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時期的大軍閥孫傳芳,竟然是被弱女子當眾槍殺'

"

孫傳芳是北洋三大反動軍閥之一,當年北伐革命的對象。

大家都知道孫傳芳後來失敗了,但是誰知道孫傳芳怎麼死的?

孫傳芳是被人在宗教活動場所,當眾打了三槍,一槍後腦勺,一槍太陽穴,一槍腰腹。

殺她的人是一名女子,施劍翹,生怕他不死,故意三槍都打在要害。

要是在今天,在宗教活動場所當眾殺人,殺得還是極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而且處心積慮、手段殘忍,施劍翹是不是死定了?

"

孫傳芳是北洋三大反動軍閥之一,當年北伐革命的對象。

大家都知道孫傳芳後來失敗了,但是誰知道孫傳芳怎麼死的?

孫傳芳是被人在宗教活動場所,當眾打了三槍,一槍後腦勺,一槍太陽穴,一槍腰腹。

殺她的人是一名女子,施劍翹,生怕他不死,故意三槍都打在要害。

要是在今天,在宗教活動場所當眾殺人,殺得還是極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而且處心積慮、手段殘忍,施劍翹是不是死定了?

北洋時期的大軍閥孫傳芳,竟然是被弱女子當眾槍殺

大將被俘遇害頭顱示眾三天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奉系軍閥大將施從濱之女。

1925年秋,奉系軍閥張宗昌與直係軍閥孫傳芳為爭奪安徽、江蘇的地盤展開戰爭,時任奉系第二軍軍長、前敵總指揮的施從濱奉山東督辦張宗昌之命迎頭截擊。

施從濱兵敗受俘,被孫傳芳梟首於蚌埠車站,示眾三日。

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情。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這是1925年得悉父親慘死的確切消息後,施劍翹所作明志詩的後四句。

民國北洋期間,軍閥互相征討,戰亂頻仍,但是幾乎都是以失敗的一方通電“下野”為告終,很少有趕盡殺絕,要人性命的。

孫傳芳此舉,與北洋亂戰軍閥一貫的規矩不同,為世人所不齒。

所以後來,吳佩孚以善終,張作霖死於日本人暗害,而只有孫傳芳,被人當眾槍殺,死狀悽慘,所謂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更無幾個是男兒

施劍翹一心復仇,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她先是將報仇的希望寄託在堂兄施中誠身上。因為正是依靠施從濱的關係,施中誠得以擔任煙臺警備司令這一要職,施從濱待他如親生兒子一般。但是此後施中誠卻反勸施劍翹打消復仇念頭。

也是啊,好好的警備司令當著,幹嘛去做那以卵擊石的復仇,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親爹。些小恩惠,早隨風飄散了。

施劍翹因此與施中誠斷絕了兄妹關係。

1928年,在施從濱遇害三週年的忌日上,同鄉施靖公,時任山西軍閥閻錫山部的諜報股長,是施中誠的軍校同學,表示幫助施劍翹報仇雪恨,施劍翹遂下嫁於他,遷居太原。

到了1935年,施靖公被提拔為旅長,而報仇之事卻一拖再拖。彼時孫傳芳已宣佈下野,寓居天津,於一幹社會名流交流甚廣,如果殺了孫傳芳,必然引起社會極大反響,為了已經死了的老丈人,去冒這麼大的風險,賠上自己的仕途前程,聰明者所不為也。

施劍翹在要求施靖公為父報仇遭拒後,與其一刀兩斷,帶著兩個兒子返回孃家。同年,施劍翹有感於10年中空付許多心血而父仇未報,吟詩“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並從此由“施谷蘭”改名為“施劍翹”。並把兩個兒子的名字由“大利”“二利”,分別改為“僉刃”和“羽堯”,組合起來便是“劍翹”。

殺父之仇,唯子女牢記

1935年,施劍翹的弟弟施則凡已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他帶回一把日本軍刀,發誓要手刃孫傳芳,被擔心反將功虧一簣的施劍翹制止。

1935年,施劍翹通過手術放開了裹著的雙足,並練習槍法。

之後,施劍翹打聽到孫傳芳兵敗寓居天津的消息,於是前往天津。同年農曆九月十七日——施劍翹的父親遇難十週年這天,她到天津日租界觀音寺為父親舉行紀念法會。從受邀前來的富明法師(富明大德)口中得知孫傳芳已是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

