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1990年起漢光合作社開始辦理蔬菜直供,直接向政府部門,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銷售果蔬產品,如直接供應龍崗軍隊副食基地的業務、直接供應大型批發倉儲企業萬客隆的業務等,還配合當地政府政策辦理各項農事業務,奠定了蔬菜直銷業務的基礎。合作社為社員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農產品市場,產銷利潤大幅增加,進而加入合作社的成員也逐漸增加;人員、資金、土地、設備的增加,使得合作社的規模效益逐漸顯現。看看他們的成長:

1991年,合作社建立第一包裝處理場,1995年建立第二包裝處理場。

1996年底,果蔬銷售數量達18355噸,銷售額 45713萬元新臺幣。

1998年底,社員規模增加到211人, 股金總額328萬新臺幣,社員個人經營的耕地159 公頃。

1999年建立低溫農產品物流中心。2002年建立生鮮蔬菜切割場,2004年建立農產品展售中心。

2010年,擁有社員259戶,耕地190公頃,年銷售額約2億元人民幣。畝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戶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1990年起漢光合作社開始辦理蔬菜直供,直接向政府部門,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銷售果蔬產品,如直接供應龍崗軍隊副食基地的業務、直接供應大型批發倉儲企業萬客隆的業務等,還配合當地政府政策辦理各項農事業務,奠定了蔬菜直銷業務的基礎。合作社為社員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農產品市場,產銷利潤大幅增加,進而加入合作社的成員也逐漸增加;人員、資金、土地、設備的增加,使得合作社的規模效益逐漸顯現。看看他們的成長:

1991年,合作社建立第一包裝處理場,1995年建立第二包裝處理場。

1996年底,果蔬銷售數量達18355噸,銷售額 45713萬元新臺幣。

1998年底,社員規模增加到211人, 股金總額328萬新臺幣,社員個人經營的耕地159 公頃。

1999年建立低溫農產品物流中心。2002年建立生鮮蔬菜切割場,2004年建立農產品展售中心。

2010年,擁有社員259戶,耕地190公頃,年銷售額約2億元人民幣。畝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戶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015年8月,有內地同行到漢光果菜運銷合作社考察,社員戶數266戶,耕地面積190公頃,非社員866戶,下設產銷班4個。

2018年,擁有263戶社員農戶和800多非社員農戶,生產、加工、檢驗、儲運、銷售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設備齊全,年產銷達15億新臺幣!主要從事蔬菜、青果、稻米、水產、畜產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運銷。該社注重直銷業務開發,取得了良好收效,直接供應軍隊、學校、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等單位客戶,已成為臺灣直銷業務為主的果菜合作社代表,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典型經驗。

二、發展奧祕:乘風而起,緊跟食品安全和市場大勢,做好菜

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前後,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與此相對應的是,臺灣在農業發展上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農業資源流出,農業發展相對萎縮,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老化,農地閒置嚴重.......這其中,表現最嚴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源自環境汙染和農田汙染嚴重。據調查,臺灣土壤汙染以銅、鎳、鋅、錳、砷等較為嚴重。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市場上不合格農產品的比例一度高達30%以上。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問題嚴重,農產品無毒化一度成為全社會的呼聲。“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具有了廣闊競爭力。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1990年起漢光合作社開始辦理蔬菜直供,直接向政府部門,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銷售果蔬產品,如直接供應龍崗軍隊副食基地的業務、直接供應大型批發倉儲企業萬客隆的業務等,還配合當地政府政策辦理各項農事業務,奠定了蔬菜直銷業務的基礎。合作社為社員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農產品市場,產銷利潤大幅增加,進而加入合作社的成員也逐漸增加;人員、資金、土地、設備的增加,使得合作社的規模效益逐漸顯現。看看他們的成長:

1991年,合作社建立第一包裝處理場,1995年建立第二包裝處理場。

1996年底,果蔬銷售數量達18355噸,銷售額 45713萬元新臺幣。

1998年底,社員規模增加到211人, 股金總額328萬新臺幣,社員個人經營的耕地159 公頃。

1999年建立低溫農產品物流中心。2002年建立生鮮蔬菜切割場,2004年建立農產品展售中心。

2010年,擁有社員259戶,耕地190公頃,年銷售額約2億元人民幣。畝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戶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015年8月,有內地同行到漢光果菜運銷合作社考察,社員戶數266戶,耕地面積190公頃,非社員866戶,下設產銷班4個。

2018年,擁有263戶社員農戶和800多非社員農戶,生產、加工、檢驗、儲運、銷售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設備齊全,年產銷達15億新臺幣!主要從事蔬菜、青果、稻米、水產、畜產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運銷。該社注重直銷業務開發,取得了良好收效,直接供應軍隊、學校、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等單位客戶,已成為臺灣直銷業務為主的果菜合作社代表,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典型經驗。

二、發展奧祕:乘風而起,緊跟食品安全和市場大勢,做好菜

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前後,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與此相對應的是,臺灣在農業發展上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農業資源流出,農業發展相對萎縮,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老化,農地閒置嚴重.......這其中,表現最嚴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源自環境汙染和農田汙染嚴重。據調查,臺灣土壤汙染以銅、鎳、鋅、錳、砷等較為嚴重。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市場上不合格農產品的比例一度高達30%以上。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問題嚴重,農產品無毒化一度成為全社會的呼聲。“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具有了廣闊競爭力。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漢光積極把握這一大趨勢,全力打造高品質的蔬菜,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1、生產“有履歷的蔬菜”

生產“有履歷的蔬菜”是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蔬生產合作社最大的亮點。合作社設有產銷履歷管控中心,所有社員和幾千畝蔬菜生產的全過程都由管控中心一一記錄在電腦裡,銷售的產品都會貼上像身份證一樣的“履歷標籤”。他們生產的所有蔬菜都配有產銷履歷標識,即通常所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在電腦上設定“病蟲害防治處方籤”,由調配室配藥配送到農戶,同時審核安全採收期,農戶按“處方”進行生產,這一全套過程在履歷管控中心的電腦上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一整套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此外,他們還推動“環保蔬菜三減一省計劃”,即減水、減肥、較藥,採用“天羅地網”(上搭網棚、下蓋薄膜以減少蟲害)兩階段圍堵栽培及箱形栽培,葉菜類完全不使用農藥,大宗蔬菜農藥可減量約80%。生產階段,所需要的肥料均使用由合作社自行研發的純有機肥料,使用阻隔或天然植物萃取液等方法實施病蟲害防治。他們以“安全、追溯、方便、即食”為今後發展目標,推出“健康三好菜”,即“e化時代”(指通過電腦能馬上查到蔬菜生產記錄:通過一個可追溯的二維碼,可以在網絡上看他怎麼栽培、怎麼種植、怎麼用藥。)、“便利時代”(指生鮮採摘的蔬菜可以馬上烹飪吃)和“輕食時代”(指對人身體有益健康的蔬菜,可以便利食用)。由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漢光蔬菜身價倍增,名聲遠揚,產銷兩旺,效益倍增。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1990年起漢光合作社開始辦理蔬菜直供,直接向政府部門,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銷售果蔬產品,如直接供應龍崗軍隊副食基地的業務、直接供應大型批發倉儲企業萬客隆的業務等,還配合當地政府政策辦理各項農事業務,奠定了蔬菜直銷業務的基礎。合作社為社員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農產品市場,產銷利潤大幅增加,進而加入合作社的成員也逐漸增加;人員、資金、土地、設備的增加,使得合作社的規模效益逐漸顯現。看看他們的成長:

1991年,合作社建立第一包裝處理場,1995年建立第二包裝處理場。

1996年底,果蔬銷售數量達18355噸,銷售額 45713萬元新臺幣。

1998年底,社員規模增加到211人, 股金總額328萬新臺幣,社員個人經營的耕地159 公頃。

1999年建立低溫農產品物流中心。2002年建立生鮮蔬菜切割場,2004年建立農產品展售中心。

2010年,擁有社員259戶,耕地190公頃,年銷售額約2億元人民幣。畝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戶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015年8月,有內地同行到漢光果菜運銷合作社考察,社員戶數266戶,耕地面積190公頃,非社員866戶,下設產銷班4個。

2018年,擁有263戶社員農戶和800多非社員農戶,生產、加工、檢驗、儲運、銷售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設備齊全,年產銷達15億新臺幣!主要從事蔬菜、青果、稻米、水產、畜產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運銷。該社注重直銷業務開發,取得了良好收效,直接供應軍隊、學校、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等單位客戶,已成為臺灣直銷業務為主的果菜合作社代表,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典型經驗。

二、發展奧祕:乘風而起,緊跟食品安全和市場大勢,做好菜

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前後,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與此相對應的是,臺灣在農業發展上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農業資源流出,農業發展相對萎縮,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老化,農地閒置嚴重.......這其中,表現最嚴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源自環境汙染和農田汙染嚴重。據調查,臺灣土壤汙染以銅、鎳、鋅、錳、砷等較為嚴重。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市場上不合格農產品的比例一度高達30%以上。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問題嚴重,農產品無毒化一度成為全社會的呼聲。“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具有了廣闊競爭力。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漢光積極把握這一大趨勢,全力打造高品質的蔬菜,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1、生產“有履歷的蔬菜”

生產“有履歷的蔬菜”是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蔬生產合作社最大的亮點。合作社設有產銷履歷管控中心,所有社員和幾千畝蔬菜生產的全過程都由管控中心一一記錄在電腦裡,銷售的產品都會貼上像身份證一樣的“履歷標籤”。他們生產的所有蔬菜都配有產銷履歷標識,即通常所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在電腦上設定“病蟲害防治處方籤”,由調配室配藥配送到農戶,同時審核安全採收期,農戶按“處方”進行生產,這一全套過程在履歷管控中心的電腦上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一整套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此外,他們還推動“環保蔬菜三減一省計劃”,即減水、減肥、較藥,採用“天羅地網”(上搭網棚、下蓋薄膜以減少蟲害)兩階段圍堵栽培及箱形栽培,葉菜類完全不使用農藥,大宗蔬菜農藥可減量約80%。生產階段,所需要的肥料均使用由合作社自行研發的純有機肥料,使用阻隔或天然植物萃取液等方法實施病蟲害防治。他們以“安全、追溯、方便、即食”為今後發展目標,推出“健康三好菜”,即“e化時代”(指通過電腦能馬上查到蔬菜生產記錄:通過一個可追溯的二維碼,可以在網絡上看他怎麼栽培、怎麼種植、怎麼用藥。)、“便利時代”(指生鮮採摘的蔬菜可以馬上烹飪吃)和“輕食時代”(指對人身體有益健康的蔬菜,可以便利食用)。由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漢光蔬菜身價倍增,名聲遠揚,產銷兩旺,效益倍增。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採用先進技術保駕,保障純有機蔬菜的專業化、模式化生產

