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一些重要戰略要地,往往是國軍于軍閥,軍閥與軍閥奪來戰去,百姓處在戰亂之中。隴東重鎮平涼也是如此。

民國時期的平涼軍閥混戰

陸洪濤

首先是陸洪濤和張兆鉀的爭奪。陸洪濤(1866-1927),江蘇銅山(今徐州)人,畢業於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炮科,為人謹小慎微,早年隨陝甘總督陶模來甘,由軍功漸升為標統。民國4年(1915),陸洪濤被甘肅都督兼民政長張廣建任命為隴東鎮守使,出鎮平涼17縣,擁兵48哨,成為甘肅的實力派。由於陸濤洪在隴東鎮守使任上,治軍嚴明,維護治安,不願多事,口碑尚佳,故得到甘肅各界的支持,加上張廣建的密保,北京政府於是改任蔡成勳為江西督軍,由陸洪濤繼續護理甘肅督軍(後實任)。陸洪濤雖然擔任了甘肅督軍,但其所能控制的僅有蘭州、定西一帶。平涼由隴東鎮守使張兆鉀割據。張兆鉀(1874—1940),甘肅渭源人,清末武舉,為人簡單殘暴,人稱“張狼”。民國4年(1915)起任隴東巡防幫統,因在為陸爭奪甘督時出了大力,得以接任隴東鎮守使,統兵28哨坐鎮平涼。民國14年(1925)3月,陸洪濤中風臥床,李長清便暗中與張兆鉀聯繫,欲擁張來省任督軍,而由自己接任隴東鎮守使。李與張達成攻守同盟後,即夥同手下親信團長包玉祥,對陸洪濤進行威逼,要其交出權力。陸洪濤在病中,眼見親信部屬的叛離,心灰意冷,連電北京要求辭職。此時,正值馮玉祥在北京政變後急欲擴張勢力,段祺瑞執政府雖將察哈爾、綏遠兩特別區劃給馮部,但仍不能滿足馮部的擴張需要,而直隸、山東等省已為奉系佔據,北方其它地區已無擴展空間,恰好陸洪濤主動請辭,可謂是瞌睡遇到了枕頭,當即委任馮玉祥為西北邊防督辦兼甘肅軍務善後督辦。馮玉祥便任劉鬱芬代理甘督,與蔣鴻遇率國民一軍二師前往甘肅。眼見劉鬱芬即將入甘,李長清加緊了奪權行動,但遭第1旅旅長黃得貴的反對,李索性一不作,二不休,於9月24日,趁黃德貴護送陸洪濤家屬及財產離開蘭州之機,發動兵變,進攻華林山黃旅駐地,黃聞變返回蘭州與李部作戰不敵,率殘部出走阿幹鎮,黃旅大部被李長清強行改編,另委郭學安為旅長。兵變後,李長清從陸洪濤處強索師長印信,自任甘軍第一師師長,提拔親信團長包玉祥為旅長,另以蘭山道尹楊思護理軍民兩政,並派人迎張兆鉀赴省,陸洪濤則離開其統治了五年的甘肅,去天津做寓公 .

其次是張兆鉀與國軍的混戰。民國15年(1926)4月下旬,直魯奉聯軍與國民軍展開南口大戰,為牽制國民軍力量,威脅國民軍後方,吳佩孚任命張兆鉀和孔繁錦為援甘正、副總司令,並分別許以督辦和省長,促其進攻甘肅國民軍。張兆鉀認為有機可趁,便於5月上旬以築路為名,委劉福生、崔賦鶴為正、副總指揮,率兵4000餘人偷越六盤山,擬偷襲蘭州,於5月12日打響了進攻國民軍的第一槍。旋即駐阿幹鎮的黃德貴部、駐狄道的宋有才部、駐固原的韓有祿部紛紛起兵反對國民軍。5月22日,張兆鉀發進攻國民軍通電,並分兵兩路攻佔定西。國軍與甘肅地方軍閥在蘭州對峙長達一個月之久。蘭州危機解除後,國軍劉鬱芬整頓隊伍,決心乘勝追擊,一舉消滅隴東、隴南割據勢力。他將國民軍第二師擴編為兩個師,孫良誠仍任二師師長,張維璽任暫十三師師長,將劉存簡旅劃歸該師。作戰部署是:以暫十三師附吉鴻昌旅一個加強團出隴南攻天水;以孫良誠第二師、鄭大章騎兵旅、吉鴻昌旅、谷良友旅出隴東攻平涼。孫良誠從定西出發,進擊張兆鉀、韓有祿兩部,甘軍退至清江驛被擊潰,以一部佔據靜寧祁家大山掩護潰兵退卻。國民軍旅長吉鴻昌作戰勇猛,綽號“吉大膽”,率兵攀越祁家大山,直衝張兆鉀直揮部,張部向平涼潰退。孫良誠等人緊追不捨,劉鬱芬又電令寧夏馬鴻逵部進駐固原,威逼平涼。8月30日,孫良誠進佔平涼,張兆鉀、韓有祿、黃得貴等人退往甘陝邊界。

