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跑車 豐田AE86 卡羅拉 日本汽車 賽車 汽車研究社 2019-01-19

車型有點多,都是老一代的日系跑車了,小編整理起來給大家瞭解一下那些年代老賽車手們精心製造以及改裝出來的作品。猜下電影版本里周杰倫,陳冠希,余文樂,陳小春分別開的是第幾輛???

1:oyota AE86 Trueno

駕駛者:藤原拓海

AE86並非是這輛車的正式稱呼,只是這款車的車架代號。這款車的正式名稱是“Corolla”(卡羅拉)或稱其為第四代花冠。就如同現在的卡羅拉一樣,就是一款家用轎車。

AE86配備豐田紅極一時的1.6L 4A-GE引擎,最大馬力至130匹,最大扭矩149牛米。擁有雙凸輪軸控制每氣缸四氣門外,還有T-VIS可變進氣及EFI-D電子燃油噴注系統。原廠車基本上挺難駕駛:老久的方型內飾(助力選配),離合器也不輕。

但是這小車的優點也很重要,首先是FR,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前後車身平衡性好,50:50的配重比,還有輕輛化車身,原廠86只有940公斤,還有GTV的輕量化版本還要更輕一些,一些改裝後的86都只有800多公斤的身條!也是因為這些特性決定了AE86在一些特殊比賽的特殊地位。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拓海就是開著這樣一輛屌絲神車(拓海的86為高配),一路過關斬將。第一次引擎爆缸後,文太為這頭小熊貓裝上了4A-GE 20V賽用引擎,轉數12000轉、最大功率240馬力。後期的引擎蓋也更換為黑色的碳纖維材質。不過用一輛裝備賽車引擎的車來送豆腐,是不是不太經濟啊,畢竟賽車引擎的里程數並不多。

2:Mazda RX-7 FC3S

駕駛者:高橋涼介

馬自達第二代RX-7,相比前代增加了動態懸掛系統(DTSS)與自動調整懸掛系統(AAS),提高了過彎時的穩定性。操控也有大幅度改善,因為前一代FB容易發生轉向過度的毛病,轉向也有改善,前一代RX-7採循環球式轉向,此代FC改為更加精準的齒輪齒條轉向。此外,前輪制動採用了鋁合金鍛造四活塞卡鉗剎車系統。

秉承RX-7的優良傳統,它配備了輕巧而高效能的渦輪增壓雙轉子旋轉引擎,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兩個版本,自然吸氣輸出功率161馬力,渦輪增壓輸出功率205馬力。雖然它是FR,但因旋轉引擎實在輕巧,前後重量比例極接近完美的50∶50。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涼介的FC是後期渦輪增壓型(高性能版),出廠時約230匹馬力,經他悉心改裝後馬力達到350匹,在與拓海對決的一場中馬力被調低至260匹。

後期為了迎戰北條凜,FC再次改裝,馬力得到提升,加裝了尾翼,引擎蓋更換為碳纖維材質,進一步優化空氣動力學(取消了跳燈)。

話說我一直認為這輛車就如同涼介一樣,是動漫中最帥的。電影讓陳冠希演涼介,可謂是一大敗筆,怎麼都沒有涼介的氣質。此處涼介指第一季的涼介。

3:Nissan Skyline GT-RR32

駕駛者:中裡毅、北條凜

繼承了日產著名賽車系列SKYLINE血統,憑實力奪得"無敵戰神"及"公路之王"的美譽。它外表與房車無異,但骨子裡卻是以賽車為先的設計:配備直列6氣缸2.6L雙增壓引擎,未經任何改裝已有280匹馬力,搭載5速手排變速箱,使如此強大的馬力能有效傳到地面,它更擁有日產的傑作ATTESA E-TS 四輪驅動系統,用電腦監察和控制,引擎扭力以最佳比例分配到四條輪胎。而得到最高速度和最佳貼地性,直路或彎角,表現同樣出色。神車,就不多介紹了。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中裡毅的的R32(黑色)經過改裝後馬力達到380匹。車頭過重,導致轉向不足和輪胎退化,是一大弱點。咳,中裡毅也是個明星龍套了,一局都沒贏。這被黑的,其實我挺欣賞他的跑法,可惜中裡毅真心不會防守啊,入彎都不封線。

