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啟功書法,這位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裡?

啟功 書法 楊守敬 草書 樑同書 書法微評 2019-04-08

欣賞一件書法作品,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筆者認為,從形質和氣格(氣質格調)兩個方面來切入便可抓住關鍵。我們也可以把書法作品的形質歸入物質層面,而把氣格歸入精神層面。從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來看,形質上變化萬千,氣格上也是多種多樣,形質與氣格雖然有密切的關聯,但又不是一一對應的,往往有不同的排列組合,因而從理論上來說,書法藝術可以形成不可勝數的風格。啟功先生的書法在形質上可用“清”字來概括,在氣格上則可用“雅”字來概括。

再談啟功書法,這位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裡?

啟功先生的書法,目前來講已經成為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了,也有人說,啟功之後再無書法家。當然這個定論已經成為當下書法界已經公認的呢。所以筆者就不在對這個事情展開談論了,就專門說一下,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到底好在哪裡?

再談啟功書法,這位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裡?

細審啟功先生每一件書法作品,無論是真書、行書還是草書,也不管是擘窠大字還是尺牘小楷,都能做到眉目清晰,筆筆分明,沒有任何的糾纏、含糊,這便是我們所說的“清”的基本表現,大多數觀者都很容易感受得到,無須贅述。形質上的“清”可以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比如說剛硬的、凌厲的甚至是頹靡的。這當然同筆法、字法和章法的不同處理都有關係。啟功先生書法則通過“清”傳達給我們一種雅逸之氣。形質上的“清”和氣格上的“雅”合起來構成了啟功先生書法的總體風格。

再談啟功書法,這位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裡?

這種“清雅”的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呢?筆者認為,楊守敬《學書邇言》中的一段話完全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梁山舟答張芑堂書,謂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此定論也……而餘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這段話裡一共包含了“五要”,正是這“五要”影響了啟功先生形成了獨特的“啟體”風貌。

再談啟功書法,這位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裡?

首先是天分,學習任何一門技藝並且要達到一定程度的話,都需要一定的天分,這一點無需過多的論證,許許多多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啟功先生也不例外。

其次是“多見”和“多寫”。啟功先生少年時期便追隨自己的老師學習書畫,並且有機會向許多名家當面請益,又由於精於書畫鑑定,過眼的古今書畫名作不計其數。這極大地擴展了啟功先生的眼界,再加上天分高,善於分析總結抽繹、舉一反三,因而能在很短的時間裡剝絲抽繭,抓住書法的要旨和規律。

再談啟功書法,這位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裡?

啟功先生的人品、學養早已有口皆碑。熟悉啟功先生的人都知道,啟功先生為人謙和,淡泊名利,虛懷若谷。學問涉及古典文獻學、古代文學、語言文字、文物鑑定等諸多方面,不但廣博,而且精深。

這樣的人品和學養再配以樑同書所說的“多見”形成了啟功先生特有的審美眼光,這種審美取向是形成我們所謂“清雅”書風的先決條件。所以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從不譁眾取寵,完全是在博觀約取中靠學問、人品一點一點地滋養出來的。

再談啟功書法,這位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裡?

誰都無法否認,啟功先生的書法風格獨樹一幟,如果把書法藝術比作一個百花園的話,那麼,啟功先生的書法一定是其中的一枝幽蘭,無疑,這枝幽蘭不那麼絢爛、耀眼,但是它所散發出來的清香卻足以令人駐步流連…

再談啟功書法,這位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的作品,到底好在哪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