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臨寫《蘭亭序》為什麼也失敗了?感謝分享轉發

《蘭亭序》作為行書王本,歷代書家都是樂於臨寫的。後市來看,皆以馮承素臨寫的蘭亭序為尊。其實,這真是太抬舉馮承素了,馮承素之所以寫得像王羲之,但實在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先描其輪廓,再中間填色而成的,這種“雙勾”作品,不能算臨寫,只能算是“原本複印”,所以後人覺得馮本好。

啟功臨寫《蘭亭序》為什麼也失敗了?感謝分享轉發

其他歷代書家,想必沒有馮承素先勾線再填色的“造假”興趣,多照原本自書而成,所以形態各異,在臨寫的過程中,添加了個人太多的用筆習慣,以至臨而不像。

何止其他書家臨而不像,傳說王羲之自己再去臨寫,不也是越寫越糟糕嘛。因此,撇開“雙勾”造假技術不論,不論是誰,包括歐陽詢、虞世南等等,單純去臨寫《蘭亭序》必然是臨而不得,臨有糟糕的結果。偶有自我感覺良好,拿出來示人,也是常有破綻,不缺糟糕。

啟功有沒有臨寫《蘭亭序》呢?應該有,畢竟大書法家臨寫蘭亭是必修功。

啟功臨寫的蘭亭序有沒有感覺良好以示眾人的呢?啟功謙遜,多數自我感覺不太良好吧,所以在公眾視野裡啟功臨寫《蘭亭序》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但也有稱是啟功臨寫的《蘭亭序》作品有流傳。是真是假呢?很難判斷。

不妨假設就是啟功臨寫《蘭亭序》的真筆吧。假設是真筆,糟糕也難免。當然,臨寫蘭亭,有糟糕效果並不會否定啟功的藝術成就,前面已經說過就算是王羲之再寫蘭亭,不是也寫了多次,次次糟糕嘛。

啟功臨寫《蘭亭序》為什麼也失敗了?感謝分享轉發

啟功臨寫的《蘭亭序》也是失敗的,他把自由的書聖筆法給弄僵化了。王羲之書法結體,傾斜逸出,形態飛揚,重心多變。但到了啟功筆下,傾斜姿態多數改正,形態不那麼恣意,加上啟功書法以強調字體重心應該收於“三五分之間”的定律,致使字跡非常刻板。有時為調整重心,不得不拉長橫劃,比如“年”字,也不得不拉長捺劃,比如“峻”字,筆畫拉長,如懶人伸手摞腿,十分鬆疲,與原本蘭亭的快意自由背道而馳——所以,不得其形,並背其韻,啟功書蘭亭,也是不得精品。

啟功臨寫《蘭亭序》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啟功結字強調端正重心,重心統一於“三五分之間”,看似有理,實則是個死理,重心一定,書美必亡。

王羲之以無法而成法,啟功以定法而成法,高低不同。書法無格論,一論諸筆毀

啟功臨寫《蘭亭序》為什麼也失敗了?感謝分享轉發

啟功臨寫《蘭亭序》為什麼也失敗了?感謝分享轉發

啟功臨寫《蘭亭序》為什麼也失敗了?感謝分享轉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