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困在井裡,孩子才有可能越過龍門

小時候長在偏僻的農村,很少遠行,所以對眼前見到的司空見慣的事物總以為是天下皆然。那時候村旁一到夏天,野地裡叢叢簇簇地散佈著很多粉紅的牽牛花,心中不經意間便認為牽牛花都是紅色的,後來偶爾遇到紫色的牽牛花,心中便驚喜不已,像發現寶貝一樣小心翼翼地移栽到花盆中去培養,後來見多了紫色的牽牛花,心中便開始笑自己原先的少見多怪了。以後又見到了藍色的牽牛花,也是心中一喜,忽然喜歡起了這種少見的藍色花朵了,現在的住地不遠,年年夏天都有成片成片的藍色的牽牛花,雖然喜歡,但已經沒有以前那種留戀繾綣的感覺了。

家長不困在井裡,孩子才有可能越過龍門

我們鄉下的槐花都是白色的,盛開的時候,很像一團團的棉花糖。有一年春天的時候,在外地忽然看到了紫紅色的槐花像雲霧一樣瀰漫在眼前,那種詫異和驚喜絲毫不亞於第一次見到自以為奇特的牽牛花。後來見多這種紫紅色的槐花時候,仍然會會有意無意的介紹給人看:“諾,紫色的槐花。”

家長不困在井裡,孩子才有可能越過龍門

一次去山中閒玩,無意間碰見了一棵長在水邊,樹幹、枝條的形狀和紋理極像柳樹的植物,心中很是疑惑,因為它的葉子並不像女人們修剪過的細眉那樣,而是像杏葉似的。一時不能確定它的名字,所以在樹旁詢問了很多人,終於等到一個當地的山民,很熱情地告訴我們,它叫杏葉柳,當地很常見的一種樹木。

家長不困在井裡,孩子才有可能越過龍門

慢慢地出去的次數多了,跑得地方也遠了,發現外面的世界並不是我原來想象的世界,總是一邊笑自己的愚,一邊心中欣喜著,頭腦中那點孤陋寡聞也就慢慢被扯得支離破碎隨風而逝了。現在也常看見很多人大呼小叫的發現新事物,腦海中總能夠浮現起那些牽牛花,那些紫槐花和杏葉柳來,會心的笑意便悄然湧上臉龐。

家長不困在井裡,孩子才有可能越過龍門

漢代時著名作家司馬相如受漢武帝派遣出使巴蜀之地,途遇小縣城一般大的夜郎國,夜郎國君趾高氣揚地問司馬相如:“漢朝的山有我們這的高嗎?漢朝的河有我們這裡大嗎?漢朝的疆域能和我們夜郎比嗎?”這一問便留下奇談,夜郎自大便成為千古笑柄。

印度人總以為經濟之都孟買是印度的驕傲,也應該是亞洲最繁華的城市,雖然還有些不如人意,但總比中國的上海要強的多。歐美很多沒有來過中國的西方人,僅僅憑書裡的印象,總感覺中國人的頂戴花翎之下依舊還垂著一條長長的辮子。

家長不困在井裡,孩子才有可能越過龍門

不論是古人,今人,中國人,外國人,我們每個人因為自己的閱歷、知識、習慣、思想和眼界的限制,總會在生活中自以為是地鬧一點常識性的錯誤,所以就有了流傳很廣的一則笑話。兩個乞丐吃飽喝足之後,便在牆根下一邊晒太陽一邊暢想,一個說:“乞丐不好做,還是皇帝好,我將來要是當上皇帝,我一定天天睡在棉花堆裡,一天當晚喝玉米糊糊,啃豬頭肉。”另一個聽了,立馬打斷他:“算了吧你,真是土包子,沒眼光!我要是當上皇帝,我一定要包下長安街,趕走所有的乞丐,只剩下我一個人討錢,哈哈!用不了多少天,我就發了。”

家長不困在井裡,孩子才有可能越過龍門

這種情況,何止是一個人,一個家庭,就是一個村落,一個鄉鎮,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行業乃至一個國家,在裡面待久了,都會有坐井觀天之嫌。任何人嘲笑別人的時候,其實都是五十步笑百步,待到見到高人又要被人恥笑。

其實做家長也是一樣,如果很早就慵懶地停止了學習提高,你所能給孩子的最多隻是幾年前或是十幾年前的思想意識,沒有說出來就已經落伍了,所以永遠不要做一隻井底之蛙,努力攀登才能看到能廣闊的風景,只有自己站得更高,才能夠給孩子指一條光明和平坦的路。

家長不困在井裡,孩子才有可能越過龍門

二十幾年前,一位前輩就告誡我,寧做小坑裡的大魚,不做大河裡的的小魚。我一直不以為然,停在小坑裡,永遠都是小魚,養出來的永遠都是小魚。只有游到在小河裡,才能不斷地奮進,不斷的成長,即使自己不能越過龍門,但希望還在,那就是將來的小魚。

家長不困在井裡,孩子才有可能越過龍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