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

正值暑假,家長們一定都給自己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技多不壓身,都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多孩子三分鐘熱度,家長髮現孩子有了興趣,花錢報了興趣班,後來卻不感興趣了......

"

正值暑假,家長們一定都給自己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技多不壓身,都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多孩子三分鐘熱度,家長髮現孩子有了興趣,花錢報了興趣班,後來卻不感興趣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繼續學麼,是當初興趣沒找對?

對於孩子天賦興趣的發現與選擇,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建立過一個經典測驗,教你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屢試不爽,父母們可以對應參考一下

"

正值暑假,家長們一定都給自己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技多不壓身,都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多孩子三分鐘熱度,家長髮現孩子有了興趣,花錢報了興趣班,後來卻不感興趣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繼續學麼,是當初興趣沒找對?

對於孩子天賦興趣的發現與選擇,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建立過一個經典測驗,教你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屢試不爽,父母們可以對應參考一下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如果孩子在1、8、17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條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

"

正值暑假,家長們一定都給自己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技多不壓身,都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多孩子三分鐘熱度,家長髮現孩子有了興趣,花錢報了興趣班,後來卻不感興趣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繼續學麼,是當初興趣沒找對?

對於孩子天賦興趣的發現與選擇,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建立過一個經典測驗,教你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屢試不爽,父母們可以對應參考一下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如果孩子在1、8、17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條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現在回到更重要的問題:我們怎麼幫助孩子保持對一件事情的興趣?

其實持續的對一件事情投入熱情,興趣只是起點,後面還需三大心理需求的滿足,缺一不可。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揭示了興趣之後持續保持熱情的神祕面紗。

"

正值暑假,家長們一定都給自己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技多不壓身,都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多孩子三分鐘熱度,家長髮現孩子有了興趣,花錢報了興趣班,後來卻不感興趣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繼續學麼,是當初興趣沒找對?

對於孩子天賦興趣的發現與選擇,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建立過一個經典測驗,教你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屢試不爽,父母們可以對應參考一下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如果孩子在1、8、17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條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現在回到更重要的問題:我們怎麼幫助孩子保持對一件事情的興趣?

其實持續的對一件事情投入熱情,興趣只是起點,後面還需三大心理需求的滿足,缺一不可。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揭示了興趣之後持續保持熱情的神祕面紗。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三大心理需求分別是:

1 自主感

2 勝任感

3 需要感

今天就以孩子學古箏為例來解釋下,萬變不離其宗,對於孩子學習任何新技能,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家長們可自行對號入座。

自主感

自主感是說孩子需要自己掌控和決定自己的行為。很好理解,任何人對某一件事握有控制權,他就越有投入這個領域的熱情。

比如小孩初學古箏,家長和老師會要求孩子練習傳唱度高的經典曲目,比如《漁舟唱晚》、《茉莉花》等,但這些曲目可能是孩子不喜歡的。


"

正值暑假,家長們一定都給自己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技多不壓身,都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多孩子三分鐘熱度,家長髮現孩子有了興趣,花錢報了興趣班,後來卻不感興趣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繼續學麼,是當初興趣沒找對?

對於孩子天賦興趣的發現與選擇,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建立過一個經典測驗,教你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屢試不爽,父母們可以對應參考一下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如果孩子在1、8、17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條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現在回到更重要的問題:我們怎麼幫助孩子保持對一件事情的興趣?

其實持續的對一件事情投入熱情,興趣只是起點,後面還需三大心理需求的滿足,缺一不可。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揭示了興趣之後持續保持熱情的神祕面紗。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三大心理需求分別是:

1 自主感

2 勝任感

3 需要感

今天就以孩子學古箏為例來解釋下,萬變不離其宗,對於孩子學習任何新技能,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家長們可自行對號入座。

