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深山的牛耕技術:傳承了千年的農業文明

農業 三農 農村 春秋時期 漢中生活通 漢中生活通 2017-10-21

圖文:王穎

今天,我們提起耕牛,犁鏵,耕地這些詞語,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記憶和印象。甚至還有一些人親自體驗過。然而也有許多城市孩子可能聽說過,卻根本沒有見過這些東西,彷彿它們都是遙遠的原始社會的產物,與現實的文明格格不入。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目的就是要讓現在的孩子們感受和了解一下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創造出了多麼光輝燦爛的中華農耕文明。我們不是苛求孩子去複製先人走過的足跡,也不大可能區重蹈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發展的艱難道路。但是必須讓孩子們知道,這段先民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歷史,才能把這種勤勞勇敢的精神薪火相傳,代代延續,無疑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文明大國,有幾千年的農業文明歷史。中華民族紮根在這樣一個文化底蘊豐富厚重的土壤之中,汲取黃河長江的養分,從而奠定了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漢中深山的牛耕技術:傳承了千年的農業文明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社會發展歷史,由於農業生產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方面,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所以,社會上逐漸形成了“士農工商”嚴格的等級制度。農業生產的地位僅僅次於讀書人的地位。“耕讀傳家”是古代眾多官宦士子進行家庭教育的不二理想和追求。

悠久的農耕文明歷史,形成了獨特的農耕文化,農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以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內容和特徵,主體包括語言,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是中國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類型,農耕文明決定了漢族文化的特徵。

漢中深山的牛耕技術:傳承了千年的農業文明

追溯中國農耕文化起源,有“男耕女織”之說,它不僅是指早期的勞動人民的一種勞作方式,也是農耕文化形成的基礎。早在河姆渡時期,出土的穀物化石,則說明“農耕”由此(或更早)產生。

農業最早是在中原地區興起來的。中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特色耕作技術、科學發明。

漢中深山的牛耕技術:傳承了千年的農業文明

農耕歷程恰如一部厚重磅礴的歌訣從遠古吟詠而來。早在先秦時期中國民間流傳的《擊壤歌》有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就描述了鄉村閭里人們擊打土壤,歌頌太平盛世的情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反映了廣大農民的艱辛不易。中國幾千年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歷史,創造了發達持久和長盛不衰的傳統文化。在有文字記載的幾千年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雖然歷經無數次大大小小天災人禍和戰爭的考驗,中華文明仍然一直蓬勃興旺,綿延不斷。事實證明這一技術知識體系具有可持續發展特徵。

以前中原地區使用稱為耒耜的腳踏耕具,我國牛耕技術的使用,最早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是人類社會進入一定文明時代的一個標誌。

春秋戰國之交,中國進入了鐵器時代,鐵器農具的出現及牛耕技術使用。耕地就變為連續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這是耕作技術的一次重要改革。

漢中深山的牛耕技術:傳承了千年的農業文明

漢代時期的甘肅河西地區,使用牛耕技術已較為普遍。東漢時,耬播技術傳入河西,使河西成為“富甲天下”的地方。

到了唐朝,一種輕便的短曲轅犁,又稱江東犁應運而生。它最早出現於唐代後期的江東地區,它的出現是我國耕作農具成熟的標誌。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牽引的耕犁從春秋戰國才開始逐漸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

漢中深山的牛耕技術:傳承了千年的農業文明

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畜力。

建國後,家鄉農村剛剛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機械還比較少,耕牛依然是農戶的重要勞動力,牛耕還是非常普遍的。

牛耕技術從出現一直延續到現在,在中國農村延續了2000多年。應該說牛耕技術在歷史上是起過重要作用的,對中國農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尤為深刻。犁的發明和改進,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一大進步。“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做咱咋做。”表明了農活技術含量的低下和簡單。作為牛耕技術,算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有一定難度。

漢中深山的牛耕技術:傳承了千年的農業文明

如今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作為農耕時代的標誌,牛耕技術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耕牛也已經被諸多的農業機械取而代之,不再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動力。”但是,在鎮巴大部分山區,牛耕依然是農業生產的一種主要方式,無可替代。只要人類社會還存在著,農業生產就會永恆地存在和發展下去。變化的只是生產的方法和方式,不變的是根深蒂固的紮根於血液中的古樸原始的農耕文明的情結。

漢中深山的牛耕技術:傳承了千年的農業文明

也許不遠的將來,犁鏵將會被人們掛在牆上,或者只有在博物館裡展出,牛耕勞作會完全徹底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是,牛耕技術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巨大發展變化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在被農耕文明滋潤了幾千年的中華兒女心目中的作用和地位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的發展和社會的滄海桑田的變遷而改變。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說蒸汽機的發明是大英帝國的得以成為世界工廠的劃時代發明;那麼中國的牛耕技術的使用和推廣所產生的歷史和社會作用,絕對不亞於蒸汽時代的到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