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2、滿章法

滿章法在古人的作品中並不多,只有在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中偶能一見。滿章法基本是一種現代的美術構圖,在亂石鋪街之間別見一種風致,但在倪為公這裡,卻是一種常見的風貌。他對於滿章法的佈局,開始完全是不經心的,甚至開始可能是缺紙,要把每一個空間都要用盡,但以後就變為了自覺,變為了有意而為之,也可以說變為了一種習慣。

倪為公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中,在抑鬱之中以書法排遣,他的那個時候作品,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字與字之間,擠兌得很緊,有一種壓抑沉悶的精神情緒。但以後,這種章法就不是那麼緊張了,字與字再沒有那種緊張的關係,而是疏朗,自由,豐滿,逸蕩,尤其是他的草書,鐵線草書,甚至全篇都有一個瀟灑的一撇作為一箇中心,顯示了精神的飽滿和以書為嬉戲壯遊的狀態。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2、滿章法

滿章法在古人的作品中並不多,只有在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中偶能一見。滿章法基本是一種現代的美術構圖,在亂石鋪街之間別見一種風致,但在倪為公這裡,卻是一種常見的風貌。他對於滿章法的佈局,開始完全是不經心的,甚至開始可能是缺紙,要把每一個空間都要用盡,但以後就變為了自覺,變為了有意而為之,也可以說變為了一種習慣。

倪為公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中,在抑鬱之中以書法排遣,他的那個時候作品,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字與字之間,擠兌得很緊,有一種壓抑沉悶的精神情緒。但以後,這種章法就不是那麼緊張了,字與字再沒有那種緊張的關係,而是疏朗,自由,豐滿,逸蕩,尤其是他的草書,鐵線草書,甚至全篇都有一個瀟灑的一撇作為一箇中心,顯示了精神的飽滿和以書為嬉戲壯遊的狀態。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李白將進酒》


八條屏《歷代名人詠瀘州》、橫幅《李白將進酒》等可謂倪為公滿章法的代表作,顯示了倪為公的書法由理性精神走進自由天地的那種瀟灑,蒼蒼茫茫率天真,滔滔一片任氣行,也昭示著他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元理論的具體實踐。他繼承了徐渭、傅山的那種浪漫的精神,同時又表現了現代人那種自由寬闊的精神格局。他在以滿章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的時候,沒有在大都會的美術館,沒有在高堂大屋之間,就在他那個有些類似茅草屋裡揮寫著,陶醉著甚至發瘋著,精神意緒寄託於此,他不顧其他,繾綣吟詠,在精神自足中忘我,在淋漓的揮灑之間,抒發自己一肚皮的塊壘。中國文化的最精彩的表現,有時候就是在一片荒野之中完成的。我覺得,倪為公的滿章法就是一種書法的天地抒情,是書法的抒情詩式的一種形式,在這裡,我覺得倪為公一定有了莊騷的那種獨嘯天地之間的快感。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2、滿章法

滿章法在古人的作品中並不多,只有在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中偶能一見。滿章法基本是一種現代的美術構圖,在亂石鋪街之間別見一種風致,但在倪為公這裡,卻是一種常見的風貌。他對於滿章法的佈局,開始完全是不經心的,甚至開始可能是缺紙,要把每一個空間都要用盡,但以後就變為了自覺,變為了有意而為之,也可以說變為了一種習慣。

倪為公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中,在抑鬱之中以書法排遣,他的那個時候作品,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字與字之間,擠兌得很緊,有一種壓抑沉悶的精神情緒。但以後,這種章法就不是那麼緊張了,字與字再沒有那種緊張的關係,而是疏朗,自由,豐滿,逸蕩,尤其是他的草書,鐵線草書,甚至全篇都有一個瀟灑的一撇作為一箇中心,顯示了精神的飽滿和以書為嬉戲壯遊的狀態。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李白將進酒》


八條屏《歷代名人詠瀘州》、橫幅《李白將進酒》等可謂倪為公滿章法的代表作,顯示了倪為公的書法由理性精神走進自由天地的那種瀟灑,蒼蒼茫茫率天真,滔滔一片任氣行,也昭示著他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元理論的具體實踐。他繼承了徐渭、傅山的那種浪漫的精神,同時又表現了現代人那種自由寬闊的精神格局。他在以滿章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的時候,沒有在大都會的美術館,沒有在高堂大屋之間,就在他那個有些類似茅草屋裡揮寫著,陶醉著甚至發瘋著,精神意緒寄託於此,他不顧其他,繾綣吟詠,在精神自足中忘我,在淋漓的揮灑之間,抒發自己一肚皮的塊壘。中國文化的最精彩的表現,有時候就是在一片荒野之中完成的。我覺得,倪為公的滿章法就是一種書法的天地抒情,是書法的抒情詩式的一種形式,在這裡,我覺得倪為公一定有了莊騷的那種獨嘯天地之間的快感。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藝術是能夠讓人的精神得以解脫,藝術讓人在充實的創造之中忘掉了自己,倪為公就是在創作之中,在身邊並沒有太多的法帖碑拓的時候,以自己創造型的探索,而接近了古人。我們現在審視她的滿章法佈局的書法,與古人的滿章法書法進行比對,發現他們在精神的一致性的同時,也有一種差距,這種差距在於倪為公的書法主要以懷素的鐵線筆法完成的,他的滿章法像是一根線從頭到尾,一貫到底而來,乍一看,覺得倪為公這種寫法是和傳統相逆的,但再仔細觀察,自有其特殊的神韻,那種氣魄。倪為公的“一筆書”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那是需要怎樣的控制毛筆的功底,怎樣的一種力度與韌度,這一種高難度的書法技藝,是在他受到磨難,在一種自我解脫的時候獲得的,是一種自然而然達到的。他的滿章法沒有參照,他在那種狀態下,不可能看到更多的古人的文獻,他就是在那簡陋的茅草屋裡,在不斷地書寫,也是在不斷地思考之中,得到了這種滿章法的一種格式,他大量地書寫這種滿章法的作品,是為了印證自己的審美理想,印證自己的探索與實踐。

3、隸楷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2、滿章法

滿章法在古人的作品中並不多,只有在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中偶能一見。滿章法基本是一種現代的美術構圖,在亂石鋪街之間別見一種風致,但在倪為公這裡,卻是一種常見的風貌。他對於滿章法的佈局,開始完全是不經心的,甚至開始可能是缺紙,要把每一個空間都要用盡,但以後就變為了自覺,變為了有意而為之,也可以說變為了一種習慣。

倪為公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中,在抑鬱之中以書法排遣,他的那個時候作品,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字與字之間,擠兌得很緊,有一種壓抑沉悶的精神情緒。但以後,這種章法就不是那麼緊張了,字與字再沒有那種緊張的關係,而是疏朗,自由,豐滿,逸蕩,尤其是他的草書,鐵線草書,甚至全篇都有一個瀟灑的一撇作為一箇中心,顯示了精神的飽滿和以書為嬉戲壯遊的狀態。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李白將進酒》


