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之地,是孔子的故鄉。山東博物館是國內第一所省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省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全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是山東地區不同時期的標誌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戰國時期魯國玉璧,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貴,是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之地,是孔子的故鄉。山東博物館是國內第一所省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省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全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是山東地區不同時期的標誌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戰國時期魯國玉璧,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貴,是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

紅陶採用的原料為一般黏土,經過900-1000℃燒製,黏土中所含鐵元素經過氧化還原,就會呈現出鮮豔如火的顏色。這種紅色是一種天然的裝飾,是先民對血與火的崇拜。再經過表面打磨,瓷器光潤亮澤,體現了先民製陶工藝的高超。

這件紅陶獸形壺,模仿的是豬型,豬是中國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不僅供人食用,也是重要的財產。這隻紅陶豬形壺,造型獨特。四肢直立,加大了高度,可以放到火上加熱。尾部設置一如水口,嘴巴張開作為出水口。背部有執,便於提放。腹部鼓起,巧妙擴大了盛水容積。造型精巧,又不失藝術情趣。

"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之地,是孔子的故鄉。山東博物館是國內第一所省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省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全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是山東地區不同時期的標誌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戰國時期魯國玉璧,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貴,是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

紅陶採用的原料為一般黏土,經過900-1000℃燒製,黏土中所含鐵元素經過氧化還原,就會呈現出鮮豔如火的顏色。這種紅色是一種天然的裝飾,是先民對血與火的崇拜。再經過表面打磨,瓷器光潤亮澤,體現了先民製陶工藝的高超。

這件紅陶獸形壺,模仿的是豬型,豬是中國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不僅供人食用,也是重要的財產。這隻紅陶豬形壺,造型獨特。四肢直立,加大了高度,可以放到火上加熱。尾部設置一如水口,嘴巴張開作為出水口。背部有執,便於提放。腹部鼓起,巧妙擴大了盛水容積。造型精巧,又不失藝術情趣。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甲骨文

甲骨文

山東博物館所藏的甲骨文均是出土於安陽殷墟,涵蓋了商代晚期200多年,文字內容涉及當時各行各業,是研究商代社會 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珍貴史料。

其中“鬼方”卜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

"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之地,是孔子的故鄉。山東博物館是國內第一所省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省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全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是山東地區不同時期的標誌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戰國時期魯國玉璧,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貴,是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

紅陶採用的原料為一般黏土,經過900-1000℃燒製,黏土中所含鐵元素經過氧化還原,就會呈現出鮮豔如火的顏色。這種紅色是一種天然的裝飾,是先民對血與火的崇拜。再經過表面打磨,瓷器光潤亮澤,體現了先民製陶工藝的高超。

這件紅陶獸形壺,模仿的是豬型,豬是中國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不僅供人食用,也是重要的財產。這隻紅陶豬形壺,造型獨特。四肢直立,加大了高度,可以放到火上加熱。尾部設置一如水口,嘴巴張開作為出水口。背部有執,便於提放。腹部鼓起,巧妙擴大了盛水容積。造型精巧,又不失藝術情趣。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甲骨文

甲骨文

山東博物館所藏的甲骨文均是出土於安陽殷墟,涵蓋了商代晚期200多年,文字內容涉及當時各行各業,是研究商代社會 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珍貴史料。

其中“鬼方”卜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蛋殼黑陶杯

蛋殼黑陶杯

黑陶的燒製溫度在700-900攝氏度之間,這種黑色是黏土與碳元素經過燒製形成的,漆黑如墨。而蛋殼陶是指薄如蛋殼的陶器,而山東龍山文化的黑色薄胎陶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般的厚度在0.3-0.5毫米左右,最厚也不過1-2毫米,重約50~70克,最輕者在40克以下。足以顯示在4000年以前,我們的先祖在製陶的工藝上已經登峰造極。

"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之地,是孔子的故鄉。山東博物館是國內第一所省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省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全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是山東地區不同時期的標誌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戰國時期魯國玉璧,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貴,是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