北條凜的R32(暗銀色),經過爆改,馬力達到650匹。外觀上,更換了更大的尾翼。車身多處更換為鈦合金,輕量化,沒有中裡毅的車頭過重的問題。

4:Nissan Silvia S13

駕駛者 :池谷浩一郎

第五代Silvia便宜。!高性價比!大量的配件以及改裝件!前置引擎後輪驅動!豎置引擎!Turbo!LSD!前後支柱型懸掛在駕駛時會稍有轉向不足的感覺。 S13的一大缺點就是剎車系統太脆弱。前後單點的剎車卡鉗根本不夠阻止這頭猛獸行進。但它的車身重量分佈比上一代更加平均,加上日產的多連桿避震系統,使其轉向和操控能力大大提升。S13分為自然吸氣版和渦輪增壓版。早期配用一臺 CA18 DET 的1.8公升雙頂置凸輪軸16氣閥渦輪增壓4汽缸引擎,最大馬力為175匹,CA18DET引擎因渦輪遲滯現象頗為嚴重,於1991年作出改良,搭載一臺SR20DET引擎,馬力提升至200匹,再配合Rear Viscous LSD及電子控制4WS的Superhicas系統。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池谷所駕駛的為Silvia S13的前期版本(淡綠色),搭載的是1.8升的CA18DET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輸出175馬力。池谷學長貌似一場都沒贏過,一路醬油。也許就是因為這車名,誒,車手的宿命啊。

5:MazdaRX-7 FD3S

駕駛者:高橋啟介 巖瀨恭子

馬自達第三代RX-7,採用前置後驅,2.6L雙渦輪轉子引擎。相比前代FC,此車款外擴的四輪與加大尺碼的輪圈輪胎增強了操控穩定性,懸掛系統採用前、後雙叉臂獨立懸掛,懸臂以鋁合金製成,且阻尼係數也是偏運動化的設定。此外,由於引擎蓋的造型設計,轉子引擎的位置下移了50mm,除增加貼地性外,也使得車身配重比達到50:50。

此代車型的13B-REW型轉子引擎採序列式雙渦輪增壓系統(sequential twin turbocharged system),並降低壓縮比,使得最大馬力達255ps/6,500rpm,最大扭力30.0kg-m/5,000rpm。該序列式雙渦輪增壓系統經由日立公司的協助研發,由兩顆渦輪增壓器組成:一開始先將所有排氣集中於第一顆渦輪,使該渦輪在低轉速時(約1800rpm)啟動,減少了渦輪遲滯現象。當接近第一顆渦輪的最大工作轉速時,排氣開始被導入第二顆渦輪,一旦引擎轉速達到其工作範圍(約4,000rpm),所有排氣被集中在第二渦輪而全力工作。往後的小改款RX-7陸續提升馬力,1996年1月的版本為265ps(手排版),1999年1月的版本更一舉攀升至日本車廠出廠馬力的上限280ps。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高橋啟介的車(黃色)經過改裝最高馬力達350匹,同時尾翼也進行了更換,轉子引擎在當時算是黑科技了。啟介的車後來受損,加寬了車身,再次更換了尾翼,取消了跳燈,更換為碳纖維引擎蓋,動力再次提升。圖中為後期FD。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巖瀨恭子的FD為黑色,與啟介的FD不同,恭子的FD為早期型號,同時改裝為單渦輪增壓。整車動力弱於啟介的FD。

6:Nissan 180SX

駕駛者:健二

180SX是日本在1989年發表,以低價FR為市場定位,併為當時S13車系中之掀背車款設定。與一般S13雙門款最大差別在於翻蓋頭燈的採用。 由於180SX與Silvia間的雙生關係,這部車無論在車身尺碼方面,甚至底盤設計,動力系統配置,都與Silvia有密不可分的血脈。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動漫中的180SX為後期的2.0L渦輪引擎車型,最高馬力205匹。健二基本也就和池谷一樣,一路打醬油。話說他是幹什麼的,一直看他沒工作啊。

7:Toyota AE85 Levin

駕駛者:武內樹

AE86和AE85除了外殼和底盤相同外就沒有一樣的東西了。85的引擎是SOHC,而86是DOHC;另外85也沒有LSD,85的發動機是化油器發動機,86是發動機。性能比86更不濟,除價格便宜外可算一無是處。變速箱、傳動軸、後軸、差速器、懸掛、剎車都要比86的脆弱很多