八條屏《歷代名人詠瀘州》、橫幅《李白將進酒》等可謂倪為公滿章法的代表作,顯示了倪為公的書法由理性精神走進自由天地的那種瀟灑,蒼蒼茫茫率天真,滔滔一片任氣行,也昭示著他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元理論的具體實踐。他繼承了徐渭、傅山的那種浪漫的精神,同時又表現了現代人那種自由寬闊的精神格局。他在以滿章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的時候,沒有在大都會的美術館,沒有在高堂大屋之間,就在他那個有些類似茅草屋裡揮寫著,陶醉著甚至發瘋著,精神意緒寄託於此,他不顧其他,繾綣吟詠,在精神自足中忘我,在淋漓的揮灑之間,抒發自己一肚皮的塊壘。中國文化的最精彩的表現,有時候就是在一片荒野之中完成的。我覺得,倪為公的滿章法就是一種書法的天地抒情,是書法的抒情詩式的一種形式,在這裡,我覺得倪為公一定有了莊騷的那種獨嘯天地之間的快感。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藝術是能夠讓人的精神得以解脫,藝術讓人在充實的創造之中忘掉了自己,倪為公就是在創作之中,在身邊並沒有太多的法帖碑拓的時候,以自己創造型的探索,而接近了古人。我們現在審視她的滿章法佈局的書法,與古人的滿章法書法進行比對,發現他們在精神的一致性的同時,也有一種差距,這種差距在於倪為公的書法主要以懷素的鐵線筆法完成的,他的滿章法像是一根線從頭到尾,一貫到底而來,乍一看,覺得倪為公這種寫法是和傳統相逆的,但再仔細觀察,自有其特殊的神韻,那種氣魄。倪為公的“一筆書”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那是需要怎樣的控制毛筆的功底,怎樣的一種力度與韌度,這一種高難度的書法技藝,是在他受到磨難,在一種自我解脫的時候獲得的,是一種自然而然達到的。他的滿章法沒有參照,他在那種狀態下,不可能看到更多的古人的文獻,他就是在那簡陋的茅草屋裡,在不斷地書寫,也是在不斷地思考之中,得到了這種滿章法的一種格式,他大量地書寫這種滿章法的作品,是為了印證自己的審美理想,印證自己的探索與實踐。

3、隸楷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在倪為公大量的墨跡之中,隸楷佔有了相當一部分,他也寫了不少純粹的楷書和隸書作品,但最具有個人意味的,倒是他的隸楷,具備著一種獨特性,也是他多年書寫探索之中的一個主要的書體。縱觀他的草書、隸書、行書、楷書,他的基礎還是隸書,他的大量的草書之中都有隸書的影子。

我覺得倪為公的隸楷是他調和持中觀念的一個主要表現。一個成熟的書法家是不滿足單一的書法表現,倪為公草書寫到了一種境界,篆書他也偶爾為之,但隸楷是他比較正規地一種書寫,端正而不浮躁,凝重而能變化。他的隸楷體現的是對於書法書體的融合性、貫通性,是經過自己整合化解而出的書體,甚至有個人符號化的印跡。

他的隸楷書的代表作有《宋閻蒼舒<海觀>》《清高楷<五言聯>》,還有大量的日課作品,都是用極為熟練,甚至偏向於《好大王碑》《大開通碑》的某些氣息。

當代很多的書法人不能理解隸楷或者楷隸,這二者是不斷轉換的關係,也只有大量書寫並心有靈犀的人才能在臨帖與創作的實踐中,寫出一種二者相融的味道。

倪為公先生沉浸翰墨多年,亦已不知臨過了多少的碑帖,他隸書臨《張遷碑》《伊宙碑》,楷書臨顏真卿和龍門二十品,他臨得這些名碑名帖臨得都很純粹。他在臨寫了多年之後,寫成了有自己特色與個性的隸楷,非隸非楷,自有其神韻與變化。

倪為公的楷隸,是楷書與隸書的完美結合與相融,既有楷書挺拔娟秀的丰姿,又有隸書古雅樸實的韻味。他的隸楷,與他的草書一樣,都是進入書法創作自由王國之後的創作,相對而言,他的楷隸比唐代楷書更自由,兼容了北魏書風的特色,但絲毫沒有了楷書硬板僵化,但又比隸書更挺拔,改變了隸書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風神並具。不連筆,不拖泥帶水,而在一些筆畫上吸收了隸書的精華。

明人陶宗儀《輟耕錄·瘞鶴銘》中說:“ 元魏間盡習隸法。自隋平陳,中國多以楷、隸相參。” 倪為公的隸楷是把楷書拉回到了書法的原始狀態,楷書本身就是隸書的延伸,是在隸書本身上變化出來的。倪為公的隸楷,是他不忘初心,是他在書法精進的境界中不斷地迴歸。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2、滿章法

滿章法在古人的作品中並不多,只有在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中偶能一見。滿章法基本是一種現代的美術構圖,在亂石鋪街之間別見一種風致,但在倪為公這裡,卻是一種常見的風貌。他對於滿章法的佈局,開始完全是不經心的,甚至開始可能是缺紙,要把每一個空間都要用盡,但以後就變為了自覺,變為了有意而為之,也可以說變為了一種習慣。

倪為公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中,在抑鬱之中以書法排遣,他的那個時候作品,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字與字之間,擠兌得很緊,有一種壓抑沉悶的精神情緒。但以後,這種章法就不是那麼緊張了,字與字再沒有那種緊張的關係,而是疏朗,自由,豐滿,逸蕩,尤其是他的草書,鐵線草書,甚至全篇都有一個瀟灑的一撇作為一箇中心,顯示了精神的飽滿和以書為嬉戲壯遊的狀態。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李白將進酒》


八條屏《歷代名人詠瀘州》、橫幅《李白將進酒》等可謂倪為公滿章法的代表作,顯示了倪為公的書法由理性精神走進自由天地的那種瀟灑,蒼蒼茫茫率天真,滔滔一片任氣行,也昭示著他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元理論的具體實踐。他繼承了徐渭、傅山的那種浪漫的精神,同時又表現了現代人那種自由寬闊的精神格局。他在以滿章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的時候,沒有在大都會的美術館,沒有在高堂大屋之間,就在他那個有些類似茅草屋裡揮寫著,陶醉著甚至發瘋著,精神意緒寄託於此,他不顧其他,繾綣吟詠,在精神自足中忘我,在淋漓的揮灑之間,抒發自己一肚皮的塊壘。中國文化的最精彩的表現,有時候就是在一片荒野之中完成的。我覺得,倪為公的滿章法就是一種書法的天地抒情,是書法的抒情詩式的一種形式,在這裡,我覺得倪為公一定有了莊騷的那種獨嘯天地之間的快感。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藝術是能夠讓人的精神得以解脫,藝術讓人在充實的創造之中忘掉了自己,倪為公就是在創作之中,在身邊並沒有太多的法帖碑拓的時候,以自己創造型的探索,而接近了古人。我們現在審視她的滿章法佈局的書法,與古人的滿章法書法進行比對,發現他們在精神的一致性的同時,也有一種差距,這種差距在於倪為公的書法主要以懷素的鐵線筆法完成的,他的滿章法像是一根線從頭到尾,一貫到底而來,乍一看,覺得倪為公這種寫法是和傳統相逆的,但再仔細觀察,自有其特殊的神韻,那種氣魄。倪為公的“一筆書”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那是需要怎樣的控制毛筆的功底,怎樣的一種力度與韌度,這一種高難度的書法技藝,是在他受到磨難,在一種自我解脫的時候獲得的,是一種自然而然達到的。他的滿章法沒有參照,他在那種狀態下,不可能看到更多的古人的文獻,他就是在那簡陋的茅草屋裡,在不斷地書寫,也是在不斷地思考之中,得到了這種滿章法的一種格式,他大量地書寫這種滿章法的作品,是為了印證自己的審美理想,印證自己的探索與實踐。