具體做法是,合作社根據任務編制組成管理中心,以專業化、模式化進行生產,確保品質安全:

產前種苗培育和土壤準備階段,種苗由種苗培育中心自動化培育,以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提高土壤利用率及品質安全;

生產階段,合作社聘請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生產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生產的技術含量。

3、組織架構+信息系統+現代化設備一條龍保障,實現對品質的系統化管控:品質就是品牌。

合作社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合作社農業產銷分工標準化,分為生產、檢驗、廠務、業務、資訊、行銷等部門。生產部負責組織農民把產品按照要求生產出來,檢驗部負責化驗農藥殘留確保質量安全,廠務部負責進貨驗收、清洗、預冷、分級、包裝、加工、出貨,業務部負責包裝規格、報價、處理訂單、投訴處理等,行銷部負責市場開拓、促銷宣傳、包裝設計等,資訊部負責整合內部資料,將各種農業生產記錄上報政府資訊平臺。

合作社通過自主研發的漢光自有云端ERP系統對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嚴格管理。雖然產品由各農戶自行生產,但是產品標準卻是統一的,並且建立了嚴格的產品溯源機制,因而產品品質是有保障的,為銷售打下良好基礎。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1990年起漢光合作社開始辦理蔬菜直供,直接向政府部門,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銷售果蔬產品,如直接供應龍崗軍隊副食基地的業務、直接供應大型批發倉儲企業萬客隆的業務等,還配合當地政府政策辦理各項農事業務,奠定了蔬菜直銷業務的基礎。合作社為社員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農產品市場,產銷利潤大幅增加,進而加入合作社的成員也逐漸增加;人員、資金、土地、設備的增加,使得合作社的規模效益逐漸顯現。看看他們的成長:

1991年,合作社建立第一包裝處理場,1995年建立第二包裝處理場。

1996年底,果蔬銷售數量達18355噸,銷售額 45713萬元新臺幣。

1998年底,社員規模增加到211人, 股金總額328萬新臺幣,社員個人經營的耕地159 公頃。

1999年建立低溫農產品物流中心。2002年建立生鮮蔬菜切割場,2004年建立農產品展售中心。

2010年,擁有社員259戶,耕地190公頃,年銷售額約2億元人民幣。畝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戶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015年8月,有內地同行到漢光果菜運銷合作社考察,社員戶數266戶,耕地面積190公頃,非社員866戶,下設產銷班4個。

2018年,擁有263戶社員農戶和800多非社員農戶,生產、加工、檢驗、儲運、銷售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設備齊全,年產銷達15億新臺幣!主要從事蔬菜、青果、稻米、水產、畜產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運銷。該社注重直銷業務開發,取得了良好收效,直接供應軍隊、學校、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等單位客戶,已成為臺灣直銷業務為主的果菜合作社代表,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典型經驗。

二、發展奧祕:乘風而起,緊跟食品安全和市場大勢,做好菜

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前後,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與此相對應的是,臺灣在農業發展上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農業資源流出,農業發展相對萎縮,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老化,農地閒置嚴重.......這其中,表現最嚴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源自環境汙染和農田汙染嚴重。據調查,臺灣土壤汙染以銅、鎳、鋅、錳、砷等較為嚴重。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市場上不合格農產品的比例一度高達30%以上。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問題嚴重,農產品無毒化一度成為全社會的呼聲。“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具有了廣闊競爭力。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漢光積極把握這一大趨勢,全力打造高品質的蔬菜,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1、生產“有履歷的蔬菜”

生產“有履歷的蔬菜”是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蔬生產合作社最大的亮點。合作社設有產銷履歷管控中心,所有社員和幾千畝蔬菜生產的全過程都由管控中心一一記錄在電腦裡,銷售的產品都會貼上像身份證一樣的“履歷標籤”。他們生產的所有蔬菜都配有產銷履歷標識,即通常所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在電腦上設定“病蟲害防治處方籤”,由調配室配藥配送到農戶,同時審核安全採收期,農戶按“處方”進行生產,這一全套過程在履歷管控中心的電腦上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一整套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此外,他們還推動“環保蔬菜三減一省計劃”,即減水、減肥、較藥,採用“天羅地網”(上搭網棚、下蓋薄膜以減少蟲害)兩階段圍堵栽培及箱形栽培,葉菜類完全不使用農藥,大宗蔬菜農藥可減量約80%。生產階段,所需要的肥料均使用由合作社自行研發的純有機肥料,使用阻隔或天然植物萃取液等方法實施病蟲害防治。他們以“安全、追溯、方便、即食”為今後發展目標,推出“健康三好菜”,即“e化時代”(指通過電腦能馬上查到蔬菜生產記錄:通過一個可追溯的二維碼,可以在網絡上看他怎麼栽培、怎麼種植、怎麼用藥。)、“便利時代”(指生鮮採摘的蔬菜可以馬上烹飪吃)和“輕食時代”(指對人身體有益健康的蔬菜,可以便利食用)。由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漢光蔬菜身價倍增,名聲遠揚,產銷兩旺,效益倍增。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採用先進技術保駕,保障純有機蔬菜的專業化、模式化生產

具體做法是,合作社根據任務編制組成管理中心,以專業化、模式化進行生產,確保品質安全:

產前種苗培育和土壤準備階段,種苗由種苗培育中心自動化培育,以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提高土壤利用率及品質安全;

生產階段,合作社聘請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生產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生產的技術含量。

3、組織架構+信息系統+現代化設備一條龍保障,實現對品質的系統化管控:品質就是品牌。

合作社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合作社農業產銷分工標準化,分為生產、檢驗、廠務、業務、資訊、行銷等部門。生產部負責組織農民把產品按照要求生產出來,檢驗部負責化驗農藥殘留確保質量安全,廠務部負責進貨驗收、清洗、預冷、分級、包裝、加工、出貨,業務部負責包裝規格、報價、處理訂單、投訴處理等,行銷部負責市場開拓、促銷宣傳、包裝設計等,資訊部負責整合內部資料,將各種農業生產記錄上報政府資訊平臺。

合作社通過自主研發的漢光自有云端ERP系統對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嚴格管理。雖然產品由各農戶自行生產,但是產品標準卻是統一的,並且建立了嚴格的產品溯源機制,因而產品品質是有保障的,為銷售打下良好基礎。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漢光還投資興建了冷藏、運輸、果菜種苗生產線以及信息網絡等一整套的現代化設備。(當然,這裡頭也有政府的補貼和支持。由於漢光合作社的業務計劃符合當局的發展戰略重點計劃,其主要設備投資基本由政府無償提供。此外,在建立合作社的品 牌中,當局也給予了補貼。)

如前面第一點所說,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管理導入電腦化,農民從加入合作社到產品銷售出去,完全實行電腦化控制。電腦把生產指令下達給農民,農民按照規範的操作流程育種、栽培、施肥、噴藥、採摘。每個流程都進入電腦記載,一旦有違規操作的,電腦將拒絕記錄載入,產品就無法進入流通環節。

總結:迴歸農產品本源,做好菜、做放心菜。不僅讓民眾吃得飽,而且讓民眾吃得好。難怪漢光合作社的有機食品、無公害蔬菜,在臺灣乃至國際市場均有很強的競爭力!

二、好菜好人種:高度重視社員服務,帶動社員一起成長。

好的農產品是高素質的農民做出來的。漢光合作社全部實行計劃性生產,有專人負責市場營銷,統一銷售,消除了種地農民的後顧之憂。合作社和社員的經濟效益都很好。合作社經營以誠信為本,嚴格執行定量分級包裝共同運銷,在產供銷各個環節服務社員,保證質量,在市場建立良好信譽;社員也具有高度向心力及認同感,不受菜販高價誘惑,使合作農場蔬菜供應量穩定充足,農場業務因此蒸蒸日上。

對社員的服務項目主要是以下方 面:銷售產品,建立品牌;提供市場行情及產 銷信息;供給農藥、肥料及紙箱;檢驗蔬果的農藥殘量;指導安全用藥及改善生產技術。 除了直接的業務服務外,漢光合作社還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請有關專家傳授 生產新技術、營銷新理念,提高社員素質。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1990年起漢光合作社開始辦理蔬菜直供,直接向政府部門,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銷售果蔬產品,如直接供應龍崗軍隊副食基地的業務、直接供應大型批發倉儲企業萬客隆的業務等,還配合當地政府政策辦理各項農事業務,奠定了蔬菜直銷業務的基礎。合作社為社員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農產品市場,產銷利潤大幅增加,進而加入合作社的成員也逐漸增加;人員、資金、土地、設備的增加,使得合作社的規模效益逐漸顯現。看看他們的成長:

1991年,合作社建立第一包裝處理場,1995年建立第二包裝處理場。

1996年底,果蔬銷售數量達18355噸,銷售額 45713萬元新臺幣。

1998年底,社員規模增加到211人, 股金總額328萬新臺幣,社員個人經營的耕地159 公頃。

1999年建立低溫農產品物流中心。2002年建立生鮮蔬菜切割場,2004年建立農產品展售中心。

2010年,擁有社員259戶,耕地190公頃,年銷售額約2億元人民幣。畝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戶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015年8月,有內地同行到漢光果菜運銷合作社考察,社員戶數266戶,耕地面積190公頃,非社員866戶,下設產銷班4個。

2018年,擁有263戶社員農戶和800多非社員農戶,生產、加工、檢驗、儲運、銷售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設備齊全,年產銷達15億新臺幣!主要從事蔬菜、青果、稻米、水產、畜產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運銷。該社注重直銷業務開發,取得了良好收效,直接供應軍隊、學校、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等單位客戶,已成為臺灣直銷業務為主的果菜合作社代表,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典型經驗。

