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輕人追捧的精釀啤酒,到底“精”在哪?

如果茶是一位儒雅的貴族,那麼啤酒就該是一位放浪形骸的男子,它時而溫和,時而暴躁,時而香氣襲人,時而浪蕩放肆。

我指的可不是大街上氾濫成災的工業啤酒!

如今年輕人追捧的精釀啤酒,到底“精”在哪?

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地方啤酒,聞名全國的青啤、東北的哈啤、帝都的燕京、蘭州的黃河、廣州的珠江、重慶的山城、大理的風花雪月……

這些啤酒在一些年輕人酒桌上並不多見。精釀,才是當代年輕人喝啤酒的潮流所在。

精釀為啥這麼火?

精釀的火爆也離不開社交網絡,在各路大V和公眾號的瘋狂帶貨下,精釀啤酒為更多年輕人所熟知。

如今年輕人追捧的精釀啤酒,到底“精”在哪?

常見的青島、雪花等啤酒,通常採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工藝單一,風格不變,帶來統一的味道與口感,在釀造過程中,為了降低成本,加入大米、玉米等原料來取代麥芽,出廠前還“兌了水”和各種食品添加劑、防腐劑,不僅口感淡,營養價值還低……

而精釀啤酒在釀造過程中只使用大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等天然成分,沒有任何添加劑,釀造出來的啤酒麥芽汁濃度更高,聞起來有著濃郁的香氣。還可以加入果汁、巧克力等輔助原料,帶來不一樣的風味。

如今年輕人追捧的精釀啤酒,到底“精”在哪?

用料的講究也帶來了更高的酒精度,傳統的精釀啤酒酒精度一般在11度以上,更有甚者可達60度。

如果說工業啤酒適合在大排檔擼串,精釀則更適合坐在酒吧裡細細品,像你老家二叔卷的土匪煙,口感醇厚,一發入魂。

另外,美國釀造者協會也給精釀提出了三個要求:1.年產量小於600萬桶。2.所含非精釀公司股份不超過25%。3.產量的50%不添加輔料。滿足這三大要求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精釀酒廠。

入坑精釀怎麼喝?

根據不同的麥芽、啤酒花以及酵母種類以及釀造工藝,精釀啤酒還延伸出了不同的風格,如今,全世界已知的精釀啤酒風格有100種左右

品類雖多,全喝過的酒蟲卻很少,初入坑的各位應該怎麼選呢?

  • 「IPA」

IPA全稱India Pale Ale,即印度淡色艾爾,是正宗的英國貨。當年英國人在全世界大搞殖民,將本土的啤酒工藝帶到了印度,並稍加改良,給殖民者解饞。

如今年輕人追捧的精釀啤酒,到底“精”在哪?

結果隔壁在澳大利亞的殖民者嚐了也想來一發,又不想跑大老遠去英國進貨,乾脆將在印度的老鐵們喝的啤酒叫做IPA。

IPA在釀造過程中加入了較多的啤酒花,顏色為琥珀色,氣味清新,伴著淡淡的果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精釀啤酒。

  • 「修道院」

在眾多精釀啤酒的流派中,修道院啤酒佔了不少比重。在17世紀,法國的修道士們被允許飲用含有較多營養成分的啤酒來充飢,但必須由修道院內的僧侶們自行手工釀造,即用勞動來換取食物,這一規定不久後傳遍了整個歐洲,不少修道士們紛紛用釀酒作為修行的一部分,同時也展示出修道院的熱情好客。

如今年輕人追捧的精釀啤酒,到底“精”在哪?


如今年輕人追捧的精釀啤酒,到底“精”在哪?

在修道院啤酒中,智美、西麥爾都是經典品牌,但具有標杆地位的當屬羅斯福,它和二戰時那位領袖並沒有什麼聯繫,是正宗的Trappist Beer,其中,羅斯福8號與10號的味道與口感尤為強烈。

如今年輕人追捧的精釀啤酒,到底“精”在哪?

  • 「世濤」

世濤在國內一般被劃到“黑啤”一類,也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一種啤酒,是波特酒傳到愛爾蘭後改良的產物,在釀造時採用烘烤過的大麥、啤酒花、水與酵母。釀出來的酒有著明顯的焦味,與啤酒花的苦味有著明顯區別,泡沫綿密,口感先苦後甘。

如今年輕人追捧的精釀啤酒,到底“精”在哪?

大家最為熟知的黑啤健力士就屬於世濤,酒體柔軟細膩,泡沫豐富,顏色接近深黑色,有明顯的焦糊氣息,口感如咖啡和巧克力版醇厚,在全世界範圍內廣受歡迎,因此也不小心變成了工業啤酒。

  • 「白啤與拉格」

如果你不是很喜歡修道院和世濤的濃郁口感和IPA多元的味道,又想體驗精釀的魅力,白啤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它的顏色較淺,口感清爽,和工業啤酒的區別不太明顯,是最容易被接納的一類精釀。大部分人最先接觸的大概是超市裡就能買到的1664,但嚴格來講並不算精釀,對於入門者而言,白熊、福佳白是不錯的選擇。

如今年輕人追捧的精釀啤酒,到底“精”在哪?

最後再提一下拉格,其實啤酒的風格有兩大類,分別為拉格與艾爾,我們平時接觸的工業啤酒也屬於拉格的範疇,它發酵溫度低(一般在10℃以下)時間長,它的口感與白啤類似,較為清淡,與普通啤酒基本沒啥區別,對於不太能喝酒的老鐵們是個不錯的選擇。

資本市場如何看精釀啤酒的未來?二級冷眼,一級火熱

在享受鮮花與掌聲的同時,精釀啤酒也在中國承擔皇冠之重,自現代精釀啤酒誕生之日起,質疑之聲從未停止。

筆者也採訪了中國最大的幾家啤酒品牌如青島啤酒、珠江啤酒等一眾啤酒廠管理層,收到的反饋都是如出一轍:精釀啤酒是一個偽概念,在中國只會是一個細分小眾市場不會成本土主流,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與此同時,FBIF智庫也跟蹤了啤酒行業證券分析師的分享,中國的幾大啤酒廠嘴上說著不看好精釀啤酒,身體也非常誠實地沒有重金投入精釀市場。

在看空者的眼中,中國的啤酒市場早在2013年就見頂,並伴隨著勞動人口減少等進入衰退市場,與此對應的是,中國啤酒上市公司股價自2010年以來基本都在原地踏步。

如今年輕人追捧的精釀啤酒,到底“精”在哪?

未來,中國的精釀細分品牌,會不會成為中國啤酒行業裡,華潤、青島、百威這些巨頭之外的另一極呢?拭目以待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