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
"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編者按:川軍善戰,我們經常這樣說。三國時代,諸葛亮、姜維以一州對抗九州,使得魏國“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也是對於這個觀點的極好例證。然而歷史上川軍也有很多不善戰的時候,甚至顯得不堪一擊。那麼,川軍到底能不能打呢?

說起來,“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蜀地號稱“天府之國”,土宇平曠,地方富庶,又有八方天險,很容易失去危機意識。只要軍事訓練稍稍放鬆,不過十年,軍隊戰鬥力會迅速崩潰。

"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編者按:川軍善戰,我們經常這樣說。三國時代,諸葛亮、姜維以一州對抗九州,使得魏國“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也是對於這個觀點的極好例證。然而歷史上川軍也有很多不善戰的時候,甚至顯得不堪一擊。那麼,川軍到底能不能打呢?

說起來,“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蜀地號稱“天府之國”,土宇平曠,地方富庶,又有八方天險,很容易失去危機意識。只要軍事訓練稍稍放鬆,不過十年,軍隊戰鬥力會迅速崩潰。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諸葛亮北伐

五代時期,十國之中前後蜀的滅亡,就與蜀漢對魏的頑強抗戰形成鮮明反差。後唐滅前蜀,由陳倉(今寶雞)一路長驅直入,前鋒康延孝部2000餘人便打得蜀軍一路敗退,甚至來不及在劍閣(廣元)設防,只能切斷吉柏津浮橋,結果唐軍迅速修復浮橋搶渡。蜀軍奔逃到綿江以西,才得以重組防禦,康延孝一路追殺而至,直接轉入山中,避開蜀軍防禦浮水過河,殺過鹿頭關。過河過程中淹死千餘人,僅剩千人得過,但就這千人嚇得蜀軍防線轟然崩潰,隨著後繼大軍趕到,前蜀就此滅亡。

"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編者按:川軍善戰,我們經常這樣說。三國時代,諸葛亮、姜維以一州對抗九州,使得魏國“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也是對於這個觀點的極好例證。然而歷史上川軍也有很多不善戰的時候,甚至顯得不堪一擊。那麼,川軍到底能不能打呢?

說起來,“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蜀地號稱“天府之國”,土宇平曠,地方富庶,又有八方天險,很容易失去危機意識。只要軍事訓練稍稍放鬆,不過十年,軍隊戰鬥力會迅速崩潰。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諸葛亮北伐

五代時期,十國之中前後蜀的滅亡,就與蜀漢對魏的頑強抗戰形成鮮明反差。後唐滅前蜀,由陳倉(今寶雞)一路長驅直入,前鋒康延孝部2000餘人便打得蜀軍一路敗退,甚至來不及在劍閣(廣元)設防,只能切斷吉柏津浮橋,結果唐軍迅速修復浮橋搶渡。蜀軍奔逃到綿江以西,才得以重組防禦,康延孝一路追殺而至,直接轉入山中,避開蜀軍防禦浮水過河,殺過鹿頭關。過河過程中淹死千餘人,僅剩千人得過,但就這千人嚇得蜀軍防線轟然崩潰,隨著後繼大軍趕到,前蜀就此滅亡。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北宋滅後蜀同樣如同鬧劇。後蜀主帥王昭遠大言聲稱:“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

"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編者按:川軍善戰,我們經常這樣說。三國時代,諸葛亮、姜維以一州對抗九州,使得魏國“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也是對於這個觀點的極好例證。然而歷史上川軍也有很多不善戰的時候,甚至顯得不堪一擊。那麼,川軍到底能不能打呢?

