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彭森:產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房產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
"
對話彭森:產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房產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
對話彭森:產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房產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對話彭森:產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房產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1、一定要從企業改革抓起,即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包括搞股份制,搞公司制。

2、房地產稅的主要作用是調節企業行為和消費行為,在短期內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指望通過房地產稅增加財政收入的想法可能過於樂觀。

3、在先進的通信和數字革命時代,華為發展這麼好,靠的是市場的力量,不是靠政府的補貼,不是靠產業計劃的引導,而完全是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4、我們這一輩子沒有什麼個人利益追求,考慮的確實是民族復興、國家強大、人民幸福。

"
對話彭森:產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房產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對話彭森:產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房產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1、一定要從企業改革抓起,即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包括搞股份制,搞公司制。

2、房地產稅的主要作用是調節企業行為和消費行為,在短期內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指望通過房地產稅增加財政收入的想法可能過於樂觀。

3、在先進的通信和數字革命時代,華為發展這麼好,靠的是市場的力量,不是靠政府的補貼,不是靠產業計劃的引導,而完全是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4、我們這一輩子沒有什麼個人利益追求,考慮的確實是民族復興、國家強大、人民幸福。

對話彭森:產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房產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彭森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

1951年4月出生,經濟學學士,博士生導師。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長期在政府部門從事政策研究、宏觀經濟體制改革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總體規劃工作。

2008年10月到2012年4月,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2013年3月5日,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改革開放41年,彭森親歷和見證了35年。68歲的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改革人”。

受家學薰陶,彭森從小就受了現代經濟學的啟蒙教育。高考恢復後,他得厲以寧、胡代光、陳岱孫等指點,從而走上經濟研究和參與經濟改革的道路。

在彭森看來,價格改革是80年代改革最有亮點的一部分。價格改革調動了企業積極性,擴大了企業生產。

“央地關係是中國發展中的一個關鍵的核心問題,最主要體現在財政制度上。”彭森說。他認為 1993年分稅制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如今,彭森對產權制度改革最感興趣, “關鍵的落腳點還是對國有企業改革,按照競爭中性的原則,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營經濟,在一般競爭性領域中,國有企業逐步退出,這是保證市場公平競爭最基礎性的工作。”

在彭森看來,華為能一枝獨秀,靠的是市場力量,不是靠政府補貼,不是靠產業計劃引導,完全是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
對話彭森:產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房產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對話彭森:產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房產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1、一定要從企業改革抓起,即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包括搞股份制,搞公司制。

2、房地產稅的主要作用是調節企業行為和消費行為,在短期內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指望通過房地產稅增加財政收入的想法可能過於樂觀。

3、在先進的通信和數字革命時代,華為發展這麼好,靠的是市場的力量,不是靠政府的補貼,不是靠產業計劃的引導,而完全是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4、我們這一輩子沒有什麼個人利益追求,考慮的確實是民族復興、國家強大、人民幸福。

對話彭森:產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房產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彭森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

1951年4月出生,經濟學學士,博士生導師。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長期在政府部門從事政策研究、宏觀經濟體制改革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總體規劃工作。

2008年10月到2012年4月,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2013年3月5日,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改革開放41年,彭森親歷和見證了35年。68歲的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改革人”。

受家學薰陶,彭森從小就受了現代經濟學的啟蒙教育。高考恢復後,他得厲以寧、胡代光、陳岱孫等指點,從而走上經濟研究和參與經濟改革的道路。

在彭森看來,價格改革是80年代改革最有亮點的一部分。價格改革調動了企業積極性,擴大了企業生產。

“央地關係是中國發展中的一個關鍵的核心問題,最主要體現在財政制度上。”彭森說。他認為 1993年分稅制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如今,彭森對產權制度改革最感興趣, “關鍵的落腳點還是對國有企業改革,按照競爭中性的原則,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營經濟,在一般競爭性領域中,國有企業逐步退出,這是保證市場公平競爭最基礎性的工作。”

在彭森看來,華為能一枝獨秀,靠的是市場力量,不是靠政府補貼,不是靠產業計劃引導,完全是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對話彭森:產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房產稅不會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您是怎麼走上經濟學研究道路的?

彭森:我出生於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我父親在解放前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系,後來先後到紐約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學財政,建國初回國工作。

我從小耳濡目染,在父親的書櫃上看到《資本論》、《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

當時我對“所有權”這類基本概念也很好奇。我父親把所有權解釋為對一個物品,包括對一個資產無條件佔有、支配和使用的權利。

父親舉了個例子:他在美國學習時,美國教授為了講清“所有權”的意思,把自己手錶摘了,猛地往地上一摔,大家都很驚訝, “什麼叫所有權?這就是所有權,我對我的手錶有無條件的處置權”。

高考恢復後,我在北京大學經濟系學習,得到厲以寧、胡代光、陳岱孫等老先生的指點,就這樣一步步地開始研究經濟問題,然後研究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問題。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你對當年的價格改革作何評價?

彭森:當時厲以寧老師講過一句很著名的話,他說:“價格改革成功,不意味著中國改革成功,但如果價格改革失敗了,改革可能就要出現大的問題。”

所以,他主張一定要從企業改革抓起,即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包括搞股份制,搞公司制。

我想從它的發展過程來看,價格改革是80年代改革最有亮點的一部分,取得了重大進展:

改革初期,我們國家當時農產品價格92%是國家控制的,消費品價格97%是國家控制的,生產資料價格百分之百是國家控制的。進行改革後,開始調整糧食購銷的價格,到1982年、1983年,又分兩年先放開了510種小商品價格,到了1986年,所有的小商品價格、工業消費品價格能放開的,儘量都放開。

同時對待同一種產品的價格,當時採取了“雙軌制價格”並行的辦法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擴大整個的企業生產,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

80年代價格改革還取得了重大的經驗:中國應進行漸進式改革,價格改革就體現了這種漸進改革的特點,不搞休克療法,想一夜之間做到價格並軌,這個根本做不到。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你對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比較重視,對1993年的分稅制改革作何評價?

