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看起來“很賺”,做起來很難?有機農業的幾個誤區得看破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近年來,“有機”這個概念越來越火,有機食品售價往往是非有機食品的好幾倍。在我國有機農業的市場巨大,從事有機農業的主體眾多,可也有不少有機農業企業反映,投資有機市場虧損嚴重,發展前景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而市場方面對“有機”的認知也不盡相同。有的認為有機的就是最好的,營養價值高、味道也更好。還有的認為,有機種植是放棄現代科技,是一種倒退。事實如何呢?今天的《農經漫談》,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輝跟您說說有機農業領域的常見誤區。

漫談|看起來“很賺”,做起來很難?有機農業的幾個誤區得看破

徐春暉:自2005年我國頒佈《有機產品認證國家標準》以來,有機農業在我國迎來了一個高速的發展階段,有機產品也愈加受到市場的關注和追捧。從目前來看,我國從事有機農業的主體眾多,有機農業的市場巨大,但有機農業企業鮮有盈利,虧損已經成為行業的普遍現狀。而且,有機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的誤區。

比如說,有不少人認為有機農業是無法實現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有機農業?它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簡單一點說,有機農業就是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農業。當前,國家政策為研發和推廣有機肥產品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持,從這點上來說,有機農業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這個一點問題都沒有。

也有人會覺得,有機農業等於就是低產農業。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據試驗表明,除了剛開始幾年的轉換期農產品會有所減產以外,在增加有機肥投入的情況下,後面連續多年產量比常規種植增加13%以上,完全可以實現高產。而有關專家也是進行了多年的有機水稻種植試驗,結果表明,有機種植與常規種植相比,高者可增產5%以上。所以說,有機並不意味著低產。

漫談|看起來“很賺”,做起來很難?有機農業的幾個誤區得看破

徐春暉:還有人認為有機農業不用施肥、噴藥、除草,是所謂的“懶漢農業”;也有的人說,有機農業就是迴歸傳統,是在走回頭路。其實,這也是一個認知誤區。準確地說,有機農業是現代科技與迴歸傳統並舉。因為,有機農業致力於迴歸傳統,減免人工添加劑的使用,但同時又不排斥現代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是新興農業的一種。在一些有機農業園中,就能夠看到雖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是使用的原始的有機肥,但在種植的其他環節,如肥料貯存、澆水、除蟲等環節都運用了現代科技的手段,以保證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所以說,有機農業是人們在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基礎上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關係的結果,而不是復古和倒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說起有機食品,很多人覺得有機食品的營養價值一定高,一定是環保安全的。提起有機食品,我總會想起前幾年在市場上銷售很火的一種蔬菜“有機花菜”。這種長得鬆散的花菜,標上“有機”二字和令人咂舌的價格,顯得非常“高大上”,也一度成為菜品中的“貴族”。似乎蔬菜只要被冠上“有機”二字,就能在市場上賺足風頭。鬆散的“有機花菜”真的是“有機”的嗎?有機食品營養價值就一定高嗎?而專家也給出了答案,說科學研究並沒有證明這一觀點。而至於是不是環保安全的?實際上,安全、環保也僅僅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目前,我國有機農業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說成本高、資金緊、銷售難、優質難優價等等。那麼,未來有機農業機會在哪裡?建議有機農業還是要走個性化、專業化和品牌化之路。說到底,有機農業的發展關鍵是如何去更好的滿足終端消費者的需求。當健康、安全、符合市場需求的有機農產品遍地開花時,我想,大家對有機農業或有機食品的誤會就會少一些。

漫談|看起來“很賺”,做起來很難?有機農業的幾個誤區得看破

記者編輯:紀翔

統稿編輯:韓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