自主感

自主感是說孩子需要自己掌控和決定自己的行為。很好理解,任何人對某一件事握有控制權,他就越有投入這個領域的熱情。

比如小孩初學古箏,家長和老師會要求孩子練習傳唱度高的經典曲目,比如《漁舟唱晚》、《茉莉花》等,但這些曲目可能是孩子不喜歡的。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因為孩子年紀尚小,也許並不能體會經典曲目的美,但其實小朋友的感官非常開放敏感,對經常縈繞在耳邊的聲音更有好感,所以有些被刷屏的影視劇的插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鼓勵孩子多練習他自己喜歡的曲子,才能激發出孩子自己本身學習的動力與慾望,這樣家長不用監督,孩子自己就跑到箏前了。

"

正值暑假,家長們一定都給自己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技多不壓身,都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多孩子三分鐘熱度,家長髮現孩子有了興趣,花錢報了興趣班,後來卻不感興趣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繼續學麼,是當初興趣沒找對?

對於孩子天賦興趣的發現與選擇,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建立過一個經典測驗,教你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屢試不爽,父母們可以對應參考一下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如果孩子在1、8、17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條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現在回到更重要的問題:我們怎麼幫助孩子保持對一件事情的興趣?

其實持續的對一件事情投入熱情,興趣只是起點,後面還需三大心理需求的滿足,缺一不可。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揭示了興趣之後持續保持熱情的神祕面紗。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三大心理需求分別是:

1 自主感

2 勝任感

3 需要感

今天就以孩子學古箏為例來解釋下,萬變不離其宗,對於孩子學習任何新技能,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家長們可自行對號入座。

自主感

自主感是說孩子需要自己掌控和決定自己的行為。很好理解,任何人對某一件事握有控制權,他就越有投入這個領域的熱情。

比如小孩初學古箏,家長和老師會要求孩子練習傳唱度高的經典曲目,比如《漁舟唱晚》、《茉莉花》等,但這些曲目可能是孩子不喜歡的。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因為孩子年紀尚小,也許並不能體會經典曲目的美,但其實小朋友的感官非常開放敏感,對經常縈繞在耳邊的聲音更有好感,所以有些被刷屏的影視劇的插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鼓勵孩子多練習他自己喜歡的曲子,才能激發出孩子自己本身學習的動力與慾望,這樣家長不用監督,孩子自己就跑到箏前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逼迫孩子學習某個具體東西,讓孩子自己選擇練習內容,進而讓孩子獲得自主感。

勝任感

勝任感就是成就感,獲得途徑之一就是打好基礎。基本功紮實,彈箏遊刃有餘,成就感自然就來了。

彈箏的基本功可分為箏內功和箏外功。具體如下,學習古箏孩子的父母趕緊小本本記下來~

"

正值暑假,家長們一定都給自己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技多不壓身,都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多孩子三分鐘熱度,家長髮現孩子有了興趣,花錢報了興趣班,後來卻不感興趣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繼續學麼,是當初興趣沒找對?

對於孩子天賦興趣的發現與選擇,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建立過一個經典測驗,教你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屢試不爽,父母們可以對應參考一下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如果孩子在1、8、17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條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現在回到更重要的問題:我們怎麼幫助孩子保持對一件事情的興趣?

其實持續的對一件事情投入熱情,興趣只是起點,後面還需三大心理需求的滿足,缺一不可。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揭示了興趣之後持續保持熱情的神祕面紗。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三大心理需求分別是:

1 自主感

2 勝任感

3 需要感

今天就以孩子學古箏為例來解釋下,萬變不離其宗,對於孩子學習任何新技能,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家長們可自行對號入座。

自主感

自主感是說孩子需要自己掌控和決定自己的行為。很好理解,任何人對某一件事握有控制權,他就越有投入這個領域的熱情。

比如小孩初學古箏,家長和老師會要求孩子練習傳唱度高的經典曲目,比如《漁舟唱晚》、《茉莉花》等,但這些曲目可能是孩子不喜歡的。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因為孩子年紀尚小,也許並不能體會經典曲目的美,但其實小朋友的感官非常開放敏感,對經常縈繞在耳邊的聲音更有好感,所以有些被刷屏的影視劇的插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鼓勵孩子多練習他自己喜歡的曲子,才能激發出孩子自己本身學習的動力與慾望,這樣家長不用監督,孩子自己就跑到箏前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逼迫孩子學習某個具體東西,讓孩子自己選擇練習內容,進而讓孩子獲得自主感。

