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公元476年,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從希臘文明承襲而來的古羅馬文明在歐洲的使命終結了,甚至在整個西歐的文明世界都崩塌了,急切等待著文明的重塑。這也標誌著歐洲古代史的結束,中世紀的降臨。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大家都知道滅亡西羅馬帝國的是日耳曼人,而所謂的日耳曼人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僅僅是各個部族的統稱。他們各自為戰,有的燒殺搶掠一番之後繼續殺往下一站,如汪達爾人,它出名不是因為後來建立像樣的王國,而是因為它去的地方叫羅馬城,實行的是“三光政策”,甚至把整個古羅馬的首都文明付之一炬,也就成了名聲最爛的日耳曼分支;有的部族會佔領一片區域之後建立國家,在之後的擴大和管理當中獲利,如勃艮第人、西哥特人、倫巴第人等等,他們分別在今天的法國東部、西班牙北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王國;還有的部族呢,他們像是中間勢力,先是隻求打勝仗、得物資、佔土地,後來發現還是建個王國比較好。雖然他們的王國建的晚些,但後來發展的都不錯。如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法蘭克人等。這幾個部落都做到了能獨擋一面,後來還都找到了各自的歸宿,且在自己打下的江山上建起了一個個強大帝國,發展至今依然是影像世界的國家。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在西羅馬帝國被這些部族一塊一塊的從世界版圖上清除之後,西歐再也沒有主人,而是一片分裂。最後做到替代西羅馬帝國並開啟歐洲中世紀的正是其中的——法蘭克人。

法蘭克人本來生活在整個日耳曼民族活動區的最西南邊,萊茵河的右岸。西羅馬後期他們就經常侵擾隸屬西羅馬的高盧地區,由於當時的西羅馬已經完全無力出兵,只好用安撫的政策,允許法蘭克人過萊茵河,定居在高盧地區的東北部,藉此希望他們不要再作亂。可當時的歷史潮流是所有日耳曼部族都紛紛南下侵入帝國,法蘭克人也不例外,繼續向高盧縱深挺進。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當他們佔領整個高盧北部的時候,新的法蘭克人軍事領袖——克洛維誕生了。他率領軍隊,先是打敗了自己部族的宿敵西格里烏斯勢力。之後繼續南下擴充土地,併成立了法蘭克王國,定都巴黎。這就是法蘭克王國的第一個王朝——莫洛文王朝。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克洛維軍隊的最大特點是從不燒殺搶掠,除了打擊他的敵軍以外,對於經過的地方上的貴族和平民都加以保護。對自己的手下也從不吝嗇,立軍功後所得到的獎勵往往超出他們的預期。這就使得法蘭克王國得以迅速壯大,並且“封賞”一詞,成了法蘭克王國在其他歐洲王國眼中最大的特色。

挨著法蘭克王國最近的,就是西邊的勃艮第王國。由於當時勃艮第還很強大,克洛維並不敢動它,於是選擇與勃艮第公主聯姻。就像我們的歷史中歷屆遊牧民族入主中原一樣,由於文化的先進性,進來就被同化了。日耳曼人也是這個宿命,由於勃艮第公主信仰基督教,克洛維也開始選擇信仰基督教。這樣一個強大“蠻族”的皈依,可以說令整個羅馬教廷歡欣鼓舞。因為自從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基督教失去了世俗政權的大靠山,他們正急切的盼望著遍佈歐洲大陸的各“蠻族王國”中,能有一個新的代理人出現。聽說這個消息之後,教會紛紛給克洛維寫信,維也納大主教就說:“這是天意,你必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宰者!”羅馬教皇更是把克洛維比喻成為“支撐基督教會的鐵榔柱”,並祝福克洛維擊敗所有敵人。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果然,克洛維不負所望。當初日耳曼人南侵時,緊挨著法蘭克人的部族是阿勒曼尼人,他們佔領了今天的阿爾薩斯地區和瑞士北部,克洛維先拿他們開刀,成功擊敗並佔領這片土地。此時法蘭克王國已經基本對勃艮第王國形成了包圍之勢,於是克洛維也乾脆滅掉了勃艮第。而南方現在正是阿拉伯人的天下,他們從非洲北部跨過直布羅陀海峽,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並且繼續北上跨過比利牛斯山脈到了法蘭克王國的南部。克洛維已經積蓄好了力量,成功的把阿拉伯人打回了比利牛斯山南部,統一了高盧全境。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但是這一切的輝煌,都隨著克洛維的死而煙消雲散。他的法蘭克王國開始被子孫瓜分的一片狼藉,各自都想當王卻又都沒有那個能力,這種紛亂一直持續到貝爾特誕生,他通過政治手段和強大的軍隊,成功的使王國重歸一統。他死後王國雖然沒有再分裂,但就好像中了魔咒一般,此後的12代國王皆是遊手好閒的享樂之徒,號稱——12懶王。

