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鄉村文人那些事,看看有沒有你的影子?

農村 邊城 魯迅 金庸 不蜇人的小蠍子 不蜇人的小蠍子 2017-10-07

濰坊鄉村文人那些事,看看有沒有你的影子?

濰坊的鄉村文人,都是些半吊子。沒有考出來又喜歡讀書,大家稱之為書呆子。

他們也能背,也能挑,也能扛,但是他們絕不是最能勞動的人。因為濰坊的鄉村文人,大多體質羸弱;因為常常看書的緣故,他們就長得有些清秀,有些斯文,好多還戴著副廉價的眼鏡。

濰坊的鄉村文人,不寫文章,也不求功名,所以,不會見他們的大名在報上,在雜誌上,在電視上。他們淡泊明志,求一份生活的安穩,精神的充實。

濰坊的鄉村文人,讀的書也不時尚,沒有韓寒,沒有郭敬明,沒有九把刀,沒有安妮寶貝,沒有馬爾克斯和門羅什麼的。他們讀的書,大多很“過時”,但是經典,比如魯迅的《吶喊》,郭沫若的《蔡文姬》,巴金的《家》,沈從文的《邊城》,甚至金敬邁的《歐陽海之歌》,或者是《今古傳奇》、《古文觀止》、《弟子規》等,有時還有梁羽生、金庸、古龍或陳青雲。

他們不關心莫言得不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們讀書,沒有目的,沒有選擇,見啥讀啥。通俗的,故事性強的,首選。有時是民俗文化類的書,有時就是本農曆,一樣讀得津津有味。濰坊的鄉村文人,就像山上的草,隨風長;就像坡上的樹,見光綠。

濰坊的鄉村文人也有風光的時候。比如,誰家的老人走了,請他去寫家祭。這可是狠活兒。這家祭,就相當於城裡人的悼詞,可比悼詞要求更嚴,因為要押韻合轍。

比如張大爺走了,就是我們村號稱頭號文人的李眼鏡給寫的家祭,讓全村人聽了無不落淚。

濰坊鄉村文人那些事,看看有沒有你的影子?

鄉村文人當然好酒,但他們喝的就是村裡趴腳李自釀的苞谷酒。因為人熟,他們可以直接去李趴腳家接原度酒,高達60多度,有時還能達到70度。別看這些清瘦的鄉村文人,喝這樣高度的酒,竟然不醉,如同喝山泉一般。喝得得意忘形,喝得春風桃李,喝得笑聲迴盪。

喝多了,話就多,於是從盤古王開天地講起,開始了“擺古”。

鄉村永遠有故事,而且有名有姓,有根有據,有男有女,有葷有素。

濰坊的鄉村文人們,擺故事總要有個開頭:話說當年,八大王張獻忠進四川,那個殺人呵,如割茅草……

聽多了,大家都會,只是每次聽,都有新意。因為喝了酒的鄉村文人,常把宋朝的故事講在唐代,把李白喝的酒說成啤酒,大家心裡暗笑,卻絕不打斷,或是糾正。

濰坊的鄉村文人,講得大家點頭哈腰,講得大家心醉意沉,就很滿足地搖頭晃腦。

濰坊的鄉村文人,一輩子沒有做過什麼大事,死後能剩幾本破書,子孫們都不屑意保留,於是當廢紙給賣了。

濰坊的鄉村文人,也沒有留下大名,只記得某個故事,是某某講的。

濰坊的鄉村文人,就是鄉村的書,只是現在是電子書了,他們還是二元紙木刻或石刻版,所以難以流傳。

濰坊的鄉村文人,就是鄉村的歷史,只是歷史記載得很略,他們活得更詳細,更真實。

濰坊的鄉村文人,代代不絕,是因為他們對生活沒有很大的奢望。只因有了鄉村文人,鄉村文化才得以留存,得以薪火相傳。

濰坊的鄉村文人,就是鄉村的根,沒有他們,鄉村永遠長不大。

文:鋒言鋒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