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戰神 魏國最負盛名的猛將:龐涓

龐涓(?—前341年),戰國初期魏國名將。擁有過人的軍事才能和膽識,鬼谷子門下弟子之一。提起歷史當中的龐涓,我們大致的印象都是此人心胸狹窄,志大才疏,陷害同門孫臏,結果先敗於桂陵,後又敗於馬陵,並自殺於馬陵道內,龐涓孫臏鬥智至此畫上了一個句號。其實,龐涓雖然陷害過自己的師弟孫臏,卻和孫臏一樣,也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傑出人物。他是戰國時代中期諸侯各國中最負盛名的猛將,無人能與之爭鋒。在魏國稱霸中原的過程中,龐涓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貢獻最大、表現最為突出的將領。隨著他的威名遠揚,魏國的霸業一步步走到了顛峰;而在他血染沙場之後,魏國的霸業也隨之漸漸走向衰落。他的命運直接影響和改變了魏國的命運。

魏國戰神 魏國最負盛名的猛將:龐涓

初出茅廬,大展雄風

魏惠王繼位之初,魏國在軍事上接連遭受挫折。魏惠王決心重整武卒,訓練出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他特別留意軍官的選拔,親自選拔了龐涓、公子昂、龍賈等青年將領,再加上老將公叔痤和太子申,魏軍有了一批優秀戰將。

龐涓是魏惠王最欣賞的勇將。他出身平民,早年曾師從世外高人鬼谷子,苦學兵法。後來,聽說魏惠王招求天下賢才,就投奔魏國,受到重用。他神勇善戰,屢立戰功,由他訓練的武卒是魏國最精銳的部隊。魏惠王認為即便與魏國當年最優秀的將領吳起相比,他也毫不遜色。

對於龐涓的軍事才能,老將公叔痤一直不服氣,總想壓倒這個年輕人。魏惠王八年(公元前362年),魏國受到趙國和韓國的聯合進攻。秦國打算奪回被魏國佔領多年的西河舊地,也趁機攻魏。公叔痤在擊敗趙、韓聯軍之後,趁軍隊士氣高昂,又與秦軍開戰,想以連勝的戰績壓倒龐涓,結果戰敗被俘。而此時的另一戰場上,龐涓卻大敗趙國,直逼趙都邯鄲。由於公叔痤戰敗,魏國西部戰場危急,魏惠王下令暫停進攻趙國,調最精銳的龐涓軍前往河西與秦軍作戰。

龐涓的家鄉就在河西,對那裡的地形非常熟悉。他採用聲東擊西、攻其必救的戰術,架設浮橋,誘使秦軍向錯誤的方向集結。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他讓部分魏軍佯裝要經浮橋過河,自己卻親率精銳部隊悄悄北上,從秦軍防守薄弱之處渡過黃河,直撲秦都櫟陽。秦軍雖奮力拒斥,怎奈黃河天險已被突破。龐涓在家鄉百姓的支持下,一路勢如破竹,攻破櫟陽,奪回了河西。秦國被迫遷都,魏國聲威大振。

魏國戰神 魏國最負盛名的猛將:龐涓

沉著應戰,力挽狂瀾

在重創秦國後,魏惠王遷都大梁,築堅城,建水網,不斷擴張,使中原各國的競爭驟然加劇。各國加強聯繫,共同對抗魏國,外交活動頻繁,合縱、連橫運動此起彼伏。當時,魏國最頑固的敵人是北鄰趙國。魏惠王在遷都大梁後迅速擴張,控制了整個中原核心地區。幾乎被逐出中原的趙國不願善罷甘休,便聯合秦國和齊國,夾攻魏國。趙、秦、齊三國都是當時的強國。他們以為憑三國聯合起來的實力,從北、西、東三夾攻魏國,魏國必敗無疑。

公元前354年,趙國率先發兵進攻衛國。作為衛國的盟友和保護國,魏國派龐涓率軍前去救援。龐涓途中遭遇的趙軍糾纏,而是率領魏軍主力直奔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慌忙集結軍隊準備從背後襲擊。龐涓早就準備,設埋伏殲滅了這支趙軍。隨後,兵臨邯鄲城下,開始攻城。

魏國戰神 魏國最負盛名的猛將:龐涓

與此同時,秦國兵分兩路進攻魏國,經焦城(今尉氏西北)一場激戰,佔領了魏國南部榆關以南地區。齊國也派出當時齊國最優秀的將領田忌率軍攻打魏國,迫使原本依附於魏國的宋、衛、魯三國叛魏降齊。一直猶豫觀望的楚國見魏國形勢危急,就想趁火打劫,發兵進攻魏國東南部重鎮襄陵(今河南淮陽),佔領了魏國的大片土地。