85的離合器為拉線式,86採用的則是液壓式;85的後軸為鼓式剎車,86則全系都是四輪盤剎。原廠85很難做出華麗的漂移動作,因為它的後軸沒有LSD限滑差速器。內飾方面,豐田給85也進行了低成本化的設計。方向盤和座椅都與86不同,86的都要更美觀,更舒適。看上去與普通的家用車一樣。一句話85就是86的縮水版,價格還不到86的一半,同樣是豐田的市場策略,讓買不起86或只是喜歡86外觀人的能負擔得。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需要指出的是,阿樹的AE85為三門掀背版,而配圖則為兩門三廂版。阿樹被奸商所騙買下此車,後來,為了彌補85的遺憾,阿樹在加裝渦輪增壓器的同時,化油器改為了電噴。空氣濾清器在改裝後已經摘除。

8:Honda Civic EG6

駕駛者:莊司慎吾

EG6為第五代本田思域,FF,雖然沒有配備渦輪,但其擁有輕量化(1040kg)且重心低矮的車身,且搭配了超越同級的前後雙A臂高規格懸架系統以及VTEC高性能引擎(最高爆發170匹馬力)。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話說死亡膠帶賽,還是真夠變態的。欺負拓海的熊貓沒有助力啊。

9:Nissan Sil80

駕駛者:佐藤真子

原為日產180SX車型,因前臉改裝成Silvia S13的車頭設計,取名為Sil80,又名Sileighty。

S13≈180SX≈Sil80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話說真子姐姐(這麼說有一種不好的感覺)的車配上動漫中的輪轂,真的是很漂亮啊。

10:Nissan Silvia S14

駕駛者:中村賢太

第六代Silvia

為了彌補S13的嚴重甩尾現象,S14的設計將軸距及輪距增長,令彎路的表現更加穩定,再加上LSD及更大的制動系統,S14的性能大大提高許多。加上低矮的車身,外型不算太誇張。S14這種車並沒有被設計成高性能跑車,換言之這只是一款講究靈活操控性的運動型轎跑車。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賢太也是太自信,作為小弟,想通過幹掉86上位。可惜還是被拓海虐了。注:賢太的S14為2.0自吸引擎,塗裝為橙色,因為在網上找不到類似動漫的橙色車圖,所以就發揮一下想象力吧。

11: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4

駕駛者:巖城清次

與前代相比增大的中央冷卻器、工作效率更高的進排氣系統、雙渦流渦輪增壓器以及更高角度的頂置凸輪軸等,成功地將此代4G63T引擎壓榨出280匹的峰值馬力。除引擎的改良外,此代Evo採用前、後通風碟剎車系統,全新設計的密齒比5前速手動變速器,以及全新的多連桿懸吊系統,再一次提高了全車的操控穩定性。三菱的新一代AYC主動式差速器取代了傳統的機械式LSD。AYC這個技術可以說是對4WD車的一大新突破。簡單來說,AYC的作用,就是令到四驅車輛的四個輪進行合理的推動力分配,特別在過彎的時候產生更大的轉向力,減少轉向不足的情況出現。而在外觀上,新加入的兩盞巨大的圓形霧燈、更為高聳的大尾翼以及16寸的OZ輪轂,使得此代Evo的戰鬥氣息更濃。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與中裡毅一役,輕輕鬆鬆秒掉R32。

12: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3

駕駛者:須藤京一

它是為贏取拉力賽而設計的跑車,當然它的性能無可置疑,遠遠超過了Evo 1及Evo 2。Evo 3最大的改變在於外觀。不論是前保杆、前下巴、裙腳、後包圍及後尾翼等所有的空力套件均徹底煥然一新。換言之,在增加下壓力及大幅改善空氣力學的目標下,得以因應更高速的挑戰。前下巴左右兩側多設了進氣孔以改善煞車系統的冷卻性。後尾翼加大至與車體同寬,以確保更佳的下壓力。上一代雖已發揮出260匹的優異動力,基於WRC挑戰之考慮,必須備有更充足的動力不可。因此,首先就是改良活塞,使壓縮比由原來的8.5提高為9.0,並將渦輪形狀重新設計,提高在高轉速域時的動力表現。再者,排氣系統管徑加大,以降低迴壓,使得馬力增加10匹而達到270匹。其以2.0L的排氣量發揮出270匹的動力,除了令人吃驚以外,的確也震撼業界。Evo 3是結合Evo1、Evo 2之大成而邁入更高層次的飛躍車種。

