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力促縣域經濟跨越發展

農村改革 經濟 農村 日月山 西寧晚報社 2017-05-24

湟源力促縣域經濟跨越發展

通訊員 毛馗

十八大以來,湟源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歷次全會和省委、市委全體會議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堅守民生情懷,踐行履職為民,團結帶領全縣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大力弘揚“敢為人先、實幹善成”的小高陵精神,實幹拼搏,砥礪前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湟源縣連續三年榮獲省對縣年度考核優秀。

堅持

以壯大綜合實力為主攻

湟源縣委緊緊圍繞建成“全省農區現代畜牧業示範縣、文化旅遊名縣和湟水河上游生態建設重點縣”目標和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行縣的定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52億元,是五年前的1.5倍;實現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1.56億元,是五年前的2.17倍;實現全縣消費品零售總額7.67億元,是五年前的2.51倍;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25元,是五年前的2.3倍;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83元,同比增長20%。縣屬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6.53億元,是五年前的3.8倍。實現工業總產值31.82億元,是五年前的1.45倍;工業增加值8.3億元,年均增長13.86%。

注重農牧業循環經濟提質增效,逐步形成草業建設、飼草料加工、牲畜規模養殖、有機肥加工、農畜產品加工等農牧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全力推動丹噶爾古城、日月山景區二期等重點旅遊項目建設,成功舉辦“丹噶爾民俗文化旅遊節”“日月山國際風箏邀請賽”等大型文化體育創意活動。注重“生態優先”發展理念,堅持不懈地狠抓林業生態建設,深化環境保護和大氣汙染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3.6%,“煤改氣”、汙水處理提標擴能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農村環衛設施配備、垃圾統一清運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堅持

以破解發展瓶頸為思路

“國字號”改革創出特色,作為全國33個縣之一、全省唯一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制定出臺9項整裝性制度,盤活農民住房財產權,落實首批宅基地抵押貸款89萬元,全省宅基地改革現場會、土地增減掛鉤觀摩會先後在湟源召開,“湟源經驗”在全省予以推廣。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序推進,著力構建“1+N”模式,鐵合金和水泥產業佔比同比下降至37.6%,房地產去化週期從36個月降至24個月,企業貸款單筆擔保額度由260萬元放大到2000萬元。堅持“四條”底線不突破,樹立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找準群眾最大利益公約數,運用法治思維,結合精準扶貧統籌推進改革工作。省級生態縣創建工作進展順利,全部創建指標通過了省級驗收標準。立足縣域發展,圍繞破解發展瓶頸和難點推進改革工作,研究制定了新一輪市場主體發展倍增計劃、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大華工業園區運營管理辦法,出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規範流轉試點方案、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等,以改革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創新財政支持產業發展方式,不斷改進預算和支出方式。完成縣政府機構改革,促進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轉變,著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實現了縣域行政審批項目最少的目標。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在省內首推“4G(四季)丹城智慧湟源”項目,建成全省光網第一縣。

堅持 以民生保障為重點

湟源縣把精準扶貧作為民生領域的首要任務,落實主體責任,層層傳導壓力、靠實責任,解決了1.97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在全省首創貧困戶識別到脫貧的全程精細管理、精準發力的“311”精準扶貧新模式。把加快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作為民生領域的頭等大事,協調推進各項社會事業,著力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建設。努力擴大城鄉就業,健全完善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平臺和機制。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零負擔上學”。

全力提升城鄉居民醫療保健水平,全面推行“先住院、後結算”和“一站式”服務模式,率先在全市實現藥品“零加成”銷售,連續四年實現“鼠疫”零發生。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覆蓋面,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實現了“應保盡保”。認真落實穩控物價措施,積極開展困難群眾幫扶救助工作,城鄉低收入群體生產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1.22億元,完成315國道縣城段景觀改造、汙水處理廠二期、新城大道等27項城鎮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實施“微城建”“微綠化”和綜合整治項目,南大街鐵路道口、西小路環境整治等工程相繼完成,縣城重要區域綠化5萬平方米,對95%的老舊住宅和既有建築實施了節能改造和綜合整治,完成建設東、西路等3個片區的集中供暖工作,縣城整體形象進一步提升。

投資7.55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3平方公里,改善灌溉面積6.5萬畝,治理河道57公里,修建防洪堤77.6公里,解決了3.26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面實施全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整治試點項目,114個村2.5萬戶10.6萬人受益。加強水汙染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管理模式,建成全省首家城鄉水質檢測中心,湟水河出境斷面水質持續達到Ⅲ類以上水體要求。紮實推進三大文明創建活動,湟源縣被評為省級文明縣城。積極創造條件,整合社會資源,成立了湟源縣書畫家協會、藝興書畫院、湟源縣攝影家協會,組織拍攝製作風光片《日月山下湟源美》和新媒體電影《丹噶爾奇緣》,《丹噶爾奇緣》榮獲第三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優秀作品獎和攝影獎兩項大獎,刷新了我省微電影藝術史上又一項紀錄。

堅持 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

全面落實黨委議事規則、重大決策法定程序和政黨協商機制,在全省率先制定和實施加強鄉鎮人大、政協提案、政黨協商工作的意見。牢牢把握黨的群團工作的正確方向,認真履行黨管武裝的政治責任。

紮實推進法治湟源建設,健全風險評估報告、等級預警、責任追究和監督制約機制,全面推行“五個全覆蓋”,形成“社區網格化、鄉(鎮)服務化、治安聯防化”和“一村四警”“多村一站”社會管理新模式。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十星級”寺院創建全覆蓋,促進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行動,提煉總結出“敢為人先、實幹善成”的小高陵精神新內涵,文明創建的物質基礎和群眾思想基礎不斷夯實,群眾參與度、認可度和滿意度不斷提高。

堅持 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

湟源縣委始終突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堅持思想建設和制度治黨相結合,在落實責任上嚴要求,制度創新上做文章,激發活力上下功夫。認真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各類主題學習教育,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加強“三基”建設,健全基層黨組織書記雙向承諾、雙向述職、雙向考評制度和“四季四考核兩評議”日常考核評價新機制,推行“三三五五”鄉鎮工作法、“五必訪五必到”服務措施和村級財務“五筆會籤”、村幹部輪流坐班制度,著力推動“零距離”服務群眾。結合項目化黨建工作,打造“109線生態旅遊”黨建示範帶。創建“日月山下黨旗紅”“金法徽”等黨建品牌31個。以“互聯網+”模式,在全省率先開啟黨員高端遠程培訓新模式,對全縣科級以上幹部開展“菜單式”培訓。從嚴落實幹部選拔任用責任追究、事項報告、工作評議、履職檢查等制度措施。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持續開展作風整治專項行動,堅決防止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和“四風”問題反彈。全面加強行風建設和對重大建設項目招投標、政府採購、徵地拆遷等敏感領域和群眾反映突出問題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有效拓寬監督領域,深入促進了反腐工作。

湟源力促縣域經濟跨越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