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籠頭不能連同牛一起賣掉?很多人堅持帶回家

農民 家牛 農村 三農 民俗 泥土生香香 2018-12-02

小編小的時候出生在農村,並且一直在農村生活,直到結婚以後才在縣城買了房子定居下來。小的時候我們家裡有很多的地,最多的時候四口之家有將近十畝的耕地,由於那個時候農村的經濟比較落後,很少有人家能夠買得起像拖拉機之類的農業機械,因此大部分人家都選擇飼養耕牛,在耕種和收穫的季節,依靠耕牛來完成耕地播種等一些列的農活。

為什麼籠頭不能連同牛一起賣掉?很多人堅持帶回家

耕牛說到底也是動物,既然是動物就有壽命,一般一頭耕牛精力最充沛的時間,也就8-10年左右,因此一旦耕牛過了精力最佳的時期,幹活的時候就會力不從心,但是還有很多的農活需要用耕牛來完成,那怎麼辦呢?只能把年齡的耕牛賣掉,再買有一頭年齡小的,從小訓練,馴化好了以後又可以飼養很長一段時間。不過農村人在賣耕牛的時候有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民俗,那就是拴牛的籠頭不允許和耕牛一同賣掉,因此小的時候經常見到牽著耕牛趕集去賣的,賣完以後手裡拿著籠頭獨自回家。

為什麼籠頭不能連同牛一起賣掉?很多人堅持帶回家

禁不住好奇,我就問我的父親,什麼籠頭不能連同牛一起賣掉?籠頭又不值錢,再說了一起賣掉還節省了解籠頭的時間。見我如此好奇,父親就語重心長地講起了關於籠頭不能連同牛一起賣掉的原因,原來這其中既有避嫌的成分,又有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第一種說法,只有病死累死的耕牛在賣的時候,才不需要解籠頭。在北方農村有這樣一個習俗,只有病死牛圈或者累死地頭的耕牛,在賣的時候才不需要解籠頭,畢竟它為了這個人家出盡了力氣,用不解籠頭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它的尊敬。反過來講,如果賣完牛以後兩手空空,手裡看不見籠頭,就會被別人認為自家的牛是病死或者累死的,因此就形成了賣牛必須解籠頭的風俗,意思是告訴別人,我家的牛是因為不想繼續飼養了才賣的,不是因為病死或者累死才賣的。

為什麼籠頭不能連同牛一起賣掉?很多人堅持帶回家

第二種說法,賣牛的時候不解籠頭,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中國有一句俗語,叫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如果在賣牛的時候,不解籠頭,就正好出現了自己家的牛被別人用自己家的籠頭牽著鼻子走的現象,因此農村人認為這樣很不吉利,於是就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賣牛的時候,把籠頭解下來,牛販子沒有了籠頭,只能隨便用一根身子拴著牛的脖子,就不會出現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情況了。因此這個習俗被時代傳承了下來,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只要賣牛的時候把籠頭解下帶回來,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就不會出現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情況。

為什麼籠頭不能連同牛一起賣掉?很多人堅持帶回家

第三種說法,對六畜興旺的美好願望。農村過年的時候都要貼對聯,其中貼在牛圈豬圈裡面的對聯上面一般都寫著“六畜興旺”,這六畜是指哪六畜呢?原來六畜是指:豬、牛、羊、馬、雞、狗這六種禽畜。在農村人傳統的觀念中,家裡有六畜的人家都是能夠勤勞致富的人家,因為窮人懶人是養不起禽畜的。所以,賣完牛把籠頭解下來帶回來,代表原來養過牛,未來還會繼續養牛,家裡的六畜一樣也不少,是能夠勤勞致富的家庭。

為什麼籠頭不能連同牛一起賣掉?很多人堅持帶回家

所以你看,一個小小的籠頭,背後反映出這麼多的民俗文化。既有出於避嫌目的的,又有出於對美好生活嚮往目的。除了籠頭之外,農村在賣牛的時候,還有哪些講究?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