二、發展奧祕:乘風而起,緊跟食品安全和市場大勢,做好菜

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前後,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與此相對應的是,臺灣在農業發展上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農業資源流出,農業發展相對萎縮,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老化,農地閒置嚴重.......這其中,表現最嚴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源自環境汙染和農田汙染嚴重。據調查,臺灣土壤汙染以銅、鎳、鋅、錳、砷等較為嚴重。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市場上不合格農產品的比例一度高達30%以上。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問題嚴重,農產品無毒化一度成為全社會的呼聲。“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具有了廣闊競爭力。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漢光積極把握這一大趨勢,全力打造高品質的蔬菜,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1、生產“有履歷的蔬菜”

生產“有履歷的蔬菜”是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蔬生產合作社最大的亮點。合作社設有產銷履歷管控中心,所有社員和幾千畝蔬菜生產的全過程都由管控中心一一記錄在電腦裡,銷售的產品都會貼上像身份證一樣的“履歷標籤”。他們生產的所有蔬菜都配有產銷履歷標識,即通常所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在電腦上設定“病蟲害防治處方籤”,由調配室配藥配送到農戶,同時審核安全採收期,農戶按“處方”進行生產,這一全套過程在履歷管控中心的電腦上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一整套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此外,他們還推動“環保蔬菜三減一省計劃”,即減水、減肥、較藥,採用“天羅地網”(上搭網棚、下蓋薄膜以減少蟲害)兩階段圍堵栽培及箱形栽培,葉菜類完全不使用農藥,大宗蔬菜農藥可減量約80%。生產階段,所需要的肥料均使用由合作社自行研發的純有機肥料,使用阻隔或天然植物萃取液等方法實施病蟲害防治。他們以“安全、追溯、方便、即食”為今後發展目標,推出“健康三好菜”,即“e化時代”(指通過電腦能馬上查到蔬菜生產記錄:通過一個可追溯的二維碼,可以在網絡上看他怎麼栽培、怎麼種植、怎麼用藥。)、“便利時代”(指生鮮採摘的蔬菜可以馬上烹飪吃)和“輕食時代”(指對人身體有益健康的蔬菜,可以便利食用)。由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漢光蔬菜身價倍增,名聲遠揚,產銷兩旺,效益倍增。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採用先進技術保駕,保障純有機蔬菜的專業化、模式化生產

具體做法是,合作社根據任務編制組成管理中心,以專業化、模式化進行生產,確保品質安全:

產前種苗培育和土壤準備階段,種苗由種苗培育中心自動化培育,以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提高土壤利用率及品質安全;

生產階段,合作社聘請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生產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生產的技術含量。

3、組織架構+信息系統+現代化設備一條龍保障,實現對品質的系統化管控:品質就是品牌。

合作社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合作社農業產銷分工標準化,分為生產、檢驗、廠務、業務、資訊、行銷等部門。生產部負責組織農民把產品按照要求生產出來,檢驗部負責化驗農藥殘留確保質量安全,廠務部負責進貨驗收、清洗、預冷、分級、包裝、加工、出貨,業務部負責包裝規格、報價、處理訂單、投訴處理等,行銷部負責市場開拓、促銷宣傳、包裝設計等,資訊部負責整合內部資料,將各種農業生產記錄上報政府資訊平臺。

合作社通過自主研發的漢光自有云端ERP系統對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嚴格管理。雖然產品由各農戶自行生產,但是產品標準卻是統一的,並且建立了嚴格的產品溯源機制,因而產品品質是有保障的,為銷售打下良好基礎。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漢光還投資興建了冷藏、運輸、果菜種苗生產線以及信息網絡等一整套的現代化設備。(當然,這裡頭也有政府的補貼和支持。由於漢光合作社的業務計劃符合當局的發展戰略重點計劃,其主要設備投資基本由政府無償提供。此外,在建立合作社的品 牌中,當局也給予了補貼。)

如前面第一點所說,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管理導入電腦化,農民從加入合作社到產品銷售出去,完全實行電腦化控制。電腦把生產指令下達給農民,農民按照規範的操作流程育種、栽培、施肥、噴藥、採摘。每個流程都進入電腦記載,一旦有違規操作的,電腦將拒絕記錄載入,產品就無法進入流通環節。

總結:迴歸農產品本源,做好菜、做放心菜。不僅讓民眾吃得飽,而且讓民眾吃得好。難怪漢光合作社的有機食品、無公害蔬菜,在臺灣乃至國際市場均有很強的競爭力!

二、好菜好人種:高度重視社員服務,帶動社員一起成長。

好的農產品是高素質的農民做出來的。漢光合作社全部實行計劃性生產,有專人負責市場營銷,統一銷售,消除了種地農民的後顧之憂。合作社和社員的經濟效益都很好。合作社經營以誠信為本,嚴格執行定量分級包裝共同運銷,在產供銷各個環節服務社員,保證質量,在市場建立良好信譽;社員也具有高度向心力及認同感,不受菜販高價誘惑,使合作農場蔬菜供應量穩定充足,農場業務因此蒸蒸日上。

對社員的服務項目主要是以下方 面:銷售產品,建立品牌;提供市場行情及產 銷信息;供給農藥、肥料及紙箱;檢驗蔬果的農藥殘量;指導安全用藥及改善生產技術。 除了直接的業務服務外,漢光合作社還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請有關專家傳授 生產新技術、營銷新理念,提高社員素質。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社員培訓不遺餘力。合作社的主要發展目標就是將其所有社員培養成積極向上、共享工作與生活樂趣的新時代農民。漢光合作社規定每年拿出利潤的10—15%用於社員的培訓開發,定期不定期邀請島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家為合作社成員舉辦新技能、新方法、新產品、新知識等各類講座。合作社不僅僅是生產、加工、運銷、利潤分配的中心,更成為共享成長與發展的組織。合作社不斷地將普通的社員轉化為既具有傳統的勤勞美德、又具有新觀念、新技術、新方法和創新能力的新型農民。隨著時間的推移,合作社的行為也使當地的鄉風不斷得到改良。

三、新型生產運營模式,加上營銷創新,大大提高自產農產品的盈利水平。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始終貫徹的經營理念是:“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以科技提升農民的競爭力,以信息強化社員產銷利益,以品牌建立良好的合作社形象,持續教育開發合作社成員,讓所有成員享受工作、生活與發展的樂趣。”在此理念指導下,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營銷的各個環節實現低成本、高質量和信息化,持續開發與提高社員素質,高素質的社員又極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的整體市場應變能力、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

漢光以農業合作社為載體,臺灣的精緻農業發展,徹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理念,不再是以產定銷:生產什麼就賣什麼,而是以銷定產:市場需要什麼,合作社就生產什麼。根據市場需求、不同季節的蔬菜產量不同,安排相應的生產規模。以免盲目生產導致銷路不暢,最終被市場淘汰。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1990年起漢光合作社開始辦理蔬菜直供,直接向政府部門,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銷售果蔬產品,如直接供應龍崗軍隊副食基地的業務、直接供應大型批發倉儲企業萬客隆的業務等,還配合當地政府政策辦理各項農事業務,奠定了蔬菜直銷業務的基礎。合作社為社員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農產品市場,產銷利潤大幅增加,進而加入合作社的成員也逐漸增加;人員、資金、土地、設備的增加,使得合作社的規模效益逐漸顯現。看看他們的成長:

1991年,合作社建立第一包裝處理場,1995年建立第二包裝處理場。

1996年底,果蔬銷售數量達18355噸,銷售額 45713萬元新臺幣。

1998年底,社員規模增加到211人, 股金總額328萬新臺幣,社員個人經營的耕地159 公頃。

1999年建立低溫農產品物流中心。2002年建立生鮮蔬菜切割場,2004年建立農產品展售中心。

2010年,擁有社員259戶,耕地190公頃,年銷售額約2億元人民幣。畝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戶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015年8月,有內地同行到漢光果菜運銷合作社考察,社員戶數266戶,耕地面積190公頃,非社員866戶,下設產銷班4個。

2018年,擁有263戶社員農戶和800多非社員農戶,生產、加工、檢驗、儲運、銷售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設備齊全,年產銷達15億新臺幣!主要從事蔬菜、青果、稻米、水產、畜產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運銷。該社注重直銷業務開發,取得了良好收效,直接供應軍隊、學校、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等單位客戶,已成為臺灣直銷業務為主的果菜合作社代表,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典型經驗。

二、發展奧祕:乘風而起,緊跟食品安全和市場大勢,做好菜

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前後,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與此相對應的是,臺灣在農業發展上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農業資源流出,農業發展相對萎縮,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老化,農地閒置嚴重.......這其中,表現最嚴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源自環境汙染和農田汙染嚴重。據調查,臺灣土壤汙染以銅、鎳、鋅、錳、砷等較為嚴重。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市場上不合格農產品的比例一度高達30%以上。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問題嚴重,農產品無毒化一度成為全社會的呼聲。“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具有了廣闊競爭力。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漢光積極把握這一大趨勢,全力打造高品質的蔬菜,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1、生產“有履歷的蔬菜”

生產“有履歷的蔬菜”是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蔬生產合作社最大的亮點。合作社設有產銷履歷管控中心,所有社員和幾千畝蔬菜生產的全過程都由管控中心一一記錄在電腦裡,銷售的產品都會貼上像身份證一樣的“履歷標籤”。他們生產的所有蔬菜都配有產銷履歷標識,即通常所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在電腦上設定“病蟲害防治處方籤”,由調配室配藥配送到農戶,同時審核安全採收期,農戶按“處方”進行生產,這一全套過程在履歷管控中心的電腦上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一整套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此外,他們還推動“環保蔬菜三減一省計劃”,即減水、減肥、較藥,採用“天羅地網”(上搭網棚、下蓋薄膜以減少蟲害)兩階段圍堵栽培及箱形栽培,葉菜類完全不使用農藥,大宗蔬菜農藥可減量約80%。生產階段,所需要的肥料均使用由合作社自行研發的純有機肥料,使用阻隔或天然植物萃取液等方法實施病蟲害防治。他們以“安全、追溯、方便、即食”為今後發展目標,推出“健康三好菜”,即“e化時代”(指通過電腦能馬上查到蔬菜生產記錄:通過一個可追溯的二維碼,可以在網絡上看他怎麼栽培、怎麼種植、怎麼用藥。)、“便利時代”(指生鮮採摘的蔬菜可以馬上烹飪吃)和“輕食時代”(指對人身體有益健康的蔬菜,可以便利食用)。由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漢光蔬菜身價倍增,名聲遠揚,產銷兩旺,效益倍增。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採用先進技術保駕,保障純有機蔬菜的專業化、模式化生產