彭森:改革初期採取的是分權式改革,包括在國有企業搞承包,放權讓利;在財政上搞分灶吃飯、財政包乾。這些政策調動了各方積極性,經濟發展很快。但也造成了財政分散化的傾向,導致一些中央政令不暢,出現“諸侯經濟“,地區之間相互封鎖,盲目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進行分稅制改革。分稅制改革實際上主要是把中央和每個省分別談判的機制,改變成一種規範的,符合現代經濟、現代國家治理的財稅管理體制,中央和地方劃分了新的稅種,有一部分共享稅,有一部分是中央稅,還有一部分是地方稅。

分稅制最後的效果,總體來講還是好的。從1994年1月1號開始推行分稅制,當年中央的財政收入佔到總財政收入的55%,其中很大一部分再返還給地方,但是財權掌握在中央手裡,這個大的格局到今天基本也沒有變。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完善目前的轉移支付制度,您有哪些建議?

彭森:轉移支付一定要規範、透明。目前,中央財政收入佔45%左右,地方佔55%左右,但是中央自己用的只佔全國財政收入的15%,30%左右還要通過轉移支付再返還給地方。

同時,在轉移支付中分有一般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一般轉移支付是均衡性的轉移支付,根據中央地方的事權劃分,錢返還以後,地方怎麼使用,中央不再幹預。專項轉移支付則是中央劃定要幹哪些事,是交給地方來做。

專項轉移支付在過去各個省之間是不通氣的,不知道北京拿了多少,上海拿了多少,青海拿了多少,因此我們要求一定要透明,要公開。從2015年起,財政部在每年兩會時會發幾個大本子,寫明每個省轉移支付拿了多少錢,是怎麼分配的。

此外,就是要減少專項轉移支付的比重。專項的轉移支付和一般轉移支付一開始是五五開,現在已經變成三七開了,這就五、六年的時間,專項轉移支付的比例大大下降。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如果開徵房地產稅,是否會對央地財政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彭森:中央和地方關係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財政制度上。房地產稅嚴格地講是一個地方稅,推出還要經過比較慎重的論證;房地產稅主要還是調節房地產市場中的企業行為和消費行為,在短期內不會起到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的作用。

指望通過房地產稅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這個想法可能過於天真,過於樂觀。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參與國際競爭需要,中國企業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強?

彭森:現在華為一枝獨秀。在先進的通信和數字革命時代,華為發展這麼好,靠的是市場的力量,不是靠政府的補貼,不是靠產業計劃的引導,而完全是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反過來講,很多國有企業規模搞得很大,但他們能否建立像華為這樣的機制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具備不具備參加國際競爭的能力呢?如果去掉了政府補貼,如果去掉了各種保護,可能就很難。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補齊短板的對策是什麼?

彭森:這就涉及到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化的問題,主要是兩方面:一個是產權制度的改革;第二個就是市場體系的完善,特別是要素的市場化。

我認為最核心、最關鍵的產權制度改革是要按照競爭中性的原則。

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把國有企業納入到競爭政策體系中來,令國有企業和社會上其它的企業,特別是和民營企業,以及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在市場準入、運營、政府採購、招投標等各個方面都能夠平等、公平的競爭。

在市場體系建設和完善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競爭的政策體系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去年,國家出臺了2018版的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只要清單上沒有列明禁止,則“非禁即入”, 不管何種所有制企業都可以進入。

我們過去比較熟悉的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很多人不知道競爭政策,也不知道這對市場經濟的重要性。實際上,我們應該把競爭政策作為整個經濟的基礎性政策。市場化改革如果連競爭政策都沒有落實好,那不行。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你現在最感興趣的改革領域是哪個?

彭森:我比較感興趣的還是產權制度改革。產權制度改革是整個市場化改革當中最核心的部分,涉及到企業改革,最後關鍵的落腳點還是對國有企業的改革。

在我看來,像電力、電信、天然氣、石油、鐵路、民航等這些領域和帶有網絡性的壟斷性的中間業務,實際上是可以放開的。至於它們兩頭上的競爭性業務,那是完全應該放開,引入市場競爭。

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一些民營經濟,除已經做大做強的企業外,像從事物流、製造業等一般傳統商業的國有企業應該逐步退出。不過,它們的“退出”不是說把國有資本完全撤出來,而是從對國有企業的管理改為對國有資本的管理。

當國有企業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來以後,政府的財政預算資金就不要再投給他們了,這是保證市場公平競爭最基礎性的工作。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產權制度改革還應該在哪些領域鋪開?

彭森:在產權制度改革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土地制度問題,還有一個是對產權的保護問題。

我想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可能是中國下一步改革很重要的一個動力來源,它是新的增長點。對農村集體用地、建設用地的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的改革,包括對宅基地使用權的相對的永久化,這些都要明確下來,這對中國新一輪的改革、新一輪的生產力大發展,都是很重要的。

另一個就是產權制度的保護。對於一些冤假錯案,特別是侵犯了民營經濟財產權的,需要持續地進行鑑別和糾正,要理直氣壯地保護民營企業家的財產權,這才能給社會傳遞一個正確信號,增強市場信心。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近四十年來,你從事改革工作的內在動力是什麼?

彭森:我們這一輩子沒有什麼個人利益追求,考慮的確實是民族復興、國家強大、人民幸福。

在時代的大浪潮中,我們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自己真正能實實在在地哪怕做一點小事,能夠助推這個時代前進,這就夠了。

來源:搜狐財經 2019-08-2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