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弔民伐罪,周發殷湯。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弔民伐罪,周發殷湯。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弔民伐罪,周發殷湯。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愛育黎首,臣伏戎羌。

為什麼是《千字文》?因為它是一部偉大的經典,對仗工整,朗朗上口,一千個字無一重複,每個句子又都蘊含著典故,通篇氣勢恍然,有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胡赳赳先生概括《千字文》主要內容,分四個部分:“生我之前的天地先王,我生之後的做人準則,我生之後的社會面目,我如何超脫處世。古時的書法家以它習字,帝王用它激勵皇子學習,同時它也是“中國社會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問世最早、流傳最久、影響最大的蒙學教材。”

《赳赳說千字文》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講解,每個字獨立一節,每句話(八個字)獨立一章,每節中有字的梳理分析,每章有句的總釋,邏輯脈絡很是清晰連貫。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弔民伐罪,周發殷湯。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愛育黎首,臣伏戎羌。

為什麼是《千字文》?因為它是一部偉大的經典,對仗工整,朗朗上口,一千個字無一重複,每個句子又都蘊含著典故,通篇氣勢恍然,有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胡赳赳先生概括《千字文》主要內容,分四個部分:“生我之前的天地先王,我生之後的做人準則,我生之後的社會面目,我如何超脫處世。古時的書法家以它習字,帝王用它激勵皇子學習,同時它也是“中國社會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問世最早、流傳最久、影響最大的蒙學教材。”

《赳赳說千字文》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講解,每個字獨立一節,每句話(八個字)獨立一章,每節中有字的梳理分析,每章有句的總釋,邏輯脈絡很是清晰連貫。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千字文》中每句話即八個字為一章,另有總釋。

書的紙張很是溫厚,易翻頁,不易劃傷手,小朋友可以安心閱讀。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做過一個實驗,參與實驗的人員如果要記住12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需要重複16.5次;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要重複54次;但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複8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形成記憶的途徑,它們都與理解力有強相關性。如果一個人學字時能知道漢字的來歷,理解它們構成的原因,知曉它們的意義,一定能記得更快、更準些。

小孩子該學字。光是為了避免那些在學習過程裡的委屈,為了包容一個小小孩童不夠發達的記憶力,為了減少誤解與不理解,就該學。

成年人呢?更該學。為了漢字的智慧,為了文字的使用,為了語言的味道,為了精神文化的故鄉。

陳丹青先生評價此書:“老師和家長更應該讀《赳赳說千字文》。”看到這句話,我想另外買一本書送給從前的語文老師了。

"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作者 | 徐晴

小學一年級時,我捱過老師打,細細一根竹竿,打在手心兒裡,熱辣的疼。原因是我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太”少了一點。

我盯著聽寫本上的“大”,想了又想,怎麼就不能是“大陽”呢?太陽很“大”,也對嘛。

不過我不敢質問老師,老師眼神凌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寫錯就是寫錯,沒有講解的必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以上分別為“太”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簡體

長大之後才發現,好巧,古時候的“太”就是“大”,後來語音分化,人們在“大”字下加了一橫,表示“大”的最高程度,非常大、無限大,再後來文字演化,橫變成了點,就有了“太”。

要是小時候知道這件事,就不會捱打了——老師或許覺得情有可原;我或許印象深刻,不會寫錯。

許多人幼年學字時,或許都像我一樣好奇過,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有一橫一豎一撇一捺而不是別的筆畫,別的筆順?常用漢字有三千之多,小時候,是靠著什麼把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字記住的呢?大抵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抄寫與聽寫之後,在父母的監視和老師的戒尺之下,慢慢牢記在心裡的。

只是記住後,仍有疑惑。

背、朋、臉、腳、腰、腦、腿、肥、胖,這些與身體相關的字,為什麼是“月”字旁?身體與月亮,有什麼關係?

“民”怎麼想都應該與“人”有關,為什麼字形裡並未體現?造字的人是怎樣想的?

這些謎團直到翻開《赳赳說千字文》才解開。原來,在甲骨文中,“月”和“肉”的寫法幾乎相同,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字並不是“月”字旁,而是“肉”字旁。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而“民”,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十字形狀的戈,豎在“目”的下面,也就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變為奴隸,就是“民”。在古代,人的階級意識強烈,“民”是低人一等的人,官上民下,這與今天的“人民”、“公民”含義大不相同。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與它演化中的時代背景有顯著的差異,這些差異竟然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漢字得以體現。

解釋疑惑的人是胡赳赳先生,他曾經主持修復《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本書初版於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書,全書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解釋漢字根源與意義,既是一本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也算得上是微縮版百科全書。它給當時以及後來的小學通識教育以極大的影響,被稱為“百年語文第一書”。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赳赳說千字文》可以說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延伸。在修復“百年語文第一書”之後,他仍覺得講解淺顯,讀者如果根據書中所講繼續發掘文字脈絡,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普通人苦不堪言。《赳赳說字》系列圖書就把文字流變的梳理工作給承接下來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現在下單 粉絲專享價59.9

《赳赳說千字文》是《赳赳說字》系列的第一輯,選取《千字文》中的前一百二十個字進行詳細的講解,講字的考據(來源變遷)、義理(字義內涵)、辭章(審美旨趣)的書。

千字文

【南北朝】周興嗣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弔民伐罪,周發殷湯。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愛育黎首,臣伏戎羌。

為什麼是《千字文》?因為它是一部偉大的經典,對仗工整,朗朗上口,一千個字無一重複,每個句子又都蘊含著典故,通篇氣勢恍然,有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胡赳赳先生概括《千字文》主要內容,分四個部分:“生我之前的天地先王,我生之後的做人準則,我生之後的社會面目,我如何超脫處世。古時的書法家以它習字,帝王用它激勵皇子學習,同時它也是“中國社會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問世最早、流傳最久、影響最大的蒙學教材。”

《赳赳說千字文》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講解,每個字獨立一節,每句話(八個字)獨立一章,每節中有字的梳理分析,每章有句的總釋,邏輯脈絡很是清晰連貫。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千字文》中每句話即八個字為一章,另有總釋。

書的紙張很是溫厚,易翻頁,不易劃傷手,小朋友可以安心閱讀。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做過一個實驗,參與實驗的人員如果要記住12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需要重複16.5次;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要重複54次;但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複8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形成記憶的途徑,它們都與理解力有強相關性。如果一個人學字時能知道漢字的來歷,理解它們構成的原因,知曉它們的意義,一定能記得更快、更準些。

小孩子該學字。光是為了避免那些在學習過程裡的委屈,為了包容一個小小孩童不夠發達的記憶力,為了減少誤解與不理解,就該學。

成年人呢?更該學。為了漢字的智慧,為了文字的使用,為了語言的味道,為了精神文化的故鄉。

陳丹青先生評價此書:“老師和家長更應該讀《赳赳說千字文》。”看到這句話,我想另外買一本書送給從前的語文老師了。

這本書說透一千個漢字的來處和去處,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進入購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