3、隸楷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在倪為公大量的墨跡之中,隸楷佔有了相當一部分,他也寫了不少純粹的楷書和隸書作品,但最具有個人意味的,倒是他的隸楷,具備著一種獨特性,也是他多年書寫探索之中的一個主要的書體。縱觀他的草書、隸書、行書、楷書,他的基礎還是隸書,他的大量的草書之中都有隸書的影子。

我覺得倪為公的隸楷是他調和持中觀念的一個主要表現。一個成熟的書法家是不滿足單一的書法表現,倪為公草書寫到了一種境界,篆書他也偶爾為之,但隸楷是他比較正規地一種書寫,端正而不浮躁,凝重而能變化。他的隸楷體現的是對於書法書體的融合性、貫通性,是經過自己整合化解而出的書體,甚至有個人符號化的印跡。

他的隸楷書的代表作有《宋閻蒼舒<海觀>》《清高楷<五言聯>》,還有大量的日課作品,都是用極為熟練,甚至偏向於《好大王碑》《大開通碑》的某些氣息。

當代很多的書法人不能理解隸楷或者楷隸,這二者是不斷轉換的關係,也只有大量書寫並心有靈犀的人才能在臨帖與創作的實踐中,寫出一種二者相融的味道。

倪為公先生沉浸翰墨多年,亦已不知臨過了多少的碑帖,他隸書臨《張遷碑》《伊宙碑》,楷書臨顏真卿和龍門二十品,他臨得這些名碑名帖臨得都很純粹。他在臨寫了多年之後,寫成了有自己特色與個性的隸楷,非隸非楷,自有其神韻與變化。

倪為公的楷隸,是楷書與隸書的完美結合與相融,既有楷書挺拔娟秀的丰姿,又有隸書古雅樸實的韻味。他的隸楷,與他的草書一樣,都是進入書法創作自由王國之後的創作,相對而言,他的楷隸比唐代楷書更自由,兼容了北魏書風的特色,但絲毫沒有了楷書硬板僵化,但又比隸書更挺拔,改變了隸書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風神並具。不連筆,不拖泥帶水,而在一些筆畫上吸收了隸書的精華。

明人陶宗儀《輟耕錄·瘞鶴銘》中說:“ 元魏間盡習隸法。自隋平陳,中國多以楷、隸相參。” 倪為公的隸楷是把楷書拉回到了書法的原始狀態,楷書本身就是隸書的延伸,是在隸書本身上變化出來的。倪為公的隸楷,是他不忘初心,是他在書法精進的境界中不斷地迴歸。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2、滿章法

滿章法在古人的作品中並不多,只有在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中偶能一見。滿章法基本是一種現代的美術構圖,在亂石鋪街之間別見一種風致,但在倪為公這裡,卻是一種常見的風貌。他對於滿章法的佈局,開始完全是不經心的,甚至開始可能是缺紙,要把每一個空間都要用盡,但以後就變為了自覺,變為了有意而為之,也可以說變為了一種習慣。

倪為公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中,在抑鬱之中以書法排遣,他的那個時候作品,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字與字之間,擠兌得很緊,有一種壓抑沉悶的精神情緒。但以後,這種章法就不是那麼緊張了,字與字再沒有那種緊張的關係,而是疏朗,自由,豐滿,逸蕩,尤其是他的草書,鐵線草書,甚至全篇都有一個瀟灑的一撇作為一箇中心,顯示了精神的飽滿和以書為嬉戲壯遊的狀態。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李白將進酒》


八條屏《歷代名人詠瀘州》、橫幅《李白將進酒》等可謂倪為公滿章法的代表作,顯示了倪為公的書法由理性精神走進自由天地的那種瀟灑,蒼蒼茫茫率天真,滔滔一片任氣行,也昭示著他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元理論的具體實踐。他繼承了徐渭、傅山的那種浪漫的精神,同時又表現了現代人那種自由寬闊的精神格局。他在以滿章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的時候,沒有在大都會的美術館,沒有在高堂大屋之間,就在他那個有些類似茅草屋裡揮寫著,陶醉著甚至發瘋著,精神意緒寄託於此,他不顧其他,繾綣吟詠,在精神自足中忘我,在淋漓的揮灑之間,抒發自己一肚皮的塊壘。中國文化的最精彩的表現,有時候就是在一片荒野之中完成的。我覺得,倪為公的滿章法就是一種書法的天地抒情,是書法的抒情詩式的一種形式,在這裡,我覺得倪為公一定有了莊騷的那種獨嘯天地之間的快感。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藝術是能夠讓人的精神得以解脫,藝術讓人在充實的創造之中忘掉了自己,倪為公就是在創作之中,在身邊並沒有太多的法帖碑拓的時候,以自己創造型的探索,而接近了古人。我們現在審視她的滿章法佈局的書法,與古人的滿章法書法進行比對,發現他們在精神的一致性的同時,也有一種差距,這種差距在於倪為公的書法主要以懷素的鐵線筆法完成的,他的滿章法像是一根線從頭到尾,一貫到底而來,乍一看,覺得倪為公這種寫法是和傳統相逆的,但再仔細觀察,自有其特殊的神韻,那種氣魄。倪為公的“一筆書”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那是需要怎樣的控制毛筆的功底,怎樣的一種力度與韌度,這一種高難度的書法技藝,是在他受到磨難,在一種自我解脫的時候獲得的,是一種自然而然達到的。他的滿章法沒有參照,他在那種狀態下,不可能看到更多的古人的文獻,他就是在那簡陋的茅草屋裡,在不斷地書寫,也是在不斷地思考之中,得到了這種滿章法的一種格式,他大量地書寫這種滿章法的作品,是為了印證自己的審美理想,印證自己的探索與實踐。

3、隸楷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在倪為公大量的墨跡之中,隸楷佔有了相當一部分,他也寫了不少純粹的楷書和隸書作品,但最具有個人意味的,倒是他的隸楷,具備著一種獨特性,也是他多年書寫探索之中的一個主要的書體。縱觀他的草書、隸書、行書、楷書,他的基礎還是隸書,他的大量的草書之中都有隸書的影子。

我覺得倪為公的隸楷是他調和持中觀念的一個主要表現。一個成熟的書法家是不滿足單一的書法表現,倪為公草書寫到了一種境界,篆書他也偶爾為之,但隸楷是他比較正規地一種書寫,端正而不浮躁,凝重而能變化。他的隸楷體現的是對於書法書體的融合性、貫通性,是經過自己整合化解而出的書體,甚至有個人符號化的印跡。

