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產業佈局促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農村 經濟 投資 交通 中國青年網 2017-06-14

劉小寧

目前我省正調整優化佈局、拓寬發展空間、促進產業集聚、培植產業生態,但囿於傳統計劃體制下形成的以資源開發為導向的經濟區劃和產業佈局的影響,至今全省仍面臨著產業空間集聚不足、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產業聯繫不夠緊密、產業發展平臺質量不高等突出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以優化佈局為抓手促進區域統籌協調發展,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需要多點發力、綜合施策。

做強中心城市,帶動產業升級。強化哈爾濱都市圈核心帶動作用,用全新體制機制高標準推動哈爾濱新區建設,打造東北亞具有重要影響的現代化城市和哈長城市群核心增長極。近年來以區域中心城市作為核心增長極構建城市群網絡體系,並藉以帶動整個經濟區域的產業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成功實施沿海率先、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實現非均衡協調發展的成功範例。這意味著我省要集中有限的優質資源,重點打造產業核心增長區域,並以此為“龍頭”,輻射和帶動整個經濟區域的產業發展。從區域經濟角度來看,我省屬於典型的“單核”省份,哈爾濱的城市首位度遠遠高於省內其他城市。哈爾濱地處我省中南部,背倚全省廣大腹地,扼守全省與內地聯繫之咽喉;哈爾濱的人口占全省的1/4,GDP佔全省的35%,科技資源佔全省的70%,是我省乃至我國東北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其腹地面積超過了東北全境的60%,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哈爾濱還是東北亞區域重要的空中交通樞紐。以哈爾濱為中心向外輻射的幹線鐵路和高等級公路,像一隻巨大手掌上的五指伸向北方腹地和多個邊境口岸,並與俄羅斯境內西伯利亞大鐵路和公路網相連。為此,我省需要在產業空間佈局上,明確將哈爾濱都市圈作為全省產業項目建設的核心增長區域,提高產業發展勢能,輻射帶動全省產業升級發展。

優化城鎮佈局,促進產業集聚。作為國家的老工業基地,我省能源基地、糧食基地、林業基地分佈區域廣闊,依託農區、礦區、林區設市較多,這些城市人口按現行戶籍制度雖然計算為城鎮人口(2016年我省常駐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2%),但其所從事的職業仍然以第一產業為主,尚沒有脫離原有的生活、生產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分人並不具備城鎮人口特徵。這種“顯性城鎮化”顯然不利於二、三產業向具有發展潛力的重點城鎮集中集聚。為此,我省需要充分發揮內陸開放高地優勢,主動參與國內外產業分工,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開放式整合資源要素,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推動優勢產業向更具有發展潛力的重點城鎮集聚。在各地市選擇合適的區域中心城市作為次區域增長極給予重點支持,逐步形成支撐和帶動全省產業發展的功能多元化、結構等級化、分工合理化、發展動態化的城市群增長極網絡體系。增強齊齊哈爾、大慶、牡丹江、佳木斯等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帶動周邊城鎮產業發展。以雞西、雙鴨山、伊春、七臺河、鶴崗、綏化、北安、肇東為重點,加快發展副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功能,擴大人口規模,促進產業集中集聚發展。

拓展園區功能,吸引產業投資。多年來,我省部分產業園區只注重發展核心業務,而金融、研發、營銷、廣告等相關服務業,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這些問題導致我省產業園區作為招商引資平臺,對企業和產業項目的吸引力過小,難以聚集資金、人才、技術和產業項目,難以儘快成長為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為此,我省需要借鑑蘇州工業園區等國內先進園區不斷完善配套服務功能的成功經驗,強化產業園區的生活、商務、辦公等城市功能建設,促進教育衛生、公共交通、住房保障、融資平臺、現代物流等要素向產業園區聚集,將產業園區建設成集工業、商業、教育、娛樂休閒等多位一體的工業新城、城市新區,實現“以城興產,以產促城,產城融合”的發展目標。同時,需要探索多元化的產業園區建設運營模式,鼓勵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進行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類項目建設,積極探索合作辦園區的創新模式。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