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美國為什麼要執意要援助歐洲

文/野馬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全球蒙受了鉅額的人力物力損失,各參戰國損失尤為嚴重。那麼,為什麼美國在戰後仍然要援助歐洲?這可以從當時的時代背景與環境上展開分析。

01 西歐的衰落

1947年2月,陷入希臘內戰和土耳其問題的英國主動向美國求援。希臘和土耳其在“二戰”之前曾長期與英國站在一起,而已經打了六年仗的英國財政瀕臨崩潰,已無力維持舊格局了。

當時的英國遭遇了雪災,農業水平倒回到19世紀以前,工業生產停頓,失業人口達六百萬以上,物資的供應和配給比戰時還要緊張。英國提出,要挽救昔日的格局,就必須由美國提供大規模援助。


“二戰”後美國為什麼要執意要援助歐洲

(馬歇爾計劃的宣傳畫)

西歐其他強國的情況不比英國好太多。丘吉爾評價,當時的歐洲已成為“瓦礫場、骸骨堂、時疫與仇恨滋生的淵藪。”西歐在接受了聯合國110億信貸和贈款後,仍然窮困潦倒:柏林有大批悲觀等死的人,希臘僅能將雅典的供水系統修復,工廠沒有原料,也找不到一條完好的交通線以運輸產品,各國人民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飢餓威脅。

美歐之間的分歧也日益嚴重。在西歐民眾看來,美國對歐洲的幫助聊勝於無,而美國則覺得西歐人不懂知恩圖報。當時的蘇聯則以強勁的政治、工業和經濟實力近距離影響著歐洲各國,如果西歐和美國放任希臘和土耳其,蘇聯的工業實力還有望增加一倍。

02 美國遏制政策興起

杜魯門本人起初並不希望美國承擔過多的國際義務,但美國卻日益感受到了蘇聯的壓力,尤其是在希臘和土耳其,蘇聯的影響力深刻刺激了美國。美國發現,單靠價值觀和體制的親近與趨同已經無法控制局勢。杜魯門意識到,西歐急須的是暴力和美元:前者可以穩定局面,後者可以重塑西歐的繁榮,雙管齊下,有望共同消解蘇聯的優勢。

當年喬治·F·凱南發表的文章《蘇聯行為的依據》正中杜魯門下懷,為杜魯門調整外交政策提供了理論基礎和輿論氛圍。凱南認為,哪裡有人不滿,哪裡有人要求改革,哪裡就會出現對蘇聯的尊奉,而這種精神一旦發生,就無法被撲滅,但西方可以設法將這種精神限定在其已經波及的國界之內。換言之,美國可以將蘇聯的意識形態影響力控制在已經對他產生崇拜的國家之內,而美國自己則可在那些國家的國界之外與之對峙。

杜魯門順勢炮製出“杜魯門主義”,宣佈美國對“自由世界”負有義務。基於對蘇聯的戒備, 美國國內的反對杜魯門聲音只是認為遏制政策是不夠徹底的,他們認為以蘇聯之大,美國將會在歐亞大陸東西雙向被折磨得疲於奔命。但美國已有將領做出了戰略判斷,並在國會作證:“我認為如果我們失去西歐,……我們要保住自己也會日益困難。相反,即使失去了整個亞洲大陸,我們仍能生存,重整旗鼓,並可能把它奪回來。”西歐被美國視為核心利益所在。

於是,1947年5月22日,美國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的法案生效。隨後的18個月,希臘和土耳其重回西方陣營,杜魯門成功了,凱南名噪一時,反對者受到重創。

當時,美國副總統威爾·克萊頓也已在歐洲考察了六個月,他的結論是由於西歐極端蕭條,顛覆和破壞活動普遍已存在,若要避免戰爭,那麼只有幫助歐洲重建一條路了。他與艾奇遜一起鼓動總統在美國國內做動員,讓美國行動起來。杜魯門在後來的演講中將重建歐洲與保衛美國製度、精神與維護國家安全相聯繫,並正式提出了“歐洲復興計劃”這個概念。這些演講反響積極強烈,大獲成功。

歐洲復興計劃在歐洲也引起了廣泛的興趣與支持。在國內外一片笙歌之中,美國於1948年4月初正式啟動歐洲復興計劃。

“二戰”後美國為什麼要執意要援助歐洲

(馬歇爾計劃物資的標識)

03 美國的國力

在英國人捉襟見肘的時候,美國婦女可以從容地討論衣服買何種新款式。

美國慷慨援助歐洲的底氣是其強勢的實力和地位。杜魯門執政期間,美國逐漸走向了世界,並攫取了一些世界領導權。

而美國的工農業潛力也被“二戰”開發了出來。美國1945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比“二戰”前翻了一番強,基本消除了失業問題,股市信心重新建立,並恢復到1929年以前。美國“二戰”的總開支是2450億元,超過了1789年至1940年各財年的預算之和。

當時的美國還要為蘇聯、英國、英聯邦、自由法國和美國自己生產格式軍備,然而美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卻還在提高,尤其是大蕭條時期缺少存款的家庭,在“二戰”及戰後,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1942年,美國決定開放糧食出口,又受科技進步影響,美國農業產量也在激增。


“二戰”後美國為什麼要執意要援助歐洲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崩潰後,五年內生產的裝備,資料出自《光榮與夢想》)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本土受到的戰爭打擊不多,自身經濟損失不甚大。至杜魯門執政,其前三年就已經讓美國三分之一的人生活水平超過了溫飽,當時的美國已經在向富裕進軍了。美國製造的工農商品行銷於西歐,美元成為了世界貨幣。

綜上,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激活了自己的工農業潛力,又由於自身經濟損失不大,最終獲得了援助歐洲的底氣。而西歐因為“二戰”變得面目全非,此時不得不向美國求援。美國在“二戰”中政治地位不斷上升,又因為對蘇聯的戒心,最終選擇參與西歐建設。在現實情況的壓力下,杜魯門判斷與其救濟歐洲不如重建歐洲,最終推出了歐洲復興計劃。美國走上了援助歐洲之路。

參考文獻

(美)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