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幹部宋磊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他甘做扶貧路上一盞小小的燈'

""德州幹部宋磊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他甘做扶貧路上一盞小小的燈

9月13日,宋磊在北京全國脫貧攻堅節目錄制現場,發來照片向妻子報平安。

記者 徐付彪

“幹扶貧工作是行善積德的活兒,更是講良心的活兒,要讓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都能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講這句話的人叫宋磊,德州市臨邑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科員、黨支部書記。他以邢仙龍村為試點,探索出的“村域沉睡資源聚合經濟”發展模式,在臨邑縣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創新之路,受到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的高度評價。

9月11日,在宋磊前往北京接受“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頒獎前一天,記者在臨邑縣見到了這位精準扶貧工作的先行者。初見時,宋磊目光如炬,說話間沉穩有力。深入瞭解後記者才得知,年僅53歲便已頭髮花白的宋磊因積勞成疾,早已身患尿毒症,卻仍堅持戰鬥在扶貧第一線,痴情不改。

"德州幹部宋磊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他甘做扶貧路上一盞小小的燈

9月13日,宋磊在北京全國脫貧攻堅節目錄制現場,發來照片向妻子報平安。

記者 徐付彪

“幹扶貧工作是行善積德的活兒,更是講良心的活兒,要讓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都能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講這句話的人叫宋磊,德州市臨邑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科員、黨支部書記。他以邢仙龍村為試點,探索出的“村域沉睡資源聚合經濟”發展模式,在臨邑縣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創新之路,受到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的高度評價。

9月11日,在宋磊前往北京接受“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頒獎前一天,記者在臨邑縣見到了這位精準扶貧工作的先行者。初見時,宋磊目光如炬,說話間沉穩有力。深入瞭解後記者才得知,年僅53歲便已頭髮花白的宋磊因積勞成疾,早已身患尿毒症,卻仍堅持戰鬥在扶貧第一線,痴情不改。

德州幹部宋磊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他甘做扶貧路上一盞小小的燈

6年來,在田間地頭村民時常看到宋磊的身影。

省委書記點贊臨邑“村域沉睡資源聚合經濟”發展模式

“我跟‘三農’打了半輩子交道,離不開了。”2016年初,臨邑縣扶貧辦剛剛成立,有著“扶貧”初心的宋磊主動請纓調到這個新部門。在這之前,宋磊先後在臨邑縣林業局、開發辦、孫庵鄉、孟寺鎮、農業局工作,父母是農民,自己在農校畢業後又幹了33年農業工作,對土地、對農村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了解農村發展的癥結所在,也迫切地想改變農民貧困的現狀。

臨邑縣扶貧任務有多艱鉅?宋磊擺出了一組數據,全縣總人口54.5萬,其中農業人口42.1萬,833個行政村中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68個,2015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5300多戶、1.12萬人。窮則變,變則通,調任扶貧辦後的宋磊憑藉對農業農村的熱忱和了解,決心要走出一條不一樣的扶貧路。

2016年上半年,他利用休息時間,行程2600多公里深入村莊系統調研,摸清了村裡有什麼。“村民建新不拆舊,無人居住的宅基地過多,還有一些歸屬存在爭議的閒散土地、坑塘,看似邊邊角角,整出來那就是一大片能生錢的地。”宋磊說,當時沒有“沉睡資源”的概念,他卻像發現了農村發展的“新大陸”,“這些地整體規劃一下種上作物,讓貧困戶管起來,就是錢啊。”

但挖潛出來的土地怎麼用?種什麼能獲取最大收益?宋磊又犯了難。他查資料,跑院所,訪專家,跑到江蘇、浙江、安徽取經,在吸收借鑑大量項目運作模式的基礎上,最終決定,在被遺忘的農村邊角資源上做文章,很快,試點工作便在臨邑宿安鄉邢仙龍村和林子鎮東西張村展開。邢仙龍村和東西張村都是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2017年,兩個村開始對村內閒置院落、坑塘進行整平,共整理出閒散宅基、場院、坑塘等可利用土地資源101畝,發展核桃、梨、桃、蘋果等種植,當年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5.7萬元,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1100元。

“村裡環境亮堂了,貧困戶通過務工、參股分紅也富起來了,當年可把其他村羨慕壞了。”邢仙龍村村支部書記邢增然回憶說,在經歷了村幹部“撓頭皮”抱怨不好開展、村民不情願後,事終於幹成了。在試點村的帶動下,很快這些有效舉措在臨邑縣全面開花,2017年開始推進的65個示範村中,共整理沉睡資源4840畝,實現效益260萬元,帶動每村集體增收1.5萬元以上,貧困戶戶均增收800元以上,越來越多的貧困村通過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走上了小康路。

