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一杯冰涼的啤酒幾乎是消暑必備。青島、燕京、雪花、嘉士伯、喜力、朝日……說起啤酒,大家一定能說出不少熟悉的品牌。但這些日常喝的啤酒,據說只佔所有啤酒類型的5%。它們有同一個分類名字——工業拉格啤酒,而這僅僅是這一種啤酒。

其實,在口味標準化的工業拉格啤酒之外,啤酒王國還有各式各樣的精釀啤酒,它們以個性化的風味詮釋著啤酒的豐富多彩。

沒喝過精釀的人,不足以談啤酒

工業拉格啤酒的興盛

一說到啤酒,大家的印象基本都是酒精度低、口感清爽,在佐餐、聚會等場合有著廣泛的適應性。市面上常見的青島、燕京、雪花、哈爾濱等品牌,已經成為國內行業的佼佼者。海外啤酒品牌從嘉士伯、百威、喜力,到科羅娜、朝日、三得利等也是到處開花。

很多愛喝啤酒的人可能意想不到,以上這些啤酒都有一個共同的種類名字——拉格啤酒。拉格啤酒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因為添加了大米、玉米等穀物代替大麥麥芽,降低了製造成本,所以又叫工業拉格啤酒。這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啤酒種類。工業拉格啤酒儘管產量巨大,遍銷各地,但從種類來論,據說只佔世界啤酒種類的5%。

沒喝過精釀的人,不足以談啤酒

啤酒分類圖

工業拉格啤酒的歷史不算久遠。在19世紀40年代,大量的歐洲移民流入美國,隨之帶去了歐洲的啤酒文化。由於美國的大麥芽蛋白質含量較高,釀造啤酒時就在大麥芽裡添加了玉米澱粉來稀釋。隨著一系列降低成本的工藝與工業化發展,促進了工業拉格啤酒的誕生。工業拉格啤酒勝在物美價廉,即便是當時處於底層的人們,也能有更多享受啤酒的機會。

限於歷史條件,中國最初引進的也是工業拉格啤酒。在近代,隨著國門被“敲開”,西方的工業拉格啤酒製作工藝通過在華開辦啤酒廠的方式流傳到中國,併成為國內多家啤酒品牌的前身。比如1900年,俄國商人烏盧布列夫斯基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啤酒廠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便是哈爾濱啤酒的前身。1903年,英國和德國商人在青島開辦英德釀酒有限公司,這就是青島啤酒的前身。

從工業拉格到精釀

工業拉格之外的啤酒,可以統稱為精釀啤酒。從生產工藝上來講,拉格啤酒通過低溫下發酵技術生產,精釀啤酒多采用上發酵技術。如果按照美國釀造者協會的要求,精釀啤酒還必須年產量小於600萬桶,釀造工人在生產公司佔股必須高於75%,釀造工人釀造的大部分啤酒的風味應該從傳統原料與發酵工藝中獲得。這3項要求,使得精釀啤酒容易擁有豐富的口味。

如今的精釀啤酒,大致分為70多種。按照市場上常見類型大致劃分,可以分為5種:

沒喝過精釀的人,不足以談啤酒

總之,不同種類的啤酒花,讓精釀啤酒擁有了不同的苦味;不同種類的酵母,則給予了精釀啤酒不同的風味。有些精釀啤酒有著橙皮的芳香與口味,有些則具備青蘋果、丁香、香蕉甚至雞蛋風味。而大麥與小麥不同的加工和烘焙方式,給了精釀啤酒與眾不同的色澤,從稻草色到黑色應有盡有。豐富多樣的風味,正是精釀啤酒有別於工業拉格啤酒之處。這也正迎合了當下消費者對個性、精緻的需求。

沒喝過精釀的人,不足以談啤酒

世濤類精釀啤酒

沒喝過精釀的人,不足以談啤酒

IPA類精釀啤酒:Stone標準的西海岸IPA,橙香濃郁

精釀啤酒在北京

最近,新京報記者來到了近幾年京城人氣飆升迅速、豆瓣綜合評分達到8.5分的一家精釀酒吧——闖山。酒吧楊老闆介紹,“在我的記憶中,有啤酒時,一家人總是團聚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在一起吃飯,那是一段美妙的時光。”隨著成長,他開始主動接觸各類啤酒,偶然在一處普拉那啤酒坊接觸到只用大麥、啤酒花、酵母和水4種基本原料釀造的德式精釀。於是,精釀的大門向他打開。

沒喝過精釀的人,不足以談啤酒

彼時的北京,精釀啤酒並不多見。“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只有粉象、智美、羅斯福、半月、羅格等幾款比利時修道院風格或美式風格的精釀啤酒。”他說,“直到2010年,北京第一家精釀啤酒屋大躍啤酒營業。好奇的人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開始瞭解精釀啤酒的奧妙。”

酒吧一位消費者孟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他第一次瞭解到精釀啤酒,是2017年在朋友家中,當時喝到了一款融合各種水果味道的家中自制精釀啤酒。

如今,精釀啤酒文化已經在北京乃至中國生根發芽。除了可以購買到的精釀啤酒種類越來越豐富外,國人也開始生產製作精釀。從青島啤酒這樣的大企業,到個體精釀啤酒店,再到普通百姓,都進入這個行業中來,而且國內每年還會舉辦相關比賽。

精釀入門喝什麼?

作為精釀啤酒的重要消費場所,精釀酒吧往往能反映出精釀啤酒消費者與市場的轉變。楊老闆說:“首先,酒吧的消費者有著明顯的從老齡化到年輕化的發展趨勢。過去滿屋子都是上歲數的男男女女,到如今基本都是年輕人。其次,酒吧在功能上也從過去滿足全北京的酒客,變成了滿足周圍社區的業主。”

開酒吧是楊老闆的副業,更多的時候,他的身份是啤酒行業的資深從業者。他說,精釀啤酒的發展在國內並不是十分順利。“啤酒在中國是一個產能過剩的行業,很多酒廠甚至要開展贈送活動才能保證銷量。另外,國家的政策對精釀啤酒行業也不是十分有利。如今要辦酒廠,很難拿到批文。”

除了產業與政策層面,中國與歐美環境的不同,也是精釀啤酒發展的不利因素。“在歐美,大的啤酒消費市場背後往往是大的啤酒生產地區。而國內啤酒原料供給少、依賴進口的情況,很難讓同樣的局面在國內實現。冷鏈等配套環節也相對落後,僅一項冷鏈成本就佔據了總成本的1/10。”

楊老闆還推薦了一些適合消費者入門的精釀啤酒,好奇的消費者不妨嘗試一下啦。

沒喝過精釀的人,不足以談啤酒

新京報記者 馮毅 攝影 馮毅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項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