具體做法是,合作社根據任務編制組成管理中心,以專業化、模式化進行生產,確保品質安全:

產前種苗培育和土壤準備階段,種苗由種苗培育中心自動化培育,以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提高土壤利用率及品質安全;

生產階段,合作社聘請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生產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生產的技術含量。

3、組織架構+信息系統+現代化設備一條龍保障,實現對品質的系統化管控:品質就是品牌。

合作社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合作社農業產銷分工標準化,分為生產、檢驗、廠務、業務、資訊、行銷等部門。生產部負責組織農民把產品按照要求生產出來,檢驗部負責化驗農藥殘留確保質量安全,廠務部負責進貨驗收、清洗、預冷、分級、包裝、加工、出貨,業務部負責包裝規格、報價、處理訂單、投訴處理等,行銷部負責市場開拓、促銷宣傳、包裝設計等,資訊部負責整合內部資料,將各種農業生產記錄上報政府資訊平臺。

合作社通過自主研發的漢光自有云端ERP系統對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嚴格管理。雖然產品由各農戶自行生產,但是產品標準卻是統一的,並且建立了嚴格的產品溯源機制,因而產品品質是有保障的,為銷售打下良好基礎。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漢光還投資興建了冷藏、運輸、果菜種苗生產線以及信息網絡等一整套的現代化設備。(當然,這裡頭也有政府的補貼和支持。由於漢光合作社的業務計劃符合當局的發展戰略重點計劃,其主要設備投資基本由政府無償提供。此外,在建立合作社的品 牌中,當局也給予了補貼。)

如前面第一點所說,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管理導入電腦化,農民從加入合作社到產品銷售出去,完全實行電腦化控制。電腦把生產指令下達給農民,農民按照規範的操作流程育種、栽培、施肥、噴藥、採摘。每個流程都進入電腦記載,一旦有違規操作的,電腦將拒絕記錄載入,產品就無法進入流通環節。

總結:迴歸農產品本源,做好菜、做放心菜。不僅讓民眾吃得飽,而且讓民眾吃得好。難怪漢光合作社的有機食品、無公害蔬菜,在臺灣乃至國際市場均有很強的競爭力!

二、好菜好人種:高度重視社員服務,帶動社員一起成長。

好的農產品是高素質的農民做出來的。漢光合作社全部實行計劃性生產,有專人負責市場營銷,統一銷售,消除了種地農民的後顧之憂。合作社和社員的經濟效益都很好。合作社經營以誠信為本,嚴格執行定量分級包裝共同運銷,在產供銷各個環節服務社員,保證質量,在市場建立良好信譽;社員也具有高度向心力及認同感,不受菜販高價誘惑,使合作農場蔬菜供應量穩定充足,農場業務因此蒸蒸日上。

對社員的服務項目主要是以下方 面:銷售產品,建立品牌;提供市場行情及產 銷信息;供給農藥、肥料及紙箱;檢驗蔬果的農藥殘量;指導安全用藥及改善生產技術。 除了直接的業務服務外,漢光合作社還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請有關專家傳授 生產新技術、營銷新理念,提高社員素質。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社員培訓不遺餘力。合作社的主要發展目標就是將其所有社員培養成積極向上、共享工作與生活樂趣的新時代農民。漢光合作社規定每年拿出利潤的10—15%用於社員的培訓開發,定期不定期邀請島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家為合作社成員舉辦新技能、新方法、新產品、新知識等各類講座。合作社不僅僅是生產、加工、運銷、利潤分配的中心,更成為共享成長與發展的組織。合作社不斷地將普通的社員轉化為既具有傳統的勤勞美德、又具有新觀念、新技術、新方法和創新能力的新型農民。隨著時間的推移,合作社的行為也使當地的鄉風不斷得到改良。

三、新型生產運營模式,加上營銷創新,大大提高自產農產品的盈利水平。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始終貫徹的經營理念是:“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以科技提升農民的競爭力,以信息強化社員產銷利益,以品牌建立良好的合作社形象,持續教育開發合作社成員,讓所有成員享受工作、生活與發展的樂趣。”在此理念指導下,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營銷的各個環節實現低成本、高質量和信息化,持續開發與提高社員素質,高素質的社員又極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的整體市場應變能力、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

漢光以農業合作社為載體,臺灣的精緻農業發展,徹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理念,不再是以產定銷:生產什麼就賣什麼,而是以銷定產:市場需要什麼,合作社就生產什麼。根據市場需求、不同季節的蔬菜產量不同,安排相應的生產規模。以免盲目生產導致銷路不暢,最終被市場淘汰。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與此同時,運銷創新持續不斷。

首先是根據不同的渠道和不同銷售需求,進行不同的分揀分級和加工,然後是包裝。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1990年起漢光合作社開始辦理蔬菜直供,直接向政府部門,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銷售果蔬產品,如直接供應龍崗軍隊副食基地的業務、直接供應大型批發倉儲企業萬客隆的業務等,還配合當地政府政策辦理各項農事業務,奠定了蔬菜直銷業務的基礎。合作社為社員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農產品市場,產銷利潤大幅增加,進而加入合作社的成員也逐漸增加;人員、資金、土地、設備的增加,使得合作社的規模效益逐漸顯現。看看他們的成長:

1991年,合作社建立第一包裝處理場,1995年建立第二包裝處理場。

1996年底,果蔬銷售數量達18355噸,銷售額 45713萬元新臺幣。

1998年底,社員規模增加到211人, 股金總額328萬新臺幣,社員個人經營的耕地159 公頃。

1999年建立低溫農產品物流中心。2002年建立生鮮蔬菜切割場,2004年建立農產品展售中心。

2010年,擁有社員259戶,耕地190公頃,年銷售額約2億元人民幣。畝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戶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015年8月,有內地同行到漢光果菜運銷合作社考察,社員戶數266戶,耕地面積190公頃,非社員866戶,下設產銷班4個。

2018年,擁有263戶社員農戶和800多非社員農戶,生產、加工、檢驗、儲運、銷售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設備齊全,年產銷達15億新臺幣!主要從事蔬菜、青果、稻米、水產、畜產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運銷。該社注重直銷業務開發,取得了良好收效,直接供應軍隊、學校、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等單位客戶,已成為臺灣直銷業務為主的果菜合作社代表,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典型經驗。

二、發展奧祕:乘風而起,緊跟食品安全和市場大勢,做好菜

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前後,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與此相對應的是,臺灣在農業發展上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農業資源流出,農業發展相對萎縮,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老化,農地閒置嚴重.......這其中,表現最嚴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源自環境汙染和農田汙染嚴重。據調查,臺灣土壤汙染以銅、鎳、鋅、錳、砷等較為嚴重。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市場上不合格農產品的比例一度高達30%以上。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問題嚴重,農產品無毒化一度成為全社會的呼聲。“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具有了廣闊競爭力。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漢光積極把握這一大趨勢,全力打造高品質的蔬菜,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1、生產“有履歷的蔬菜”

生產“有履歷的蔬菜”是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蔬生產合作社最大的亮點。合作社設有產銷履歷管控中心,所有社員和幾千畝蔬菜生產的全過程都由管控中心一一記錄在電腦裡,銷售的產品都會貼上像身份證一樣的“履歷標籤”。他們生產的所有蔬菜都配有產銷履歷標識,即通常所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在電腦上設定“病蟲害防治處方籤”,由調配室配藥配送到農戶,同時審核安全採收期,農戶按“處方”進行生產,這一全套過程在履歷管控中心的電腦上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一整套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此外,他們還推動“環保蔬菜三減一省計劃”,即減水、減肥、較藥,採用“天羅地網”(上搭網棚、下蓋薄膜以減少蟲害)兩階段圍堵栽培及箱形栽培,葉菜類完全不使用農藥,大宗蔬菜農藥可減量約80%。生產階段,所需要的肥料均使用由合作社自行研發的純有機肥料,使用阻隔或天然植物萃取液等方法實施病蟲害防治。他們以“安全、追溯、方便、即食”為今後發展目標,推出“健康三好菜”,即“e化時代”(指通過電腦能馬上查到蔬菜生產記錄:通過一個可追溯的二維碼,可以在網絡上看他怎麼栽培、怎麼種植、怎麼用藥。)、“便利時代”(指生鮮採摘的蔬菜可以馬上烹飪吃)和“輕食時代”(指對人身體有益健康的蔬菜,可以便利食用)。由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漢光蔬菜身價倍增,名聲遠揚,產銷兩旺,效益倍增。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採用先進技術保駕,保障純有機蔬菜的專業化、模式化生產

具體做法是,合作社根據任務編制組成管理中心,以專業化、模式化進行生產,確保品質安全:

產前種苗培育和土壤準備階段,種苗由種苗培育中心自動化培育,以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提高土壤利用率及品質安全;

生產階段,合作社聘請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生產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生產的技術含量。

3、組織架構+信息系統+現代化設備一條龍保障,實現對品質的系統化管控:品質就是品牌。

合作社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合作社農業產銷分工標準化,分為生產、檢驗、廠務、業務、資訊、行銷等部門。生產部負責組織農民把產品按照要求生產出來,檢驗部負責化驗農藥殘留確保質量安全,廠務部負責進貨驗收、清洗、預冷、分級、包裝、加工、出貨,業務部負責包裝規格、報價、處理訂單、投訴處理等,行銷部負責市場開拓、促銷宣傳、包裝設計等,資訊部負責整合內部資料,將各種農業生產記錄上報政府資訊平臺。

合作社通過自主研發的漢光自有云端ERP系統對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嚴格管理。雖然產品由各農戶自行生產,但是產品標準卻是統一的,並且建立了嚴格的產品溯源機制,因而產品品質是有保障的,為銷售打下良好基礎。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漢光還投資興建了冷藏、運輸、果菜種苗生產線以及信息網絡等一整套的現代化設備。(當然,這裡頭也有政府的補貼和支持。由於漢光合作社的業務計劃符合當局的發展戰略重點計劃,其主要設備投資基本由政府無償提供。此外,在建立合作社的品 牌中,當局也給予了補貼。)

如前面第一點所說,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管理導入電腦化,農民從加入合作社到產品銷售出去,完全實行電腦化控制。電腦把生產指令下達給農民,農民按照規範的操作流程育種、栽培、施肥、噴藥、採摘。每個流程都進入電腦記載,一旦有違規操作的,電腦將拒絕記錄載入,產品就無法進入流通環節。

總結:迴歸農產品本源,做好菜、做放心菜。不僅讓民眾吃得飽,而且讓民眾吃得好。難怪漢光合作社的有機食品、無公害蔬菜,在臺灣乃至國際市場均有很強的競爭力!