說起來,“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蜀地號稱“天府之國”,土宇平曠,地方富庶,又有八方天險,很容易失去危機意識。只要軍事訓練稍稍放鬆,不過十年,軍隊戰鬥力會迅速崩潰。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諸葛亮北伐

五代時期,十國之中前後蜀的滅亡,就與蜀漢對魏的頑強抗戰形成鮮明反差。後唐滅前蜀,由陳倉(今寶雞)一路長驅直入,前鋒康延孝部2000餘人便打得蜀軍一路敗退,甚至來不及在劍閣(廣元)設防,只能切斷吉柏津浮橋,結果唐軍迅速修復浮橋搶渡。蜀軍奔逃到綿江以西,才得以重組防禦,康延孝一路追殺而至,直接轉入山中,避開蜀軍防禦浮水過河,殺過鹿頭關。過河過程中淹死千餘人,僅剩千人得過,但就這千人嚇得蜀軍防線轟然崩潰,隨著後繼大軍趕到,前蜀就此滅亡。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北宋滅後蜀同樣如同鬧劇。後蜀主帥王昭遠大言聲稱:“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宋滅後蜀形勢圖

當時宋軍兵分兩路,其中北路王全斌部僅三萬人,基本與王昭遠部2-3萬相當,而蜀方又有主場優勢和劍閣天險。王昭遠起先與宋軍在劍閣之外作戰,三戰三敗。退守劍閣之後,宋軍輕易地迂迴渡嘉陵江,繞過劍閣,王昭遠急忙佈陣迎戰,兩軍激戰於漢源坡,蜀軍輕易大敗,陣亡一萬多人,主帥王昭遠也被活捉。

"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編者按:川軍善戰,我們經常這樣說。三國時代,諸葛亮、姜維以一州對抗九州,使得魏國“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也是對於這個觀點的極好例證。然而歷史上川軍也有很多不善戰的時候,甚至顯得不堪一擊。那麼,川軍到底能不能打呢?

說起來,“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蜀地號稱“天府之國”,土宇平曠,地方富庶,又有八方天險,很容易失去危機意識。只要軍事訓練稍稍放鬆,不過十年,軍隊戰鬥力會迅速崩潰。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諸葛亮北伐

五代時期,十國之中前後蜀的滅亡,就與蜀漢對魏的頑強抗戰形成鮮明反差。後唐滅前蜀,由陳倉(今寶雞)一路長驅直入,前鋒康延孝部2000餘人便打得蜀軍一路敗退,甚至來不及在劍閣(廣元)設防,只能切斷吉柏津浮橋,結果唐軍迅速修復浮橋搶渡。蜀軍奔逃到綿江以西,才得以重組防禦,康延孝一路追殺而至,直接轉入山中,避開蜀軍防禦浮水過河,殺過鹿頭關。過河過程中淹死千餘人,僅剩千人得過,但就這千人嚇得蜀軍防線轟然崩潰,隨著後繼大軍趕到,前蜀就此滅亡。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北宋滅後蜀同樣如同鬧劇。後蜀主帥王昭遠大言聲稱:“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宋滅後蜀形勢圖

當時宋軍兵分兩路,其中北路王全斌部僅三萬人,基本與王昭遠部2-3萬相當,而蜀方又有主場優勢和劍閣天險。王昭遠起先與宋軍在劍閣之外作戰,三戰三敗。退守劍閣之後,宋軍輕易地迂迴渡嘉陵江,繞過劍閣,王昭遠急忙佈陣迎戰,兩軍激戰於漢源坡,蜀軍輕易大敗,陣亡一萬多人,主帥王昭遠也被活捉。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孟昶派孟玄喆抵禦宋軍,後者卻臨陣脫逃

蜀主孟昶只得重金募兵,令太子孟玄喆率領迎戰宋軍,結果太子爺還沒渡過綿江就一溜煙逃回來了。後來孟玄喆投降宋朝後擔任大將,屢次與遼國作戰,表現倒是不錯,不知道到了地下會被老爹孟昶怎麼打。

"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編者按:川軍善戰,我們經常這樣說。三國時代,諸葛亮、姜維以一州對抗九州,使得魏國“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也是對於這個觀點的極好例證。然而歷史上川軍也有很多不善戰的時候,甚至顯得不堪一擊。那麼,川軍到底能不能打呢?

