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人口持續減少,廣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掃除障礙!

農村改革 農村 經濟 交通 廣東扶貧 2017-05-19

部署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各項工作,希望廣東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上走在前列。

落實

《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提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轉方式與調結構取得重大進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邁進創新型省份行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全面完成扶貧開發任務。

“曾經的窮山惡水,現在已變成珠三角真正的‘後花園’,不僅有綠水青山,還有金山銀山,怪不得北京來的專家學者說我們比大城市的居民生活還要幸福。”日前,來自韶關樂昌的李老伯滿面春風地到廣州看望在中山大學讀研究生的孫子,順便勸說幾個在城裡打工的侄子回家鄉發展。就在他孫子在外讀書的這幾年,韶關樂昌、仁化和南雄等幾個山區縣,依靠新建高速公路的集聚效應,在區域經濟發展不斷加速的同時,老百姓全面奔小康的步伐也陡然加快。

事實上,李老伯的感受只不過是當前廣東深入實施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針對區域發展、民生社會事業發展、扶貧開發等短板,精準聚焦突出問題,採取強有力補齊措施,為我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掃除障礙,築牢基礎。

01

實施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戰略

小康是全域人民的小康,哪一個區域都不能掉隊。近年來,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一直是廣東工作重中之重。

十八大以來,我省在深入實施珠三角地區優化發展和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戰略過程中,專門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掀起了振興發展熱潮。

加快粵東西北發展,交通不暢是最大的短板,也是必須突破的瓶頸。幾年前,省委、省政府便審時度勢,把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快速交通運輸體系作為改善粵東西北地區發展區位條件的一大抓手。通過覆蓋粵東西北的快速交通體系,重構區域經濟版圖,增強珠三角地區對粵東西北地區的輻射拉動效應,拓展廣東未來發展的新空間。

2015年底,廣東“縣縣通高速”的任務全面完成,全省67個縣全部通了高速公路。2016年底,粵東西北地區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3578公里,大大縮短了與珠三角的時空距離,從珠三角核心區域往返粵東西北地區的車程普遍縮短1小時以上,顯著改善了各地交通區位條件,優化了投資和發展環境,方便了群眾出行。

高速公路的建設不但拉動了粵東西北地區的投資,更使粵東西北交通區位得到明顯改善,投資和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珠三角向粵東西北地區的產業轉移加快推進,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不斷加速,讓區域間的合作與發展迸發出新的活力,為珠三角優化發展和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不少縣市利用高速公路的集聚效應,在臨近高速公路路段或互通立交出入口興市建鎮,推動經濟發展。

“交通大會戰”連番告捷,粵東西北的產業園區擴能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自然水到渠成。

近年來,廣東把大力推動產業轉移和產業共建、促進產業園區提質增效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另一重要抓手,而且一抓就實。僅2016年,省產業轉移園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便增長約15%,在粵東西北地區佔比達28%。與此同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和新區起步區建設也在有序推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股權基金累計完成投資放款116.9億元。

與珠三角相比,粵東西北地區的發展相對落後,光靠自己加快發展顯然力有不逮。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優化區域生產力佈局和產業鏈對接,促進經濟跨區域融合發展,推動粵東西北地區經濟振興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生態持續優化、民生明顯改善,穩步邁向全面小康。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強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對口幫扶、大力推動產業共建方面,重點推進了8個對口幫扶示範園建設。

經濟發展起來了,公共服務也必須跟上。2016年,廣東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序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新增155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9.2%、比2015年增長0.5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54.01%(公安部門統計口徑)。目前,我省已制定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編制完成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在原有7個試點基礎上,新增4個地區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同時,縣城和重點鎮建設也在加快,已啟動特色小(城)鎮培育創建工作。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紮實推進,啟動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村村通自來水、農村公路路面硬化等工程進展順利,完成2903公里山區中小河流治理。

02

全省民生類支出佔比超67%

小康是人民的小康,只有老百姓收入不斷提高,生活切實改善,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些年我省堅持民生優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持續加大財政民生投入,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據統計,2016年全省民生類支出9028.51億元,佔全部支出的67.3%,比2015年增加549億元。全省“十件民生實事”共下達撥付資金2367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11.8%。

廣東民生事業實現全面發展: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推進各類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基本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常住人口社保卡覆蓋率達93.5%,五大險種累計參保2.7億人次,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殘疾人和孤兒生活保障等底線民生保障水平進入全國前列。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全省新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8.17萬套(戶),新增發放租賃補貼7534戶,順利完成了12.08萬戶的農村危房改造。

