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農資 青蛙 飼料 農業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 2017-08-29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青蛙要上市了,收穫的季節,一年中特別重要的日子,小張和他的幾十個蛙工從早忙到晚。600多萬隻青蛙,成熟了,平均體重0.8兩,大點兒的1兩。小張說,再大就不好賣了。0.8兩是標準線。這個時候肉質最好,骨頭嚼起來都有味。有人開車來買蛙,要最新鮮的。其實這裡還有一件更珍貴的東西:稻穀。一排排沉甸甸的金黃色稻穗,顆粒飽滿得彷彿稻米迫切地要脫出來。蛙一般40多元一公斤,這種普通稻穀的批發價,與蛙不相上下。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重慶大足城郊6公里外,黃果村,從公路邊左拐下去,一溜平整的稻田,300畝。蛙聲陣陣,一下熱鬧了。小張第一次在這裡大規模養殖稻田蛙,說直白就是水稻田中養青蛙。蛙田邊有臨時搭建的辦公室、攪拌機和各種工具。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成片的青蛙,連綿1公里多遠,一有響動,上躥下跳,撲通——,撲通——,接連入水的聲音像奏起一首節奏明快的音樂。跳離水面就會叫,叫聲響亮,600萬隻,要是集體同時叫一聲,定會驚醒山那邊的人。蛙工們對這聲音不那麼敏感,只在春季幾十萬只種蛙交配期那徹夜的“震山吼”,感覺房子都在吼聲中晃動。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張孝君與哥哥張圍正在青蛙池交流養殖心得。賣蛙前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要先做。8月22日,酷熱,男男女女蛙工在田間捉蛙。他們把蛙趕進一個籠子——小張稱為“地籠”,又把一些挑揀出來。留在籠子裡的蛙個頭大點、看起來強壯些,是不賣的,做來年的種蛙。他們通過蛙的氣囊判斷雌雄,一共選80萬隻,雄性雌性各40萬隻。這並不容易。種蛙須優待,被轉移到稻田的其他池子,分開餵養。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稻田被分割成4個乒乓球桌那麼大的長條池子。池子四周留出約40公分的空地,這是青蛙進食或玩耍的地方;中間為水田,栽種一排排水稻。每個池子布有水管和電線。沒有這些電線,青蛙會因為飢餓而相互撕咬至死。這些虎紋蛙特別擅於相互撕咬,也許在夜晚、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候。第二天你一定會看到屍橫遍野的慘狀。簡單的一根電線,背後藏著很多原理——小張多年探索的結果。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餵養青蛙的震動器是特製的。整個稻田的上部還用細細的網全部遮住。“以防鳥來叼蛙。”稻田近似於一個封閉的區域。即使這樣,還有漏網之蛙。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不能把所有的蛙全賣光,每年都是這樣,其中一部分得留在明年,保證2-8月份都有新鮮的蛙吃。小張在巴南還有養殖基地,可以提供500多萬隻蛙。“青蛙兩歲,肉就不好了,吃起來也不香,”小張說,種蛙也不能超過三年。種蛙在另外的池子養到10月,再轉移到其他地方準備冬眠。一旦氣溫低於7℃,就開始長達四個月、也許更長時間的冬眠。圖為張圍(右)正在與工人制作餵養青蛙的工具。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張孝君與哥哥製作的振動棒。小張的養蛙路像一段漫長的科學探險,坡坡坎坎。“讀書不行,就去學養蛙。”他說,那是2008年,高中畢業後,和哥哥張圍到湖南學養蛙。“重慶人喜歡吃青蛙,但都是抓的野生青蛙。非法的。”學費不便宜,一個星期,加上蛙苗花去12500元。2009年,他開始在老家巴南養蛙。最初用蚯蚓和蟲子餵養。“青蛙只吃活的蚯蚓和蟲,死了的,碰都不碰。”小張痛苦、無奈,哪有那麼多活蹦亂跳的蚯蚓和蟲,成本太高了,“虧,每年都虧。”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吃青蛙的人越來越多,小張不願放棄。可否把蚯蚓和蟲製作成飼料,再用飼料養蛙。但無論他們用什麼樣的辦法,即使把飼料大把大把灑在水面上,甚至把青蛙丟在飼料桶裡,它就是不吃。青蛙因飢餓相互撕咬,死的死傷的傷,就是不碰眼前吃的。20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張發現,把飼料混溼一下,蛙居然動嘴了。這是天大的喜訊。4年來,小張差不多已虧了300多萬元。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青蛙不是那麼好伺候的,解決了老問題,新問題又來了——疾病。沒有專門的藥品,沒有治療方法。這些疾病像天災一樣。小張面臨一個重大技術難題,甚至科學難題。這回他請教了農業科學家。來自西南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市林業局、重慶市農科院、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等多家研究機構的多位專家學者參與研究,最後決定採取中藥預防法:在飼料中添加少量黃連、黃芪等中草藥。看似很無奈的土辦法,卻是了不起的創舉。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小張差不多掌握了完整的養殖技術。2016年,經重慶市水產總站評估、重慶市農委批准,他的青蛙養殖技術順利申報農業部2016年“新型農民創業創新成果項目”。重慶市林業局成立了野生動物虎紋蛙養殖協會,就在8月,小張當選為會長。來自四川和重慶其他區縣的養殖戶紛紛加盟,還有一些創業夢想者找小張學技術。

300多萬元虧出來的“蛙王” 如今他要豐收了

小張不僅養蛙,也開餐館賣蛙。一條龍。他做的泡椒蛙、滷青蛙、椒鹽蛙很有風味。小張希望更多的人養蛙,但他不想參與相互殺價的競爭遊戲。他希望,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一個總的蛙量,“養蛙協會就有這個目的。”聽起來有點像歐佩克統一石油產量的味道。蛙田裡絕沒有一隻蟲可以在600萬隻青蛙的捕捉中存活下來。水稻不需任何農藥,不用施肥,青蛙是“殺蟲高手”,其糞便也足以讓水稻豐收。這是最環保的水稻。小張說:“大部分早已預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