,繼續做空風險相當大,故公司考慮選用期權套保,在期貨價格反彈到5800元/噸左右時,買入V1709看跌期權,同時賣出看漲期權以降低權利金。

後期的期貨價格下跌到5600元/噸以下時,公司將期權組合平倉了結。如果說用期貨可以完全100%對衝的話,此次期權對衝效果有95%。但需注意的是,期貨其間曾上漲到5900元/噸,如果是用期貨對衝的話,此時期貨賬面將浮虧,且有持續上漲浮虧加大、追加保證金的風險。而用期權組合則避免了此風險,且佔用資金相對期貨更少。

編輯:劉春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