二、好菜好人種:高度重視社員服務,帶動社員一起成長。

好的農產品是高素質的農民做出來的。漢光合作社全部實行計劃性生產,有專人負責市場營銷,統一銷售,消除了種地農民的後顧之憂。合作社和社員的經濟效益都很好。合作社經營以誠信為本,嚴格執行定量分級包裝共同運銷,在產供銷各個環節服務社員,保證質量,在市場建立良好信譽;社員也具有高度向心力及認同感,不受菜販高價誘惑,使合作農場蔬菜供應量穩定充足,農場業務因此蒸蒸日上。

對社員的服務項目主要是以下方 面:銷售產品,建立品牌;提供市場行情及產 銷信息;供給農藥、肥料及紙箱;檢驗蔬果的農藥殘量;指導安全用藥及改善生產技術。 除了直接的業務服務外,漢光合作社還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請有關專家傳授 生產新技術、營銷新理念,提高社員素質。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社員培訓不遺餘力。合作社的主要發展目標就是將其所有社員培養成積極向上、共享工作與生活樂趣的新時代農民。漢光合作社規定每年拿出利潤的10—15%用於社員的培訓開發,定期不定期邀請島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家為合作社成員舉辦新技能、新方法、新產品、新知識等各類講座。合作社不僅僅是生產、加工、運銷、利潤分配的中心,更成為共享成長與發展的組織。合作社不斷地將普通的社員轉化為既具有傳統的勤勞美德、又具有新觀念、新技術、新方法和創新能力的新型農民。隨著時間的推移,合作社的行為也使當地的鄉風不斷得到改良。

三、新型生產運營模式,加上營銷創新,大大提高自產農產品的盈利水平。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始終貫徹的經營理念是:“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以科技提升農民的競爭力,以信息強化社員產銷利益,以品牌建立良好的合作社形象,持續教育開發合作社成員,讓所有成員享受工作、生活與發展的樂趣。”在此理念指導下,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營銷的各個環節實現低成本、高質量和信息化,持續開發與提高社員素質,高素質的社員又極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的整體市場應變能力、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

漢光以農業合作社為載體,臺灣的精緻農業發展,徹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理念,不再是以產定銷:生產什麼就賣什麼,而是以銷定產:市場需要什麼,合作社就生產什麼。根據市場需求、不同季節的蔬菜產量不同,安排相應的生產規模。以免盲目生產導致銷路不暢,最終被市場淘汰。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與此同時,運銷創新持續不斷。

首先是根據不同的渠道和不同銷售需求,進行不同的分揀分級和加工,然後是包裝。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二是拓寬運銷通路,發展住宅機關團體配送銷售業務,採用會員制及有限責任制的行銷方式,將新鮮蔬菜通過調配,直接配送的會員家中,讓消費者即使不出門,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新鮮純有機農產品。

三是產銷透明化,信息普及化。通過舉辦“與消費者有約”的產地參訪活動,讓消費者實地瞭解並體會整個蔬菜生產作業流程,拉近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形成良好口碑。

還通過舉辦產品展售宣傳活動,詳細介紹蔬菜的栽培方式、品種特色、食用方式、營養價值、保健作用等,讓消費者更清楚地瞭解蔬菜的各項信息,瞭解產品的有機、營養性、保健性和視頻安全性,增強消費動機與購買行為,大大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1990年起漢光合作社開始辦理蔬菜直供,直接向政府部門,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銷售果蔬產品,如直接供應龍崗軍隊副食基地的業務、直接供應大型批發倉儲企業萬客隆的業務等,還配合當地政府政策辦理各項農事業務,奠定了蔬菜直銷業務的基礎。合作社為社員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農產品市場,產銷利潤大幅增加,進而加入合作社的成員也逐漸增加;人員、資金、土地、設備的增加,使得合作社的規模效益逐漸顯現。看看他們的成長:

1991年,合作社建立第一包裝處理場,1995年建立第二包裝處理場。

1996年底,果蔬銷售數量達18355噸,銷售額 45713萬元新臺幣。

1998年底,社員規模增加到211人, 股金總額328萬新臺幣,社員個人經營的耕地159 公頃。

1999年建立低溫農產品物流中心。2002年建立生鮮蔬菜切割場,2004年建立農產品展售中心。

2010年,擁有社員259戶,耕地190公頃,年銷售額約2億元人民幣。畝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戶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015年8月,有內地同行到漢光果菜運銷合作社考察,社員戶數266戶,耕地面積190公頃,非社員866戶,下設產銷班4個。

2018年,擁有263戶社員農戶和800多非社員農戶,生產、加工、檢驗、儲運、銷售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設備齊全,年產銷達15億新臺幣!主要從事蔬菜、青果、稻米、水產、畜產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運銷。該社注重直銷業務開發,取得了良好收效,直接供應軍隊、學校、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等單位客戶,已成為臺灣直銷業務為主的果菜合作社代表,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典型經驗。

二、發展奧祕:乘風而起,緊跟食品安全和市場大勢,做好菜

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前後,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與此相對應的是,臺灣在農業發展上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農業資源流出,農業發展相對萎縮,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老化,農地閒置嚴重.......這其中,表現最嚴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源自環境汙染和農田汙染嚴重。據調查,臺灣土壤汙染以銅、鎳、鋅、錳、砷等較為嚴重。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市場上不合格農產品的比例一度高達30%以上。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問題嚴重,農產品無毒化一度成為全社會的呼聲。“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具有了廣闊競爭力。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漢光積極把握這一大趨勢,全力打造高品質的蔬菜,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1、生產“有履歷的蔬菜”

生產“有履歷的蔬菜”是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蔬生產合作社最大的亮點。合作社設有產銷履歷管控中心,所有社員和幾千畝蔬菜生產的全過程都由管控中心一一記錄在電腦裡,銷售的產品都會貼上像身份證一樣的“履歷標籤”。他們生產的所有蔬菜都配有產銷履歷標識,即通常所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在電腦上設定“病蟲害防治處方籤”,由調配室配藥配送到農戶,同時審核安全採收期,農戶按“處方”進行生產,這一全套過程在履歷管控中心的電腦上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一整套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此外,他們還推動“環保蔬菜三減一省計劃”,即減水、減肥、較藥,採用“天羅地網”(上搭網棚、下蓋薄膜以減少蟲害)兩階段圍堵栽培及箱形栽培,葉菜類完全不使用農藥,大宗蔬菜農藥可減量約80%。生產階段,所需要的肥料均使用由合作社自行研發的純有機肥料,使用阻隔或天然植物萃取液等方法實施病蟲害防治。他們以“安全、追溯、方便、即食”為今後發展目標,推出“健康三好菜”,即“e化時代”(指通過電腦能馬上查到蔬菜生產記錄:通過一個可追溯的二維碼,可以在網絡上看他怎麼栽培、怎麼種植、怎麼用藥。)、“便利時代”(指生鮮採摘的蔬菜可以馬上烹飪吃)和“輕食時代”(指對人身體有益健康的蔬菜,可以便利食用)。由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漢光蔬菜身價倍增,名聲遠揚,產銷兩旺,效益倍增。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採用先進技術保駕,保障純有機蔬菜的專業化、模式化生產

具體做法是,合作社根據任務編制組成管理中心,以專業化、模式化進行生產,確保品質安全:

產前種苗培育和土壤準備階段,種苗由種苗培育中心自動化培育,以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提高土壤利用率及品質安全;

生產階段,合作社聘請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生產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生產的技術含量。

3、組織架構+信息系統+現代化設備一條龍保障,實現對品質的系統化管控:品質就是品牌。

合作社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合作社農業產銷分工標準化,分為生產、檢驗、廠務、業務、資訊、行銷等部門。生產部負責組織農民把產品按照要求生產出來,檢驗部負責化驗農藥殘留確保質量安全,廠務部負責進貨驗收、清洗、預冷、分級、包裝、加工、出貨,業務部負責包裝規格、報價、處理訂單、投訴處理等,行銷部負責市場開拓、促銷宣傳、包裝設計等,資訊部負責整合內部資料,將各種農業生產記錄上報政府資訊平臺。

合作社通過自主研發的漢光自有云端ERP系統對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嚴格管理。雖然產品由各農戶自行生產,但是產品標準卻是統一的,並且建立了嚴格的產品溯源機制,因而產品品質是有保障的,為銷售打下良好基礎。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漢光還投資興建了冷藏、運輸、果菜種苗生產線以及信息網絡等一整套的現代化設備。(當然,這裡頭也有政府的補貼和支持。由於漢光合作社的業務計劃符合當局的發展戰略重點計劃,其主要設備投資基本由政府無償提供。此外,在建立合作社的品 牌中,當局也給予了補貼。)

如前面第一點所說,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管理導入電腦化,農民從加入合作社到產品銷售出去,完全實行電腦化控制。電腦把生產指令下達給農民,農民按照規範的操作流程育種、栽培、施肥、噴藥、採摘。每個流程都進入電腦記載,一旦有違規操作的,電腦將拒絕記錄載入,產品就無法進入流通環節。

總結:迴歸農產品本源,做好菜、做放心菜。不僅讓民眾吃得飽,而且讓民眾吃得好。難怪漢光合作社的有機食品、無公害蔬菜,在臺灣乃至國際市場均有很強的競爭力!