打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組合拳”後,阻礙我省民生事業的一個個短板正在以越來越快的“加速度”補上。2016年,廣東教育體育衛生文化事業穩步發展,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創建基本完成,新創建教育強市8個、教育強縣12個,覆蓋率分別達95.2%和97.7%。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覆蓋率達到100%,公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超過99%,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95.6%和34%。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省通過啟動“衛生強省”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推行分級診療制度,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實施醫師多點執業及區域註冊制度,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中醫藥事業改革與發展步伐也在加快。在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後,我省出生人口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在社會廣泛關注的醫保問題上,目前,全省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補助標準已提高到420元/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超過45元。值得一提的是,醫保城鄉一體化改革試點正式啟動後,大病保險向困難群體傾斜,覆蓋範圍延伸至職工參保人群,已全面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此外,我省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近年來也在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紮實有效,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等健康發展。群眾體育蓬勃開展,足球改革有序推進,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實現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03

四年來近148萬人實現穩定脫貧

小康是全體人民的小康,如何讓全省貧困人口早日脫貧,並共同實現小康,這是擺在廣東面前的一道難題。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四年來,我省連續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和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堅持精準,實施“靶向療法”。

2013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部署繼續實施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並要求更加註重用發展的辦法解決貧困問題,同時出臺了《廣東省新一輪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及重點縣(市)幫扶工作實施方案》。

記者瞭解到,在新一輪“雙到”工作開展的三年中,我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到戶、因人因地施策,如期高質量完成對20.9萬貧困戶、90.6萬貧困人口、2571個相對貧困村和21個扶貧開發重點幫扶縣的幫扶任務。

2016年,省委、省政府又啟動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出的“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集全省之力,聚焦分散在14個地級以上市1.9萬個村的70.8萬相對貧困戶、176.5萬相對貧困人口,打響脫貧攻堅戰。

在“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的精準扶貧思想指導下,2016年我省57.36萬人實現穩定脫貧。“三年攻堅、兩年鞏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新時期脫貧攻堅部署實現良好開局。

精準扶貧,必須做好識別貧困人口的工作,保證扶貧資源更精確地瞄準貧困目標人群。我省把精準識別作為精準扶貧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對貧困人口實施精細化管理,對貧困戶和貧困村實行精準化幫扶,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確保脫貧攻堅工作精準到村、到戶、到人。

為夯實新時期脫貧攻堅的基礎,2016年,全省派出駐村工作隊1.2萬餘個,2277名村第一書記和駐鎮駐村工作隊員4.1萬餘人,對貧困人口較多的行政村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在對相對貧困人口的核查識別中,我省按照“兩個全覆蓋”,即逐戶核查,不漏一戶一人,逐項核查,不缺項漏項,實現整村全覆蓋和相對貧困人口信息全覆蓋。

精準識別“找真貧”,為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徵程上走在前列,奠定了堅實基礎。而確定了誰是真貧,摸清了致貧原因,下一步就要落實精準脫貧。

在新一輪“雙到”扶貧中,廣東把2571個貧困村和20.9萬戶貧困戶的幫扶任務、幫扶目標和具體要求,分配落實到省直行政事業單位、中直駐穗單位、珠三角7個經濟發達市和貧困村貧困戶所在市縣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全省國有企業、社會團體。三年間,3599個幫扶單位共派出7986名幹部駐村,定點定人定責、因人因地分類施策。

據統計,2013年至2015年,全省共投入各類幫扶資金202.95億元。至2015年底,幫扶村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9220元,比2012年增長近2.6倍,超過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9%,90.6萬人如期實現脫貧。2571個相對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2年的1.14萬元提高到10.2萬元,超過了“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或超過5萬元”的目標。同時,我省還完成了“兩不具備”移民搬遷3.8萬戶、16.8萬人。

在新時期脫貧攻堅開局之年,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因貧施策,按照精準到村、到戶、到人的要求,啟動實施各類幫扶項目5.47萬個,部分幫扶項目已初見成效,培訓貧困勞動力38萬人次,貧困人口新增就業6.1萬人。

2016年中央和省、市、縣各級財政用於我省扶貧開發的投入總計143.1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17億元,省級財政資金114.02億元,市級財政資金23.13億元,縣級財政資金4.86億元。

