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補助112億元 鄉村教師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農村 三農 農業 陳寶生 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農業新聞網 2017-09-13

在近日舉行的2017全國教師發展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孫堯介紹說,目前我國有1578萬名教師,在51萬所各級各類學校,承擔著2.7億名在校學生的教書育人工作。其中,鄉村教師超過300萬人。

“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的靈魂,我原來並不這麼覺得。”西南大學副校長陳時見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說。2016年年底,他曾去深度貧困地區雲南普洱市掛職擔任副市長,在與偏遠地區鄉村教師接觸交流中他深刻感受到:到了鄉村,再好的課程,再好的校舍,再好的教師待遇,都不如一個人堅守在那裡。“愛鄉、愛教、愛生的教師才是鄉村教育的靈魂!”陳時見語速急促,說起話來整個人都很激動。

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

今年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教育改革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說,由於歷史、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原因,鄉村教師短缺問題非常嚴重,突出表現就是“下不去”、“留不住”和“教不好”。近五年來,國家圍繞這三個問題出臺了政策和措施,加強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

2013年至今,中央財政核撥綜合獎補資金112億元,覆蓋22個省份的所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惠及130多萬人,最高人均月補助標準達到2000元。2015年,國家又出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這個《計劃》在我們共和國的歷史上是第一個關於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計劃,意味著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除了補助鄉村教師,國家還在有計劃地對鄉村教師進行密集地培訓。記者查閱資料發現,2015年起國培計劃調整實施範圍,集中支持中西部鄉村教師校長培訓。2015-2016年,國家共培訓鄉村教師校園長380餘萬人次。

鄉村教師發展的尷尬

今天,鄉村教師的待遇是上來了,有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普洱的鄉村老師能夠拿到5000元左右的工資。“雖然收入比以前更好,但是老師還是少,這是鄉村教育的尷尬。”陳時見話語中透著無奈。

陳時見向人民網記者回憶說,在普洱市掛職期間,他組織了很多與教師相關的大型活動,包括專項培訓,競賽和展示等形式。學校最先派來的是那些業務水平中等以下的老師,好教師全部被壓住了,因為學校發現:好老師一經展示,很快就流失了。在教師之中,好教師的機會相對更少,由此形成職業倦怠,教育質量便上不去了。提升教師業務素質本來是培訓的初衷,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是:鄉村教師素質一提升反而又加速了好教師的流失,這實在是鄉村教師發展的尷尬!”

陳時見說,一部分教師抱著離開鄉村進入城鎮學校的想法,尋找各種可能的機會。好教師的流失導致好教育的缺失,好教育的缺失導致學生的流失,學生的流失又導致教師的缺失,這成了一個循環。陳時見說,有的學校就剩下幾十個學生,按照編制只安排兩位老師,兩位老師在一個學校會產生孤獨感,缺乏發展動力,讓他們愛上這個學校也很難。經過深入思考,他建議“建立以鄉村學校為中心的鄉村社會”,使鄉村學校真正成為鄉村的靈魂,減少教師的隔離感和孤獨感。

“我小時候在農村讀書,那裡的中師生一輩子就信守鄉村學校。因為從招生一開始就給他們植入了一種信念“將來要到那裡去做老師”,這個信念伴隨著整個培養的過程。而今天的教師教育是城市學校的教師教育,並不適宜鄉村學校,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在於:本土化與專業化、主動堅守與價值融入。為此,要從招生之初就選擇樂於從事鄉村教育的學生,實施區域定向性招生、免費激勵性政策、保障性就業。

研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在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孫堯指出,教育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先導,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是教師隊伍的現代化,為此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將振興教師教育、提升教師能力素質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9月2日,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透露說,教育部門正在研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未來,教育部將科學規劃師範生培養的規模結構,確保培養與崗位需求有效銜接,制定各級各類教師培訓規劃,還將建設全國教師教育基本狀況的數據庫並監測培訓質量。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教育部會繼續貫徹落實好鄉村教師計劃,同時還要儘可能向村小和教學點傾斜,解決鄉村教師和城市教師編制問題,城鄉統一編制標準。另外,還要下功夫解決好“長不高”的問題,即從制度上解決鄉村教師評職稱等職業發展問題。做好制度安排,經過一段時間,鄉村教師短缺問題將會得到較大的緩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