它小巧的車身也安裝了一個渦輪增壓4G63引擎。配合三菱研發的S-AWC全時四輪驅動系統,使得Evo 3在道路上擁有強大的抓地性能。彎角和直路,配合偏時點火系統。渦輪遲滯效應減緩,使得出彎後的加速有超強的爆發力。表現都非常出色,但是唯一的不足就是。因為偏時點火系統長期工作,排氣管損壞得厲害。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京一的Evo 3經過改裝,馬力達到350匹。作為一輛把小熊貓逼爆缸的車,它也算是個大Boss了。不過京一還是一個很值得尊敬的車手。

13:Toyota AE86 Levin

駕駛者:秋山涉

AE86 Levin是AE86Trueno的孿生兄弟。兩者的區別是面罩及尾燈設計不同。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秋山涉的AE86經過改裝,最高馬力280匹。因為安裝了突貫渦輪,所以出彎後車尾甩的厲害(也不知道加個尾翼)。話說秋山涉的駕駛風格也是夠粗暴的。

後來因為敗給拓海的86,秋山涉更換了引擎、取掉了渦輪,改為機械增壓引擎,馬力降為250匹。開個雨刷的功夫就被超了,沒辦法,配角的命運啊。

14:Toyota MR2 SW20

駕駛者:小柏凱

第二代MR2,採用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2座小型運動跑車,外觀參照法拉利F355。

相比前代,優化前輪麥花臣中的彈簧避震組合,大幅變更麥花臣式後輪懸掛系統;下降車身重心;增加車身輪/軸距;改換大斷面輪胎等措施,使車輛彎中更趨於轉向不足,以利更多操控安全。制動系統也有長足進步。

動力方面,日本市場使用的峰值馬力輸出達220ps的3S-GTE渦輪增壓引擎;美版獨有、大排量5S-FE 2.2L 200ps 自吸引擎;歐洲車迷們可購買的156 ps 3S-GE 自吸引擎。不過,這些都是發生在1994年以前的事,上述馬力數字可不能替代1994改良後的3S-GTE、5S-FE、3S-GE說話,因為三者經過1994年的全面革新後,馬力輸出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小柏凱的SW20搭載3S-GTE渦輪增壓引擎,最高輸出220匹馬力。伊呂波坡道一役,使用非常規手段超越拓海(也算是欺負外地人),可惜最後被拓海反超,敗給了樹葉。小柏健到底是沒算計過文太啊。

15:Toyota Celica GT4 ST205

駕駛者:御木

第六代Celica。GT4採用3S-GTE直列四缸雙頂置凸輪軸渦輪增壓引擎,2.0升排氣量,最大馬力為255hp/7000rpm,最大扭力為31kgm/4800rpm,在1993年-1995年的世界拉力錦標賽中,Celica GT4成為日本首款參加車型,並於1994年贏得世界拉力錦標賽冠軍。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御木(這個名字倒是挺有內涵的)前輩也算是茂木夏樹的眾多男性朋友之一了,作為一個反派角色,他的車外觀就如他人一樣,真心不好看。

16:Mazda MX-5 NA6CE

駕駛者:末次澈

第一代MX-5,搭載“B6-ZE”的DOHC直列四缸引擎,最大馬力125ps / 6500rpm、最大扭力14.5kg・m / 5000rpm,與之搭配的是五速手排變速箱(1990年追加四速自排)。1993年,針對廣大消費者反應的動力不足的意見,馬自達改用代號“BP-ZE”的1.8L引擎代替原來的1.6L引擎,最大馬力跟扭矩均有所提升。車重僅為980kg。外形設計上參考了經典英國小跑車的風格,簡單、樸素。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其實個人感覺末次澈就像當年的拓海,開著一輛沒有馬力的車。可惜畢竟沒有主角光環啊。

17:Nissan Skyline 25GT-t(ER34)

駕駛者:川井淳朗

1998年推出,與R34不同的是,ER34搭載RB25DET引擎,最大馬力為280ps/6400,最大扭力為343N/m。同時為FR佈局,取消了四驅系統。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動漫中的ER34改裝後,馬力高達450匹。看似冷靜的隊長,就這麼被啟介輕鬆幹掉。

