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麥黃豐收時

農村 小麥 農民 農業 棧橋夜泊 2017-06-09

文:棧橋夜泊;圖:網絡

出身農村的我,雖然18歲就背起行囊光榮參軍,在青島已經生活了近30年的我,回想起農村的一切,還是那麼的倍感親切和難以忘懷……,時下,時逢芒種時節,又到了一年麥黃豐收季,不由的想起了兒時家鄉收割小麥的情景。

又到麥黃豐收時那時,常常聽老人講:“三秋不如一麥忙”。指的是:麥季的農活非常集中,“麥熟一晌”,麥子要熟的時候很快,如果熟了不快收割就會隨風灑落到地裡,造成無謂減產。小麥的休眠期也很短,熟了後,遇到下雨或連陰天,就會發芽,因此家鄉當地有“有錢難買五月旱”的諺語。麥子割下來運到場裡,脫粒後再晒,早晚晒乾入到糧倉才算豐收,有“谷收入場,麥收入倉”的說法。因此,麥收季節很忙碌,還要看天公作美,如果收割不及時,遇上連續陰雨天或冰雹,先前所有的忙碌都會化為烏有。

又到麥黃豐收時

小麥快熟時,鄉親們就開始提前做準備,先是趕集補充鐮刀、叉子、掃帚等勞動工具,然後就開始壓場……,把所有的準備工作做足,就到麥地裡轉悠,看哪塊地的麥子先熟,大體規劃出先割哪兒後割哪兒。

又到麥黃豐收時

剛剛從生產隊大集體過度到生產責任制時,農村的生產工具非常落後,收割、運輸小麥全是人工,只有脫粒環節告別了石磙子碾壓的時代。

又到麥黃豐收時收割小麥全用鐮刀,把割下的小麥有條理的放成一堆,然後用草繩或用麥秸捆綁成個幢在地裡,再用獨輪木車推到場裡垛在一起。等所有屬於自家的麥子收割完畢後,接下來就是割麥穗頭,把麥穗頭割下後剩下的麥秸都大小均勻的捆成捆,用來蓋房子蓋屋頂,或賣給紙廠做造紙原料。割下的麥穗頭晒乾後進行脫粒,脫完粒要根據風向來揚場,進一步把麥粒和麥糠隔離。最後的環節就是晒糧和入倉,趕上豔陽高照的天氣,連續兩三天就能晒好,若多雲或陰雨天,就折騰的時間更長。

又到麥黃豐收時總之,在當時農村無機械化的條件下,收小麥是一件非常艱辛的勞動,既要頂著炎炎烈日,又要遭受小麥的刺扎,那種渾身刺撓的感覺,至今回想起來還有些打怵!如果你不曾經歷過,就不會完全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讓我們都體諒農民的艱辛,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創建節約型社會盡一份社會責任吧!

又到麥黃豐收時更多精彩,請關注【棧橋夜泊】“頭條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