說起來,“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蜀地號稱“天府之國”,土宇平曠,地方富庶,又有八方天險,很容易失去危機意識。只要軍事訓練稍稍放鬆,不過十年,軍隊戰鬥力會迅速崩潰。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諸葛亮北伐

五代時期,十國之中前後蜀的滅亡,就與蜀漢對魏的頑強抗戰形成鮮明反差。後唐滅前蜀,由陳倉(今寶雞)一路長驅直入,前鋒康延孝部2000餘人便打得蜀軍一路敗退,甚至來不及在劍閣(廣元)設防,只能切斷吉柏津浮橋,結果唐軍迅速修復浮橋搶渡。蜀軍奔逃到綿江以西,才得以重組防禦,康延孝一路追殺而至,直接轉入山中,避開蜀軍防禦浮水過河,殺過鹿頭關。過河過程中淹死千餘人,僅剩千人得過,但就這千人嚇得蜀軍防線轟然崩潰,隨著後繼大軍趕到,前蜀就此滅亡。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北宋滅後蜀同樣如同鬧劇。後蜀主帥王昭遠大言聲稱:“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宋滅後蜀形勢圖

當時宋軍兵分兩路,其中北路王全斌部僅三萬人,基本與王昭遠部2-3萬相當,而蜀方又有主場優勢和劍閣天險。王昭遠起先與宋軍在劍閣之外作戰,三戰三敗。退守劍閣之後,宋軍輕易地迂迴渡嘉陵江,繞過劍閣,王昭遠急忙佈陣迎戰,兩軍激戰於漢源坡,蜀軍輕易大敗,陣亡一萬多人,主帥王昭遠也被活捉。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孟昶派孟玄喆抵禦宋軍,後者卻臨陣脫逃

蜀主孟昶只得重金募兵,令太子孟玄喆率領迎戰宋軍,結果太子爺還沒渡過綿江就一溜煙逃回來了。後來孟玄喆投降宋朝後擔任大將,屢次與遼國作戰,表現倒是不錯,不知道到了地下會被老爹孟昶怎麼打。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後蜀滅亡時,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作詩曰“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到了南宋,隨著吳家兄弟(吳玠、吳璘)的去世,四川的軍隊也快速衰退。在幾次與金人的短促戰爭中都表現極差,因為這幾次戰爭都快速終結,宋軍也並未得到多少提升。結果託雷打穿漢中時,南宋四川戰區的野戰軍數量不到兩萬人。後來窩闊臺派王子闊端攻宋蜀地,宋軍全面潰敗,僅有曹友聞散家財招募的五千私兵能夠對抗蒙古人,最終因為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當蒙古人的鐵騎橫掃了大半個蜀地,摧毀了蜀中五分之四的人口並使得南宋的四川戰區龜縮到川東重慶一帶的狹窄地區,經過血火磨鍊的川軍才終於恢復了戰鬥力。餘玠廣泛招募健勇、山民,並從播州等土司獲得一批優質兵源,極大提升了蜀軍的戰力。1251年,餘玠以戰兵二萬北伐漢中,三次突破敵軍防線,“俘獲頗眾”,幾乎將漢中收復,雖然在絕對優勢兵力蒙軍的援救下不得不撤退,但不僅全師而還,兩年後的1253年七月癸巳,宋理宗還頒詔,要“餘玠以興元歸附之兵,分隸本路諸州都統”。可見餘玠此戰還帶回了不少歸降的漢中兵。

"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編者按:川軍善戰,我們經常這樣說。三國時代,諸葛亮、姜維以一州對抗九州,使得魏國“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也是對於這個觀點的極好例證。然而歷史上川軍也有很多不善戰的時候,甚至顯得不堪一擊。那麼,川軍到底能不能打呢?

