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小土豆的“大動作”

農村改革 馬鈴薯 三農 農民 新華網山西 2017-04-12

嵐縣“壯大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有何祕訣?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上,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縣長喬雲同與會人員分享了該縣“小土豆”的“大動作”。同時,喬雲向大家發出邀請,歡迎人們去嵐縣實地考察指導,觀賞土豆花,品嚐土豆宴,投資開發馬鈴薯產業。

嵐縣小土豆的“大動作”

一開始,喬雲向大家介紹了嵐縣——

嵐縣位於山西省西北部,呂梁山北端。全縣轄4鎮8鄉1個城區居民管理委員會,167個行政村、336個自然村,總面積1512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其中農業人口15.4萬。嵐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截至2016年底,全縣共有貧困村90個,佔行政村總數的53.9%;貧困人口3.17萬,佔農業人口的20.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9元。

貧困發生率高、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鉅。馬鈴薯產業是如何成為全縣農業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產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的?喬雲介紹稱——

近年來,嵐縣立足縣情實際,緊緊抓住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機遇,將馬鈴薯產業作為全縣扶貧主導產業,以打造“全國馬鈴薯主糧化開發第一縣”“山西馬鈴薯第一縣”為目標,按照“種薯繁育擴量、基地建設提質、市場營銷創新、產業鏈條延伸”的產業發展思路和“一縣一業一龍頭、一村一品一主體”的產業扶貧思路,嵐縣先後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馬鈴薯生產示範基地縣”“一縣一業先進縣”。

嵐縣小土豆的“大動作”

2016年,嵐縣共有22個貧困村脫貧摘帽、2745戶7952人脫貧,實現了脫貧攻堅的良好開局。成績來之不易,嵐縣是如何做到的?喬雲從五個方面分享了經驗。

一說佈局——科學化佈局,規劃引領促脫貧

喬雲道:到2018年可實現馬鈴薯產業脫貧20000餘人的目標。

嵐縣堅持把馬鈴薯產業精準扶貧作為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的重要抓手,制定出臺了嵐縣馬鈴薯產業發展規劃、特色產業精準扶貧規劃。

整合資金、技術等要素資源,著力關鍵環節,注重多產業融合發展、全產業鏈循環發展、貧困戶參與精準發展,打造以馬鈴薯科技種植和文化展示為主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以馬鈴薯營銷展示和倉儲物流為主的中國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以馬鈴薯主糧化開發推廣為主的特色餐飲體驗區,以“土豆花開了”系列活動為主的生態旅遊度假區,形成“土豆種—土豆—土豆花—土豆宴”全產業鏈條。

二說組織——組織化推動,嚴格考核促脫貧

成立了嵐縣馬鈴薯產業發展領導組和特色產業扶貧工作領導組,實行“一名縣級領導主抓,一個工作班子運作,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動,一大批技術隊伍服務”的“四個一”工作機制,引導農民組建發展了115個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培育馬鈴薯經紀人500多個,帶動全縣馬鈴薯產業組織化經營。

同時,把馬鈴薯產業扶貧作為錘鍊幹部、檢驗考核幹部的主戰場,對擔當負責的幹部優先提拔重用,對不作為、不擔當的幹部問責追責,將馬鈴薯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和產業脫貧考核掛鉤,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以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最嚴格的考核獎懲,確保馬鈴薯產業真正發揮扶貧效益,為全縣脫貧摘帽做出貢獻。

嵐縣小土豆的“大動作”

三說政策——政策性扶持,惠及群眾促脫貧

喬雲道:為推動產業發展,在縣級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將馬鈴薯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列入縣財政預算,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同向發力,近四年來,累計投入資金過億元。

2016年,嵐縣投入各類資金3110萬元,重點用於種薯繁育、標準化基地建設、品牌宣傳、“三品一標”認證、科技創新、種植保險等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全縣馬鈴薯的種植面積達到了30萬畝,種植區域覆蓋了全縣所有鄉鎮和95%以上的貧困人口,馬鈴薯產業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196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近5000人靠馬鈴薯產業穩定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3426元。

2017年計劃投入5000萬元,用於基地建設、產品認證、品牌宣傳、市場營銷、馬鈴薯種植和價格保險、儲藏窖建設、土豆宴研發推廣、中央廚房等方面的扶持,對貧困戶實行特惠政策,計劃全年完成脫貧8000人。

嵐縣小土豆的“大動作”