再次是陳圭璋部與國軍的周旋。民國17年(1928)至民國18年(1929),甘肅連年大旱,加之西北軍徵派繁重,人民生活無依,不得不挺而走險。慶陽人陳圭璋於民國18年(1929)4月,在華池南樑聚眾起事,自立為甘肅義軍混成團。1930年爆發中原大戰,西北軍各部陸續東調。甘肅局面混亂,地方武裝四起。隴東出現惠彥清、吳發榮等部土匪,陳圭璋應隴東綏靖司令楊承基之請,4月開駐隴東重鎮平涼,不久陳藉故殺了楊承基,收繳楊部所有武器。又收編土匪惠彥清部為騎兵團,實力大增。他將原來四個團整編為五個旅另兩個騎兵團:第1旅(謝邵安);第2旅(郭鎮海);第3旅(楊抱誠);第5旅(楊得福,後為蔣雲臺);第7旅(李彥和);騎兵第1團(劉慶祥);騎兵第2團(惠彥清)。烏合之眾搖身一變成為正規軍。

5月間,陳圭章聯合魯大昌、黃德貴、馬延賢等部組成甘肅聯軍,以掃清西北軍雷中田殘部,所部改編為隴東路聯軍。陳軍出隴東,先以第三旅楊抱誠部消滅靜寧土匪吳發榮部,同時從黃得貴部手中奪取隆德、浪莊。至此隴東均被該部所佔。黃得貴乘陳部第三旅西進率固原,率軍大戰該部於平涼。平涼守軍同西進之第三旅前後夾擊大敗黃部,擊斃黃部大將李富清。1931年,陳部被國民政府軍政部授予陸軍新編13師番號,內部仍按原有編制。同年新13師與陝軍楊萬青部混戰於隴東。楊萬青原是陝軍甄壽山的部下,1930年冬由陝西耀縣竄入隴東,到固原投奔黃得貴,後殺死得貴。1931年4月,楊部畢梅軒率部由固原進入鎮原,駐軍縣城及平泉、屯字二鎮。陳圭璋認為其鳩佔鵲巢,遂派固原保衛團團長楊震鐸等率團丁300多人,到平泉鎮向其開戰。楊萬青部訓練有素,槍械精良,雙方交戰後,楊震鐸潰敗。陳圭璋又派新城鎮保衛團團長孟甲福率團丁200多人蔘戰,仍不抵,紛紛敗退新城。急令平涼警備司令部副官尚喜為前敵總指揮,指揮楊得福、李彥和兩部赴鎮原進攻楊萬青。5月,陳、楊兩部在鎮原激戰多日,楊萬青恐與西峰鎮毗鄰的太平被圭璋所佔,腹背受敵,沒有歸路,即速派兵駐守太平,並在交口河川、狼口崾峴設下伏兵。陳圭璋不知其詳,令駐西峰十三師旅長楊生海,從東路襲擊鎮原,經太平與楊萬青接火。楊萬青部佯裝潰逃,撤到狼口崾峴,楊生海追擊陷入埋伏,全族覆滅。陳圭璋聞訊大哭,嚴令督責,三路進攻;東路由西峰進攻太平;西路進攻平泉;南路由涇川黨塬進攻屯字,與楊萬青激戰了1個月。後來楊萬青為了縮短戰線,放棄平泉,守住縣城及屯字、太平兩鎮。6月,陝西省主席楊虎城,派楊渠統(即楊子恆,甘肅省靈臺人)來鎮原收編了楊萬青部,這場混戰才得以結束。

該年冬蘭州發生“雷馬事變”,楊虎城部孫蔚如第17師奉中央令入甘平亂。陳圭璋親自率所屬第3旅又兩個騎兵團前往協助,雷中田部很快瓦解。陳圭璋同孫蔚如同住蘭州,由於利害關係使孫陳之間發生矛盾。1932年春節團長王勁哉和參議王宗山的向孫蔚如密告陳部蓄意謀反。孫同手下49旅旅長兼蘭州警備司令楊子恆商議後決定先下手為強,派特務營逮捕了陳圭璋,於當晚活埋於省政府西花園。由於當時正是春節,隨陳同住蘭州的嫡系第3旅旅長孫志遠回家過年,兩個騎兵團的主官也進城玩樂,部隊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被繳械。由於事出突然,消息封鎖非常之嚴密,住平涼的新13師師部還不知道事情的發生。汪飛西等於正月16為該部旅長郭鎮海舉行婚禮,大吃大喝,防務鬆弛。是夜17師留駐平涼一團開始突然襲擊,當時陳部留守的2、7旅等部被陝軍打蒙了,大部被殲滅。主要街道都有陝軍佔據,各門武裝都被繳械,汪飛西、郭鎮海等跳牆而逃,平涼隨被陝軍所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