施劍翹隨後化名“董慧”,委託一位女居士介紹加入了居士林。施劍翹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孫傳芳的身貌、口音及活動規律,知道他每週三、六必到居士林聽經,隨即做了刺殺的具體安排:將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和遺囑印製出來,打算在行刺後散發;並把11月13日(星期三)定為替父報仇的日子。

1935年11月13日,正是講經日,前來聽經的孫傳芳端坐在佛堂中央。施劍翹本在靠近火爐的後排座位,離孫傳芳較遠,她以背後的爐火太熱為由要移到前排去。看堂人見她是一女子,就讓她靠前。

施劍翹站起身來,伸手握住衣襟下的手槍,快步來到孫傳芳身後。待眾居士閉目隨富明法師誦經,施劍翹悄悄拔出勃朗寧手槍,對準孫傳芳的後腦勺射出了第一發子彈,緊接著又朝他的太陽穴和腰部各射一槍。

"

孫傳芳是北洋三大反動軍閥之一,當年北伐革命的對象。

大家都知道孫傳芳後來失敗了,但是誰知道孫傳芳怎麼死的?

孫傳芳是被人在宗教活動場所,當眾打了三槍,一槍後腦勺,一槍太陽穴,一槍腰腹。

殺她的人是一名女子,施劍翹,生怕他不死,故意三槍都打在要害。

要是在今天,在宗教活動場所當眾殺人,殺得還是極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而且處心積慮、手段殘忍,施劍翹是不是死定了?

北洋時期的大軍閥孫傳芳,竟然是被弱女子當眾槍殺

大將被俘遇害頭顱示眾三天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奉系軍閥大將施從濱之女。

1925年秋,奉系軍閥張宗昌與直係軍閥孫傳芳為爭奪安徽、江蘇的地盤展開戰爭,時任奉系第二軍軍長、前敵總指揮的施從濱奉山東督辦張宗昌之命迎頭截擊。

施從濱兵敗受俘,被孫傳芳梟首於蚌埠車站,示眾三日。

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情。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這是1925年得悉父親慘死的確切消息後,施劍翹所作明志詩的後四句。

民國北洋期間,軍閥互相征討,戰亂頻仍,但是幾乎都是以失敗的一方通電“下野”為告終,很少有趕盡殺絕,要人性命的。

孫傳芳此舉,與北洋亂戰軍閥一貫的規矩不同,為世人所不齒。

所以後來,吳佩孚以善終,張作霖死於日本人暗害,而只有孫傳芳,被人當眾槍殺,死狀悽慘,所謂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更無幾個是男兒

施劍翹一心復仇,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她先是將報仇的希望寄託在堂兄施中誠身上。因為正是依靠施從濱的關係,施中誠得以擔任煙臺警備司令這一要職,施從濱待他如親生兒子一般。但是此後施中誠卻反勸施劍翹打消復仇念頭。

也是啊,好好的警備司令當著,幹嘛去做那以卵擊石的復仇,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親爹。些小恩惠,早隨風飄散了。

施劍翹因此與施中誠斷絕了兄妹關係。

1928年,在施從濱遇害三週年的忌日上,同鄉施靖公,時任山西軍閥閻錫山部的諜報股長,是施中誠的軍校同學,表示幫助施劍翹報仇雪恨,施劍翹遂下嫁於他,遷居太原。

到了1935年,施靖公被提拔為旅長,而報仇之事卻一拖再拖。彼時孫傳芳已宣佈下野,寓居天津,於一幹社會名流交流甚廣,如果殺了孫傳芳,必然引起社會極大反響,為了已經死了的老丈人,去冒這麼大的風險,賠上自己的仕途前程,聰明者所不為也。

施劍翹在要求施靖公為父報仇遭拒後,與其一刀兩斷,帶著兩個兒子返回孃家。同年,施劍翹有感於10年中空付許多心血而父仇未報,吟詩“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並從此由“施谷蘭”改名為“施劍翹”。並把兩個兒子的名字由“大利”“二利”,分別改為“僉刃”和“羽堯”,組合起來便是“劍翹”。

殺父之仇,唯子女牢記

1935年,施劍翹的弟弟施則凡已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他帶回一把日本軍刀,發誓要手刃孫傳芳,被擔心反將功虧一簣的施劍翹制止。