18:Honda Civic EK9

駕駛者:二宮大輝、館智幸

TYPER R(EK9)屬於本田1995年推出的第六代思域,他延續炮彈流線狀為設計理念,呈現更為銳利的稜角與折線,HONDA取名為Miracle Civic,也首次出現Honda Multimatic電腦控制無段變速的CVT變速箱在1.6i ES車型上。EK9為CivicType R,於1997年推出,搭載B16B 1.6升VTEC引擎,原廠馬力為185hp/8200rpm ,最大扭力為 16.3kgm/7500rpm。

EK9的B16B發動機由EG6的B16A改進而來,由本田的工程師手工裝配,原裝最大輸出功率為185馬力。由於部件強度非常高,改裝後的B16B可以輕鬆承擔一萬轉以上的發動機轉速。由於EK9的車身重量很小,使得其加速性能非常可觀。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二宮大輝和館智幸的EK9都經過改裝,不同的是,館智幸的EK9改裝程度更高,最高輸出250匹馬力。

館智幸也是運氣不好啊,有時候真的就是這樣,主角跟著開掛一樣。

19:Honda Integra Type R(DC2)

駕駛者:微笑酒井

本田Integra(在海外部分市場懸掛謳歌商標)是一部緊湊型性能跑車,生產週期從1985年至2006年,提供雙門掀背或四門轎車款式。Integra Type R(DC2)屬於第三代車型於1993年在日本推出。由於怪異的4顆頭燈設計,他被人戲稱為“蟲眼”,提供兩款引擎,B18B發動機提供142馬力(105.9千瓦),B18CVTEC發動機提供176馬力(131千瓦)。採用著前、後雙搖臂式懸掛系統。飽受批評的Integra在1996年改款,放棄了那種怪異的頭燈設計,使頭燈改為長條形。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酒井的DC2屬於後期款,搭載B18C1.8升VTEC引擎,原廠馬力為200ps/8000rpm ,最大扭力為19.0kgm/6200rpm。並且加裝渦輪增壓器及中冷器,馬力達300匹。

20:Subaru Impreza WRX STi Version V(GC8V)

駕駛者:藤原文太、藤原拓海。

GC8V仍然採用斯巴魯招牌的水平對置發動機和全時四輪驅動系統,2.0升水平對置渦輪增壓發動機已經可以輸出280馬力的功率,達到了日本的馬力上限,扭矩也提高到了352Nm。不過,這款STI的重量達到了1270kg。但改進了的發動機低扭輸出已經彌補了這個缺陷。

外觀的變化在此代STI最為搶眼,讓人能夠更加直接的感受到WRC的車型風格,更加巨大的尾翼和倒立式避震器都成為升級配置。運動型的ABS系統也使整車的操控性能有了質了提高。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很多人誤認為該車為Subaru Impreza WRX 22B STiVersion V(GC8)。不過網上有詳細的分析。送豆腐而已,需要這麼高級的車嗎?

21:issan Silvia S15

駕駛者:奧山広也 東京SB二人組

第七代Silvia相比起前輩新車再一次增大了車身的尺寸,使S15的車身尺寸幾乎接近於中級車的尺寸。不過即便如此,經過日產設計師的潤色,S15卻是全系列中最有跑車味道、線條最美的一代車型。在S15之上,有SR20DE及SR20DET兩款引擎可選,它們之間的差別在於後者增加了一枚原廠渦輪——加上“原廠”二字是因為買這車的人估計也很少會不自己改渦輪的——而也正因為這樣,我們就集中關注SR20DET的參數:通過改良進排氣的暢順度,SR20DET能夠輸出最大250PS的最大功率,相比前作S14有30PS的升級幅度,並首次匹配6MT變速箱,使原廠車就已經能帶來非一般的駕駛樂趣與刺激體驗,大幅度改裝後就更叫人著迷了。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動漫中SB二人組就是渦輪增壓型的S15。也真是夠搞笑的。怎麼看都感覺不像跑車,像是中級車的感覺。

奧山的車為S15 Spec-R(藍色),SR20DET引擎,原廠動力輸出250匹。外觀整體經過改裝,同時加裝了尾翼,馬力也進一步提升。可惜,上天降了一場雨,調高了馬力反而吃虧。

22:Toyota Altezza RS200 Z(SXE10)

駕駛者:秋山延彥 碓冰SB二人組

其實就是第一代的雷克薩斯IS。當時在日本市場,雷克薩斯品牌是沒有銷售的,這個車型也是掛著豐田商標銷售的。其中一個車型就是RS200,搭載YAMAHA代工的2.0升直列四缸3S-GE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210馬力,這個車型是專供日本國內的。需要注意的是,RS200上的這臺3S-GE發動機是一臺自然吸氣發動機,它的升功率可以與同時期的本田F20C發動機相媲美。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這車,怎麼看都不像是跑山路的。秋山延彥,挺有涼介的範兒。不會是秋山涉的親戚吧?