紅陶採用的原料為一般黏土,經過900-1000℃燒製,黏土中所含鐵元素經過氧化還原,就會呈現出鮮豔如火的顏色。這種紅色是一種天然的裝飾,是先民對血與火的崇拜。再經過表面打磨,瓷器光潤亮澤,體現了先民製陶工藝的高超。

這件紅陶獸形壺,模仿的是豬型,豬是中國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不僅供人食用,也是重要的財產。這隻紅陶豬形壺,造型獨特。四肢直立,加大了高度,可以放到火上加熱。尾部設置一如水口,嘴巴張開作為出水口。背部有執,便於提放。腹部鼓起,巧妙擴大了盛水容積。造型精巧,又不失藝術情趣。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甲骨文

甲骨文

山東博物館所藏的甲骨文均是出土於安陽殷墟,涵蓋了商代晚期200多年,文字內容涉及當時各行各業,是研究商代社會 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珍貴史料。

其中“鬼方”卜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蛋殼黑陶杯

蛋殼黑陶杯

黑陶的燒製溫度在700-900攝氏度之間,這種黑色是黏土與碳元素經過燒製形成的,漆黑如墨。而蛋殼陶是指薄如蛋殼的陶器,而山東龍山文化的黑色薄胎陶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般的厚度在0.3-0.5毫米左右,最厚也不過1-2毫米,重約50~70克,最輕者在40克以下。足以顯示在4000年以前,我們的先祖在製陶的工藝上已經登峰造極。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亞醜鉞

亞醜鉞

亞醜鉞是至今發現的商代銅鉞中最為精美的一件,因兩面的銘文“亞醜”而得名。長32.7釐米,刃寬34.5釐米,兩肩有稜,弧形刃。它的外形非常的特別,銅鉞的內部使用透雕的方式展現了一個人面紋,眉毛、眼睛、鼻子呈凸起狀,嘴巴下凹。怒目圓瞪,齜牙咧嘴,非常的威武生動。

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亞醜”族的墓地。該墓主人則可能是僅次於商王的方伯一類的人物。採用人面紋、圓睜的雙目、呲牙咧嘴的神態,威嚴可怖的面容,象徵著王權的高大。

"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之地,是孔子的故鄉。山東博物館是國內第一所省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省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全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是山東地區不同時期的標誌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戰國時期魯國玉璧,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貴,是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

紅陶採用的原料為一般黏土,經過900-1000℃燒製,黏土中所含鐵元素經過氧化還原,就會呈現出鮮豔如火的顏色。這種紅色是一種天然的裝飾,是先民對血與火的崇拜。再經過表面打磨,瓷器光潤亮澤,體現了先民製陶工藝的高超。

這件紅陶獸形壺,模仿的是豬型,豬是中國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不僅供人食用,也是重要的財產。這隻紅陶豬形壺,造型獨特。四肢直立,加大了高度,可以放到火上加熱。尾部設置一如水口,嘴巴張開作為出水口。背部有執,便於提放。腹部鼓起,巧妙擴大了盛水容積。造型精巧,又不失藝術情趣。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甲骨文

甲骨文

山東博物館所藏的甲骨文均是出土於安陽殷墟,涵蓋了商代晚期200多年,文字內容涉及當時各行各業,是研究商代社會 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珍貴史料。

其中“鬼方”卜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蛋殼黑陶杯

蛋殼黑陶杯

黑陶的燒製溫度在700-900攝氏度之間,這種黑色是黏土與碳元素經過燒製形成的,漆黑如墨。而蛋殼陶是指薄如蛋殼的陶器,而山東龍山文化的黑色薄胎陶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般的厚度在0.3-0.5毫米左右,最厚也不過1-2毫米,重約50~70克,最輕者在40克以下。足以顯示在4000年以前,我們的先祖在製陶的工藝上已經登峰造極。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亞醜鉞

亞醜鉞

亞醜鉞是至今發現的商代銅鉞中最為精美的一件,因兩面的銘文“亞醜”而得名。長32.7釐米,刃寬34.5釐米,兩肩有稜,弧形刃。它的外形非常的特別,銅鉞的內部使用透雕的方式展現了一個人面紋,眉毛、眼睛、鼻子呈凸起狀,嘴巴下凹。怒目圓瞪,齜牙咧嘴,非常的威武生動。