1935年,施劍翹通過手術放開了裹著的雙足,並練習槍法。

之後,施劍翹打聽到孫傳芳兵敗寓居天津的消息,於是前往天津。同年農曆九月十七日——施劍翹的父親遇難十週年這天,她到天津日租界觀音寺為父親舉行紀念法會。從受邀前來的富明法師(富明大德)口中得知孫傳芳已是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

施劍翹隨後化名“董慧”,委託一位女居士介紹加入了居士林。施劍翹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孫傳芳的身貌、口音及活動規律,知道他每週三、六必到居士林聽經,隨即做了刺殺的具體安排:將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和遺囑印製出來,打算在行刺後散發;並把11月13日(星期三)定為替父報仇的日子。

1935年11月13日,正是講經日,前來聽經的孫傳芳端坐在佛堂中央。施劍翹本在靠近火爐的後排座位,離孫傳芳較遠,她以背後的爐火太熱為由要移到前排去。看堂人見她是一女子,就讓她靠前。

施劍翹站起身來,伸手握住衣襟下的手槍,快步來到孫傳芳身後。待眾居士閉目隨富明法師誦經,施劍翹悄悄拔出勃朗寧手槍,對準孫傳芳的後腦勺射出了第一發子彈,緊接著又朝他的太陽穴和腰部各射一槍。

北洋時期的大軍閥孫傳芳,竟然是被弱女子當眾槍殺


上面的文字是:

各位先生注意:

今天施劍翹(原名谷蘭)打死孫傳芳是為先父施從濱報仇。詳細情形請看我的告國人書。大仇已報我即向法院自首。血濺佛堂,驚駭各位,謹以至誠向居士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

這是施劍翹在刺殺孫傳芳之後,向圍觀人群散發的傳單。

槍聲響後,佛堂大亂,施劍翹將提前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和身穿將校服的施從濱照片拋向人群,大聲宣佈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目的,並撥通了警察局的電話,決意自首。

天理容得下一個親手為父報仇的女子

不久,施劍翹被前來的警察帶走。施劍翹的長孫女施朝說:“奶奶的刺殺計劃當時只跟她的大弟弟施則凡商量,本來施則凡也是要參與刺殺的,但奶奶覺得弟弟是家裡的頂樑柱,不能再出什麼意外。決定行刺前幾天,她誰也沒告訴,先是叫家人把外祖母送到南京,又將自己的兩個孩子託給妹妹施韌蘭照顧,她是抱著必死之心去的。”

當天下午6時,《新天津報》發出號外,報道了“施從濱有女復仇,孫傳芳佛堂斃命”的特大新聞。次日,天津、北平、上海等各報都以頭號標題刊載了這一消息,全國轟動。

施劍翹刺殺孫傳芳一案被移送到天津地方法院檢察處。在偵訊中,施劍翹不諱事實,直陳了殺人經過和原因。按照當時的法律,施劍翹的行為應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死刑。

在法庭上,施劍翹詳細陳述了自己艱難的復仇歷程,最後說道:“父親如果戰死在兩軍陣前,我不能拿孫傳芳做仇人。他殘殺俘虜,死後懸頭,我才與他不共戴天。”這一案件,天津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為有期徒刑10年。

1936年4月13日,《新天津報》刊登了她在獄中寫的文章《親愛的同胞,趕快奮力興起吧》。此謀殺案在當時引起極大轟動,報章、雜誌爭相報導,稱讚她為“女中豪傑”“巾幗英雄”,要求政府特赦。

1936年8月13日,經辯護律師代為申訴,施劍翹被河北省高等法院判處7年監禁,這已經是法庭考慮到社會呼籲的力量,予以的最大寬容了。

而全國婦女會,江寧、揚州、江都婦女會,旅京安徽學會,安徽省立徽州師範等團體還是紛紛通電呼籲,希望最高法院能對施劍翹援例特赦。後馮玉祥同李烈鈞、于右任、張繼、宋哲元等人出面救援,呈請國民政府予以特赦。

1936年10月14日,在施劍翹入獄11個月的時候,由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下達特赦令,將施劍翹特赦釋放。

1942年,施劍翹發起捐獻飛機的倡議,得到各界的響應,被選為獻機委員會指導長,最終募得3架飛機的資金。

1946年初,施劍翹在蘇州的安徽同鄉會館創辦私立從雲小學,自任校長。從雲小學招收的絕大多數是工人城市貧民子弟,也有部分孤兒和流浪小孩。

1952年,施劍翹將傾其心力創辦的從雲小學移交給蘇州市人民政府管理。此時疾病發作,她赴北京到協和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子宮癌,手術後前往五臺山療養。同年移居北京,後以居士身份在碧雲寺修行。

1957年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

1979年8月27日因病去世。

"

孫傳芳是北洋三大反動軍閥之一,當年北伐革命的對象。

大家都知道孫傳芳後來失敗了,但是誰知道孫傳芳怎麼死的?