勝任感

勝任感就是成就感,獲得途徑之一就是打好基礎。基本功紮實,彈箏遊刃有餘,成就感自然就來了。

彈箏的基本功可分為箏內功和箏外功。具體如下,學習古箏孩子的父母趕緊小本本記下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練好箏內基本功,可以獲得外界的肯定與讚許,滿足感爆棚。

箏內基本功:

  1. 坐姿、手型、指法、指序等,這些基礎打牢,未來運指才流暢自然,具有爆發力,做到輕、柔、緩、慢、快、急都能有效的控制和發揮。
  2. 樂理知識的學習。學習任何樂器都應該有的基本功,音樂也是一門學問,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有其獨自的理論與術語,以及音樂語言,比如:旋律、節奏、音色、音準等,以上應該由淺入深的學習。 
  3. 對音色和樂感上的培養。知道哪些是樂音、噪音,進而能夠區分出音色上的明、暗、亮、澀、淨、噪、幹、潤、癟、滿、虛、實、僵、活、薄、厚……這樣音樂表演起來才能顯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層次。

練好箏外基本功,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可以獲得豐盈的內心世界,滿足感與勝任感妥妥的!

箏外基本功:

  1. 勤于思考、毅力、耐力、集中力等等性格因素的校正培養。 
  2. 有較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修養、對歷史、詩詞、戲劇、美術、書法等等都比較感興趣和廣泛地涉獵。 
  3. 好多箏以外的事都可以和學箏聯繫起來,要善於提煉積累生活中的相關點,才會對生活有更深的感悟與理解。

杜甫詩言:“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所以越往後走越發現:功夫在箏外。

需要感

如果小朋友經過不懈努力練習,卻發現沒有人喜歡自己的表演,沒有人需要,這時的“需求感”就會嚴重不足,進而可能失去繼續下去的動力。

所以當孩子說不想學古箏的時候,家長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是否當過ta的觀眾,是否認真傾聽,有過由衷的讚美,還是ta在彈奏時,我們心不在焉地玩著手機?

"

正值暑假,家長們一定都給自己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技多不壓身,都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多孩子三分鐘熱度,家長髮現孩子有了興趣,花錢報了興趣班,後來卻不感興趣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繼續學麼,是當初興趣沒找對?

對於孩子天賦興趣的發現與選擇,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建立過一個經典測驗,教你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屢試不爽,父母們可以對應參考一下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如果孩子在1、8、17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條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現在回到更重要的問題:我們怎麼幫助孩子保持對一件事情的興趣?

其實持續的對一件事情投入熱情,興趣只是起點,後面還需三大心理需求的滿足,缺一不可。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揭示了興趣之後持續保持熱情的神祕面紗。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三大心理需求分別是:

1 自主感

2 勝任感

3 需要感

今天就以孩子學古箏為例來解釋下,萬變不離其宗,對於孩子學習任何新技能,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家長們可自行對號入座。

自主感

自主感是說孩子需要自己掌控和決定自己的行為。很好理解,任何人對某一件事握有控制權,他就越有投入這個領域的熱情。

比如小孩初學古箏,家長和老師會要求孩子練習傳唱度高的經典曲目,比如《漁舟唱晚》、《茉莉花》等,但這些曲目可能是孩子不喜歡的。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因為孩子年紀尚小,也許並不能體會經典曲目的美,但其實小朋友的感官非常開放敏感,對經常縈繞在耳邊的聲音更有好感,所以有些被刷屏的影視劇的插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鼓勵孩子多練習他自己喜歡的曲子,才能激發出孩子自己本身學習的動力與慾望,這樣家長不用監督,孩子自己就跑到箏前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逼迫孩子學習某個具體東西,讓孩子自己選擇練習內容,進而讓孩子獲得自主感。