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亞醜”族的墓地。該墓主人則可能是僅次於商王的方伯一類的人物。採用人面紋、圓睜的雙目、呲牙咧嘴的神態,威嚴可怖的面容,象徵著王權的高大。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頌簋

頌簋

頌簋是西周晚期青銅器,高30.1㎝,直徑24.2釐米。口沿上下裝飾竊曲紋,腹部為凸起的玄紋,獸面象鼻足,雙獸耳,莊重大方。頌簋最為珍貴的是器物內底和器蓋有152字對銘,記載了一次冊命典禮的全過程。而接受冊命的人就是頌。

銘文書法工整秀麗,典雅規範,是西周王室的標準字體。是書法家臨摹“金”文的理想範本。

"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之地,是孔子的故鄉。山東博物館是國內第一所省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省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全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是山東地區不同時期的標誌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戰國時期魯國玉璧,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貴,是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

紅陶採用的原料為一般黏土,經過900-1000℃燒製,黏土中所含鐵元素經過氧化還原,就會呈現出鮮豔如火的顏色。這種紅色是一種天然的裝飾,是先民對血與火的崇拜。再經過表面打磨,瓷器光潤亮澤,體現了先民製陶工藝的高超。

這件紅陶獸形壺,模仿的是豬型,豬是中國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不僅供人食用,也是重要的財產。這隻紅陶豬形壺,造型獨特。四肢直立,加大了高度,可以放到火上加熱。尾部設置一如水口,嘴巴張開作為出水口。背部有執,便於提放。腹部鼓起,巧妙擴大了盛水容積。造型精巧,又不失藝術情趣。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甲骨文

甲骨文

山東博物館所藏的甲骨文均是出土於安陽殷墟,涵蓋了商代晚期200多年,文字內容涉及當時各行各業,是研究商代社會 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珍貴史料。

其中“鬼方”卜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蛋殼黑陶杯

蛋殼黑陶杯

黑陶的燒製溫度在700-900攝氏度之間,這種黑色是黏土與碳元素經過燒製形成的,漆黑如墨。而蛋殼陶是指薄如蛋殼的陶器,而山東龍山文化的黑色薄胎陶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般的厚度在0.3-0.5毫米左右,最厚也不過1-2毫米,重約50~70克,最輕者在40克以下。足以顯示在4000年以前,我們的先祖在製陶的工藝上已經登峰造極。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亞醜鉞

亞醜鉞

亞醜鉞是至今發現的商代銅鉞中最為精美的一件,因兩面的銘文“亞醜”而得名。長32.7釐米,刃寬34.5釐米,兩肩有稜,弧形刃。它的外形非常的特別,銅鉞的內部使用透雕的方式展現了一個人面紋,眉毛、眼睛、鼻子呈凸起狀,嘴巴下凹。怒目圓瞪,齜牙咧嘴,非常的威武生動。

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亞醜”族的墓地。該墓主人則可能是僅次於商王的方伯一類的人物。採用人面紋、圓睜的雙目、呲牙咧嘴的神態,威嚴可怖的面容,象徵著王權的高大。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頌簋

頌簋

頌簋是西周晚期青銅器,高30.1㎝,直徑24.2釐米。口沿上下裝飾竊曲紋,腹部為凸起的玄紋,獸面象鼻足,雙獸耳,莊重大方。頌簋最為珍貴的是器物內底和器蓋有152字對銘,記載了一次冊命典禮的全過程。而接受冊命的人就是頌。

銘文書法工整秀麗,典雅規範,是西周王室的標準字體。是書法家臨摹“金”文的理想範本。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魯國大玉璧

中國享有“玉石之國”的美譽,早在距今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便發現了玉石的晶瑩之美,玉器從最初的生產工具逐漸向裝飾品、祭祀禮器等方向轉變。