“邊角經濟”全面開花後,宋磊趁熱打鐵又牽頭建立了“兩庫三審”項目評審機制、“紅黃藍三級設防”返貧預警機制,幫助臨邑縣將“沉睡資源聚合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2018年4月,這些做法得到來臨邑縣調研的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的充分肯定。

"德州幹部宋磊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他甘做扶貧路上一盞小小的燈

9月13日,宋磊在北京全國脫貧攻堅節目錄制現場,發來照片向妻子報平安。

記者 徐付彪

“幹扶貧工作是行善積德的活兒,更是講良心的活兒,要讓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都能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講這句話的人叫宋磊,德州市臨邑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科員、黨支部書記。他以邢仙龍村為試點,探索出的“村域沉睡資源聚合經濟”發展模式,在臨邑縣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創新之路,受到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的高度評價。

9月11日,在宋磊前往北京接受“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頒獎前一天,記者在臨邑縣見到了這位精準扶貧工作的先行者。初見時,宋磊目光如炬,說話間沉穩有力。深入瞭解後記者才得知,年僅53歲便已頭髮花白的宋磊因積勞成疾,早已身患尿毒症,卻仍堅持戰鬥在扶貧第一線,痴情不改。

德州幹部宋磊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他甘做扶貧路上一盞小小的燈

6年來,在田間地頭村民時常看到宋磊的身影。

省委書記點贊臨邑“村域沉睡資源聚合經濟”發展模式

“我跟‘三農’打了半輩子交道,離不開了。”2016年初,臨邑縣扶貧辦剛剛成立,有著“扶貧”初心的宋磊主動請纓調到這個新部門。在這之前,宋磊先後在臨邑縣林業局、開發辦、孫庵鄉、孟寺鎮、農業局工作,父母是農民,自己在農校畢業後又幹了33年農業工作,對土地、對農村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了解農村發展的癥結所在,也迫切地想改變農民貧困的現狀。

臨邑縣扶貧任務有多艱鉅?宋磊擺出了一組數據,全縣總人口54.5萬,其中農業人口42.1萬,833個行政村中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68個,2015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5300多戶、1.12萬人。窮則變,變則通,調任扶貧辦後的宋磊憑藉對農業農村的熱忱和了解,決心要走出一條不一樣的扶貧路。

2016年上半年,他利用休息時間,行程2600多公里深入村莊系統調研,摸清了村裡有什麼。“村民建新不拆舊,無人居住的宅基地過多,還有一些歸屬存在爭議的閒散土地、坑塘,看似邊邊角角,整出來那就是一大片能生錢的地。”宋磊說,當時沒有“沉睡資源”的概念,他卻像發現了農村發展的“新大陸”,“這些地整體規劃一下種上作物,讓貧困戶管起來,就是錢啊。”

但挖潛出來的土地怎麼用?種什麼能獲取最大收益?宋磊又犯了難。他查資料,跑院所,訪專家,跑到江蘇、浙江、安徽取經,在吸收借鑑大量項目運作模式的基礎上,最終決定,在被遺忘的農村邊角資源上做文章,很快,試點工作便在臨邑宿安鄉邢仙龍村和林子鎮東西張村展開。邢仙龍村和東西張村都是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2017年,兩個村開始對村內閒置院落、坑塘進行整平,共整理出閒散宅基、場院、坑塘等可利用土地資源101畝,發展核桃、梨、桃、蘋果等種植,當年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5.7萬元,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1100元。

“村裡環境亮堂了,貧困戶通過務工、參股分紅也富起來了,當年可把其他村羨慕壞了。”邢仙龍村村支部書記邢增然回憶說,在經歷了村幹部“撓頭皮”抱怨不好開展、村民不情願後,事終於幹成了。在試點村的帶動下,很快這些有效舉措在臨邑縣全面開花,2017年開始推進的65個示範村中,共整理沉睡資源4840畝,實現效益260萬元,帶動每村集體增收1.5萬元以上,貧困戶戶均增收800元以上,越來越多的貧困村通過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走上了小康路。

“邊角經濟”全面開花後,宋磊趁熱打鐵又牽頭建立了“兩庫三審”項目評審機制、“紅黃藍三級設防”返貧預警機制,幫助臨邑縣將“沉睡資源聚合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2018年4月,這些做法得到來臨邑縣調研的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的充分肯定。

德州幹部宋磊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他甘做扶貧路上一盞小小的燈

宋磊在臨邑縣扶貧產業園瞭解葡萄種植情況

“想做一盞小小的燈,照亮一段小康的路”