碓冰SB二人組出現在ova《啟程之綠 》,車身為黑色。

23:Suzuki Cappuccino(EA11R)

駕駛者:阪本

這是一輛搭載排量僅有657cc的3缸發動機的跑車,你對它的動力表現上有所疑惑,但是從它由SABER出品的前置中冷不難發現,它是渦輪車的真身(後期版本為渦輪引擎,前期為自吸引擎)。為了讓渦輪更好地工作,每個汽缸使用4個氣門和雙頂置凸輪軸發動機設計,原廠動力輸出已經有63匹馬力,推動一個自身只有725kg重量的車體,足矣。

當然,該車的重點更多應該放在操控上。在FMR的底盤佈局下,形成了前後50:50的比重,懸掛結構更是操控性極強的前雙搖臂,後複合式多連桿懸掛。操控性無需置疑,反應迅敏。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就是這樣一輛小車,在阪本的駕駛下,把86給逼瘋了。又是因為主角光環,賜了一場雨。咱大天朝的小QQ行嗎?

24: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5

駕駛者:會川

改善了引擎扭力並加寬輪距,Evo 5在整體操控穩定性上更為升級,再加上大尺寸Brembo煞車系統的採用,讓Evo 4得以進一步化身為更成熟的EVO V。扭力小幅提升的Evo 5引擎動力在渦輪排氣口的擴大、活塞的輕量化、散熱器及油冷卻器的大型化的作用下,最大馬力仍維持280匹,但峰值扭力則由Evo 4的36kgm提高為38kgm,因此變速箱亦全面地增強以符合需要,這對於在賽程中成績的縮短助益菲淺。懸吊系統方面,前、後臂的延長、後搖臂之各個固定點的變更而促使輪距加大,前方採用倒立支柱式的懸掛設計,輪胎亦改為225/45ZR17規格,煞車系統使用尺寸加大之前17吋4活塞卡鉗、後16吋2活塞卡鉗的Brembo制煞車系統(RS選配),增進無比的制動力。外觀上除了鋁合金制引擎蓋、寬型葉子板採用以外,空力套件亦煥然一新,如後方使用水平翼可四段調整的鋁質擾流板。市售版本依然分為街道版GSR和賽道版RS。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會川的Evo 5為街道版GSR,會川這龍套就不說了,糟蹋了這麼好的一輛車啊。

25: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6

駕駛者:一條

三菱在不影響其原有的冷卻效能和空力性能前提下,對大包圍進行了徹底的修改,特別是尾翼則採用了雙層式的設計。

車輛動力升級的主要方向,從動力輸出轉移到耐久程度上來。重新調校的4G63T利用機油循環於各活塞頂部,來冷卻活塞並提高引擎缸體承受爆震的極限,此方式使得機油溫度大幅上升,氣冷式的機油冷卻器尺寸進一步加大;採用了從前保險槓進氣口吸入冷空氣、從側面排出熱氣的設計,加上改良的冷卻管路,增加散熱液循環量,大大增進整個引擎的冷卻效率。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好車啊,可惜被一條(麻將名)給糟蹋了。

26:Nissan Skyline GT-R R34

駕駛者:星野好造

日產在第五代Skyline GT-R繼續沿用RB26DETT,這臺排量為2.6L的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採有6MT,重新調校後,該發動機的實際最大功率與扭矩分別達到了332馬力與392Nm,但受限於日本當時的相關法規,最大功率出廠時依舊只標註280馬力。與該發動機相搭配的變速箱也由上代的5速手動升級為6速手動變速箱。ATTESAE-TS四輪驅動系統繼續出現在第五代Skyline GT-R車上。