魯國大玉璧為戰國時期的禮玉,周徑32.8釐米,孔徑11.6釐米,玉璧紋飾繁縟精美,璧身上紋飾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外兩層裝飾雙尾龍紋,中間區域裝飾谷紋。器形規整,玉質瑩潤呈青碧色,紋飾緊湊勻稱,線條流暢,做工精緻。魯國大玉璧器形之大,為國內發現的戰國玉璧中形制中最大的一件。

"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之地,是孔子的故鄉。山東博物館是國內第一所省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省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全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是山東地區不同時期的標誌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戰國時期魯國玉璧,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貴,是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

紅陶採用的原料為一般黏土,經過900-1000℃燒製,黏土中所含鐵元素經過氧化還原,就會呈現出鮮豔如火的顏色。這種紅色是一種天然的裝飾,是先民對血與火的崇拜。再經過表面打磨,瓷器光潤亮澤,體現了先民製陶工藝的高超。

這件紅陶獸形壺,模仿的是豬型,豬是中國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不僅供人食用,也是重要的財產。這隻紅陶豬形壺,造型獨特。四肢直立,加大了高度,可以放到火上加熱。尾部設置一如水口,嘴巴張開作為出水口。背部有執,便於提放。腹部鼓起,巧妙擴大了盛水容積。造型精巧,又不失藝術情趣。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甲骨文

甲骨文

山東博物館所藏的甲骨文均是出土於安陽殷墟,涵蓋了商代晚期200多年,文字內容涉及當時各行各業,是研究商代社會 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珍貴史料。

其中“鬼方”卜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蛋殼黑陶杯

蛋殼黑陶杯

黑陶的燒製溫度在700-900攝氏度之間,這種黑色是黏土與碳元素經過燒製形成的,漆黑如墨。而蛋殼陶是指薄如蛋殼的陶器,而山東龍山文化的黑色薄胎陶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般的厚度在0.3-0.5毫米左右,最厚也不過1-2毫米,重約50~70克,最輕者在40克以下。足以顯示在4000年以前,我們的先祖在製陶的工藝上已經登峰造極。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亞醜鉞

亞醜鉞

亞醜鉞是至今發現的商代銅鉞中最為精美的一件,因兩面的銘文“亞醜”而得名。長32.7釐米,刃寬34.5釐米,兩肩有稜,弧形刃。它的外形非常的特別,銅鉞的內部使用透雕的方式展現了一個人面紋,眉毛、眼睛、鼻子呈凸起狀,嘴巴下凹。怒目圓瞪,齜牙咧嘴,非常的威武生動。

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亞醜”族的墓地。該墓主人則可能是僅次於商王的方伯一類的人物。採用人面紋、圓睜的雙目、呲牙咧嘴的神態,威嚴可怖的面容,象徵著王權的高大。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頌簋

頌簋

頌簋是西周晚期青銅器,高30.1㎝,直徑24.2釐米。口沿上下裝飾竊曲紋,腹部為凸起的玄紋,獸面象鼻足,雙獸耳,莊重大方。頌簋最為珍貴的是器物內底和器蓋有152字對銘,記載了一次冊命典禮的全過程。而接受冊命的人就是頌。

銘文書法工整秀麗,典雅規範,是西周王室的標準字體。是書法家臨摹“金”文的理想範本。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魯國大玉璧

中國享有“玉石之國”的美譽,早在距今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便發現了玉石的晶瑩之美,玉器從最初的生產工具逐漸向裝飾品、祭祀禮器等方向轉變。

魯國大玉璧為戰國時期的禮玉,周徑32.8釐米,孔徑11.6釐米,玉璧紋飾繁縟精美,璧身上紋飾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外兩層裝飾雙尾龍紋,中間區域裝飾谷紋。器形規整,玉質瑩潤呈青碧色,紋飾緊湊勻稱,線條流暢,做工精緻。魯國大玉璧器形之大,為國內發現的戰國玉璧中形制中最大的一件。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在未發現《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之前,關於孫子與孫臏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孫武、孫臏各有其人,並分別著有兵法流傳於世。另有人則認為孫武、孫臏實為一人,武是其名,而臏為綽號。而且《孫臏兵法》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失傳。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的同墓出土,徹底揭開了這個千古謎團,證實孫武、孫臏各有其人,各有兵書。也使《孫臏兵法》重現在世人眼前。根據出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出版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兩部文獻。