要在滿是草木的地上走出一條新路,不踏破幾雙鞋可做不到。宋磊踏出了一條“喚醒沉睡資源”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新路,卻因積勞成疾,患上了尿毒症。

“以前沒見過啊,很多村民捉摸不透縣裡這是要幹啥,抗拒的態度很明顯。”回憶起在邢仙龍村設試點時候的場景,宋磊感觸說,當時,不光老百姓弄不清楚,就連村幹部也“撓頭皮”直搖頭。怎麼辦?先拿村支書邢增然“開刀”,宋磊連去邢增然家三天,講扶貧政策、講村裡現狀、講他的規劃,最終打動了邢增然。群眾工作難做,宋磊就一遍一遍的走訪,發展經濟難啃,宋磊就跟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2016年,精準識別第二輪計劃申報正在爭分奪秒的進行,帶領同事連夜理思路、找數據、趕報告的宋磊卻突發高燒,難受得打顫顫。同事緊急將他送到醫院檢查,代表腎功能主要指標之一的肌酐值達到了可怕的1000+,宋磊被診斷患上了尿毒症。醫生強烈要求他住院治療,而宋磊卻又悄悄回到了辦公室,“最關鍵時期,我不能撂挑子。”

整整六年,年逾半百的宋磊帶病一刻不停地奔跑在扶貧攻堅前線。由於常年勞累,病情不斷加重,宋磊從最初的簡單服用藥物維持病情,到後來一週做兩次血液透析,到現在一週做三次透析,宋磊只是說:“想做一盞小小的燈,照亮一段小康的路。”

"德州幹部宋磊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他甘做扶貧路上一盞小小的燈

9月13日,宋磊在北京全國脫貧攻堅節目錄制現場,發來照片向妻子報平安。

記者 徐付彪

“幹扶貧工作是行善積德的活兒,更是講良心的活兒,要讓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都能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講這句話的人叫宋磊,德州市臨邑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科員、黨支部書記。他以邢仙龍村為試點,探索出的“村域沉睡資源聚合經濟”發展模式,在臨邑縣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創新之路,受到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的高度評價。

9月11日,在宋磊前往北京接受“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頒獎前一天,記者在臨邑縣見到了這位精準扶貧工作的先行者。初見時,宋磊目光如炬,說話間沉穩有力。深入瞭解後記者才得知,年僅53歲便已頭髮花白的宋磊因積勞成疾,早已身患尿毒症,卻仍堅持戰鬥在扶貧第一線,痴情不改。

德州幹部宋磊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他甘做扶貧路上一盞小小的燈

6年來,在田間地頭村民時常看到宋磊的身影。

省委書記點贊臨邑“村域沉睡資源聚合經濟”發展模式

“我跟‘三農’打了半輩子交道,離不開了。”2016年初,臨邑縣扶貧辦剛剛成立,有著“扶貧”初心的宋磊主動請纓調到這個新部門。在這之前,宋磊先後在臨邑縣林業局、開發辦、孫庵鄉、孟寺鎮、農業局工作,父母是農民,自己在農校畢業後又幹了33年農業工作,對土地、對農村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了解農村發展的癥結所在,也迫切地想改變農民貧困的現狀。

臨邑縣扶貧任務有多艱鉅?宋磊擺出了一組數據,全縣總人口54.5萬,其中農業人口42.1萬,833個行政村中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68個,2015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5300多戶、1.12萬人。窮則變,變則通,調任扶貧辦後的宋磊憑藉對農業農村的熱忱和了解,決心要走出一條不一樣的扶貧路。

2016年上半年,他利用休息時間,行程2600多公里深入村莊系統調研,摸清了村裡有什麼。“村民建新不拆舊,無人居住的宅基地過多,還有一些歸屬存在爭議的閒散土地、坑塘,看似邊邊角角,整出來那就是一大片能生錢的地。”宋磊說,當時沒有“沉睡資源”的概念,他卻像發現了農村發展的“新大陸”,“這些地整體規劃一下種上作物,讓貧困戶管起來,就是錢啊。”

但挖潛出來的土地怎麼用?種什麼能獲取最大收益?宋磊又犯了難。他查資料,跑院所,訪專家,跑到江蘇、浙江、安徽取經,在吸收借鑑大量項目運作模式的基礎上,最終決定,在被遺忘的農村邊角資源上做文章,很快,試點工作便在臨邑宿安鄉邢仙龍村和林子鎮東西張村展開。邢仙龍村和東西張村都是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2017年,兩個村開始對村內閒置院落、坑塘進行整平,共整理出閒散宅基、場院、坑塘等可利用土地資源101畝,發展核桃、梨、桃、蘋果等種植,當年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5.7萬元,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1100元。

