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神曲,最強背景聲「博物館傳奇」

評彈 博物館 崑曲 戲曲 江蘇新聞廣播 2017-06-16

博物館傳奇·第四季

蘇州神曲,最強背景聲「博物館傳奇」蘇州神曲,最強背景聲「博物館傳奇」

茶館喝茶,飯館吃飯,影視劇不同環境,評彈幾乎是最具標誌意義的一種背景聲。中國戲曲博大精深,種類繁多,但是為某一種戲曲設立專門的博物館,卻相當少見。蘇州有兩座這樣的博物館,除了崑曲博物館,還有一座評彈博物館。

蘇州神曲,最強背景聲「博物館傳奇」

相比崑曲,評彈更像是蘇州的標誌,更具地方性。據說當年蘇州評彈曾經和崑曲一起去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崑曲評上了,評彈落選了。一方面當然因為崑曲是百戲之祖,它的影響力非評彈可比。另一方面也因為,和崑曲相比,評彈不算瀕危,它一直活得還挺好,至今在蘇州城鄉,還有很多書場,一部書說上十天半個月,愛聽評彈的蘇州老人們都有年卡,每天一杯茶,一段書,可以消磨半天一天的時間。年輕人也有喜歡評彈的,嗑著瓜子喝著茶,眯眼抖腿搖著頭,評彈好像為他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蘇州神曲,最強背景聲「博物館傳奇」

蘇州評彈博物館成立於2004年。一座老宅,三進院落,評彈的歷史、人物、傳統書目,都通過展覽一一呈現。

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人,眾多的流派唱腔和評彈名家,博物館一一給他們立傳、塑像。

蘇州神曲,最強背景聲「博物館傳奇」

蘇州評彈號稱一個人一臺戲,它傳統而不保守,特別鼓勵藝術家形成個人風格。幾百年發展下來,留下了一批經典書目和流派唱腔,每一種流派都有代表人物。一部《三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蘇州人聽了你的聽他的,一年可以聽上好幾種。

評彈不光講故事,一邊說還一邊評論,做人的道理,說書人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影響著聽書人,過去很多中國人的教育是在聽書看戲時完成的。而大牌的藝人還能把當天的時事都融進書裡,這就是能賺大錢的名家了。

蘇州神曲,最強背景聲「博物館傳奇」

對於評彈藝人的本事,蘇州著名作家陸文夫非常佩服,他說他寫小說的時候,總覺得手法不夠靈活,一支筆收攏了灑不開,灑開了又收不起,而評彈幾乎無所不能。評彈藝人在臺上,第一第二第三人稱混用,剛剛是第一人稱的“我”在敘述所見所聞,頃刻間,琵琶叮咚,“她那時。。。”第三人稱來了,第三人稱正講某人遇險,頭一轉,“你那時要是在的話,保證你也要嚇得發抖”,第二人稱插進來了。

蘇州神曲,最強背景聲「博物館傳奇」

蔣月泉

評彈的魅力讓人著迷,一些評彈名家更是粉絲眾多。比如評彈曲調中傳唱最廣、影響最大的蔣調,它的創立者蔣月泉,喜歡他的女粉絲特別多。1940年代,蔣月泉已經大紅大紫,連電影明星都粉他。那時就有一個小女孩,只有十幾歲,喜歡蔣月泉,喜歡到想要嫁給他。在當時自然是不可能。但是50年後,蔣月泉80歲了,太太過世,女粉絲在香港得到消息,她也還是單身,就從香港來到上海,嫁給了蔣月泉,成就了一段由評彈而起的傳奇姻緣。

蘇州神曲,最強背景聲「博物館傳奇」

作者 陳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