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情深惠民生

農民 移動互聯網 物聯網 社會 井岡山報融媒體 2017-04-19

樑生斌

4月17日,在泰和縣機關上班的小張通過“互聯網+物聯網”辦公系統完成了一次公務用車的登記和結算。“互聯網+”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公務用車曝光在大庭廣眾之下,也不斷地讓老百姓對公務用車的怨氣急劇下降。

老百姓反映路堵非常嚴重,佔道經營現象長期得不到改觀。去年初,網民“風之心”通過微信公眾號留言,得到了有關單位的重視。隨後,一場關於街道集中整治的聯合行動開始了,交警、城管等部門單位同時出現,對部分違規經營的商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路通了,街寬了,民心順了。

4月15日,在紅色革命根據地老營盤鎮,鎮機關空無一人。這些幹部幹啥去了?點開“老營盤鎮人民政府”工作群,你可以發現,各村的駐村幹部和村幹部都在利用休息時間忙工作。有的上傳了京九沿線垃圾整治的動態、有的上傳了走訪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有的上傳了開展糧食補貼落實情況的檢查場景。

隨著互聯網的推進,QQ辦公、微信辦公逐漸成為泰和鄉鎮辦公的常態,值班領導只需打開手機瞄一眼,就可以發現誰誰誰在偷懶,誰誰誰在積極推動工作。如果發現誰在規定時間內沒有上傳動態,值班領導就會對相關人員電話或微信“約談”。由於地處山區,有時駐村幹部到了網絡信息不通暢的村組,根本無法第一時間上傳即時動態,為了不“挨批”,晚上回到家裡都要到群裡去晒晒。

“以圖為證”,誰也不敢有絲毫怠慢。晒動態、比成績,“比學趕幫超”氛圍進一步濃厚,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好作風已然成型。網絡覆蓋了,民心聚攏了,民意集中了,工作落實了,發展推動了。

在扶貧濟困的路上,網絡推動更顯威力。哪裡的老弱病殘需要走訪慰問、哪裡的留守兒童需要走訪,祕書處的工作人員只需在志願者群裡吆喝一聲,推動落實的接龍就會自動跟上,直至活動結束的整個過程都會在微信群裡展示、交流推進,很多志願者都是救助微信群混了個臉熟。為了幫助貧困戶馬小平銷售土雞,泰和縣新聯會在交流群裡發出一聲吆喝,上一百隻土雞銷售一空,1萬多元現金第一時間送到了馬小平的手中,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如今,各種關注老弱病殘的微信群、QQ群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泰和縣誌願者協會、泰和縣愛心協會、泰和縣青年志願者協會等民間機構應運而生。

在農村,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區域任然存在,農產品銷售不暢、技術服務方面的享受一時半會得不到解決,成為了困擾農民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在推進“黨建+”的過程中,泰和縣結合互“聯網+”理念依靠由1399名“土專家”組建的“田教授”服務團打造了“田教授e家”信息線上線下服務平臺,為農民在信息服務、農產品生產經營管理等過程中提供“一條龍”式跟蹤服務,成為當地“黨建+”的一張名片。

一網情深系民聲,一網情深惠民生。隨著互聯網事業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有些地區網絡覆蓋的現象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老營盤鎮有些區域連手機信號都不通暢,當地的農民更別說藉助互聯網晒土產了,他們也希望能夠藉助脫貧攻堅的東風“蹭網”致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