"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之地,是孔子的故鄉。山東博物館是國內第一所省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省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全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是山東地區不同時期的標誌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戰國時期魯國玉璧,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貴,是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

紅陶採用的原料為一般黏土,經過900-1000℃燒製,黏土中所含鐵元素經過氧化還原,就會呈現出鮮豔如火的顏色。這種紅色是一種天然的裝飾,是先民對血與火的崇拜。再經過表面打磨,瓷器光潤亮澤,體現了先民製陶工藝的高超。

這件紅陶獸形壺,模仿的是豬型,豬是中國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不僅供人食用,也是重要的財產。這隻紅陶豬形壺,造型獨特。四肢直立,加大了高度,可以放到火上加熱。尾部設置一如水口,嘴巴張開作為出水口。背部有執,便於提放。腹部鼓起,巧妙擴大了盛水容積。造型精巧,又不失藝術情趣。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甲骨文

甲骨文

山東博物館所藏的甲骨文均是出土於安陽殷墟,涵蓋了商代晚期200多年,文字內容涉及當時各行各業,是研究商代社會 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珍貴史料。

其中“鬼方”卜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蛋殼黑陶杯

蛋殼黑陶杯

黑陶的燒製溫度在700-900攝氏度之間,這種黑色是黏土與碳元素經過燒製形成的,漆黑如墨。而蛋殼陶是指薄如蛋殼的陶器,而山東龍山文化的黑色薄胎陶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般的厚度在0.3-0.5毫米左右,最厚也不過1-2毫米,重約50~70克,最輕者在40克以下。足以顯示在4000年以前,我們的先祖在製陶的工藝上已經登峰造極。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亞醜鉞

亞醜鉞

亞醜鉞是至今發現的商代銅鉞中最為精美的一件,因兩面的銘文“亞醜”而得名。長32.7釐米,刃寬34.5釐米,兩肩有稜,弧形刃。它的外形非常的特別,銅鉞的內部使用透雕的方式展現了一個人面紋,眉毛、眼睛、鼻子呈凸起狀,嘴巴下凹。怒目圓瞪,齜牙咧嘴,非常的威武生動。

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亞醜”族的墓地。該墓主人則可能是僅次於商王的方伯一類的人物。採用人面紋、圓睜的雙目、呲牙咧嘴的神態,威嚴可怖的面容,象徵著王權的高大。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頌簋

頌簋

頌簋是西周晚期青銅器,高30.1㎝,直徑24.2釐米。口沿上下裝飾竊曲紋,腹部為凸起的玄紋,獸面象鼻足,雙獸耳,莊重大方。頌簋最為珍貴的是器物內底和器蓋有152字對銘,記載了一次冊命典禮的全過程。而接受冊命的人就是頌。

銘文書法工整秀麗,典雅規範,是西周王室的標準字體。是書法家臨摹“金”文的理想範本。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魯國大玉璧

中國享有“玉石之國”的美譽,早在距今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便發現了玉石的晶瑩之美,玉器從最初的生產工具逐漸向裝飾品、祭祀禮器等方向轉變。

魯國大玉璧為戰國時期的禮玉,周徑32.8釐米,孔徑11.6釐米,玉璧紋飾繁縟精美,璧身上紋飾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外兩層裝飾雙尾龍紋,中間區域裝飾谷紋。器形規整,玉質瑩潤呈青碧色,紋飾緊湊勻稱,線條流暢,做工精緻。魯國大玉璧器形之大,為國內發現的戰國玉璧中形制中最大的一件。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在未發現《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之前,關於孫子與孫臏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孫武、孫臏各有其人,並分別著有兵法流傳於世。另有人則認為孫武、孫臏實為一人,武是其名,而臏為綽號。而且《孫臏兵法》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失傳。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的同墓出土,徹底揭開了這個千古謎團,證實孫武、孫臏各有其人,各有兵書。也使《孫臏兵法》重現在世人眼前。根據出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出版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兩部文獻。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東平漢墓壁畫