說起來,“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蜀地號稱“天府之國”,土宇平曠,地方富庶,又有八方天險,很容易失去危機意識。只要軍事訓練稍稍放鬆,不過十年,軍隊戰鬥力會迅速崩潰。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諸葛亮北伐

五代時期,十國之中前後蜀的滅亡,就與蜀漢對魏的頑強抗戰形成鮮明反差。後唐滅前蜀,由陳倉(今寶雞)一路長驅直入,前鋒康延孝部2000餘人便打得蜀軍一路敗退,甚至來不及在劍閣(廣元)設防,只能切斷吉柏津浮橋,結果唐軍迅速修復浮橋搶渡。蜀軍奔逃到綿江以西,才得以重組防禦,康延孝一路追殺而至,直接轉入山中,避開蜀軍防禦浮水過河,殺過鹿頭關。過河過程中淹死千餘人,僅剩千人得過,但就這千人嚇得蜀軍防線轟然崩潰,隨著後繼大軍趕到,前蜀就此滅亡。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北宋滅後蜀同樣如同鬧劇。後蜀主帥王昭遠大言聲稱:“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宋滅後蜀形勢圖

當時宋軍兵分兩路,其中北路王全斌部僅三萬人,基本與王昭遠部2-3萬相當,而蜀方又有主場優勢和劍閣天險。王昭遠起先與宋軍在劍閣之外作戰,三戰三敗。退守劍閣之後,宋軍輕易地迂迴渡嘉陵江,繞過劍閣,王昭遠急忙佈陣迎戰,兩軍激戰於漢源坡,蜀軍輕易大敗,陣亡一萬多人,主帥王昭遠也被活捉。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孟昶派孟玄喆抵禦宋軍,後者卻臨陣脫逃

蜀主孟昶只得重金募兵,令太子孟玄喆率領迎戰宋軍,結果太子爺還沒渡過綿江就一溜煙逃回來了。後來孟玄喆投降宋朝後擔任大將,屢次與遼國作戰,表現倒是不錯,不知道到了地下會被老爹孟昶怎麼打。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後蜀滅亡時,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作詩曰“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到了南宋,隨著吳家兄弟(吳玠、吳璘)的去世,四川的軍隊也快速衰退。在幾次與金人的短促戰爭中都表現極差,因為這幾次戰爭都快速終結,宋軍也並未得到多少提升。結果託雷打穿漢中時,南宋四川戰區的野戰軍數量不到兩萬人。後來窩闊臺派王子闊端攻宋蜀地,宋軍全面潰敗,僅有曹友聞散家財招募的五千私兵能夠對抗蒙古人,最終因為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當蒙古人的鐵騎橫掃了大半個蜀地,摧毀了蜀中五分之四的人口並使得南宋的四川戰區龜縮到川東重慶一帶的狹窄地區,經過血火磨鍊的川軍才終於恢復了戰鬥力。餘玠廣泛招募健勇、山民,並從播州等土司獲得一批優質兵源,極大提升了蜀軍的戰力。1251年,餘玠以戰兵二萬北伐漢中,三次突破敵軍防線,“俘獲頗眾”,幾乎將漢中收復,雖然在絕對優勢兵力蒙軍的援救下不得不撤退,但不僅全師而還,兩年後的1253年七月癸巳,宋理宗還頒詔,要“餘玠以興元歸附之兵,分隸本路諸州都統”。可見餘玠此戰還帶回了不少歸降的漢中兵。