“村裡環境亮堂了,貧困戶通過務工、參股分紅也富起來了,當年可把其他村羨慕壞了。”邢仙龍村村支部書記邢增然回憶說,在經歷了村幹部“撓頭皮”抱怨不好開展、村民不情願後,事終於幹成了。在試點村的帶動下,很快這些有效舉措在臨邑縣全面開花,2017年開始推進的65個示範村中,共整理沉睡資源4840畝,實現效益260萬元,帶動每村集體增收1.5萬元以上,貧困戶戶均增收800元以上,越來越多的貧困村通過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走上了小康路。

“邊角經濟”全面開花後,宋磊趁熱打鐵又牽頭建立了“兩庫三審”項目評審機制、“紅黃藍三級設防”返貧預警機制,幫助臨邑縣將“沉睡資源聚合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2018年4月,這些做法得到來臨邑縣調研的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的充分肯定。

德州幹部宋磊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他甘做扶貧路上一盞小小的燈

宋磊在臨邑縣扶貧產業園瞭解葡萄種植情況

“想做一盞小小的燈,照亮一段小康的路”

要在滿是草木的地上走出一條新路,不踏破幾雙鞋可做不到。宋磊踏出了一條“喚醒沉睡資源”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新路,卻因積勞成疾,患上了尿毒症。

“以前沒見過啊,很多村民捉摸不透縣裡這是要幹啥,抗拒的態度很明顯。”回憶起在邢仙龍村設試點時候的場景,宋磊感觸說,當時,不光老百姓弄不清楚,就連村幹部也“撓頭皮”直搖頭。怎麼辦?先拿村支書邢增然“開刀”,宋磊連去邢增然家三天,講扶貧政策、講村裡現狀、講他的規劃,最終打動了邢增然。群眾工作難做,宋磊就一遍一遍的走訪,發展經濟難啃,宋磊就跟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2016年,精準識別第二輪計劃申報正在爭分奪秒的進行,帶領同事連夜理思路、找數據、趕報告的宋磊卻突發高燒,難受得打顫顫。同事緊急將他送到醫院檢查,代表腎功能主要指標之一的肌酐值達到了可怕的1000+,宋磊被診斷患上了尿毒症。醫生強烈要求他住院治療,而宋磊卻又悄悄回到了辦公室,“最關鍵時期,我不能撂挑子。”

整整六年,年逾半百的宋磊帶病一刻不停地奔跑在扶貧攻堅前線。由於常年勞累,病情不斷加重,宋磊從最初的簡單服用藥物維持病情,到後來一週做兩次血液透析,到現在一週做三次透析,宋磊只是說:“想做一盞小小的燈,照亮一段小康的路。”

德州幹部宋磊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他甘做扶貧路上一盞小小的燈

走訪貧困戶

“百姓的認可,是我最大的慰藉”

宋磊說:“百姓的認可,是我最大的慰藉。”

9月初,前楊村搞採摘節,宋磊跑過去想看看扶貧效果怎麼樣。“老宋大哥來了,最近身體好點了嗎?想你了。”剛一出現,宋磊便被村民拉著手圍了起來,說說笑笑,儼然成了村民的“知心人”。被他救助過的臨南鎮寧寺村77歲的貧困戶關大營,當得知宋磊身患重病後,眼中含著熱淚,豎起大拇指說:“這才是共產黨員!這才是人民公僕!”

“很拼,能跟比他小20幾歲的年輕人一起通宵加班,吃泡麵。”共事三年的同事衛越評價老宋大哥,扶貧路上“幾乎拼盡了全力”。共事四年的同事崔風剛說:“老宋大哥雷厲風行,哪個村有了問題,撂下電話抬腿就去。”

六年來,宋磊跑遍了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聯繫了數十家行業協會,拜訪了上百位愛心人士,募集到大批愛心資源和善款,幫助數百個貧困家庭解決了就醫、就業、就學、住房等急事、難事、煩心事。全縣376名貧困學生全部納入幫扶範圍,535戶貧困家庭完成了危房改造,156個“村級扶貧專崗”應運而生,20萬元善款充實到孝善扶貧基金,為扶貧事業嘔盡了心血。

患病後,妻子眼看著宋磊依舊一遍遍下村入戶、加班加點,妻子勸他“休息下吧”,宋磊沒有停下;在大連工作四年的女兒抱怨“您四年只來看過我兩次”,宋磊依舊沒有停下。面對一週三次腎透析,病情加重的他依然放不下自己傾注了感情的扶貧事業。他說,“我來自農村,參加工作後始終沒有離開過農民農村,以後也不會離開。”

2018年,宋磊被評為“全省扶貧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並榮記個人二等功;2019年6月,他獲評山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不久前,宋磊又獲評“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