他的隸楷書的代表作有《宋閻蒼舒<海觀>》《清高楷<五言聯>》,還有大量的日課作品,都是用極為熟練,甚至偏向於《好大王碑》《大開通碑》的某些氣息。

當代很多的書法人不能理解隸楷或者楷隸,這二者是不斷轉換的關係,也只有大量書寫並心有靈犀的人才能在臨帖與創作的實踐中,寫出一種二者相融的味道。

倪為公先生沉浸翰墨多年,亦已不知臨過了多少的碑帖,他隸書臨《張遷碑》《伊宙碑》,楷書臨顏真卿和龍門二十品,他臨得這些名碑名帖臨得都很純粹。他在臨寫了多年之後,寫成了有自己特色與個性的隸楷,非隸非楷,自有其神韻與變化。

倪為公的楷隸,是楷書與隸書的完美結合與相融,既有楷書挺拔娟秀的丰姿,又有隸書古雅樸實的韻味。他的隸楷,與他的草書一樣,都是進入書法創作自由王國之後的創作,相對而言,他的楷隸比唐代楷書更自由,兼容了北魏書風的特色,但絲毫沒有了楷書硬板僵化,但又比隸書更挺拔,改變了隸書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風神並具。不連筆,不拖泥帶水,而在一些筆畫上吸收了隸書的精華。

明人陶宗儀《輟耕錄·瘞鶴銘》中說:“ 元魏間盡習隸法。自隋平陳,中國多以楷、隸相參。” 倪為公的隸楷是把楷書拉回到了書法的原始狀態,楷書本身就是隸書的延伸,是在隸書本身上變化出來的。倪為公的隸楷,是他不忘初心,是他在書法精進的境界中不斷地迴歸。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2、滿章法

滿章法在古人的作品中並不多,只有在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中偶能一見。滿章法基本是一種現代的美術構圖,在亂石鋪街之間別見一種風致,但在倪為公這裡,卻是一種常見的風貌。他對於滿章法的佈局,開始完全是不經心的,甚至開始可能是缺紙,要把每一個空間都要用盡,但以後就變為了自覺,變為了有意而為之,也可以說變為了一種習慣。

倪為公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中,在抑鬱之中以書法排遣,他的那個時候作品,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字與字之間,擠兌得很緊,有一種壓抑沉悶的精神情緒。但以後,這種章法就不是那麼緊張了,字與字再沒有那種緊張的關係,而是疏朗,自由,豐滿,逸蕩,尤其是他的草書,鐵線草書,甚至全篇都有一個瀟灑的一撇作為一箇中心,顯示了精神的飽滿和以書為嬉戲壯遊的狀態。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李白將進酒》


八條屏《歷代名人詠瀘州》、橫幅《李白將進酒》等可謂倪為公滿章法的代表作,顯示了倪為公的書法由理性精神走進自由天地的那種瀟灑,蒼蒼茫茫率天真,滔滔一片任氣行,也昭示著他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元理論的具體實踐。他繼承了徐渭、傅山的那種浪漫的精神,同時又表現了現代人那種自由寬闊的精神格局。他在以滿章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的時候,沒有在大都會的美術館,沒有在高堂大屋之間,就在他那個有些類似茅草屋裡揮寫著,陶醉著甚至發瘋著,精神意緒寄託於此,他不顧其他,繾綣吟詠,在精神自足中忘我,在淋漓的揮灑之間,抒發自己一肚皮的塊壘。中國文化的最精彩的表現,有時候就是在一片荒野之中完成的。我覺得,倪為公的滿章法就是一種書法的天地抒情,是書法的抒情詩式的一種形式,在這裡,我覺得倪為公一定有了莊騷的那種獨嘯天地之間的快感。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藝術是能夠讓人的精神得以解脫,藝術讓人在充實的創造之中忘掉了自己,倪為公就是在創作之中,在身邊並沒有太多的法帖碑拓的時候,以自己創造型的探索,而接近了古人。我們現在審視她的滿章法佈局的書法,與古人的滿章法書法進行比對,發現他們在精神的一致性的同時,也有一種差距,這種差距在於倪為公的書法主要以懷素的鐵線筆法完成的,他的滿章法像是一根線從頭到尾,一貫到底而來,乍一看,覺得倪為公這種寫法是和傳統相逆的,但再仔細觀察,自有其特殊的神韻,那種氣魄。倪為公的“一筆書”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那是需要怎樣的控制毛筆的功底,怎樣的一種力度與韌度,這一種高難度的書法技藝,是在他受到磨難,在一種自我解脫的時候獲得的,是一種自然而然達到的。他的滿章法沒有參照,他在那種狀態下,不可能看到更多的古人的文獻,他就是在那簡陋的茅草屋裡,在不斷地書寫,也是在不斷地思考之中,得到了這種滿章法的一種格式,他大量地書寫這種滿章法的作品,是為了印證自己的審美理想,印證自己的探索與實踐。

3、隸楷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在倪為公大量的墨跡之中,隸楷佔有了相當一部分,他也寫了不少純粹的楷書和隸書作品,但最具有個人意味的,倒是他的隸楷,具備著一種獨特性,也是他多年書寫探索之中的一個主要的書體。縱觀他的草書、隸書、行書、楷書,他的基礎還是隸書,他的大量的草書之中都有隸書的影子。

我覺得倪為公的隸楷是他調和持中觀念的一個主要表現。一個成熟的書法家是不滿足單一的書法表現,倪為公草書寫到了一種境界,篆書他也偶爾為之,但隸楷是他比較正規地一種書寫,端正而不浮躁,凝重而能變化。他的隸楷體現的是對於書法書體的融合性、貫通性,是經過自己整合化解而出的書體,甚至有個人符號化的印跡。

他的隸楷書的代表作有《宋閻蒼舒<海觀>》《清高楷<五言聯>》,還有大量的日課作品,都是用極為熟練,甚至偏向於《好大王碑》《大開通碑》的某些氣息。

當代很多的書法人不能理解隸楷或者楷隸,這二者是不斷轉換的關係,也只有大量書寫並心有靈犀的人才能在臨帖與創作的實踐中,寫出一種二者相融的味道。

倪為公先生沉浸翰墨多年,亦已不知臨過了多少的碑帖,他隸書臨《張遷碑》《伊宙碑》,楷書臨顏真卿和龍門二十品,他臨得這些名碑名帖臨得都很純粹。他在臨寫了多年之後,寫成了有自己特色與個性的隸楷,非隸非楷,自有其神韻與變化。

倪為公的楷隸,是楷書與隸書的完美結合與相融,既有楷書挺拔娟秀的丰姿,又有隸書古雅樸實的韻味。他的隸楷,與他的草書一樣,都是進入書法創作自由王國之後的創作,相對而言,他的楷隸比唐代楷書更自由,兼容了北魏書風的特色,但絲毫沒有了楷書硬板僵化,但又比隸書更挺拔,改變了隸書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風神並具。不連筆,不拖泥帶水,而在一些筆畫上吸收了隸書的精華。