據統計,2013年至2016年,我省共有147.96萬人實現穩定脫貧。目前,廣東正按照“三年攻堅、兩年鞏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目標要求,紮實推進精準脫貧工作,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上走在前列。

來 自 一 線

茂名信宜:特色產業基地紮根山村帶農富

“去年日子好過多了,我在村裡的茶葉基地打工,拿到了1萬多元,還搬進了新房。”茂名信宜市金垌鎮環球村貧困村民韋旭進告訴記者,除了在基地打工外,自己在駐村工作隊幫扶下,參加了農業種植技能培訓後,還種植了2畝百香果和4畝蜜柚。

韋旭進所說的茶葉基地,便是由駐村工作隊幫扶擴建的有機茶葉產業基地。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新時期珠海市對口幫扶茂名市、陽江市共211個相對貧困村,共派出6個駐縣工作組及211名駐村工作隊長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環球村便是其中之一,由珠海市交通運輸局對口幫扶。

駐村工作隊隊長傅小華告訴記者,韋旭進一家五口人,夫妻兩人均在家務農,三個小孩分別就讀高中、初中和小學,“要實現脫貧,必須通過短中長結合的幫扶方式,一戶多策,通過務工領工資解決其日常生活問題,同時幫扶發展產業實現致富,既解燃眉之急,又有長遠幫扶規劃”。

環球村共有670戶3502人,其中核定貧困戶81戶236人,全村耕地面積1524畝、山林4200畝,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2畝,加上山林多,導致耕地碎片化分佈。

經過一個多月走村入戶摸查,幫扶工作隊共識別出貧困戶81戶236人。在制定幫扶規劃時,工作隊把目光瞄準了山地,向山林要經濟謀出路,最終選擇有機茶葉和百香果作為重點扶持產業。

工作隊發動村民組建合作社,將茶葉基地從原先的1000畝擴大到2000畝,並從中開闢200畝作為貧困戶種植示範區,交由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種植收穫,由當地龍頭企業負責收購。同時吸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茶園務工,每人每天可領取務工費用60元。

在探索“市場+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五位一體的產業扶貧開發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後,幫扶工作隊把該模式推廣到了百香果種植上。傅小華介紹,目前工作隊組織村民成立了百香果專業合作社,引進了信宜云山百香果業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向農戶提供種苗和生產技術,其中貧困戶可免費領取種苗。公司則在收穫後以保底價3元/斤收購,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將土地託管給合作社享受股份分紅。以每畝4000斤產量計算,預計可帶動農戶每畝增收約1.2萬元。

去年環球村成功流轉集中連片農田200多畝,建立百香果種植示範點,帶動在家務農建檔立卡貧困戶58戶和320戶村民種植百香果,產業扶貧變成了群眾自發性行為,變坐等扶貧為主動創業,由“要我富”變“我要富”。

“特色產業扶貧關鍵在於找準市場,根據市場需求,做好產銷對接。”傅小華表示,自己推廣茶葉、百香果、蜜柚三大產業的“底氣”,便是珠海市在對口幫扶茂名、陽江時,利用珠海市場優勢,建設農產品流通平臺,扶持陽江、茂名貧困地區特優農產品進入珠海等珠三角和港澳市場,把扶貧產業基地培育成珠海菜籃子基地。

據瞭解,2016年,珠海企業與茂名、陽江各幫扶村已達成41個合作項目,產品供應珠海市場。以特色產業扶貧為抓手,通過短—中—長產業架構齊發力,產銷無縫對接,激發貧困村民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環球村這個偏僻貧窮山村如今煥發出無窮生機。

數 說

2015年底,廣東“縣縣通高速”任務全面完成,全省67個縣全部通高速公路。2016年底,粵東西北地區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3578公里,大大縮短了與珠三角的時空距離,從珠三角核心區域往返粵東西北地區的車程普遍縮短1小時以上。

2016年,廣東新型城鎮化有序推進,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新增155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9.2%、比2015年增長0.5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54.01%。

2016年全省民生類支出9028.51億元,佔全部支出的67.3%,比2015年增加549億元。全省“十件民生實事”共下達撥付資金2367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11.8%。

2016年,廣東教育體育衛生文化事業穩步發展,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創建基本完成。新創建教育強市8個、教育強縣12個,覆蓋率分別達95.2%和97.7%。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覆蓋率達到100%,公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到99%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95.6%、34%。

2016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又啟動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聚焦分散在14個地級以上市1.9萬個村的70.8萬相對貧困戶、176.5萬相對貧困人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