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易將父母送去養老院,多想想自己做了什麼?

不要輕易將父母送去養老院,多想想自己做了什麼?

鄉村|有人說老人是孩子的負擔?養老最好送養老院!你怎麼看?

碧翰烽/文

有人認為,老了就是孩子的負擔。我覺得有這種想法就是錯誤的,就是不應該的。什麼是負擔?不能幫你了就是負擔,那幫你的時候又是什麼?如果再將父母的付出相比較,即便有點負擔,又算得了什麼?

不少老人並不是孩子的負擔,而是孩子的財富。

那些把老人視為負擔的孩子,本身就具有特別強的功利心。有利益就是寶貝,沒有利益就成了包袱。

近日,有一對老父母正為兒子的事情犯愁。他們是典型的農民工,但很溺愛兒子,一直都在為其就業、結婚等大小事宜操心,希望兒子能夠在大城市紮下根。兒子結婚時的房子、裝修,都是父母出錢在省城買的,這可是當農民工的血汗錢。添了孫子之後,他們又幫兒子帶娃,同時還負責家裡的所有生活費。

孫子漸漸大了,可以上學了。他們兩老因為身體不太好,就想回老家好好休養。這可惹得兒子、媳婦不高興了。說是娃兒沒人帶,要請保姆,就想讓父母繼續出錢,還有生活費怎麼辦?一系列的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

我就在想,這樣年邁的父母,怎麼會是你當兒當女的負擔?多少類似的啃老族,恐怕不是個小數目。他們靠父母買房買車,靠父母就業創業,靠父母持家帶娃,這難道不是巨大的財富嗎?父母一旦沒了用處,就覺得是負擔了。

再來想一想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以及為了子女的一切付出,怎麼老了就成了孩子的負擔?

別讓老人的晚年孤苦無依!

我要說的是,現在不少老人的物質生活可能有所改善,有的也並不缺錢,還能幫助子女。

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孤獨、寂寞。尤其獨生子女的老人,很難得與孩子經常相見。

國家統計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首次超過15歲以下人口。老齡化時代已經漸漸到來,並將深度影響到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養老問題顯得益發突出。

從文化因素來分析,國人還是希望居家養老,希望能與子女生活在一個地方,四世同堂曾經是多少國人的幸福圖景。有的父母為何不願意子女在外地就業?還是想方設法把子女弄到身邊來。

我曾遇到過一個記者,本來她是在上海工作,可是她父母非要她回到家鄉所在的一個地級市,通過關係找了一份傳媒的工作。父母希望女兒就在身邊,可女兒覺得家鄉沒有多少發展的機會,可能還得外出創業。

從現實因素來分析,現在城市商品房的相對狹小、封閉等特點,使得老人與子女同住一起,可能面臨不少矛盾與衝突。而不少來自農村的老人可能又不能適應城市的環境與生活方式,往往只能迴歸農村,使得城裡的子女左右為難。

不要輕易將父母送去養老院,多想想自己做了什麼?

多尊重老人的選擇,多一些情感上的付出,才是做子女的本分。

老人選擇怎樣的方式養老,很多時候取決於子女的態度與做法。

對於子女,父母一般只會講付出,很少講回報。當然也有父母比較勢利的,這或許是《都挺好》引發人們痛點的地方。

但是不能否認,大部分父母都是無私的。尤其是老了之後,生怕給子女帶來麻煩。明明希望子女回家看看,但又總說“你忙你忙”;明明身體有了毛病,也生怕麻煩子女,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檢查與治病。

有的老人不願意和子女在一起,主要擔心束縛自由,但不代表他們不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我仍然以為,大部分老人還是會選擇居家養老模式的,養老院只是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才會進行選擇,這種選擇大多是被迫的。比如子女實在因為工作沒有辦法照顧到,比如有的父母一方去世的,比如患病較重的。

不過,對於公益養老機構的發展,到了該引起重視的時候,畢竟這方面的需求也相當之大。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我國養老機構總數達14.46萬家,但仍難以滿足養老需求。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

就我的走訪來看,社區、農村公益養老應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這種養老主要提供日間照料等服務項目,晚上還是可以回家居住。

沒有什麼可以替代親情?沒有老人不希望子女陪伴?很多時候去養老院,也是不想給子女帶麻煩。老人處處為子女著想,可是作為子女,難道就只能想著自己的方便?我覺得是不公平的,即便父母有多麻煩,可是你能夠照顧多少年?當父母去世之後,才會明白,想要這樣的麻煩都沒有了。

可是人的一生,不就是一個個麻煩嗎?

不要輕易將父母送去養老院,多想想自己做了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