二、好菜好人種:高度重視社員服務,帶動社員一起成長。

好的農產品是高素質的農民做出來的。漢光合作社全部實行計劃性生產,有專人負責市場營銷,統一銷售,消除了種地農民的後顧之憂。合作社和社員的經濟效益都很好。合作社經營以誠信為本,嚴格執行定量分級包裝共同運銷,在產供銷各個環節服務社員,保證質量,在市場建立良好信譽;社員也具有高度向心力及認同感,不受菜販高價誘惑,使合作農場蔬菜供應量穩定充足,農場業務因此蒸蒸日上。

對社員的服務項目主要是以下方 面:銷售產品,建立品牌;提供市場行情及產 銷信息;供給農藥、肥料及紙箱;檢驗蔬果的農藥殘量;指導安全用藥及改善生產技術。 除了直接的業務服務外,漢光合作社還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請有關專家傳授 生產新技術、營銷新理念,提高社員素質。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社員培訓不遺餘力。合作社的主要發展目標就是將其所有社員培養成積極向上、共享工作與生活樂趣的新時代農民。漢光合作社規定每年拿出利潤的10—15%用於社員的培訓開發,定期不定期邀請島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家為合作社成員舉辦新技能、新方法、新產品、新知識等各類講座。合作社不僅僅是生產、加工、運銷、利潤分配的中心,更成為共享成長與發展的組織。合作社不斷地將普通的社員轉化為既具有傳統的勤勞美德、又具有新觀念、新技術、新方法和創新能力的新型農民。隨著時間的推移,合作社的行為也使當地的鄉風不斷得到改良。

三、新型生產運營模式,加上營銷創新,大大提高自產農產品的盈利水平。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始終貫徹的經營理念是:“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以科技提升農民的競爭力,以信息強化社員產銷利益,以品牌建立良好的合作社形象,持續教育開發合作社成員,讓所有成員享受工作、生活與發展的樂趣。”在此理念指導下,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營銷的各個環節實現低成本、高質量和信息化,持續開發與提高社員素質,高素質的社員又極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的整體市場應變能力、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

漢光以農業合作社為載體,臺灣的精緻農業發展,徹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理念,不再是以產定銷:生產什麼就賣什麼,而是以銷定產:市場需要什麼,合作社就生產什麼。根據市場需求、不同季節的蔬菜產量不同,安排相應的生產規模。以免盲目生產導致銷路不暢,最終被市場淘汰。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與此同時,運銷創新持續不斷。

首先是根據不同的渠道和不同銷售需求,進行不同的分揀分級和加工,然後是包裝。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二是拓寬運銷通路,發展住宅機關團體配送銷售業務,採用會員制及有限責任制的行銷方式,將新鮮蔬菜通過調配,直接配送的會員家中,讓消費者即使不出門,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新鮮純有機農產品。

三是產銷透明化,信息普及化。通過舉辦“與消費者有約”的產地參訪活動,讓消費者實地瞭解並體會整個蔬菜生產作業流程,拉近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形成良好口碑。

還通過舉辦產品展售宣傳活動,詳細介紹蔬菜的栽培方式、品種特色、食用方式、營養價值、保健作用等,讓消費者更清楚地瞭解蔬菜的各項信息,瞭解產品的有機、營養性、保健性和視頻安全性,增強消費動機與購買行為,大大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1990年起漢光合作社開始辦理蔬菜直供,直接向政府部門,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銷售果蔬產品,如直接供應龍崗軍隊副食基地的業務、直接供應大型批發倉儲企業萬客隆的業務等,還配合當地政府政策辦理各項農事業務,奠定了蔬菜直銷業務的基礎。合作社為社員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農產品市場,產銷利潤大幅增加,進而加入合作社的成員也逐漸增加;人員、資金、土地、設備的增加,使得合作社的規模效益逐漸顯現。看看他們的成長:

1991年,合作社建立第一包裝處理場,1995年建立第二包裝處理場。

1996年底,果蔬銷售數量達18355噸,銷售額 45713萬元新臺幣。

1998年底,社員規模增加到211人, 股金總額328萬新臺幣,社員個人經營的耕地159 公頃。

1999年建立低溫農產品物流中心。2002年建立生鮮蔬菜切割場,2004年建立農產品展售中心。

2010年,擁有社員259戶,耕地190公頃,年銷售額約2億元人民幣。畝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戶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015年8月,有內地同行到漢光果菜運銷合作社考察,社員戶數266戶,耕地面積190公頃,非社員866戶,下設產銷班4個。

2018年,擁有263戶社員農戶和800多非社員農戶,生產、加工、檢驗、儲運、銷售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設備齊全,年產銷達15億新臺幣!主要從事蔬菜、青果、稻米、水產、畜產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運銷。該社注重直銷業務開發,取得了良好收效,直接供應軍隊、學校、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等單位客戶,已成為臺灣直銷業務為主的果菜合作社代表,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典型經驗。

二、發展奧祕:乘風而起,緊跟食品安全和市場大勢,做好菜

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前後,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與此相對應的是,臺灣在農業發展上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農業資源流出,農業發展相對萎縮,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老化,農地閒置嚴重.......這其中,表現最嚴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源自環境汙染和農田汙染嚴重。據調查,臺灣土壤汙染以銅、鎳、鋅、錳、砷等較為嚴重。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市場上不合格農產品的比例一度高達30%以上。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問題嚴重,農產品無毒化一度成為全社會的呼聲。“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具有了廣闊競爭力。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漢光積極把握這一大趨勢,全力打造高品質的蔬菜,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1、生產“有履歷的蔬菜”

生產“有履歷的蔬菜”是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蔬生產合作社最大的亮點。合作社設有產銷履歷管控中心,所有社員和幾千畝蔬菜生產的全過程都由管控中心一一記錄在電腦裡,銷售的產品都會貼上像身份證一樣的“履歷標籤”。他們生產的所有蔬菜都配有產銷履歷標識,即通常所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在電腦上設定“病蟲害防治處方籤”,由調配室配藥配送到農戶,同時審核安全採收期,農戶按“處方”進行生產,這一全套過程在履歷管控中心的電腦上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一整套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此外,他們還推動“環保蔬菜三減一省計劃”,即減水、減肥、較藥,採用“天羅地網”(上搭網棚、下蓋薄膜以減少蟲害)兩階段圍堵栽培及箱形栽培,葉菜類完全不使用農藥,大宗蔬菜農藥可減量約80%。生產階段,所需要的肥料均使用由合作社自行研發的純有機肥料,使用阻隔或天然植物萃取液等方法實施病蟲害防治。他們以“安全、追溯、方便、即食”為今後發展目標,推出“健康三好菜”,即“e化時代”(指通過電腦能馬上查到蔬菜生產記錄:通過一個可追溯的二維碼,可以在網絡上看他怎麼栽培、怎麼種植、怎麼用藥。)、“便利時代”(指生鮮採摘的蔬菜可以馬上烹飪吃)和“輕食時代”(指對人身體有益健康的蔬菜,可以便利食用)。由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漢光蔬菜身價倍增,名聲遠揚,產銷兩旺,效益倍增。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採用先進技術保駕,保障純有機蔬菜的專業化、模式化生產

具體做法是,合作社根據任務編制組成管理中心,以專業化、模式化進行生產,確保品質安全:

產前種苗培育和土壤準備階段,種苗由種苗培育中心自動化培育,以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提高土壤利用率及品質安全;

生產階段,合作社聘請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生產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生產的技術含量。

3、組織架構+信息系統+現代化設備一條龍保障,實現對品質的系統化管控:品質就是品牌。

合作社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合作社農業產銷分工標準化,分為生產、檢驗、廠務、業務、資訊、行銷等部門。生產部負責組織農民把產品按照要求生產出來,檢驗部負責化驗農藥殘留確保質量安全,廠務部負責進貨驗收、清洗、預冷、分級、包裝、加工、出貨,業務部負責包裝規格、報價、處理訂單、投訴處理等,行銷部負責市場開拓、促銷宣傳、包裝設計等,資訊部負責整合內部資料,將各種農業生產記錄上報政府資訊平臺。

合作社通過自主研發的漢光自有云端ERP系統對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嚴格管理。雖然產品由各農戶自行生產,但是產品標準卻是統一的,並且建立了嚴格的產品溯源機制,因而產品品質是有保障的,為銷售打下良好基礎。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漢光還投資興建了冷藏、運輸、果菜種苗生產線以及信息網絡等一整套的現代化設備。(當然,這裡頭也有政府的補貼和支持。由於漢光合作社的業務計劃符合當局的發展戰略重點計劃,其主要設備投資基本由政府無償提供。此外,在建立合作社的品 牌中,當局也給予了補貼。)

如前面第一點所說,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管理導入電腦化,農民從加入合作社到產品銷售出去,完全實行電腦化控制。電腦把生產指令下達給農民,農民按照規範的操作流程育種、栽培、施肥、噴藥、採摘。每個流程都進入電腦記載,一旦有違規操作的,電腦將拒絕記錄載入,產品就無法進入流通環節。

總結:迴歸農產品本源,做好菜、做放心菜。不僅讓民眾吃得飽,而且讓民眾吃得好。難怪漢光合作社的有機食品、無公害蔬菜,在臺灣乃至國際市場均有很強的競爭力!