勝任感

勝任感就是成就感,獲得途徑之一就是打好基礎。基本功紮實,彈箏遊刃有餘,成就感自然就來了。

彈箏的基本功可分為箏內功和箏外功。具體如下,學習古箏孩子的父母趕緊小本本記下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練好箏內基本功,可以獲得外界的肯定與讚許,滿足感爆棚。

箏內基本功:

  1. 坐姿、手型、指法、指序等,這些基礎打牢,未來運指才流暢自然,具有爆發力,做到輕、柔、緩、慢、快、急都能有效的控制和發揮。
  2. 樂理知識的學習。學習任何樂器都應該有的基本功,音樂也是一門學問,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有其獨自的理論與術語,以及音樂語言,比如:旋律、節奏、音色、音準等,以上應該由淺入深的學習。 
  3. 對音色和樂感上的培養。知道哪些是樂音、噪音,進而能夠區分出音色上的明、暗、亮、澀、淨、噪、幹、潤、癟、滿、虛、實、僵、活、薄、厚……這樣音樂表演起來才能顯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層次。

練好箏外基本功,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可以獲得豐盈的內心世界,滿足感與勝任感妥妥的!

箏外基本功:

  1. 勤于思考、毅力、耐力、集中力等等性格因素的校正培養。 
  2. 有較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修養、對歷史、詩詞、戲劇、美術、書法等等都比較感興趣和廣泛地涉獵。 
  3. 好多箏以外的事都可以和學箏聯繫起來,要善於提煉積累生活中的相關點,才會對生活有更深的感悟與理解。

杜甫詩言:“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所以越往後走越發現:功夫在箏外。

需要感

如果小朋友經過不懈努力練習,卻發現沒有人喜歡自己的表演,沒有人需要,這時的“需求感”就會嚴重不足,進而可能失去繼續下去的動力。

所以當孩子說不想學古箏的時候,家長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是否當過ta的觀眾,是否認真傾聽,有過由衷的讚美,還是ta在彈奏時,我們心不在焉地玩著手機?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是現實世界的需要,另一層面,家長和孩子都要從心底理解藝術能夠給人精神上帶來的需要感,那麼孩子在從事跟藝術相關的事情時,才會感覺被需要。

一曲好的旋律,不僅能讓人放鬆愉悅,還能引人長久回味其中之美。所以要讓孩子知道,學藝術是非常有必要的,進而讓孩子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有“需要感”。

"

正值暑假,家長們一定都給自己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技多不壓身,都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多孩子三分鐘熱度,家長髮現孩子有了興趣,花錢報了興趣班,後來卻不感興趣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繼續學麼,是當初興趣沒找對?

對於孩子天賦興趣的發現與選擇,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建立過一個經典測驗,教你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屢試不爽,父母們可以對應參考一下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如果孩子在1、8、17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條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現在回到更重要的問題:我們怎麼幫助孩子保持對一件事情的興趣?

其實持續的對一件事情投入熱情,興趣只是起點,後面還需三大心理需求的滿足,缺一不可。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揭示了興趣之後持續保持熱情的神祕面紗。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三大心理需求分別是:

1 自主感

2 勝任感

3 需要感

今天就以孩子學古箏為例來解釋下,萬變不離其宗,對於孩子學習任何新技能,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家長們可自行對號入座。

自主感

自主感是說孩子需要自己掌控和決定自己的行為。很好理解,任何人對某一件事握有控制權,他就越有投入這個領域的熱情。

比如小孩初學古箏,家長和老師會要求孩子練習傳唱度高的經典曲目,比如《漁舟唱晚》、《茉莉花》等,但這些曲目可能是孩子不喜歡的。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因為孩子年紀尚小,也許並不能體會經典曲目的美,但其實小朋友的感官非常開放敏感,對經常縈繞在耳邊的聲音更有好感,所以有些被刷屏的影視劇的插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鼓勵孩子多練習他自己喜歡的曲子,才能激發出孩子自己本身學習的動力與慾望,這樣家長不用監督,孩子自己就跑到箏前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逼迫孩子學習某個具體東西,讓孩子自己選擇練習內容,進而讓孩子獲得自主感。