明人陶宗儀《輟耕錄·瘞鶴銘》中說:“ 元魏間盡習隸法。自隋平陳,中國多以楷、隸相參。” 倪為公的隸楷是把楷書拉回到了書法的原始狀態,楷書本身就是隸書的延伸,是在隸書本身上變化出來的。倪為公的隸楷,是他不忘初心,是他在書法精進的境界中不斷地迴歸。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2、滿章法

滿章法在古人的作品中並不多,只有在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中偶能一見。滿章法基本是一種現代的美術構圖,在亂石鋪街之間別見一種風致,但在倪為公這裡,卻是一種常見的風貌。他對於滿章法的佈局,開始完全是不經心的,甚至開始可能是缺紙,要把每一個空間都要用盡,但以後就變為了自覺,變為了有意而為之,也可以說變為了一種習慣。

倪為公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中,在抑鬱之中以書法排遣,他的那個時候作品,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字與字之間,擠兌得很緊,有一種壓抑沉悶的精神情緒。但以後,這種章法就不是那麼緊張了,字與字再沒有那種緊張的關係,而是疏朗,自由,豐滿,逸蕩,尤其是他的草書,鐵線草書,甚至全篇都有一個瀟灑的一撇作為一箇中心,顯示了精神的飽滿和以書為嬉戲壯遊的狀態。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李白將進酒》


八條屏《歷代名人詠瀘州》、橫幅《李白將進酒》等可謂倪為公滿章法的代表作,顯示了倪為公的書法由理性精神走進自由天地的那種瀟灑,蒼蒼茫茫率天真,滔滔一片任氣行,也昭示著他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元理論的具體實踐。他繼承了徐渭、傅山的那種浪漫的精神,同時又表現了現代人那種自由寬闊的精神格局。他在以滿章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的時候,沒有在大都會的美術館,沒有在高堂大屋之間,就在他那個有些類似茅草屋裡揮寫著,陶醉著甚至發瘋著,精神意緒寄託於此,他不顧其他,繾綣吟詠,在精神自足中忘我,在淋漓的揮灑之間,抒發自己一肚皮的塊壘。中國文化的最精彩的表現,有時候就是在一片荒野之中完成的。我覺得,倪為公的滿章法就是一種書法的天地抒情,是書法的抒情詩式的一種形式,在這裡,我覺得倪為公一定有了莊騷的那種獨嘯天地之間的快感。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藝術是能夠讓人的精神得以解脫,藝術讓人在充實的創造之中忘掉了自己,倪為公就是在創作之中,在身邊並沒有太多的法帖碑拓的時候,以自己創造型的探索,而接近了古人。我們現在審視她的滿章法佈局的書法,與古人的滿章法書法進行比對,發現他們在精神的一致性的同時,也有一種差距,這種差距在於倪為公的書法主要以懷素的鐵線筆法完成的,他的滿章法像是一根線從頭到尾,一貫到底而來,乍一看,覺得倪為公這種寫法是和傳統相逆的,但再仔細觀察,自有其特殊的神韻,那種氣魄。倪為公的“一筆書”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那是需要怎樣的控制毛筆的功底,怎樣的一種力度與韌度,這一種高難度的書法技藝,是在他受到磨難,在一種自我解脫的時候獲得的,是一種自然而然達到的。他的滿章法沒有參照,他在那種狀態下,不可能看到更多的古人的文獻,他就是在那簡陋的茅草屋裡,在不斷地書寫,也是在不斷地思考之中,得到了這種滿章法的一種格式,他大量地書寫這種滿章法的作品,是為了印證自己的審美理想,印證自己的探索與實踐。

3、隸楷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在倪為公大量的墨跡之中,隸楷佔有了相當一部分,他也寫了不少純粹的楷書和隸書作品,但最具有個人意味的,倒是他的隸楷,具備著一種獨特性,也是他多年書寫探索之中的一個主要的書體。縱觀他的草書、隸書、行書、楷書,他的基礎還是隸書,他的大量的草書之中都有隸書的影子。

我覺得倪為公的隸楷是他調和持中觀念的一個主要表現。一個成熟的書法家是不滿足單一的書法表現,倪為公草書寫到了一種境界,篆書他也偶爾為之,但隸楷是他比較正規地一種書寫,端正而不浮躁,凝重而能變化。他的隸楷體現的是對於書法書體的融合性、貫通性,是經過自己整合化解而出的書體,甚至有個人符號化的印跡。

他的隸楷書的代表作有《宋閻蒼舒<海觀>》《清高楷<五言聯>》,還有大量的日課作品,都是用極為熟練,甚至偏向於《好大王碑》《大開通碑》的某些氣息。

當代很多的書法人不能理解隸楷或者楷隸,這二者是不斷轉換的關係,也只有大量書寫並心有靈犀的人才能在臨帖與創作的實踐中,寫出一種二者相融的味道。

倪為公先生沉浸翰墨多年,亦已不知臨過了多少的碑帖,他隸書臨《張遷碑》《伊宙碑》,楷書臨顏真卿和龍門二十品,他臨得這些名碑名帖臨得都很純粹。他在臨寫了多年之後,寫成了有自己特色與個性的隸楷,非隸非楷,自有其神韻與變化。

倪為公的楷隸,是楷書與隸書的完美結合與相融,既有楷書挺拔娟秀的丰姿,又有隸書古雅樸實的韻味。他的隸楷,與他的草書一樣,都是進入書法創作自由王國之後的創作,相對而言,他的楷隸比唐代楷書更自由,兼容了北魏書風的特色,但絲毫沒有了楷書硬板僵化,但又比隸書更挺拔,改變了隸書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風神並具。不連筆,不拖泥帶水,而在一些筆畫上吸收了隸書的精華。

明人陶宗儀《輟耕錄·瘞鶴銘》中說:“ 元魏間盡習隸法。自隋平陳,中國多以楷、隸相參。” 倪為公的隸楷是把楷書拉回到了書法的原始狀態,楷書本身就是隸書的延伸,是在隸書本身上變化出來的。倪為公的隸楷,是他不忘初心,是他在書法精進的境界中不斷地迴歸。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2、滿章法

滿章法在古人的作品中並不多,只有在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中偶能一見。滿章法基本是一種現代的美術構圖,在亂石鋪街之間別見一種風致,但在倪為公這裡,卻是一種常見的風貌。他對於滿章法的佈局,開始完全是不經心的,甚至開始可能是缺紙,要把每一個空間都要用盡,但以後就變為了自覺,變為了有意而為之,也可以說變為了一種習慣。

倪為公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中,在抑鬱之中以書法排遣,他的那個時候作品,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字與字之間,擠兌得很緊,有一種壓抑沉悶的精神情緒。但以後,這種章法就不是那麼緊張了,字與字再沒有那種緊張的關係,而是疏朗,自由,豐滿,逸蕩,尤其是他的草書,鐵線草書,甚至全篇都有一個瀟灑的一撇作為一箇中心,顯示了精神的飽滿和以書為嬉戲壯遊的狀態。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李白將進酒》