東平漢墓壁畫

東平出土這批彩色壁畫,內容豐富,佈局合理,保存完好,色彩豔麗,造型比例勻稱,線條簡練 流暢,刻畫細膩精美,形態生動逼真,反映出漢代畫匠高超的藝術水準和繪畫技巧,是我國早期繪畫藝術難得的珍品。

填補了我國漢代考古中無保存完好壁畫的空白。東平漢墓壁畫是山東乃至全國漢代壁畫和漢代考古的重大發現,它對於漢代喪葬制度、中國繪畫史、民間生活習俗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之地,是孔子的故鄉。山東博物館是國內第一所省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省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全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是山東地區不同時期的標誌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戰國時期魯國玉璧,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貴,是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

紅陶採用的原料為一般黏土,經過900-1000℃燒製,黏土中所含鐵元素經過氧化還原,就會呈現出鮮豔如火的顏色。這種紅色是一種天然的裝飾,是先民對血與火的崇拜。再經過表面打磨,瓷器光潤亮澤,體現了先民製陶工藝的高超。

這件紅陶獸形壺,模仿的是豬型,豬是中國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不僅供人食用,也是重要的財產。這隻紅陶豬形壺,造型獨特。四肢直立,加大了高度,可以放到火上加熱。尾部設置一如水口,嘴巴張開作為出水口。背部有執,便於提放。腹部鼓起,巧妙擴大了盛水容積。造型精巧,又不失藝術情趣。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甲骨文

甲骨文

山東博物館所藏的甲骨文均是出土於安陽殷墟,涵蓋了商代晚期200多年,文字內容涉及當時各行各業,是研究商代社會 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珍貴史料。

其中“鬼方”卜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蛋殼黑陶杯

蛋殼黑陶杯

黑陶的燒製溫度在700-900攝氏度之間,這種黑色是黏土與碳元素經過燒製形成的,漆黑如墨。而蛋殼陶是指薄如蛋殼的陶器,而山東龍山文化的黑色薄胎陶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般的厚度在0.3-0.5毫米左右,最厚也不過1-2毫米,重約50~70克,最輕者在40克以下。足以顯示在4000年以前,我們的先祖在製陶的工藝上已經登峰造極。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亞醜鉞

亞醜鉞

亞醜鉞是至今發現的商代銅鉞中最為精美的一件,因兩面的銘文“亞醜”而得名。長32.7釐米,刃寬34.5釐米,兩肩有稜,弧形刃。它的外形非常的特別,銅鉞的內部使用透雕的方式展現了一個人面紋,眉毛、眼睛、鼻子呈凸起狀,嘴巴下凹。怒目圓瞪,齜牙咧嘴,非常的威武生動。

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亞醜”族的墓地。該墓主人則可能是僅次於商王的方伯一類的人物。採用人面紋、圓睜的雙目、呲牙咧嘴的神態,威嚴可怖的面容,象徵著王權的高大。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頌簋

頌簋

頌簋是西周晚期青銅器,高30.1㎝,直徑24.2釐米。口沿上下裝飾竊曲紋,腹部為凸起的玄紋,獸面象鼻足,雙獸耳,莊重大方。頌簋最為珍貴的是器物內底和器蓋有152字對銘,記載了一次冊命典禮的全過程。而接受冊命的人就是頌。

銘文書法工整秀麗,典雅規範,是西周王室的標準字體。是書法家臨摹“金”文的理想範本。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魯國大玉璧

中國享有“玉石之國”的美譽,早在距今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便發現了玉石的晶瑩之美,玉器從最初的生產工具逐漸向裝飾品、祭祀禮器等方向轉變。