勝任感

勝任感就是成就感,獲得途徑之一就是打好基礎。基本功紮實,彈箏遊刃有餘,成就感自然就來了。

彈箏的基本功可分為箏內功和箏外功。具體如下,學習古箏孩子的父母趕緊小本本記下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練好箏內基本功,可以獲得外界的肯定與讚許,滿足感爆棚。

箏內基本功:

  1. 坐姿、手型、指法、指序等,這些基礎打牢,未來運指才流暢自然,具有爆發力,做到輕、柔、緩、慢、快、急都能有效的控制和發揮。
  2. 樂理知識的學習。學習任何樂器都應該有的基本功,音樂也是一門學問,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有其獨自的理論與術語,以及音樂語言,比如:旋律、節奏、音色、音準等,以上應該由淺入深的學習。 
  3. 對音色和樂感上的培養。知道哪些是樂音、噪音,進而能夠區分出音色上的明、暗、亮、澀、淨、噪、幹、潤、癟、滿、虛、實、僵、活、薄、厚……這樣音樂表演起來才能顯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層次。

練好箏外基本功,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可以獲得豐盈的內心世界,滿足感與勝任感妥妥的!

箏外基本功:

  1. 勤于思考、毅力、耐力、集中力等等性格因素的校正培養。 
  2. 有較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修養、對歷史、詩詞、戲劇、美術、書法等等都比較感興趣和廣泛地涉獵。 
  3. 好多箏以外的事都可以和學箏聯繫起來,要善於提煉積累生活中的相關點,才會對生活有更深的感悟與理解。

杜甫詩言:“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所以越往後走越發現:功夫在箏外。

需要感

如果小朋友經過不懈努力練習,卻發現沒有人喜歡自己的表演,沒有人需要,這時的“需求感”就會嚴重不足,進而可能失去繼續下去的動力。

所以當孩子說不想學古箏的時候,家長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是否當過ta的觀眾,是否認真傾聽,有過由衷的讚美,還是ta在彈奏時,我們心不在焉地玩著手機?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是現實世界的需要,另一層面,家長和孩子都要從心底理解藝術能夠給人精神上帶來的需要感,那麼孩子在從事跟藝術相關的事情時,才會感覺被需要。

一曲好的旋律,不僅能讓人放鬆愉悅,還能引人長久回味其中之美。所以要讓孩子知道,學藝術是非常有必要的,進而讓孩子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有“需要感”。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聊到這裡,或許家長已經發現:一個人堅持做一件事情似乎已經脫離了最初的興趣。確實是這樣的,在“自我決定理論”中,“興趣”只是一個切入點和催化劑

如果一個人只是有興趣,真的未必能長久走下去,甚至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想在一個領域做到卓越,必須要有持續的強烈的驅動力才行,這種驅動力的來源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主感,勝任感以及需要感。

"

正值暑假,家長們一定都給自己小孩報了很多興趣班,技多不壓身,都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多孩子三分鐘熱度,家長髮現孩子有了興趣,花錢報了興趣班,後來卻不感興趣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種情況下家長還要鼓勵孩子繼續學麼,是當初興趣沒找對?

對於孩子天賦興趣的發現與選擇,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建立過一個經典測驗,教你如何發現孩子的天賦,屢試不爽,父母們可以對應參考一下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如果孩子在1、8、17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如果孩子在5、9、14條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認識他人的才能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現在回到更重要的問題:我們怎麼幫助孩子保持對一件事情的興趣?