面對這種極其不利局面,龐涓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攻破邯鄲,降伏趙國,魏國才有可能徹底扭轉戰局。他迅速掃清邯鄲外圍的趙軍據點,向邯鄲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邯鄲危在旦夕,趙國請求齊國支援。齊國派出全部主力進攻魏國。為解除龐涓的後顧之憂,魏惠王命令太子申在途中阻截,吸引田忌來攻。雙方惡戰一場,太子申戰敗。田忌率領大軍來到大梁城下,卻攻城乏術,一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在招術用盡之後,他只好無奈地帶兵撤離。在這一年的年底,終於從北方戰場傳來了令魏國舉國振奮的好消息,神勇的龐涓攻破了邯鄲城,趙國兵敗投降。

整個戰局自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龐涓逼迫趙王下令,讓趙國軍隊撤出戰場。魏軍向秦軍發起反攻,收復了失地。楚國見勢不妙,立即停止軍事行動,向魏惠王求和。最後田忌率領的大軍也被魏國打敗,齊國不得不割地求和。此後,趙、秦、齊、楚等國相繼接受苛刻條件,向魏國求盟。魏國霸業如日中天,處於顛峰狀態。

魏國戰神 魏國最負盛名的猛將:龐涓

馬陵之戰,將星殞落

根據《史記》記載,魏國雖在桂陵之戰中失敗,但由於龐涓攻下了邯鄲,迅速扭轉戰局,挫敗了各國對魏國的“圍剿”。在此後的十餘年間,魏國獨霸中原,迫使各國進行了一系列的領土交換和疆界調整,儼然為各國之王。後來,韓國和趙國不堪魏惠王的一再求索,拒絕了魏國的換地要求。魏惠王怒不可遏,先派太子申攻打趙國,接著又龐涓攻打韓國。由此戰端又起,齊、秦、趙、韓等國再次結成反魏聯盟,中原地區的和平局面迅速被打破。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命令龐涓攻打韓國。韓國五戰五敗,不得不向齊國求援。齊將田忌向太子申發起攻擊,雙方在魏國境內激烈交戰。不久,龐涓制服韓國,與太子申合兵迎戰前田忌。但是,此後魏軍由太子申統一指揮。龐涓自為將以來,一直歸魏惠王直接指揮。雖然也曾與太子申聯合作戰,卻是各自軍中的主將,彼此從來沒有出現過隸屬關係。龐涓此時已是各國公認的第一戰將,他認為打仗不是面子工程,讓太子申作為主帥是危險的。

魏惠王的這種安排,也有他的道理。他五十二歲才登上君位,此時已八十歲。太子申也已接近花甲之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太子。為了幫助太子申樹立權威,魏惠王讓龐涓位居太子申之下,歸太子申領導,有從軍事上為太子申爭取榮譽的打算,政治意圖超出了軍事鬥爭的實際需要。

魏國戰神 魏國最負盛名的猛將:龐涓

戰鬥打響後,齊軍一戰而敗,潮水般向馬陵(今河南範縣)潰退。天漸漸黑了下來,地形變得複雜,龐涓怕齊軍設有埋伏,多次建議停止追擊。太子申卻認為這正是一舉殲滅齊軍主力的大好時機,訓斥龐涓,下令繼續追擊。龐涓無奈,只好跟隨太子申進入馬陵道。事先埋伏在這裡的齊軍迅速收網,10萬魏軍突圍無路,幾乎全軍覆沒。龐涓見大勢已去,拔劍自殺。太子申自殺未遂,被齊軍俘虜。

據說,龐涓死後,他的頭顱被孫臏割掉帶回了齊國,無頭之屍被埋在現今通許縣城東的三裡崗村。關於桂陵、馬陵這兩場戰役,《竹書紀年》、《史記》、《戰國策》、《孫臏兵法》等史籍的記載多有矛盾。有的說龐涓在桂陵之戰中被俘,有的卻沒有提及龐涓指揮或者參與過桂陵之戰;有的說龐涓在馬陵之戰中被俘,有的說他被殺,有說他自殺,還有的甚至隻字未提他是否參加了馬陵之戰。不管怎麼說,被譽為魏軍戰神的龐涓戰死,對於魏國來說是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由於馬陵道慘敗,魏太子申被俘後自殺,魏國兩支最精銳的部隊被齊軍全殲,軍事實力大大削弱,從此由盛轉衰,雄霸天下的威風一去不返。

龐涓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在當時諸侯各國盛名卓著,無人能比,不失為英武神勇的一代名將。然而,他的死卻似乎極少得到人們的同情和惋惜。他因嫉妒而殘害同門師兄,將自己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許多人都認為他與孫臏之間是復仇之戰,他的死是罪有應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