魯國大玉璧為戰國時期的禮玉,周徑32.8釐米,孔徑11.6釐米,玉璧紋飾繁縟精美,璧身上紋飾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外兩層裝飾雙尾龍紋,中間區域裝飾谷紋。器形規整,玉質瑩潤呈青碧色,紋飾緊湊勻稱,線條流暢,做工精緻。魯國大玉璧器形之大,為國內發現的戰國玉璧中形制中最大的一件。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在未發現《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之前,關於孫子與孫臏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孫武、孫臏各有其人,並分別著有兵法流傳於世。另有人則認為孫武、孫臏實為一人,武是其名,而臏為綽號。而且《孫臏兵法》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失傳。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的同墓出土,徹底揭開了這個千古謎團,證實孫武、孫臏各有其人,各有兵書。也使《孫臏兵法》重現在世人眼前。根據出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出版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兩部文獻。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東平漢墓壁畫

東平漢墓壁畫

東平出土這批彩色壁畫,內容豐富,佈局合理,保存完好,色彩豔麗,造型比例勻稱,線條簡練 流暢,刻畫細膩精美,形態生動逼真,反映出漢代畫匠高超的藝術水準和繪畫技巧,是我國早期繪畫藝術難得的珍品。

填補了我國漢代考古中無保存完好壁畫的空白。東平漢墓壁畫是山東乃至全國漢代壁畫和漢代考古的重大發現,它對於漢代喪葬制度、中國繪畫史、民間生活習俗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九旒冕

九旒冕

冕在古代與禮制息息相關,是祭祀和重大典禮時佩戴的禮冠,所謂冕,大夫以上冠也。因地位高低,所戴冕的形制也不同。比較明顯的就是冕前後垂下的串珠(旒)的數量不同,帝王十二旒,諸侯九旒,上大夫7旒,下大夫5旒。

明代九旒冕,通高18釐米,長49.4釐米,寬30釐米,是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所佩戴的冕,為九旒。藤篾編制,表面敷羅絹黑漆,鑲以金圈、金邊。冠的兩側有梅花金穿,貫一金簪。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實物,是研究我國古代服飾、禮制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之地,是孔子的故鄉。山東博物館是國內第一所省級博物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所省級博物館。館藏文物11萬件,居全國第七位。全館一共有十件鎮館之寶,是山東地區不同時期的標誌性文物代表。

第6件是戰國時期魯國玉璧,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是珍貴,是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評為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紅陶獸形壺

紅陶獸形壺

紅陶採用的原料為一般黏土,經過900-1000℃燒製,黏土中所含鐵元素經過氧化還原,就會呈現出鮮豔如火的顏色。這種紅色是一種天然的裝飾,是先民對血與火的崇拜。再經過表面打磨,瓷器光潤亮澤,體現了先民製陶工藝的高超。

這件紅陶獸形壺,模仿的是豬型,豬是中國最早被馴養的動物之一,不僅供人食用,也是重要的財產。這隻紅陶豬形壺,造型獨特。四肢直立,加大了高度,可以放到火上加熱。尾部設置一如水口,嘴巴張開作為出水口。背部有執,便於提放。腹部鼓起,巧妙擴大了盛水容積。造型精巧,又不失藝術情趣。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甲骨文

甲骨文

山東博物館所藏的甲骨文均是出土於安陽殷墟,涵蓋了商代晚期200多年,文字內容涉及當時各行各業,是研究商代社會 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珍貴史料。

其中“鬼方”卜辭記載了商代的敵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則記載了彩虹天象,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蛋殼黑陶杯

蛋殼黑陶杯

黑陶的燒製溫度在700-900攝氏度之間,這種黑色是黏土與碳元素經過燒製形成的,漆黑如墨。而蛋殼陶是指薄如蛋殼的陶器,而山東龍山文化的黑色薄胎陶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般的厚度在0.3-0.5毫米左右,最厚也不過1-2毫米,重約50~70克,最輕者在40克以下。足以顯示在4000年以前,我們的先祖在製陶的工藝上已經登峰造極。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亞醜鉞