其實持續的對一件事情投入熱情,興趣只是起點,後面還需三大心理需求的滿足,缺一不可。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揭示了興趣之後持續保持熱情的神祕面紗。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三大心理需求分別是:

1 自主感

2 勝任感

3 需要感

今天就以孩子學古箏為例來解釋下,萬變不離其宗,對於孩子學習任何新技能,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家長們可自行對號入座。

自主感

自主感是說孩子需要自己掌控和決定自己的行為。很好理解,任何人對某一件事握有控制權,他就越有投入這個領域的熱情。

比如小孩初學古箏,家長和老師會要求孩子練習傳唱度高的經典曲目,比如《漁舟唱晚》、《茉莉花》等,但這些曲目可能是孩子不喜歡的。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因為孩子年紀尚小,也許並不能體會經典曲目的美,但其實小朋友的感官非常開放敏感,對經常縈繞在耳邊的聲音更有好感,所以有些被刷屏的影視劇的插曲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鼓勵孩子多練習他自己喜歡的曲子,才能激發出孩子自己本身學習的動力與慾望,這樣家長不用監督,孩子自己就跑到箏前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逼迫孩子學習某個具體東西,讓孩子自己選擇練習內容,進而讓孩子獲得自主感。

勝任感

勝任感就是成就感,獲得途徑之一就是打好基礎。基本功紮實,彈箏遊刃有餘,成就感自然就來了。

彈箏的基本功可分為箏內功和箏外功。具體如下,學習古箏孩子的父母趕緊小本本記下來~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練好箏內基本功,可以獲得外界的肯定與讚許,滿足感爆棚。

箏內基本功:

  1. 坐姿、手型、指法、指序等,這些基礎打牢,未來運指才流暢自然,具有爆發力,做到輕、柔、緩、慢、快、急都能有效的控制和發揮。
  2. 樂理知識的學習。學習任何樂器都應該有的基本功,音樂也是一門學問,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有其獨自的理論與術語,以及音樂語言,比如:旋律、節奏、音色、音準等,以上應該由淺入深的學習。 
  3. 對音色和樂感上的培養。知道哪些是樂音、噪音,進而能夠區分出音色上的明、暗、亮、澀、淨、噪、幹、潤、癟、滿、虛、實、僵、活、薄、厚……這樣音樂表演起來才能顯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層次。

練好箏外基本功,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可以獲得豐盈的內心世界,滿足感與勝任感妥妥的!

箏外基本功:

  1. 勤于思考、毅力、耐力、集中力等等性格因素的校正培養。 
  2. 有較為豐富的文學藝術修養、對歷史、詩詞、戲劇、美術、書法等等都比較感興趣和廣泛地涉獵。 
  3. 好多箏以外的事都可以和學箏聯繫起來,要善於提煉積累生活中的相關點,才會對生活有更深的感悟與理解。

杜甫詩言:“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所以越往後走越發現:功夫在箏外。

需要感

如果小朋友經過不懈努力練習,卻發現沒有人喜歡自己的表演,沒有人需要,這時的“需求感”就會嚴重不足,進而可能失去繼續下去的動力。

所以當孩子說不想學古箏的時候,家長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是否當過ta的觀眾,是否認真傾聽,有過由衷的讚美,還是ta在彈奏時,我們心不在焉地玩著手機?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這是現實世界的需要,另一層面,家長和孩子都要從心底理解藝術能夠給人精神上帶來的需要感,那麼孩子在從事跟藝術相關的事情時,才會感覺被需要。

一曲好的旋律,不僅能讓人放鬆愉悅,還能引人長久回味其中之美。所以要讓孩子知道,學藝術是非常有必要的,進而讓孩子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有“需要感”。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聊到這裡,或許家長已經發現:一個人堅持做一件事情似乎已經脫離了最初的興趣。確實是這樣的,在“自我決定理論”中,“興趣”只是一個切入點和催化劑

如果一個人只是有興趣,真的未必能長久走下去,甚至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想在一個領域做到卓越,必須要有持續的強烈的驅動力才行,這種驅動力的來源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主感,勝任感以及需要感。

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學習樂器,為什麼學著學著就不感興趣了?

所以,當孩子表現對一件剛入門的技能表現出興趣消退的時候,我們要從這三方面去考慮,看看是哪方面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不要簡單地歸結到孩子沒有毅力,作為家長,老師,要多想想可以真正的為孩子做些什麼。

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最後,潤揚希望家長們能夠發現寶貝們的天賦與興趣所在,併科學引導孩子們持之以恆地學習下去~

家長們,你們遇到孩子對新事物失去興趣了會怎麼辦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