四說發展——融合式發展,做強產業促脫貧

具體如何融合式發展?喬雲從六個方面娓娓道來——

一是抓良種繁育,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扶持馬鈴薯育種龍頭企業康農薯業有限公司建成了全省一流的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年生產脫毒原原種2000萬粒,原種1000萬斤,帶動全縣及周邊縣建設一級種薯基地4萬畝,生產一級種9600萬斤,滿足40萬畝商品薯生產用種。全縣脫毒種薯覆蓋率達90%以上,商品薯畝均增產1000餘斤。

2017年加快二期智能溫室建設,年產原原種能力要達到5000萬粒,成為山西省最大的原原種良種繁育基地,為全省提供優質種源。

二是抓基地建設,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推廣“統一規劃佈局、統一操作規程、統一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生產建檔”和“地塊有編號、生產有記錄、產品有標籤、質量有追溯”的“四有五統一”標準化種植模式,創建了1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形成了由粗放型、低端型向健康型、高端型轉變的新局面。

2017年,在繼續抓好“三品一標”基地建設的基礎上,扶持建設全程機械化、水肥一體化、全程可視化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1000畝,提升產業和產品效益。

三是抓品牌創建,增強產業發展影響力。

完成了20萬畝無公害產地、30萬噸無公害產品、3萬噸綠色產品和“嵐縣馬鈴薯”地理標誌“三品一標”認證。

發行了由閻維文演唱的《土豆花兒開》MV,在央視七臺黃金時段首映反映嵐縣農民依託土豆種植致富的電影《土豆花開了》,製作了土豆系列微電影,“產自高寒山區”的嵐縣馬鈴薯享譽三晉、走向全國。

四是抓市場營銷,凸顯產業發展效益。

扶持馬鈴薯營銷龍頭企業綠禾薯業有限公司建成了佔地20萬平方米的馬鈴薯批發市場,年可購銷馬鈴薯10萬噸,2座9000平方米的半埋恆溫薯窯,能夠貯藏成品薯3萬噸。

狠抓“訂單”生產,2016年與山西西廂國果緣商貿有限公司簽訂了10萬噸綠色馬鈴薯購銷合同,銷售額達到了1.6億元。

2017年,扶持在太原、呂梁市等地開辦嵐縣馬鈴薯直銷店,在北京設立嵐縣土豆直銷窗口,進一步開拓省內外中高端市場。

五是抓加工轉化,延伸產業發展鏈條。

扶持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宜芳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30噸/小時精澱粉和年產1000噸馬鈴薯粉條、粉絲兩條生產線,年可加工轉化馬鈴薯7萬餘噸。

組建成立了嵐縣馬鈴薯主糧化研發推廣中心、馬鈴薯主糧化推進團隊、嵐縣土豆宴研發營銷團隊,研發了108種馬鈴薯美食,申報了中國土豆美食之鄉,註冊了“土豆宴”商標。

在全國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聯盟2016年年會上,“嵐縣土豆油糕”被評為全國十大風味小吃,嵐縣土豆宴研發團隊被評為2016年馬鈴薯主食加工“十大單位”。

在2016年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金獎產品頒獎大會上,“嵐縣馬鈴薯”榮獲金獎。

六是抓開放創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探索“主導產業+旅遊+文化+互聯網”的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嵐縣“土豆花開了”旅遊文化月活動,接待遊客40餘萬人次。

成立了嵐縣電子商務協會和電商運營管理中心,藉助蘇寧易購、樂村淘等電商平臺,發展電商企業10餘個,發展農村電商體驗店198個,發展微商5000餘人,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馬鈴薯產業與旅遊、文化、餐飲、電商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

嵐縣小土豆的“大動作”

五說推進——多模式推進,健全機制促脫貧

嵐縣立足產業特色和縣域發展實際,依託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專業合作社等平臺載體,著力構建貧困戶與市場主體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形成了產企戶共嬴多種扶貧模式。2017年,該縣將如何繼續推進?喬雲分解道——

一是“基地+農戶”模式。

2016年圍繞“戶有半畝原種保優種、戶均1畝一級種保增收、人均一畝綠色薯保脫貧”的思路,精準安排馬鈴薯產業基地建設項目,落實政策補貼,提高收入,全縣800畝原種、1萬畝一級種和5萬畝綠色薯涉及農戶22898戶49308人,覆蓋貧困人口31744人,全部享受到了每畝原種2500元、一級種400元、綠色薯300元的補貼政策,靠馬鈴薯產業扶持的貧困人口中有4996人人均純收入達到3426元,實現穩定脫貧。