八條屏《歷代名人詠瀘州》、橫幅《李白將進酒》等可謂倪為公滿章法的代表作,顯示了倪為公的書法由理性精神走進自由天地的那種瀟灑,蒼蒼茫茫率天真,滔滔一片任氣行,也昭示著他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元理論的具體實踐。他繼承了徐渭、傅山的那種浪漫的精神,同時又表現了現代人那種自由寬闊的精神格局。他在以滿章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的時候,沒有在大都會的美術館,沒有在高堂大屋之間,就在他那個有些類似茅草屋裡揮寫著,陶醉著甚至發瘋著,精神意緒寄託於此,他不顧其他,繾綣吟詠,在精神自足中忘我,在淋漓的揮灑之間,抒發自己一肚皮的塊壘。中國文化的最精彩的表現,有時候就是在一片荒野之中完成的。我覺得,倪為公的滿章法就是一種書法的天地抒情,是書法的抒情詩式的一種形式,在這裡,我覺得倪為公一定有了莊騷的那種獨嘯天地之間的快感。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藝術是能夠讓人的精神得以解脫,藝術讓人在充實的創造之中忘掉了自己,倪為公就是在創作之中,在身邊並沒有太多的法帖碑拓的時候,以自己創造型的探索,而接近了古人。我們現在審視她的滿章法佈局的書法,與古人的滿章法書法進行比對,發現他們在精神的一致性的同時,也有一種差距,這種差距在於倪為公的書法主要以懷素的鐵線筆法完成的,他的滿章法像是一根線從頭到尾,一貫到底而來,乍一看,覺得倪為公這種寫法是和傳統相逆的,但再仔細觀察,自有其特殊的神韻,那種氣魄。倪為公的“一筆書”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那是需要怎樣的控制毛筆的功底,怎樣的一種力度與韌度,這一種高難度的書法技藝,是在他受到磨難,在一種自我解脫的時候獲得的,是一種自然而然達到的。他的滿章法沒有參照,他在那種狀態下,不可能看到更多的古人的文獻,他就是在那簡陋的茅草屋裡,在不斷地書寫,也是在不斷地思考之中,得到了這種滿章法的一種格式,他大量地書寫這種滿章法的作品,是為了印證自己的審美理想,印證自己的探索與實踐。

3、隸楷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在倪為公大量的墨跡之中,隸楷佔有了相當一部分,他也寫了不少純粹的楷書和隸書作品,但最具有個人意味的,倒是他的隸楷,具備著一種獨特性,也是他多年書寫探索之中的一個主要的書體。縱觀他的草書、隸書、行書、楷書,他的基礎還是隸書,他的大量的草書之中都有隸書的影子。

我覺得倪為公的隸楷是他調和持中觀念的一個主要表現。一個成熟的書法家是不滿足單一的書法表現,倪為公草書寫到了一種境界,篆書他也偶爾為之,但隸楷是他比較正規地一種書寫,端正而不浮躁,凝重而能變化。他的隸楷體現的是對於書法書體的融合性、貫通性,是經過自己整合化解而出的書體,甚至有個人符號化的印跡。

他的隸楷書的代表作有《宋閻蒼舒<海觀>》《清高楷<五言聯>》,還有大量的日課作品,都是用極為熟練,甚至偏向於《好大王碑》《大開通碑》的某些氣息。

當代很多的書法人不能理解隸楷或者楷隸,這二者是不斷轉換的關係,也只有大量書寫並心有靈犀的人才能在臨帖與創作的實踐中,寫出一種二者相融的味道。

倪為公先生沉浸翰墨多年,亦已不知臨過了多少的碑帖,他隸書臨《張遷碑》《伊宙碑》,楷書臨顏真卿和龍門二十品,他臨得這些名碑名帖臨得都很純粹。他在臨寫了多年之後,寫成了有自己特色與個性的隸楷,非隸非楷,自有其神韻與變化。

倪為公的楷隸,是楷書與隸書的完美結合與相融,既有楷書挺拔娟秀的丰姿,又有隸書古雅樸實的韻味。他的隸楷,與他的草書一樣,都是進入書法創作自由王國之後的創作,相對而言,他的楷隸比唐代楷書更自由,兼容了北魏書風的特色,但絲毫沒有了楷書硬板僵化,但又比隸書更挺拔,改變了隸書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風神並具。不連筆,不拖泥帶水,而在一些筆畫上吸收了隸書的精華。

明人陶宗儀《輟耕錄·瘞鶴銘》中說:“ 元魏間盡習隸法。自隋平陳,中國多以楷、隸相參。” 倪為公的隸楷是把楷書拉回到了書法的原始狀態,楷書本身就是隸書的延伸,是在隸書本身上變化出來的。倪為公的隸楷,是他不忘初心,是他在書法精進的境界中不斷地迴歸。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2、滿章法

滿章法在古人的作品中並不多,只有在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中偶能一見。滿章法基本是一種現代的美術構圖,在亂石鋪街之間別見一種風致,但在倪為公這裡,卻是一種常見的風貌。他對於滿章法的佈局,開始完全是不經心的,甚至開始可能是缺紙,要把每一個空間都要用盡,但以後就變為了自覺,變為了有意而為之,也可以說變為了一種習慣。

倪為公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中,在抑鬱之中以書法排遣,他的那個時候作品,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字與字之間,擠兌得很緊,有一種壓抑沉悶的精神情緒。但以後,這種章法就不是那麼緊張了,字與字再沒有那種緊張的關係,而是疏朗,自由,豐滿,逸蕩,尤其是他的草書,鐵線草書,甚至全篇都有一個瀟灑的一撇作為一箇中心,顯示了精神的飽滿和以書為嬉戲壯遊的狀態。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李白將進酒》


八條屏《歷代名人詠瀘州》、橫幅《李白將進酒》等可謂倪為公滿章法的代表作,顯示了倪為公的書法由理性精神走進自由天地的那種瀟灑,蒼蒼茫茫率天真,滔滔一片任氣行,也昭示著他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元理論的具體實踐。他繼承了徐渭、傅山的那種浪漫的精神,同時又表現了現代人那種自由寬闊的精神格局。他在以滿章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的時候,沒有在大都會的美術館,沒有在高堂大屋之間,就在他那個有些類似茅草屋裡揮寫著,陶醉著甚至發瘋著,精神意緒寄託於此,他不顧其他,繾綣吟詠,在精神自足中忘我,在淋漓的揮灑之間,抒發自己一肚皮的塊壘。中國文化的最精彩的表現,有時候就是在一片荒野之中完成的。我覺得,倪為公的滿章法就是一種書法的天地抒情,是書法的抒情詩式的一種形式,在這裡,我覺得倪為公一定有了莊騷的那種獨嘯天地之間的快感。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藝術是能夠讓人的精神得以解脫,藝術讓人在充實的創造之中忘掉了自己,倪為公就是在創作之中,在身邊並沒有太多的法帖碑拓的時候,以自己創造型的探索,而接近了古人。我們現在審視她的滿章法佈局的書法,與古人的滿章法書法進行比對,發現他們在精神的一致性的同時,也有一種差距,這種差距在於倪為公的書法主要以懷素的鐵線筆法完成的,他的滿章法像是一根線從頭到尾,一貫到底而來,乍一看,覺得倪為公這種寫法是和傳統相逆的,但再仔細觀察,自有其特殊的神韻,那種氣魄。倪為公的“一筆書”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那是需要怎樣的控制毛筆的功底,怎樣的一種力度與韌度,這一種高難度的書法技藝,是在他受到磨難,在一種自我解脫的時候獲得的,是一種自然而然達到的。他的滿章法沒有參照,他在那種狀態下,不可能看到更多的古人的文獻,他就是在那簡陋的茅草屋裡,在不斷地書寫,也是在不斷地思考之中,得到了這種滿章法的一種格式,他大量地書寫這種滿章法的作品,是為了印證自己的審美理想,印證自己的探索與實踐。

