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檢驗報告時間越快越好?聽聽檢驗科專家是怎麼說的

“醫生,多久可以拿到報告?”“大概一小時左右。”“這麼久! XX醫院二十分鐘就可以了!”

“醫生,為什麼我比他先扎手指,他的結果都出來了,我的還沒有!先後順序都不分,你們真是亂來!”

這是在檢驗科窗口經常出現的對話,聽到患者這樣的評價,我們心裡卻是有苦難言,難道出報告的時間越短就一定越好嗎?

來聽聽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檢驗科醫師羅婭莎聊聊檢驗的那些事。

出檢驗報告時間越快越好?聽聽檢驗科專家是怎麼說的

每個人的疾病狀態、標本狀態、檢驗項目都不一樣,就以最簡單的扎手指來說,在我們醫院都包含血常規、高敏C反應蛋白(CRP)和血清澱粉樣蛋白A(SAA)三個不同的項目,所需時間也各不一樣,所以會出現晚扎手指的病人結果卻先出來的情況。

而就算同樣是做血常規,就真的像大家想象中的“儀器吸一點樣,幾分鐘就搞定了”這麼簡單嗎?

某一天,一位檢驗科同事發了一條這樣的朋友圈,這“1.5個小時”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出檢驗報告時間越快越好?聽聽檢驗科專家是怎麼說的

11個月的寶寶來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門診扎手指,第一次做的結果如上圖,因為白細胞明顯升高,所以必須人工推片,染色鏡檢。顯微鏡下可以見到大量的有核紅細胞。

插播一下基本知識:

人體內成熟的紅細胞是無細胞核的,有核紅細胞實際上是未成熟的紅細胞,在出生1周之內的新生兒外周血中可見到少量。在嚴重貧血、某些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或是骨髓轉移癌等病理情況時,外周血中也可出現有核紅。

11個月的年齡本不該在外周血中出現有核紅細胞了,那這是什麼病理情況呢?

“我們查閱該患兒之前的檢驗結果,發現他是一名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地中海貧血是由於遺傳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紅蛋白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珠蛋白鏈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導致的貧血,廣東正是高發地區”。 羅婭莎介紹說。

有核紅細胞會影響儀器進行白細胞的計數和分類,經過糾正,患兒白細胞計數的結果由45.81降至了12.75*109/L,分類的情況也做了相應修正。

報告可以發了嗎?並沒有!!

大家都知道,血常規的報告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它們反應機體的感染情況、免疫狀況等;第二部分是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一系列紅系參數,主要反應機體造血情況,是診斷貧血的主要指標;第三部分是血小板,是止血凝血檢查的基本項目之一。

仔細觀察這一份血常規報告,除了白細胞計數和分類之外,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和紅系參數都受到了影響。由於重型地貧,患兒外周血中的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性,出現異形、靶形、碎片紅細胞,小紅細胞和碎片干擾了血小板計數,造成了假性升高。

更為棘手的問題是,重型地貧的患兒血紅蛋白降低,紅細胞參數MCV和MCH降低,而MCHC反而升高,難道不奇怪嗎?

再次插播名詞解釋:

MCV:紅細胞平均體積,代表每個紅細胞平均體積的大小;

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代表每個紅細胞內平均所含血紅蛋白含量;

MCHC;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代表平均每升紅細胞中所含血紅蛋白濃度。

根據經驗,檢驗科人員懷疑患兒可能有脂血,輾轉幾圈終於聯繫到患兒家屬,讓孩子重新抽了一支血常規,離心後發現患兒的血漿果然呈明顯的脂血狀態。通過用生理鹽水對血漿進行等量置換後,再重新檢測紅系參數,最終才得到了真實的結果。

“我們在平時工作中,遇見過好幾例地貧患兒由於脂血較嚴重,使得血紅蛋白測定值明顯高於實際,掩蓋了患兒貧血的嚴重程度,所以單獨MCHC明顯升高的結果,我們需要謹慎報告”。 羅婭莎提醒說。

歷時1.5個小時,通過一次推片閱片、聯繫家長重抽血、三次生理鹽水洗滌置換脂血血漿、五次上機重測,檢驗科人員們對一份粗糙的結果經行了糾正,最後的結果如下圖所示。

出檢驗報告時間越快越好?聽聽檢驗科專家是怎麼說的

二十分鐘,你可以得到左邊這份不準確的結果,而右邊這份真實的結果,可能需要2個小時左右甚至更長時間。在當今的速食快餐年代,大家都在趕時間,但是人們願意花幾個小時做個美美的髮型,花幾個小時打遊戲,卻不願意多一點耐心等一份檢驗檢查報告。

今天,我們所說的僅僅是最簡單最普通的一個檢驗項目,還有許多項目檢測過程更加複雜,影響因素繁多,而做好質量控制也是檢驗科非常重要的常規工作。

“我們十分理解患者等待結果的心情。其實,每天要做幾百上千份檢驗,我們比患者更願意用最短的時間把所有的報告都發出去。當您在焦急等待的時候,我們可能正在為了給您一份可靠的結果做著繁瑣的複檢工作。若您有任何疑問,不妨及時與工作人員進行合理溝通”。羅婭莎最後感嘆說。

【記者】李劼

【通訊員】劉元玲

【作者】 李劼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