2017年,嵐縣重點實施3000畝原種、3萬畝一級種、500畝有機馬鈴薯、500畝新品種新技術示範、1000畝水肥一體化、全程可視化馬鈴薯標準化基地建設項目,採取“原種和一級種基地項目全部落實到建檔立卡貧困戶,其它項目向貧困戶傾斜,優先安排到2017年整村脫貧村”的辦法,使全縣2017年脫貧戶戶有1畝微型薯、人均1畝一級種保穩定脫貧,建檔立卡以來已脫貧戶戶均1畝一級種保持續增收。

二是“儲藏窖+貧困戶”模式。

制定出臺了《嵐縣2016年馬鈴薯儲藏窖建設補貼辦法》,由縣統一安排盤活扶貧資金補助建設薯窖,2016年新增薯窖面積8164.5平方米,通過貧困戶免費入窖儲存實現錯峰銷售,增加農民收入480餘萬元。

2017年,嵐縣繼續對儲藏窖建設進行補助,貧困戶通過免費儲藏馬鈴薯,錯峰銷售增加收益,直至穩定脫貧。

三是“保險+種植戶(貧困戶)”模式。

2016年縣財政投入資金20萬元,實施了馬鈴薯種植保險,全縣投保面積近5萬畝,涉及148個行政村、7950戶農戶、3180戶貧困戶,完成理賠面積7495畝,理賠金額93萬元。

2017年在繼續抓好馬鈴薯種植保險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展馬鈴薯價格指數保險試點,降低市場風險。

四是“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

由山西康農薯業有限公司提供脫毒種薯和技術服務,並與合作社簽訂“訂單”,合作社組織農戶按照規程生產,訂單生產銷售促增收。2016年3263名貧困人口靠“訂單”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090元。

此外,公司通過流轉土地和提供就業崗位幫助貧困戶增收,有37戶貧困戶流轉土地170畝,每個貧困人口人均增收900餘元,在公司打工的13名貧困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工資性收入達到了1.5萬元。

五是“農家樂+貧困戶”模式。

通過“土豆花開了”旅遊文化月活動,引導全縣發展休閒農家樂達到15個。短短2個月時間,貧困戶戶均收入達到了1.5萬元,有效推動了產業發展,大幅增加了脫貧效益。

六是“一村一品一主體”模式。

這是2017年要重點建立完善的模式,以貧困村為單元,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主要扶持對象,依託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馬鈴薯產業,促進貧困村和貧困戶增收脫貧。

到2017年10月底,貧困村基本確立“一村一品一主體”,實現“村有穩定致富產業、有帶動合作社、有帶動企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有穩定的產業脫貧項目、有1-2項產業技能”的“五有”目標。

在喬雲看來,儘管嵐縣在馬鈴薯產業扶貧方面作了一些積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脫貧攻堅要求、群眾致富期盼、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喬雲表示,該縣將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創新產業扶貧機制,做大做強做優馬鈴薯產業,促進馬鈴薯產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嵐縣小土豆的“大動作”

最後,喬雲向大家發出誠摯邀請——

我代表嵐縣18萬人民誠邀各界人士蒞臨我縣實地考察指導,觀賞我們的土豆花,品嚐我們的土豆宴,投資開發我們的馬鈴薯產業,我們將努力為大家創造一流的環境,提供一流的服務,讓大家在嵐縣放心投資、開心工作、舒心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加大“嵐縣馬鈴薯”宣傳推廣力度,提升品牌市場效應,眼下,嵐縣馬鈴薯宣傳語正在火熱徵集中!

現有初步入選的“嵐縣馬鈴薯廣告語”等你來“指點”。把你認為合適的廣告語加序號點贊,如有認為需修改的,斧正後發回嵐縣農業委員會微信公眾號“嵐縣農業”——

1.嵐縣土豆寶中寶 營養健康王中王

2.土豆是好飯 嵐縣山藥蛋

3.金豆銀豆 比不上嵐縣土豆

4.食嵐縣土豆 走健康大道

5.嵐縣土豆原生態 安全營養我信賴

6.嵐縣土豆原生態 吃出健康營養來

7.嵐縣土豆 因為綠色 所以出色

8.嵐縣土豆 綠色有機無公害 健康營養人人愛

9.嵐縣土豆 甲(鉀)天下

10.嵐縣土豆 世界主糧 中國味道 嵐縣智造

11.嵐縣土豆 糧博會金獎產品 農業部認證綠色食品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2.山西•嵐縣 中國土豆美食之鄉 中國土豆花之鄉

宣傳語要求看這裡——

1.文字高雅,簡單明瞭,方便傳播;

2.能體現嵐縣土豆的品質;

3.讀上去朗朗上口;

4.可在初步入選的廣告語上進行修改,也可自行創作。(嵐縣新聞辦供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