12懶王時期是一段很長的歷史,堆積起來的量變勢必會造成質變。既然一代代國王都荒廢政事,那麼總得有人來處理全國的政務。就像中國古代王朝沒落皇帝軟弱無能時會出現太監干政的現象一樣,法蘭克王國的宮相開始冒頭,雖然宮相不是太監,但在與君主的接近程度上是一樣的。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宮相一詞是後來才誕生的,其實就是君主宮中的大管家,屬於君主的僕人而已。但由於接近君主、受到信任而得以替君主處理一些政務。直到赫里斯塔爾掌權,才開始稱得上宮中宰相這個名稱。他在宮中已經做到了架空國王的地步,一切政務皆出於他手,只是宮外的地方勢力還不承認、不擁戴而已。他死後把宮相的職位傳給了自己的私生子查理馬特(此時的國王已經失去了任命宮相的權利)。不僅具備他父親傳給他的政務權利,而且當時恰逢南北兩撥人馬前來進犯。查理馬特親帥大軍成功擊退了薩克森人,使得薩克森人第一次像法蘭克人稱臣,然後又揮師南下趕走了南邊的阿拉伯人。這樣一來就使得宮相不僅有權利,還有了權威。

歷經兩代人的耕耘,宮相職位傳到了查理馬特之子——矮子丕平身上。他上臺後雖然身後揹著巨大的光環,但在宮中依然保持隱忍不發,做的就好像一個西方的曹操一般,雖掌握實權,卻勤勉忠君。但曹操是真沒當皇帝,丕平只是在裝樣子罷了。做了十年宮相的丕平終於爆發了,他先是寫信問教皇的態度,說自己掌管著全國,卻又不是國王,經常因為一些禮節上的事情而被掣肘。教皇的答覆是:“國家的權利應該屬於實際掌權人”。矮子丕平把這張教皇的回覆公之於眾,加上其父輩祖輩的多年經營得來的權威,成功的廢除莫洛文王朝的國王,自己登基開創了——加洛林王朝。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一代掌政權、一代立軍功、一代稱國王,打下如此牢固的基礎之後,如果下一代是個軟弱無能之輩,他可以坐享其成;如果又是一個歷史強人,那麼整個歐洲都會為之震動。很巧,又是一代明君,而且是大帝級別的。

丕平之子——查理繼承王位,他先是東進征服了盤踞意大利北部的倫巴德。之後又帥軍兩次南下打擊西班牙,跨過比利牛斯山,從阿拉伯人手裡奪取了埃布羅河以北的土地(那裡後來成為了基督教國家復國的大本營,詳情可以翻看我之前的西班牙史)。查理還對北方的薩克森人進行了長達30年的作戰,最終取得勝利,而且這次不是稱臣是佔領,就這樣查理幾乎擁有了整個西歐大陸。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在當時,整個歐洲就兩個大帝國,東邊替代東羅馬的拜占庭帝國,和西邊替代西羅馬的法蘭克帝國。他們都信仰基督教,查理要求教皇開除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教籍。從此東方自己設立教廷,由於基督教的誕生地就在拜占庭帝國治下,皇帝又與古代的羅馬帝國一脈相承,於是稱自己是東方正統基督教,簡稱東正教,西方被稱為天主教。而此時西方的查理就成了唯一一個信仰天主教的帝國君主。

後來教皇在更迭的時候,由於羅馬當地反對新當選的教皇,並把新教皇囚禁起來。查理率軍拯救併力保新教皇登基,新教皇對此感念至深,親手把一頂皇冠帶到了查理的頭上,從此查理成為法蘭克帝國皇帝,也為教皇給世俗君主加冕開了先河。查理史稱——查理曼大帝。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別以為我畫著玩,紅桃K裡的國王的就是他老人家,撲克牌中四張老K分別代表:紅桃查理曼大帝、方塊凱撒大帝、黑桃大衛王、梅花亞歷山大大帝。一不小心又說出個知識點,還是免費的。