3、隸楷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在倪為公大量的墨跡之中,隸楷佔有了相當一部分,他也寫了不少純粹的楷書和隸書作品,但最具有個人意味的,倒是他的隸楷,具備著一種獨特性,也是他多年書寫探索之中的一個主要的書體。縱觀他的草書、隸書、行書、楷書,他的基礎還是隸書,他的大量的草書之中都有隸書的影子。

我覺得倪為公的隸楷是他調和持中觀念的一個主要表現。一個成熟的書法家是不滿足單一的書法表現,倪為公草書寫到了一種境界,篆書他也偶爾為之,但隸楷是他比較正規地一種書寫,端正而不浮躁,凝重而能變化。他的隸楷體現的是對於書法書體的融合性、貫通性,是經過自己整合化解而出的書體,甚至有個人符號化的印跡。

他的隸楷書的代表作有《宋閻蒼舒<海觀>》《清高楷<五言聯>》,還有大量的日課作品,都是用極為熟練,甚至偏向於《好大王碑》《大開通碑》的某些氣息。

當代很多的書法人不能理解隸楷或者楷隸,這二者是不斷轉換的關係,也只有大量書寫並心有靈犀的人才能在臨帖與創作的實踐中,寫出一種二者相融的味道。

倪為公先生沉浸翰墨多年,亦已不知臨過了多少的碑帖,他隸書臨《張遷碑》《伊宙碑》,楷書臨顏真卿和龍門二十品,他臨得這些名碑名帖臨得都很純粹。他在臨寫了多年之後,寫成了有自己特色與個性的隸楷,非隸非楷,自有其神韻與變化。

倪為公的楷隸,是楷書與隸書的完美結合與相融,既有楷書挺拔娟秀的丰姿,又有隸書古雅樸實的韻味。他的隸楷,與他的草書一樣,都是進入書法創作自由王國之後的創作,相對而言,他的楷隸比唐代楷書更自由,兼容了北魏書風的特色,但絲毫沒有了楷書硬板僵化,但又比隸書更挺拔,改變了隸書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風神並具。不連筆,不拖泥帶水,而在一些筆畫上吸收了隸書的精華。

明人陶宗儀《輟耕錄·瘞鶴銘》中說:“ 元魏間盡習隸法。自隋平陳,中國多以楷、隸相參。” 倪為公的隸楷是把楷書拉回到了書法的原始狀態,楷書本身就是隸書的延伸,是在隸書本身上變化出來的。倪為公的隸楷,是他不忘初心,是他在書法精進的境界中不斷地迴歸。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

2015年4月13日,一代書壇奇人、自創“鐵線狂草”的倪為公溘然長逝,享年91歲。令不少人惋惜的是,倪為公生前知名度很小,僅限於其居住地酒城瀘州。倪為公逝世後,國內書法家、學者紛紛前往弔唁,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這位現代“隱士”的作品和生平開始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位91歲的書壇大隱逝世後成名,他的書法獨到之處到底在哪裡呢?陳仕彬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他的書法風格和學術支撐來得證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由於文章篇幅過長,今天先給大家放上第一部分,明天接著給大家分享第二部分內容。


道法自然與身心兼修

——對倪為公書法及修養的再研究

文/陳仕彬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書法大隱倪為公是我藝術的精神導師之一

我在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學書歷程中

除了書法的得益之外

更多的是對於藝術和人生的收穫,

我現在的書法,迄今都有他的影子,或隱或現

我對於先生的書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由盲目的喜愛到更深一步認識

從書法史的觀照到對一個人一生的觀照

逐漸地釐清了個人的思路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是我們這個時代意外的奇蹟,從投身革命到深山歸隱,從轟轟烈烈到寂寞自修,從大喧鬧到大寂寞,他的精神歷程是相伴著時代的歷史。他的書法本身也構成了對我們這個歷史的藝術解讀,也是他個人對於一個偉大傳統的對應。讀倪為公的書法,既是讀歷史,同時在讀個人的藝術修為,讀一個人是如何走進自己的內心,如何走進了傳統,並以傳統修養身心。

歷史的誤會反而成為了藝術的機緣,個人命運的逆轉反而造就了一代書法巨擘的產生,藝術彷彿是苦難生活最好的饋贈,藝術在救贖倪為公的同時也成全了他成為一個藝術家。

倪為公一生寫了多少書法,已經難以窮盡,作為他的弟子和追隨者,我從他大量的書法墨跡中體認他有三大書體風格和兩大的學術支撐,這是我個人的深刻體會,也是我認為他可以躋身現代書法大師行列的理由


三大書體風格

1、鐵線狂草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倪為公作品首先給人印象最深的鐵線狂草,滿紙如根根鐵線纏繞一般,一氣呵成。線條絲絲不斷,細如幾毫米,但不管多長的線,它都在互為聯繫,穿插扭繞,如蛇盤結。最突出的是在《將進酒》《自作詩》和《日課手稿》等。尤其是《日課手稿》,綿延一線,一貫到底,無拘無束,汪洋恣肆,讓人歎為觀止。

鐵線狂草是倪為公八十歲之後的主體書風,狂草書法的止境是一個人個人修養的綜合,是對於各種書體相當嫻熟悟性有極高的人方能為之。倪為公的鐵線狂草,是他個人獨特的抒情方式,是樂觀豁達,是精神舞蹈。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於至善耶?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之意法,於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倪為公就是一個“神明自得”的人,但他的“神明自得”,是積幾十年的功底所致,非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倪為公以鐵線狂草的方式進行創作,如果你在身邊,你會觀賞到一個奇異的情境:倪為公飄飄欲仙,長髯飄飄,一杆筆在他的手下,如同玩魔術一般,只見他變化莫測,神出鬼沒,即可而就。

倪為公的鐵線狂草,直接繼承了自張芝、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謂、王鐸,傅山,林散之的草書體系,成為了現當代草書的巨擘。對於先生草書的價值,各方有識之士都是首肯的,但由於先生長期隱匿山林,並不為世人所能知曉和推廣。