亞醜鉞

亞醜鉞是至今發現的商代銅鉞中最為精美的一件,因兩面的銘文“亞醜”而得名。長32.7釐米,刃寬34.5釐米,兩肩有稜,弧形刃。它的外形非常的特別,銅鉞的內部使用透雕的方式展現了一個人面紋,眉毛、眼睛、鼻子呈凸起狀,嘴巴下凹。怒目圓瞪,齜牙咧嘴,非常的威武生動。

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亞醜”族的墓地。該墓主人則可能是僅次於商王的方伯一類的人物。採用人面紋、圓睜的雙目、呲牙咧嘴的神態,威嚴可怖的面容,象徵著王權的高大。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頌簋

頌簋

頌簋是西周晚期青銅器,高30.1㎝,直徑24.2釐米。口沿上下裝飾竊曲紋,腹部為凸起的玄紋,獸面象鼻足,雙獸耳,莊重大方。頌簋最為珍貴的是器物內底和器蓋有152字對銘,記載了一次冊命典禮的全過程。而接受冊命的人就是頌。

銘文書法工整秀麗,典雅規範,是西周王室的標準字體。是書法家臨摹“金”文的理想範本。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魯國大玉璧

中國享有“玉石之國”的美譽,早在距今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便發現了玉石的晶瑩之美,玉器從最初的生產工具逐漸向裝飾品、祭祀禮器等方向轉變。

魯國大玉璧為戰國時期的禮玉,周徑32.8釐米,孔徑11.6釐米,玉璧紋飾繁縟精美,璧身上紋飾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外兩層裝飾雙尾龍紋,中間區域裝飾谷紋。器形規整,玉質瑩潤呈青碧色,紋飾緊湊勻稱,線條流暢,做工精緻。魯國大玉璧器形之大,為國內發現的戰國玉璧中形制中最大的一件。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

在未發現《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之前,關於孫子與孫臏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孫武、孫臏各有其人,並分別著有兵法流傳於世。另有人則認為孫武、孫臏實為一人,武是其名,而臏為綽號。而且《孫臏兵法》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失傳。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的同墓出土,徹底揭開了這個千古謎團,證實孫武、孫臏各有其人,各有兵書。也使《孫臏兵法》重現在世人眼前。根據出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出版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兩部文獻。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東平漢墓壁畫

東平漢墓壁畫

東平出土這批彩色壁畫,內容豐富,佈局合理,保存完好,色彩豔麗,造型比例勻稱,線條簡練 流暢,刻畫細膩精美,形態生動逼真,反映出漢代畫匠高超的藝術水準和繪畫技巧,是我國早期繪畫藝術難得的珍品。

填補了我國漢代考古中無保存完好壁畫的空白。東平漢墓壁畫是山東乃至全國漢代壁畫和漢代考古的重大發現,它對於漢代喪葬制度、中國繪畫史、民間生活習俗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九旒冕

九旒冕

冕在古代與禮制息息相關,是祭祀和重大典禮時佩戴的禮冠,所謂冕,大夫以上冠也。因地位高低,所戴冕的形制也不同。比較明顯的就是冕前後垂下的串珠(旒)的數量不同,帝王十二旒,諸侯九旒,上大夫7旒,下大夫5旒。

明代九旒冕,通高18釐米,長49.4釐米,寬30釐米,是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所佩戴的冕,為九旒。藤篾編制,表面敷羅絹黑漆,鑲以金圈、金邊。冠的兩側有梅花金穿,貫一金簪。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實物,是研究我國古代服飾、禮制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第六是中國最大的玉璧,第七件更加傳奇

鄭燮雙鬆圖軸

鄭燮雙鬆圖軸

鄭燮,字板橋,揚州八怪代表人物。擅長畫蘭、竹、石,是清代最具代表的文人畫家。此畫是鄭板橋送給好友肅翁的畫作。畫的雙鬆蒼勁挺拔,幾桿細竹清瘦、孤直,鬆、竹、蘭、石和題詩錯落分明,相互映襯,別具一番自然情趣。

十件文物,是齊魯大地從新石器時期到清朝不斷髮展的過程中,人類智慧的結晶。詮釋了齊魯大地文化的源遠流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