孫傳芳是被人在宗教活動場所,當眾打了三槍,一槍後腦勺,一槍太陽穴,一槍腰腹。

殺她的人是一名女子,施劍翹,生怕他不死,故意三槍都打在要害。

要是在今天,在宗教活動場所當眾殺人,殺得還是極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而且處心積慮、手段殘忍,施劍翹是不是死定了?

北洋時期的大軍閥孫傳芳,竟然是被弱女子當眾槍殺

大將被俘遇害頭顱示眾三天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奉系軍閥大將施從濱之女。

1925年秋,奉系軍閥張宗昌與直係軍閥孫傳芳為爭奪安徽、江蘇的地盤展開戰爭,時任奉系第二軍軍長、前敵總指揮的施從濱奉山東督辦張宗昌之命迎頭截擊。

施從濱兵敗受俘,被孫傳芳梟首於蚌埠車站,示眾三日。

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情。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這是1925年得悉父親慘死的確切消息後,施劍翹所作明志詩的後四句。

民國北洋期間,軍閥互相征討,戰亂頻仍,但是幾乎都是以失敗的一方通電“下野”為告終,很少有趕盡殺絕,要人性命的。

孫傳芳此舉,與北洋亂戰軍閥一貫的規矩不同,為世人所不齒。

所以後來,吳佩孚以善終,張作霖死於日本人暗害,而只有孫傳芳,被人當眾槍殺,死狀悽慘,所謂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更無幾個是男兒

施劍翹一心復仇,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她先是將報仇的希望寄託在堂兄施中誠身上。因為正是依靠施從濱的關係,施中誠得以擔任煙臺警備司令這一要職,施從濱待他如親生兒子一般。但是此後施中誠卻反勸施劍翹打消復仇念頭。

也是啊,好好的警備司令當著,幹嘛去做那以卵擊石的復仇,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親爹。些小恩惠,早隨風飄散了。

施劍翹因此與施中誠斷絕了兄妹關係。

1928年,在施從濱遇害三週年的忌日上,同鄉施靖公,時任山西軍閥閻錫山部的諜報股長,是施中誠的軍校同學,表示幫助施劍翹報仇雪恨,施劍翹遂下嫁於他,遷居太原。

到了1935年,施靖公被提拔為旅長,而報仇之事卻一拖再拖。彼時孫傳芳已宣佈下野,寓居天津,於一幹社會名流交流甚廣,如果殺了孫傳芳,必然引起社會極大反響,為了已經死了的老丈人,去冒這麼大的風險,賠上自己的仕途前程,聰明者所不為也。

施劍翹在要求施靖公為父報仇遭拒後,與其一刀兩斷,帶著兩個兒子返回孃家。同年,施劍翹有感於10年中空付許多心血而父仇未報,吟詩“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並從此由“施谷蘭”改名為“施劍翹”。並把兩個兒子的名字由“大利”“二利”,分別改為“僉刃”和“羽堯”,組合起來便是“劍翹”。

殺父之仇,唯子女牢記

1935年,施劍翹的弟弟施則凡已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他帶回一把日本軍刀,發誓要手刃孫傳芳,被擔心反將功虧一簣的施劍翹制止。

1935年,施劍翹通過手術放開了裹著的雙足,並練習槍法。

之後,施劍翹打聽到孫傳芳兵敗寓居天津的消息,於是前往天津。同年農曆九月十七日——施劍翹的父親遇難十週年這天,她到天津日租界觀音寺為父親舉行紀念法會。從受邀前來的富明法師(富明大德)口中得知孫傳芳已是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

