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扶貧的“靶向定位”

農村改革 農村 三農 農民 金融界 2017-05-20

本報記者 張宏斌

通訊員 胡玲玲

今年來,江蘇沭陽農商銀行把推進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當作光榮的使命,把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看作是頭等大事。積極探索金融扶貧的新路徑、新方法,“靶向”精準出實招,創新推出金融服務扶貧模式,受到社會廣泛讚譽。

“三進三幫”“靶向定位”精準扶

沭陽農商銀行黨委積極響中央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號召,主動承擔起了“誰來扶”的金融扶貧主體責任,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三進三幫”精準扶貧活動,廣泛開展以走進鄉村,幫助農民解決資金困難;走進農戶,幫助農民就業創業增收;走進田頭,幫助農民發展種養殖為主要內容的“三進三幫”活動。進村進組進農戶、問計問需問寒暖,由行黨委書記王昌林親自帶隊,深入悅來鎮棗林村貧困農戶家中,察民情、聽民聲,以走訪、集中座談、上門約談的方式,與村民交心談心,組織召開村組幹部會、黨員座談會。選派一名工作能力強、擅長農村群眾工作的副行長擔任聯繫村“第一書記”,與“村支兩委”對貧困戶實行“五評”,通過地毯式排查,全面摸清扶貧村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和項目資金需求,為扶貧村“瞄靶施策”,打好“持久戰”。

3.6億元助力貧困戶

為了積極調整貸款結構,全力聚焦扶貧攻堅,今年以來,沭陽農商銀行以小額扶貧貸款為載體,對原有扶貧小額貸款不能滿足生產經營需求的客戶,將扶貧貸款額度從原來的l萬元提升至2萬元,同時推出“小額信用貸款”,向信用戶發放免抵押、免擔保信用貸款,解決貧困戶融資難問題。對能夠帶動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增收脫貧的各類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養加大戶,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行大戶帶小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對能帶動貧困戶致富的大戶予以適當支持,單戶最高可貸款5萬元,帶動貧困戶創業致富。截至4月末,該行共計發放小額扶貧貸款18337戶3.6億元。

該行藉助政府部門提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對象的名冊,安排各支行專人進行調查摸底,逐一上門核查,全面瞭解掌握情況,引導符合條件的貧困農戶積極申辦,確保每一筆扶貧貸款都能投放到貧困戶手中,做到精準扶貧。此外,沭陽農商銀行則與當地政府共同開展“掛村包戶”工作,選拔了40名青年金融業務骨幹擔任金融扶貧顧問。各青年金融扶貧顧問負責與所選派村支部書記對接,常年對全縣經濟薄弱村進行幫扶,幫助貧困戶主動找項目,找信息,找出路,學技術,實現就近就業或外出務工。幫忙解決金融服務或資金問題,定期走訪對接經濟薄弱村,提升了扶貧諮詢服務的針對性。

扶貧貸款惠民生

“我廠裡的效益能有今天的紅紅火火,離不開沭陽農商銀行的貸款支持。”沭陽縣錢集鎮同軒工藝品廠負責人王慶敏感激地說。沭陽縣同軒工藝品廠是2016年創建的,主要回收農戶稻草,編制工藝品銷售,既能解決秸稈處理問題,又能有效帶動當地農戶致富。今年該廠擴大經營規模,缺少流動資金,沭陽農商銀行得知情況後,及時為其發放扶貧再貸款30萬元,執行基準利率,緩解客戶的燃眉之急,作為當地的企業,他的公司一次吸納當地留守婦女、老人等富餘勞動力50名,其中13人為貧困農戶,人均可增收3萬元,有力幫助了當地農戶脫貧致富。

客戶徐某生是沭陽縣胡集鎮樑井村人,希望通過種植蔬菜大棚實現脫貧夢想,但因為缺少資金,家庭原以種地為生,收入微薄,家屬殘疾,尚有一孩子讀書,家庭開支較大,一年收入僅夠維持生活。一家人的生活始終沒有大的起色。沭陽農商銀行了解情況後,向其發放2萬元扶貧小額貸款,並向其建議種植蔬菜大棚。在該行的支持和幫助下,目前該客戶種植兩個蔬菜大棚,已基本脫貧,客戶已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只要路子對,脫貧就有希望!”沭陽農商銀行董事長王昌林在棗林村村委會座談時說,為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沭陽農商銀行把扶貧當作第一要務來抓,在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過程中,除了金融扶貧、種植養殖、“一村一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還結合該村實際情況,實施了土地流轉扶貧、技術扶貧、互聯網扶貧等一系列措施,走出一條精準扶貧新路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