二、好菜好人種:高度重視社員服務,帶動社員一起成長。

好的農產品是高素質的農民做出來的。漢光合作社全部實行計劃性生產,有專人負責市場營銷,統一銷售,消除了種地農民的後顧之憂。合作社和社員的經濟效益都很好。合作社經營以誠信為本,嚴格執行定量分級包裝共同運銷,在產供銷各個環節服務社員,保證質量,在市場建立良好信譽;社員也具有高度向心力及認同感,不受菜販高價誘惑,使合作農場蔬菜供應量穩定充足,農場業務因此蒸蒸日上。

對社員的服務項目主要是以下方 面:銷售產品,建立品牌;提供市場行情及產 銷信息;供給農藥、肥料及紙箱;檢驗蔬果的農藥殘量;指導安全用藥及改善生產技術。 除了直接的業務服務外,漢光合作社還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請有關專家傳授 生產新技術、營銷新理念,提高社員素質。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社員培訓不遺餘力。合作社的主要發展目標就是將其所有社員培養成積極向上、共享工作與生活樂趣的新時代農民。漢光合作社規定每年拿出利潤的10—15%用於社員的培訓開發,定期不定期邀請島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家為合作社成員舉辦新技能、新方法、新產品、新知識等各類講座。合作社不僅僅是生產、加工、運銷、利潤分配的中心,更成為共享成長與發展的組織。合作社不斷地將普通的社員轉化為既具有傳統的勤勞美德、又具有新觀念、新技術、新方法和創新能力的新型農民。隨著時間的推移,合作社的行為也使當地的鄉風不斷得到改良。

三、新型生產運營模式,加上營銷創新,大大提高自產農產品的盈利水平。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始終貫徹的經營理念是:“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以科技提升農民的競爭力,以信息強化社員產銷利益,以品牌建立良好的合作社形象,持續教育開發合作社成員,讓所有成員享受工作、生活與發展的樂趣。”在此理念指導下,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營銷的各個環節實現低成本、高質量和信息化,持續開發與提高社員素質,高素質的社員又極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的整體市場應變能力、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

漢光以農業合作社為載體,臺灣的精緻農業發展,徹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理念,不再是以產定銷:生產什麼就賣什麼,而是以銷定產:市場需要什麼,合作社就生產什麼。根據市場需求、不同季節的蔬菜產量不同,安排相應的生產規模。以免盲目生產導致銷路不暢,最終被市場淘汰。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與此同時,運銷創新持續不斷。

首先是根據不同的渠道和不同銷售需求,進行不同的分揀分級和加工,然後是包裝。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二是拓寬運銷通路,發展住宅機關團體配送銷售業務,採用會員制及有限責任制的行銷方式,將新鮮蔬菜通過調配,直接配送的會員家中,讓消費者即使不出門,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新鮮純有機農產品。

三是產銷透明化,信息普及化。通過舉辦“與消費者有約”的產地參訪活動,讓消費者實地瞭解並體會整個蔬菜生產作業流程,拉近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形成良好口碑。

還通過舉辦產品展售宣傳活動,詳細介紹蔬菜的栽培方式、品種特色、食用方式、營養價值、保健作用等,讓消費者更清楚地瞭解蔬菜的各項信息,瞭解產品的有機、營養性、保健性和視頻安全性,增強消費動機與購買行為,大大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四是與消費者溝通,掌握消費動態,穩定和擴大消費通路,不定期與各大型綜合超市、生鮮超市、機關團體舉行產銷座談會,與消費者做好深度溝通,良性互動,藉以研究消費者心理與需求,為生產最合消費者口味的產品獲取可靠信息,並設計出對雙方均有利的銷售方式,達到雙贏。

五是與時俱進,積極擁抱信息時代,採用新行銷方式——網絡購物。藉助信息網站的設立,向消費者提供適時的果蔬信息,通過網絡訂購,使購物更方便及時。

漢光合作社計劃將今後發展重點,放在樹立合作社的品牌,加速產業升級、運銷現代化步伐,建立產銷預測信息網絡,進軍大陸和國際市場等方面。近年來,該社積極走進大陸,在湖北、江西、廣東等一系列地方投資,發展漢光農業物流園或現代農業智慧園區,謀求更好的發展。

四、帶頭人的體會

漢光合作社理事主席廖丁川說,過去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無法闖市場找訂單,也無法進行現代化大生產,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漢光合作社在種苗培育、土壤改良、肥料使用、病蟲害防治、產品標準、品牌建設等等一系列工作,是一家一戶農業生產永遠無法實現的,只有合作社才能實現。通過成立專業生產合作社,農民組織成強大聯合體,不僅內部可以進行專業化分工,通過規模經營降低成本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還可以從外面聘請能人進行專業化管理。由於行銷工作有效,漢光合作社農產品不僅通過批發市場拍賣,還直接供應量販店、超市賣場、軍隊等,能夠做到按訂單按計劃生產。

合社作雖然幫助農民把農業生產推向工業化,但合作社並不是企業化經營,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合作社的盈餘,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費用,其餘的分為公益金和公積金,用於做公益事業和按交易額返還給社員。

廖丁川分析,農業合作社與“公司+農戶”模式有本質不同:公司+農戶,公司流通環節利潤,甚至包括採購化肥、農藥、運輸農產品等環節利潤,農民只得生產環節利潤;而農業合作社則幫助農民分享生產與流通所有環節的利潤。

【農學谷點評】漢光成功的祕訣是迴歸農產品本源,做好菜、賣好菜。在國內,目前全社會都很關心食品安全。對新農人來講,食品安全是風險,也是機會!食品安全,有賴於我們新農人、家庭農場、合作社等一個個市場主體的自覺行動。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和經驗,對於人文相近、條件類似的大陸新農人,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


新農人做農業如何轉型升級?怎麼向臺灣學習,怎麼做出好的受市場歡迎的高價值農業?一大批臺灣新農人、農業投資商看好大陸的資源、廣闊的市場,有非常高的熱情和意願將資本和農業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帶到大陸來。6月20日-22日,北京《精品農業打造之法:精品農業特訓營》上,將有親歷臺灣精品農業(精緻農業)發展,並在大陸從事農業數十年的的兩位資深過來人,綠時代(天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馬來西亞農業部蔬菜公會顧問,專注國內四北區域農業20年的臺灣資深農業專家樑維海(自稱“臺老農”)、以及國內標杆企業天津聚心園高管的資深臺灣人陳新發,以瞭解大陸農業的臺灣人的視角,和大家分享:

❶精品農業的認知、思路和實操

❷臺灣精品農業的發展經驗

❸精品農業技術案例,等等。

"

都說農業難做,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實力很強: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

都說農業不掙錢,9年前,這家臺灣農業合作社的每畝耕地,平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每家農戶平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成立三十年,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生產上走在了業界前列: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是臺灣第一個通過多樣蔬果產銷履歷認證的生產單位,其生產的精緻果蔬銷往世界5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臺灣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典範。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從舉步維艱到舉世聞名,臺灣漢光合作社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同文同種,環境類似,臺灣漢光的發展經驗,值得大陸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和新農人借鑑。

一、發展歷程:從農貿市場轉向直銷,是關鍵一步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地處臺灣蔬菜主要產區的雲林縣西螺鎮,成立於1989年1月7日。由懷有合作理想的現任理事主席廖丁川先生一手創辦起來的。1989年初,他聯合了周圍的50戶菜農,每人1萬股金。建立之初,合作社主要為社員辦理共同運銷, 供應果菜批發市場。

數月後發現,農貿市場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太低,無法滿足社員需要,於是,合作社轉向開發直銷業 務,以保護社員利益。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1990年起漢光合作社開始辦理蔬菜直供,直接向政府部門,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銷售果蔬產品,如直接供應龍崗軍隊副食基地的業務、直接供應大型批發倉儲企業萬客隆的業務等,還配合當地政府政策辦理各項農事業務,奠定了蔬菜直銷業務的基礎。合作社為社員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農產品市場,產銷利潤大幅增加,進而加入合作社的成員也逐漸增加;人員、資金、土地、設備的增加,使得合作社的規模效益逐漸顯現。看看他們的成長:

1991年,合作社建立第一包裝處理場,1995年建立第二包裝處理場。

1996年底,果蔬銷售數量達18355噸,銷售額 45713萬元新臺幣。

1998年底,社員規模增加到211人, 股金總額328萬新臺幣,社員個人經營的耕地159 公頃。

1999年建立低溫農產品物流中心。2002年建立生鮮蔬菜切割場,2004年建立農產品展售中心。

2010年,擁有社員259戶,耕地190公頃,年銷售額約2億元人民幣。畝均年銷售額超過6萬元人民幣,而戶均年銷售收入近80萬元人民幣。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015年8月,有內地同行到漢光果菜運銷合作社考察,社員戶數266戶,耕地面積190公頃,非社員866戶,下設產銷班4個。

2018年,擁有263戶社員農戶和800多非社員農戶,生產、加工、檢驗、儲運、銷售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設備齊全,年產銷達15億新臺幣!主要從事蔬菜、青果、稻米、水產、畜產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運銷。該社注重直銷業務開發,取得了良好收效,直接供應軍隊、學校、大型批發倉庫、生鮮超市等單位客戶,已成為臺灣直銷業務為主的果菜合作社代表,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典型經驗。

二、發展奧祕:乘風而起,緊跟食品安全和市場大勢,做好菜

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20世紀80年代前後,富裕起來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與此相對應的是,臺灣在農業發展上遇到許多問題與困難: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農業資源流出,農業發展相對萎縮,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老化,農地閒置嚴重.......這其中,表現最嚴重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源自環境汙染和農田汙染嚴重。據調查,臺灣土壤汙染以銅、鎳、鋅、錳、砷等較為嚴重。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臺灣市場上不合格農產品的比例一度高達30%以上。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問題嚴重,農產品無毒化一度成為全社會的呼聲。“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具有了廣闊競爭力。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漢光積極把握這一大趨勢,全力打造高品質的蔬菜,以滿足時代的需求。

1、生產“有履歷的蔬菜”

生產“有履歷的蔬菜”是臺灣雲林縣漢光果蔬生產合作社最大的亮點。合作社設有產銷履歷管控中心,所有社員和幾千畝蔬菜生產的全過程都由管控中心一一記錄在電腦裡,銷售的產品都會貼上像身份證一樣的“履歷標籤”。他們生產的所有蔬菜都配有產銷履歷標識,即通常所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在電腦上設定“病蟲害防治處方籤”,由調配室配藥配送到農戶,同時審核安全採收期,農戶按“處方”進行生產,這一全套過程在履歷管控中心的電腦上記錄下來,就形成了一整套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此外,他們還推動“環保蔬菜三減一省計劃”,即減水、減肥、較藥,採用“天羅地網”(上搭網棚、下蓋薄膜以減少蟲害)兩階段圍堵栽培及箱形栽培,葉菜類完全不使用農藥,大宗蔬菜農藥可減量約80%。生產階段,所需要的肥料均使用由合作社自行研發的純有機肥料,使用阻隔或天然植物萃取液等方法實施病蟲害防治。他們以“安全、追溯、方便、即食”為今後發展目標,推出“健康三好菜”,即“e化時代”(指通過電腦能馬上查到蔬菜生產記錄:通過一個可追溯的二維碼,可以在網絡上看他怎麼栽培、怎麼種植、怎麼用藥。)、“便利時代”(指生鮮採摘的蔬菜可以馬上烹飪吃)和“輕食時代”(指對人身體有益健康的蔬菜,可以便利食用)。由於有了自己的“身份證”,漢光蔬菜身價倍增,名聲遠揚,產銷兩旺,效益倍增。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2、採用先進技術保駕,保障純有機蔬菜的專業化、模式化生產