他是在最受壓抑的境況下的堅持,他的鐵線狂草誕生於他對於現實環境的超越。

他的鐵線狂草,最直接地啟示是來自懷素的《自敘帖》,這本帖,倪為公幾乎能夠達到倒背如流,書寫得惟妙惟肖的程度。同時他也借鑑了祝允明、傅山的一些創作手法,完滿地摻揉其中。他的鐵線狂草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基本以“一筆書”完成其整幅的創作。以西方的美學看中國的草書,他們認為是一種表現主義藝術,更準確的說,狂草是一種高格調的書法藝術抒情藝術,可以充分地表現情感或情緒。倪為公鐵線狂草都是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蓬蓬勃勃的氣勢,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激電奔雷,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連綿映帶,大小錯綜,無行無列。以圓破方,方圓結合,大量使用圓筆圓線,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變化,方圓互用。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迴環繚繞相拘連,且不拘成法,以險取勝,大破大立,大疏大密,虛中有實,復歸平正。他的鐵線狂草具有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觀之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倪為公在自己九十歲高齡的時候,連作了多幅集古人句條屏,一行一句,旁有年月,可以集為四條獲十條,不論其形式,還是其意趣,都極為罕見。

倪為公有一首《鐵線草歌》對自己的得意的鐵線狂草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鐵線草,爬壁藤,古來萬事貴天生。

流水落花風送雨,千年古樹不老根。

公孫大娘渾脫舞,武松醉打蔣門神。

世間無物非草書,滿目青山總是情。

在這首詩裡,倪為公將自己的鐵線狂草比作“爬壁藤”,用流水落花、千年古樹、公孫大娘、武松醉打蔣門神來比喻自己的草書,堪為一絕。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說:“《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盪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以邱振中的觀點來觀照倪為公的創作,可謂得矣。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2、滿章法

滿章法在古人的作品中並不多,只有在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中偶能一見。滿章法基本是一種現代的美術構圖,在亂石鋪街之間別見一種風致,但在倪為公這裡,卻是一種常見的風貌。他對於滿章法的佈局,開始完全是不經心的,甚至開始可能是缺紙,要把每一個空間都要用盡,但以後就變為了自覺,變為了有意而為之,也可以說變為了一種習慣。

倪為公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環境中,在抑鬱之中以書法排遣,他的那個時候作品,基本沒有多少空間,字與字之間,擠兌得很緊,有一種壓抑沉悶的精神情緒。但以後,這種章法就不是那麼緊張了,字與字再沒有那種緊張的關係,而是疏朗,自由,豐滿,逸蕩,尤其是他的草書,鐵線草書,甚至全篇都有一個瀟灑的一撇作為一箇中心,顯示了精神的飽滿和以書為嬉戲壯遊的狀態。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李白將進酒》


八條屏《歷代名人詠瀘州》、橫幅《李白將進酒》等可謂倪為公滿章法的代表作,顯示了倪為公的書法由理性精神走進自由天地的那種瀟灑,蒼蒼茫茫率天真,滔滔一片任氣行,也昭示著他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元理論的具體實踐。他繼承了徐渭、傅山的那種浪漫的精神,同時又表現了現代人那種自由寬闊的精神格局。他在以滿章法來表現自己的精神的時候,沒有在大都會的美術館,沒有在高堂大屋之間,就在他那個有些類似茅草屋裡揮寫著,陶醉著甚至發瘋著,精神意緒寄託於此,他不顧其他,繾綣吟詠,在精神自足中忘我,在淋漓的揮灑之間,抒發自己一肚皮的塊壘。中國文化的最精彩的表現,有時候就是在一片荒野之中完成的。我覺得,倪為公的滿章法就是一種書法的天地抒情,是書法的抒情詩式的一種形式,在這裡,我覺得倪為公一定有了莊騷的那種獨嘯天地之間的快感。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藝術是能夠讓人的精神得以解脫,藝術讓人在充實的創造之中忘掉了自己,倪為公就是在創作之中,在身邊並沒有太多的法帖碑拓的時候,以自己創造型的探索,而接近了古人。我們現在審視她的滿章法佈局的書法,與古人的滿章法書法進行比對,發現他們在精神的一致性的同時,也有一種差距,這種差距在於倪為公的書法主要以懷素的鐵線筆法完成的,他的滿章法像是一根線從頭到尾,一貫到底而來,乍一看,覺得倪為公這種寫法是和傳統相逆的,但再仔細觀察,自有其特殊的神韻,那種氣魄。倪為公的“一筆書”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那是需要怎樣的控制毛筆的功底,怎樣的一種力度與韌度,這一種高難度的書法技藝,是在他受到磨難,在一種自我解脫的時候獲得的,是一種自然而然達到的。他的滿章法沒有參照,他在那種狀態下,不可能看到更多的古人的文獻,他就是在那簡陋的茅草屋裡,在不斷地書寫,也是在不斷地思考之中,得到了這種滿章法的一種格式,他大量地書寫這種滿章法的作品,是為了印證自己的審美理想,印證自己的探索與實踐。

3、隸楷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在倪為公大量的墨跡之中,隸楷佔有了相當一部分,他也寫了不少純粹的楷書和隸書作品,但最具有個人意味的,倒是他的隸楷,具備著一種獨特性,也是他多年書寫探索之中的一個主要的書體。縱觀他的草書、隸書、行書、楷書,他的基礎還是隸書,他的大量的草書之中都有隸書的影子。

我覺得倪為公的隸楷是他調和持中觀念的一個主要表現。一個成熟的書法家是不滿足單一的書法表現,倪為公草書寫到了一種境界,篆書他也偶爾為之,但隸楷是他比較正規地一種書寫,端正而不浮躁,凝重而能變化。他的隸楷體現的是對於書法書體的融合性、貫通性,是經過自己整合化解而出的書體,甚至有個人符號化的印跡。

他的隸楷書的代表作有《宋閻蒼舒<海觀>》《清高楷<五言聯>》,還有大量的日課作品,都是用極為熟練,甚至偏向於《好大王碑》《大開通碑》的某些氣息。

當代很多的書法人不能理解隸楷或者楷隸,這二者是不斷轉換的關係,也只有大量書寫並心有靈犀的人才能在臨帖與創作的實踐中,寫出一種二者相融的味道。

倪為公先生沉浸翰墨多年,亦已不知臨過了多少的碑帖,他隸書臨《張遷碑》《伊宙碑》,楷書臨顏真卿和龍門二十品,他臨得這些名碑名帖臨得都很純粹。他在臨寫了多年之後,寫成了有自己特色與個性的隸楷,非隸非楷,自有其神韻與變化。

倪為公的楷隸,是楷書與隸書的完美結合與相融,既有楷書挺拔娟秀的丰姿,又有隸書古雅樸實的韻味。他的隸楷,與他的草書一樣,都是進入書法創作自由王國之後的創作,相對而言,他的楷隸比唐代楷書更自由,兼容了北魏書風的特色,但絲毫沒有了楷書硬板僵化,但又比隸書更挺拔,改變了隸書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風神並具。不連筆,不拖泥帶水,而在一些筆畫上吸收了隸書的精華。

明人陶宗儀《輟耕錄·瘞鶴銘》中說:“ 元魏間盡習隸法。自隋平陳,中國多以楷、隸相參。” 倪為公的隸楷是把楷書拉回到了書法的原始狀態,楷書本身就是隸書的延伸,是在隸書本身上變化出來的。倪為公的隸楷,是他不忘初心,是他在書法精進的境界中不斷地迴歸。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91歲書壇大隱逝後成名,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上)


本文的第一部分內容已經分享結束,大家看完是不是對倪為公書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呢?明天分享文章的第二部分“學術支持”,大家多多關注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