充分吸取了上一代車型的教訓,重新採用了以性能為主要訴求的底盤,在優化過的懸掛與四輪轉向系統的加持下,造就了第五代Skyline GT-R極強的操控表現。

與前兩代車型一樣,第五代Skyline GT-R同樣有推出許多強化版車型,而且數量是有史以來最多的,有V-spec、V-spec II、N1、M-Spec、M-Spec Nür、V-Spec II Nür等多個版本。V-Spec主要強化了四驅系統與加入後軸限滑差速器,在懸掛系統上也做了更加運動化的調教,車內的顯示屏加入了進排氣溫度顯示功能。V-Spec II版本則在V-Spec基礎上再度強化懸掛系統,發動機蓋改用碳纖維材質,重量上較V-Spec更有優勢。N1版則是輕量化版本,去除了標準版中的空調、音響等一切多餘的配件。M-Spec版本則基本與V-Spec一樣,但是它具有特別調整過的避震器與防傾杆。Nür結尾的型號則是在N1基礎上升級了發動機的渦輪增壓器,可以看做是動力強化版。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星野好造的R34為V-SpecII Nür型。只能說動漫中GTR被黑的夠慘啊。

27:Honda S2000 AP1

駕駛者:城島俊也

本田S2000採用F20C自然吸氣發動機,日版在8600轉時可爆發出250馬力,升功率達到125馬力。本田在F20C這款機器上傾注了大量的F1賽車發動機技術,持續挑戰高轉的能力是這臺發動機最引以為傲的特點。

F20C引擎2.0升排量,獲得250馬力的最大功率,升功率高達125馬力,偏重高轉速馬力發揮的大口徑小衝程、扁長方形汽缸設計,缸徑和衝程為87.0mm x 84.4mm,壓縮比更是高達11.0:1(日版為11.7:1)。8800rpm的紅線轉速、高達9000rpm的斷油轉速,簡直是將賽用發動機進行市售,又神奇的擁有高耐用性。

FMR佈局,發動機位於前軸之後,輕量化車身做到了50:50的前後配置。使S2000的操縱性能極佳。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城島的S2000,尾翼經過改造。跟文太一個級別的城島,居然被拓海乾掉。不科學啊。

28: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7

駕駛者:小早川

動力系統上,雖然仍是採用型號4G63的2.0升DOHC渦輪增壓引擎,且礙於日本法令280ps的馬力限制,進化方向朝扭力發展,在渦輪增壓器、散熱系統的改良與零件輕量化像是凸輪軸中空設計之後,榨出驚人的39.0kgm/3500rpm最大扭力,堪稱世界之最。 搭載了全新開發的ACD主動式電子中央差速器,以電子方式控制可變多板離合機構,效能較過去的VCU式高出三倍之多,再搭配上原有的AYC主動式偏向控制系統,在路感的回饋以及循跡性能的表現上有大幅的提升。接著在車身與底盤部分,雖然Evo 7在車身尺碼上不論是車長、車高還是軸距都較Evo 6來得大,但輕量化的工作一點也不馬虎,懸吊系統與車架一律採用鍛造鋁合金材質,再加上於接合處處的補強工作,使得Evo 7的剛性大幅提升,抗曲性能較上一代高出1.5倍之多,車身重量卻只有增加40kg。Evo 7的懸吊系統仍然採用前麥弗遜式,後多連桿式設計,但為因應車體的擴張,在懸吊支臂與銜接部位都做了強化,並增加避震行程,以達到慣性中心高度最佳設定。煞車系統採用Brembo制通風碟,前17後16吋設計,再搭配上Sport ABS,不僅煞車效能提高,彎道中的制動更加安定,輪胎尺寸更增至235/45ZR17,操控表現更勝以往。

三菱嘗試性地推出了Evo歷史中第一款配備自動變速箱的版本:Evo 7 GTA。除了更換變速箱外,還裝備了17英寸20輻式鋁合金輪轂,發動機蓋上的進氣孔也取消了。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小早川駕駛的為Evo 7 GSR(手排版)。外觀上,尾翼經過改裝。

29:Mazda MX-5 NB8C

駕駛者:大宮智史

第二代MX-5,外形跟第一代相比沒有多大變化,最直觀的變化則是經典的“跳燈”換成了“明燈”。動力配置上,馬自達提供1.6L “B6-ZE”和1.8L “BP-5A“兩種引擎,分別對應車型代號NB6C和NB8C。1.6L車型可選五速手排或四速自排,1.8L車型則可選六速手排或四速自排。車重僅僅增加了幾十公斤。剎車系統,車身鋼性與懸掛都有進一步的改良,操控性則更上一層樓。