川軍到底能打不?為何武侯麾下能吊打魏國,到了五代卻無一是男兒

▲大帥餘玠出身文士,卻天生豪俠之氣

1258年,宋四川制置使蒲擇之攻打成都,宋軍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一舉殺入成都城,擊殺蒙方的蜀帥阿答胡,表現出南宋野戰軍絕非沒有進攻能力。雖然這一戰仍因為蒙方資源的優勢,援兵趕到而功虧一簣,但足以使人激昂懷想。此後王堅、張珏堅守釣魚城,其慷慨壯烈更不必說。南宋在蜀地的最後一座山城凌霄城,更是很可能直到1288年,即崖山海戰之後的9年才被蒙古人攻陷。然而窩闊臺時代蒙古人將蜀地殘破並佔據漢中、川西之後,就對南宋形成資源碾壓之勢,縱此後大宋川軍再善戰也難以挽回了。由於之前近百年的兵備廢弛,蜀軍在最後的雄起亦創造不了奇蹟。說到底,四川盆地的人民性格是山民彪悍與河川平原柔緩的結合,只有當弦繃緊時才能發揮出川軍著名的戰鬥力,否則便會因為閉塞導致的安逸而血崩。說到這裡,我們也能理解諸葛亮、姜維為何要一次次地北伐。且不說是否有希望,如果一直龜縮在蜀地無所作為,蜀漢政權怕是很早就因戰力衰退被魏軍的兵鋒消滅了。

①《舊五代史 ·康延孝傳》:三年,討蜀,以延孝為西南行營馬步軍先鋒、排陣斬斫等使。延孝性驍健,徇利奮不顧身。以前鋒下鳳州,收固鎮,降興州,敗王衍軍於三泉,所俘蜀軍皆諭而釋之,自是晝夜兼行。王衍自利州奔歸成都,斷吉柏津浮樑,以絕諸軍。延孝復造浮樑以渡,進收綿州,王衍復斷綿江浮樑而去。水深無舟楫可渡,延孝謂招撫使李嚴曰:“吾懸軍深入,利在急兵。乘王衍破膽之時,人心離沮,但得百騎過鹿頭關,彼即迎降不暇。如俟修繕津樑,便留數日,若王衍堅閉近關,折吾兵勢,儻延旬浹,則勝負莫可知也,宜促騎渡江。”因與李嚴乘馬浮江,於是得濟者僅千人,步軍溺死者亦千餘人。延孝既濟,長驅通鹿頭,進據漢州。居三日,部下後軍方至。偽蜀六軍使王宗弼令人持牛酒幣馬歸款。旬日,兩川平定,延孝止漢州以俟繼岌。平蜀之功,延孝居最。②《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自利州趨劍門,次益光。全斌會諸將議曰:「劍門天險,古稱一夫荷戈,萬夫莫前,諸君宜各陳進取之策。」待衛軍頭向韜曰:「降卒牟進言:'益光江東,越大山數重,有狹徑名來蘇,蜀人於江西置砦,對岸有渡,自此出劍關南二十里,至清強店,與大路合。可於此進兵,即劍門不足恃也。'」全斌等即欲卷甲赴之,康延澤曰:「來蘇細徑,不須主帥親往。且人屢敗,並兵退守劍門,若諸帥協力進攻,命一偏將趨來蘇,若達清強,北擊劍關與大軍夾攻,破之必矣。」全斌納其策,命史延德分兵趨來蘇,造浮樑於江上,蜀人見樑成,棄砦而遁。昭遠聞延德兵趨來蘇,至清強,即引兵退,陣於漢源坡,留其偏將守劍門。全斌等擊破之,昭遠、崇韜皆遁走,遣輕騎進獲,傳送闕下,遂克劍州,殺蜀軍萬餘人。③《宋史·曹友聞傳》:友聞罄家財招集忠義,得健士五千人。④《宋沿邊宣撫使播州土司十五世楊文神道碑碑文》:淳佑辛亥,制使餘君欲搗漢中,君承閫令,選銳卒五千,命(後缺字若干)於羅村,再戰於肯(左木旁)子頭,三戰於(後缺一字)縣。皆我軍賈勇先登,俘獲頗眾。餘帥當時親書忠勇趙寅之旗以旌之。⑤《元史·紐璘傳》:蒲擇之命楊大淵等守劍門及靈泉山,自將四川兵取成都。阿答胡死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殘星幾點哥,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