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宅,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農村 農民 三農 農業 光明網 2017-06-19

提起農村,你會想到什麼,坑窪不平的小路?遍地的生活垃圾?如果你的印象還停留在這些畫面上,那麼你就真的OUT了。近日,筆者有幸來到信州區沙溪鎮宋宅村,一個你去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進村,甫一下車,就被一陣撲鼻的荷香吸引,眼前大片大片、嫩綠嫩綠的荷葉在微風吹拂下展現著曼妙的身姿,彷彿婀娜多姿的少女,不遠處,一些粉紅色的荷花正在綻放。不禁讓人想起“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的詩句。設若夜晚在村子休憩,“聽取蛙聲一片”,豈不快哉!可惜我們身在城市的人,遠離鄉間,竟然想聽一片蛙聲也不能夠了。幸之乎?不幸之乎?

荷塘邊上,幾棵粗大的楓楊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底下有一四角亭,上面刻有“竹林風清”“梅亭月朗”等字樣,幾個村裡的小朋友正在亭間玩耍,樹上的鳥兒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彷彿也恨不能加入到小孩的遊戲中,可惜我沒有神來的畫筆,否則定將畫一幅“小兒嬉戲圖”,以保存這天然的美好。這些村裡的小孩也許沒有住進高樓大廈,但是他們卻享有最清新空氣,最親近的自然,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也許這是他們一生當中最親近自然的時節,因為當他們長大,遠離家鄉,或許再要親近自然就沒這麼容易了。

一條小溪繞村而過,溪水清澈見底,水草隨著水流波動。想起徐志摩的詩“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這裡雖不是康河,但是在宋宅的人心中,這條小溪與康河又有什麼分別,是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宋宅人。水,是萬物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靈氣,平生最愛有水的地方。你看那月牙泉,一彎清水引來多少遊人。

溪水潺潺,小溪之上有石橋一座,真有“小橋流水人家”之謂。溪旁是碎石鋪就的小道,上面還有一些舊瓦片,不禁佩服起宋宅人的能幹與取巧。這種石瓦是以前很多農村普遍使用的蓋瓦,現在農村基本見不到了,這些廢棄的瓦片扔了怪可惜,用來鋪路正當其用。小道蜿蜿蜒蜒,伸向遠方。

曲徑通幽處,水聲忽然變大,一個偌大的木製轉盤映入眼簾,此處地勢突然變陡,在水力的作用下,大轉盤不停地轉動,引來眾人紛紛前來拍照。據村支書介紹,這個轉盤現在主要作觀賞用,在以前它可是發揮了大作用的。原來舂米、推磨都靠它,宋宅人利用大自然的饋贈在此繁衍生息,現在農耕基本都實現了機械化,宋宅人再也用不著它舂米,卻想到了更聰明的辦法,使這裡變成了一處景觀,記載在村裡的過去,描繪著它的未來。不僅是這個轉盤,很多農具現在都派不上用場,宋宅人把這些不會再使用的農耕制具都放進了村裡的展示館,如編草鞋機等等,這些物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會覺出它的珍貴,也許有一天,它們會進入國家博物館也說不定呢。宋宅人真是有心。

新修的柏油馬路寬敞整潔,500餘年的兩株老樟樹護佑著一代又一代宋宅人。如今,村裡建起了菌菇種植基地,發展枇杷種植、蛋鴨基地等,還準備流轉土地發展花卉產業,一棟棟鄉間“別墅”蓋起來了,籃球場建起來了,生活汙水有了處理廠,門口停的小汽車也越來越多了,關鍵是停車位好多哪,羨煞城裡人吧,我看哪,宋宅人幸福的日子長又長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