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改革分叉口:農民從要活著到要活得好!

農民 農村改革 農村 三農 農地圈 農地圈 2017-09-23

一、農村發展重要,但農民的生活保障更重要!(只有活著才有發展的可能性)

上世紀80年代,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之初,農民的主要問題是吃飯問題(全國也是),因此,首要的問題是農業生產填飽肚子的問題。因此農民致富不是當時考慮的問題,所以當時的農村土地的政策設計就是農村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民。這個承包經營權,說白了就是耕種權,只能種地,不能幹別的,沒有財產屬性和金融屬性。

農村土地改革分叉口:農民從要活著到要活得好!

為了解決城裡人的吃飯問題,農民本身還是要承擔責任的,三提五統的稅費。

二、農村發展和農民的生活保障同意重要!(活著不是大問題,發展也重要)

經過十年左右的發展,全國人吃飯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鄉鎮企業的發展使得一部分農民逐步脫離農業從事勞動密集性產業。農民普遍有了致富的念頭,人活著總要有點兒追求嘛!否則跟鹹魚有毛線的區別?

但是農民有了致富的想法,身邊這些東西拿算盤一算,除了房子和老婆孩子是自己的,其他身無長物。何以致富,去鄉鎮企業上班是一個選擇,但畢竟不能所有人都去上班,農民能不能依然土地發展?是農民給政府提出的新需求。

農村土地改革分叉口:農民從要活著到要活得好!

這種情況下,部分地區嘗試農民依靠土地發展,農地轉用,鄉鎮企業,土地流轉等各種嘗試遍地開花。

三、農民保障重要,但農業發展更重要!(活著不是問題,發展更重要)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量的農民開始進城打工,但農民卻只能邁進去一隻腳,另一隻腳確依然留在農村。一個由於戶籍限制,農民在城市無法享受公共服務,二是由於經濟條件,農民進城缺乏初始資本,大部分農民無法依靠打工收入在城市裡買房落戶。

另一方面,農民進城造成農村土地大量拋荒,農民的收入越來越不依靠土地,這使得土地作為農民的生存保障的邏輯發生了變化,即使無地農民也可以依靠打工生存,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民也可以依靠國家的託底政策保障生存不是問題。

農村土地改革分叉口:農民從要活著到要活得好!

因此發展才是農民最主要的問題,所以在農村土地改革的交叉路口,土地作為生產資料的功能被放大,土地確權,三權分置,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農房抵押,徵地改革、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有償退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魚貫推出。

希望這些措施能夠讓農民活的更好!


農地圈微信公號:農地圈,三十萬新農人聚集的社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