具體做法是,合作社根據任務編制組成管理中心,以專業化、模式化進行生產,確保品質安全:

產前種苗培育和土壤準備階段,種苗由種苗培育中心自動化培育,以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提高土壤利用率及品質安全;

生產階段,合作社聘請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生產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生產的技術含量。

3、組織架構+信息系統+現代化設備一條龍保障,實現對品質的系統化管控:品質就是品牌。

合作社從組織生產、管控、採收到加工、截切、分級、包裝再到倉儲、配送、網絡營銷,實行全方位一條龍作業模式,並全部實行農業ERP管理自動化。合作社農業產銷分工標準化,分為生產、檢驗、廠務、業務、資訊、行銷等部門。生產部負責組織農民把產品按照要求生產出來,檢驗部負責化驗農藥殘留確保質量安全,廠務部負責進貨驗收、清洗、預冷、分級、包裝、加工、出貨,業務部負責包裝規格、報價、處理訂單、投訴處理等,行銷部負責市場開拓、促銷宣傳、包裝設計等,資訊部負責整合內部資料,將各種農業生產記錄上報政府資訊平臺。

合作社通過自主研發的漢光自有云端ERP系統對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嚴格管理。雖然產品由各農戶自行生產,但是產品標準卻是統一的,並且建立了嚴格的產品溯源機制,因而產品品質是有保障的,為銷售打下良好基礎。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漢光還投資興建了冷藏、運輸、果菜種苗生產線以及信息網絡等一整套的現代化設備。(當然,這裡頭也有政府的補貼和支持。由於漢光合作社的業務計劃符合當局的發展戰略重點計劃,其主要設備投資基本由政府無償提供。此外,在建立合作社的品 牌中,當局也給予了補貼。)

如前面第一點所說,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管理導入電腦化,農民從加入合作社到產品銷售出去,完全實行電腦化控制。電腦把生產指令下達給農民,農民按照規範的操作流程育種、栽培、施肥、噴藥、採摘。每個流程都進入電腦記載,一旦有違規操作的,電腦將拒絕記錄載入,產品就無法進入流通環節。

總結:迴歸農產品本源,做好菜、做放心菜。不僅讓民眾吃得飽,而且讓民眾吃得好。難怪漢光合作社的有機食品、無公害蔬菜,在臺灣乃至國際市場均有很強的競爭力!

二、好菜好人種:高度重視社員服務,帶動社員一起成長。

好的農產品是高素質的農民做出來的。漢光合作社全部實行計劃性生產,有專人負責市場營銷,統一銷售,消除了種地農民的後顧之憂。合作社和社員的經濟效益都很好。合作社經營以誠信為本,嚴格執行定量分級包裝共同運銷,在產供銷各個環節服務社員,保證質量,在市場建立良好信譽;社員也具有高度向心力及認同感,不受菜販高價誘惑,使合作農場蔬菜供應量穩定充足,農場業務因此蒸蒸日上。

對社員的服務項目主要是以下方 面:銷售產品,建立品牌;提供市場行情及產 銷信息;供給農藥、肥料及紙箱;檢驗蔬果的農藥殘量;指導安全用藥及改善生產技術。 除了直接的業務服務外,漢光合作社還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請有關專家傳授 生產新技術、營銷新理念,提高社員素質。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社員培訓不遺餘力。合作社的主要發展目標就是將其所有社員培養成積極向上、共享工作與生活樂趣的新時代農民。漢光合作社規定每年拿出利潤的10—15%用於社員的培訓開發,定期不定期邀請島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家為合作社成員舉辦新技能、新方法、新產品、新知識等各類講座。合作社不僅僅是生產、加工、運銷、利潤分配的中心,更成為共享成長與發展的組織。合作社不斷地將普通的社員轉化為既具有傳統的勤勞美德、又具有新觀念、新技術、新方法和創新能力的新型農民。隨著時間的推移,合作社的行為也使當地的鄉風不斷得到改良。

三、新型生產運營模式,加上營銷創新,大大提高自產農產品的盈利水平。

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始終貫徹的經營理念是:“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以科技提升農民的競爭力,以信息強化社員產銷利益,以品牌建立良好的合作社形象,持續教育開發合作社成員,讓所有成員享受工作、生活與發展的樂趣。”在此理念指導下,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營銷的各個環節實現低成本、高質量和信息化,持續開發與提高社員素質,高素質的社員又極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的整體市場應變能力、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

漢光以農業合作社為載體,臺灣的精緻農業發展,徹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理念,不再是以產定銷:生產什麼就賣什麼,而是以銷定產:市場需要什麼,合作社就生產什麼。根據市場需求、不同季節的蔬菜產量不同,安排相應的生產規模。以免盲目生產導致銷路不暢,最終被市場淘汰。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與此同時,運銷創新持續不斷。

首先是根據不同的渠道和不同銷售需求,進行不同的分揀分級和加工,然後是包裝。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二是拓寬運銷通路,發展住宅機關團體配送銷售業務,採用會員制及有限責任制的行銷方式,將新鮮蔬菜通過調配,直接配送的會員家中,讓消費者即使不出門,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新鮮純有機農產品。

三是產銷透明化,信息普及化。通過舉辦“與消費者有約”的產地參訪活動,讓消費者實地瞭解並體會整個蔬菜生產作業流程,拉近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形成良好口碑。

還通過舉辦產品展售宣傳活動,詳細介紹蔬菜的栽培方式、品種特色、食用方式、營養價值、保健作用等,讓消費者更清楚地瞭解蔬菜的各項信息,瞭解產品的有機、營養性、保健性和視頻安全性,增強消費動機與購買行為,大大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四是與消費者溝通,掌握消費動態,穩定和擴大消費通路,不定期與各大型綜合超市、生鮮超市、機關團體舉行產銷座談會,與消費者做好深度溝通,良性互動,藉以研究消費者心理與需求,為生產最合消費者口味的產品獲取可靠信息,並設計出對雙方均有利的銷售方式,達到雙贏。

五是與時俱進,積極擁抱信息時代,採用新行銷方式——網絡購物。藉助信息網站的設立,向消費者提供適時的果蔬信息,通過網絡訂購,使購物更方便及時。

漢光合作社計劃將今後發展重點,放在樹立合作社的品牌,加速產業升級、運銷現代化步伐,建立產銷預測信息網絡,進軍大陸和國際市場等方面。近年來,該社積極走進大陸,在湖北、江西、廣東等一系列地方投資,發展漢光農業物流園或現代農業智慧園區,謀求更好的發展。

四、帶頭人的體會

漢光合作社理事主席廖丁川說,過去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無法闖市場找訂單,也無法進行現代化大生產,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漢光合作社在種苗培育、土壤改良、肥料使用、病蟲害防治、產品標準、品牌建設等等一系列工作,是一家一戶農業生產永遠無法實現的,只有合作社才能實現。通過成立專業生產合作社,農民組織成強大聯合體,不僅內部可以進行專業化分工,通過規模經營降低成本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還可以從外面聘請能人進行專業化管理。由於行銷工作有效,漢光合作社農產品不僅通過批發市場拍賣,還直接供應量販店、超市賣場、軍隊等,能夠做到按訂單按計劃生產。

合社作雖然幫助農民把農業生產推向工業化,但合作社並不是企業化經營,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合作社的盈餘,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費用,其餘的分為公益金和公積金,用於做公益事業和按交易額返還給社員。

廖丁川分析,農業合作社與“公司+農戶”模式有本質不同:公司+農戶,公司流通環節利潤,甚至包括採購化肥、農藥、運輸農產品等環節利潤,農民只得生產環節利潤;而農業合作社則幫助農民分享生產與流通所有環節的利潤。

【農學谷點評】漢光成功的祕訣是迴歸農產品本源,做好菜、賣好菜。在國內,目前全社會都很關心食品安全。對新農人來講,食品安全是風險,也是機會!食品安全,有賴於我們新農人、家庭農場、合作社等一個個市場主體的自覺行動。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和經驗,對於人文相近、條件類似的大陸新農人,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


新農人做農業如何轉型升級?怎麼向臺灣學習,怎麼做出好的受市場歡迎的高價值農業?一大批臺灣新農人、農業投資商看好大陸的資源、廣闊的市場,有非常高的熱情和意願將資本和農業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帶到大陸來。6月20日-22日,北京《精品農業打造之法:精品農業特訓營》上,將有親歷臺灣精品農業(精緻農業)發展,並在大陸從事農業數十年的的兩位資深過來人,綠時代(天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馬來西亞農業部蔬菜公會顧問,專注國內四北區域農業20年的臺灣資深農業專家樑維海(自稱“臺老農”)、以及國內標杆企業天津聚心園高管的資深臺灣人陳新發,以瞭解大陸農業的臺灣人的視角,和大家分享:

❶精品農業的認知、思路和實操

❷臺灣精品農業的發展經驗

❸精品農業技術案例,等等。

怎麼做蔬菜有機農業?戶均收入80萬!臺灣合作社,經驗很乾很實用

6月20日-22日,北京為期三天的實戰學習,還有來自臺灣、日本、大陸3地的專家,給予同行新思路,讓你在從業的路上少走彎路。開啟精品農業打造之路!

●大棚房整治後,大棚和農田上不知道做什麼更好……

●承包了很多土地卻不知道怎麼做……

●怎麼選擇合適的農業項目,規避農場運營風險?

●怎麼樣通過農場管理和運營,做出高價值的精品農業?

●怎麼樣在選種、植保和品牌宣傳上努力,提高農產品的價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