兩年後(2000年)第二代MX-5迎來第一次小改款,馬自達帶來全新1.8L “BP-Z3“引擎,該引擎採用了名為S-VT序列式可變氣門正時系統,使得最大馬力可達160ps,相比改款前的1.8L引擎的145ps的馬力有小幅提升。

2003年馬自達還在日本當地推出搭載1.8L低增壓渦輪BPT型引擎的限量車,最大馬力172ps / 6,000rpm。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大宮的MX-5為1.8L的NB8C。加裝了GT尾翼。比賽中,神冥冥之中,搞壞了他的尾翼。

30:ToyotaMR-S(ZZW30)

駕駛者:小柏凱

第三代MR2使用了三個名稱,在日本叫MR-S,美國叫MR2 Spyder,歐洲叫MR2 Roadster。此代車型最大的特點就是提供軟/硬兩個車頂,與前代相同認為中置後驅。不過,外界認為此代MR2是抄襲了保時捷1996年發佈的Boxster。

全鋁製的1.8升自然進氣1ZZ- FED引擎(141ps)是此代車型的唯一選擇,不過該引擎裝備了VVT-i系統,早期為5MT,後期為6MT。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小柏的MR-S為硬頂版,同時加裝了尾翼。可惜了,小柏再次落敗。長得很像保時捷911啊!有木有!

31:Toyota Supra(JAZ80)

駕駛者:皆川英雄

第四代Supra, JZA80仍為前置後驅,動力分為分為2JZ-GE的自然吸氣版和2JZ-GTE的串聯式雙渦輪增壓版;渦輪增壓型號,日規將之稱為RZ,只有四前速自動檔和六前速手動檔兩種選擇;自然吸氣型號則名為SZ,變速箱方面只有四前速自動和五前速手動兩種。其中渦輪增壓版搭載的是3.0升2JZ-GTE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輸出280馬力(海外版為320馬力),百公里加速成績在5秒內。

1998年後的Supra無論是NA還是Turbo、美規或者日規全部擁有VVT-i。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皆川英雄的渦輪增壓型的RZ。

32:Nissan 350Z

駕駛者:池田龍次

第五代Z-Car。

350Z裝備了一臺3.5升V6自吸引擎(型號VQ35DE),搭配六速手排變速箱(另有供應五速手自排的版本),採用FR前置引擎後輪驅動的設計,最大馬力為287hp/6200rpm,最大扭力為371N.m。350Z採用的fx平臺與Skyline平臺相同,因此它的底盤系統較同級別跑車偏重(1529kg)。

350Z的前後質量被精心分配為了53∶47,350Z 4317 mm的長度只能算是小個子,但它的軸距卻達到了2650 mm, 350Z的懸架採用了不少鋁製元件,減輕質量同時,也增加了車身靈敏度,因此動態特性要比普通轎車有所提高。350Z標配的是Brembo制動器。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池田龍次的350Z在外觀上有大幅的改裝,修改了車頭造形,增設引擎蓋散熱口和可調式大型尾翼。

33:Toyota AE86 Trueno Rally

駕駛者:乾信司

和拓海同款不同型的AE86,信司開的是拉力賽常用的雙門轎跑版,拓海則是開賽道常用的三門掀背版,但都是採用隱藏式頭燈的Sprinter Trueno。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和拓海同樣的天才少年,相似的命運,最後把拓海的熊貓給逼爆缸了,如果不是主角光環。。。表示這種贏法不能接受。

34:Toyota GT86

駕駛者:未知

豐田GT86車身尺寸為4240×1775×13000mm、軸距2570mm。在採用鋁合金車身鈑件的情況下,全車淨重能夠維持在約1280kg以下的程度,並有著前53:後47的車身配重比,其底盤平臺與斯巴魯BRZ相同。GT86擁有的460毫米超低車身重心保證了操控樂趣。主打操控性的豐田新一代86採用了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的設定,搭載了D-4S水平對置發動機,搭配6MT變速箱,最大功率可以達到200馬力(147kW),峰值扭矩為205N·m。

頭文字D裡所有車大集錦,AE86原來是卡羅拉,改裝後性能飆升!

我想結尾GT86與拓海擦肩而過表現的是一種傳承吧。老一代車手已經遠去,新一代車手正在前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