這個大帝國維持了46年的鼎盛時期之後,查理曼大帝之子路易登基,從大帝晚期就已經出現的分裂苗頭,路易在位期間更是愈演愈烈。路易的長子和三子是同父同母,而四子禿頭查理跟他們是同父異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庶出。路易的這三個兒子對於誰來做皇帝爭執不休,路易打算分一塊地給四子禿頭查理,可是長子和三子都不同意,於是雙方爆發了長期的戰爭,最終他們簽署了停戰的《凡爾登協議》,將龐大的法蘭克帝國瓜分了。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長子獲得了中間的中法蘭克,他後來也把中法蘭克分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其中就有意大利;禿頭查理獲得了西法蘭克,後來形成了法蘭西;三子只得到了法蘭克帝國剛剛征服不久的東部,在當時可以說是蠻荒又落後。他死後也是把東法蘭克王國分封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為什麼當時這些君主都如此熱衷於分封呢?

其實,早在克洛維征戰時期,我們就已經看出了端倪。“封賞”是貼在這個王國頭上的一個鮮明標籤,後來之所以能做大做強,也是由於這個標籤。這就要談到封建制度的由來(這裡是指歐洲的封建制度,與我們古代的封建制度有很大差異)。封建,現在看來是落後的制度,可在當時確是十分先進且有進步意義的。

在克洛維那個時期,由於戰爭產生了許多破產的農民,而克洛維是從不殺當地貴族和農民的,於是產生了一套約定俗成的契約模式,我們稱之為——委身制。就是破產的人需要為庇護自己的人服役,庇護者需要負責維持委身者的生活,雙方任何一方違反這一“合同”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委身者的服役內容,通常要麼是給庇護者種地,要麼是給庇護者做家丁。發展到後來,隨著王國土地的不斷擴大,庇護者們為了省事兒,會給委身者一塊土地,讓他們在這塊地上收稅,從而得以養活自己。庇護者本身最不缺的就是土地,用這種辦法可以有效的避免自己“違約”。

但是這種獲得土地的人畢竟是少數,查理馬特當宮相的時候,有一次薩克森人來犯,查理馬特居然招不到新兵,兵員嚴重枯竭的問題擺在這位宮相的面前。於是後來他把委身制改成了——采邑制,就是把全國的土地按照之前契約的模式,一級一級的分封下去。規定分封者必須保護受封者的利益,而受封者有義務終身效忠自己的領主。按照公、侯、伯、子、男、騎士的順序,土地被嚴格劃分,且不得世襲。騎士以下不能得到土地。受封時都會舉行隆重的分封儀式,受封者需要跪下來雙手握拳,把自己的雙拳放到領主的手中,然後宣誓終身侍奉主人。就這樣,“宣誓效忠”成了中世紀的最大特色。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當然,這種分封是不可越級的,就像那句中世紀流行語所說的那樣“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禿頭查理在得到西法蘭克之後,在自己的國土上對這一封建制度又加以了改革,規定所有分封的土地可以世襲。這樣一來,為了保住自己家族世世代代能擁有這片封地,就會世世代代效忠自己的領主。封建架構得以強化,各級權利都得到了穩固,這也就是為什麼中世紀會如此漫長的原因。

中世紀的封建領地往往是以莊園為單位的,一個莊園可能包括一個或幾個村莊。在自己的莊園裡,領主具備一切權利,沒有立法、行政之類的職務,領主所說的話便是“聖旨”。莊園的土地由領主自營地和份地組成,自營地由那些服勞役的人負責耕種,所有收益全歸領主所有;而那些份地是分給莊園裡的農奴的,土地歸領主,但收益歸農奴個人所有,戰時農奴有服兵役的義務。農奴的房子和菜園也是歸個人家庭所有,而且是可以世襲的,這就好像是一種騎士階層以下的分封模式一樣,使得全國上下,從國王到農奴,都有自己的封地。領主一般是住在城堡裡的,當遇到外來入侵或者自然災害時,莊園範圍內的所有人都可以進入城堡避難,以履行作為庇護者的責任。這也使得城堡成為了中世紀的另一個代名詞。

是誰敲開了歐洲中世紀的大門?法蘭克帝國與歐洲封建制度的確立

後來這一制度被推廣到歐洲大陸的其他地方,諾曼人登陸英格蘭後,把這一制度帶到了大不列顛島。東法蘭克王國由於當時比較落後,成為西歐最後一個施行這一制度的地區。自此歐洲正式邁入漫長的中世紀時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