施劍翹隨後化名“董慧”,委託一位女居士介紹加入了居士林。施劍翹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孫傳芳的身貌、口音及活動規律,知道他每週三、六必到居士林聽經,隨即做了刺殺的具體安排:將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和遺囑印製出來,打算在行刺後散發;並把11月13日(星期三)定為替父報仇的日子。

1935年11月13日,正是講經日,前來聽經的孫傳芳端坐在佛堂中央。施劍翹本在靠近火爐的後排座位,離孫傳芳較遠,她以背後的爐火太熱為由要移到前排去。看堂人見她是一女子,就讓她靠前。

施劍翹站起身來,伸手握住衣襟下的手槍,快步來到孫傳芳身後。待眾居士閉目隨富明法師誦經,施劍翹悄悄拔出勃朗寧手槍,對準孫傳芳的後腦勺射出了第一發子彈,緊接著又朝他的太陽穴和腰部各射一槍。

北洋時期的大軍閥孫傳芳,竟然是被弱女子當眾槍殺


上面的文字是:

各位先生注意:

今天施劍翹(原名谷蘭)打死孫傳芳是為先父施從濱報仇。詳細情形請看我的告國人書。大仇已報我即向法院自首。血濺佛堂,驚駭各位,謹以至誠向居士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

這是施劍翹在刺殺孫傳芳之後,向圍觀人群散發的傳單。

槍聲響後,佛堂大亂,施劍翹將提前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和身穿將校服的施從濱照片拋向人群,大聲宣佈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目的,並撥通了警察局的電話,決意自首。

天理容得下一個親手為父報仇的女子

不久,施劍翹被前來的警察帶走。施劍翹的長孫女施朝說:“奶奶的刺殺計劃當時只跟她的大弟弟施則凡商量,本來施則凡也是要參與刺殺的,但奶奶覺得弟弟是家裡的頂樑柱,不能再出什麼意外。決定行刺前幾天,她誰也沒告訴,先是叫家人把外祖母送到南京,又將自己的兩個孩子託給妹妹施韌蘭照顧,她是抱著必死之心去的。”

當天下午6時,《新天津報》發出號外,報道了“施從濱有女復仇,孫傳芳佛堂斃命”的特大新聞。次日,天津、北平、上海等各報都以頭號標題刊載了這一消息,全國轟動。

施劍翹刺殺孫傳芳一案被移送到天津地方法院檢察處。在偵訊中,施劍翹不諱事實,直陳了殺人經過和原因。按照當時的法律,施劍翹的行為應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死刑。

在法庭上,施劍翹詳細陳述了自己艱難的復仇歷程,最後說道:“父親如果戰死在兩軍陣前,我不能拿孫傳芳做仇人。他殘殺俘虜,死後懸頭,我才與他不共戴天。”這一案件,天津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為有期徒刑10年。

1936年4月13日,《新天津報》刊登了她在獄中寫的文章《親愛的同胞,趕快奮力興起吧》。此謀殺案在當時引起極大轟動,報章、雜誌爭相報導,稱讚她為“女中豪傑”“巾幗英雄”,要求政府特赦。

1936年8月13日,經辯護律師代為申訴,施劍翹被河北省高等法院判處7年監禁,這已經是法庭考慮到社會呼籲的力量,予以的最大寬容了。

而全國婦女會,江寧、揚州、江都婦女會,旅京安徽學會,安徽省立徽州師範等團體還是紛紛通電呼籲,希望最高法院能對施劍翹援例特赦。後馮玉祥同李烈鈞、于右任、張繼、宋哲元等人出面救援,呈請國民政府予以特赦。

1936年10月14日,在施劍翹入獄11個月的時候,由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下達特赦令,將施劍翹特赦釋放。

1942年,施劍翹發起捐獻飛機的倡議,得到各界的響應,被選為獻機委員會指導長,最終募得3架飛機的資金。

1946年初,施劍翹在蘇州的安徽同鄉會館創辦私立從雲小學,自任校長。從雲小學招收的絕大多數是工人城市貧民子弟,也有部分孤兒和流浪小孩。

1952年,施劍翹將傾其心力創辦的從雲小學移交給蘇州市人民政府管理。此時疾病發作,她赴北京到協和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子宮癌,手術後前往五臺山療養。同年移居北京,後以居士身份在碧雲寺修行。

1957年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

1979年8月27日因病去世。

北洋時期的大軍閥孫傳芳,竟然是被弱女子當眾槍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