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

農村 王文傑 農民 三農 華商網 2017-06-14
“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

2015年重陽節期間,王益區義興村推舉出4位“鄉賢”:王文傑、趙文智、楊志行、王靈巧。王文傑說,“鄉賢更要牢記忠廉禮義,為義興村的發展貢獻力量。”如今,義興村“鄉賢館”已經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也成為銅川市更多黨員幹部學習示範的場所。

“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

記住根脈

古槐樹下立石碑 騰老宅建銅川首個“鄉賢館”

傳說北宋年間,古同官東塬上有一座義興寺,很多遠道而來到這吃齋飯的人無法及時回家,就在這裡建房、挖窯居住,後來便形成了義興村雛形。寺廟的善行義舉也教化村民要重信守義。後來又興建了關帝廟,明代儒學大師廉吏寇慎死後也葬於此,義興村人也因此傳承了這些優秀的文化基因。

“說起鄉賢館,還要從古槐樹說起。”今年70多歲的王文傑是原銅川市機關事業局退休幹部,他所說的這棵古槐樹正位於鄉賢館東面的崖畔上,約有4層樓高,4個成人環抱粗。初夏時分,這棵古槐虯枝蔓延,翠茵遮地,樹下清爽怡人。

6月4日下午,王文傑介紹,“村上開會、交流會賣東西、文藝演出、諞閒傳都在這裡。這裡留下了鄉親們美好的回憶。”王文傑退休回村後,把周邊垃圾清理乾淨,還為古槐立下一塊石碑。

去年7月,王益區區委副書記黨莉來到村上,問王文傑能不能在老宅騰出地方建一個鄉賢館,王文傑和老伴兒都非常支持這個建議。2016年8月16日,銅川市首座鄉賢館正式動工,王文傑老宅南邊的3間屋子被改造,當年10月1日正式開館接納群眾。

“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

示範表率

對自己對家人要求嚴格 才能真正感染到別人

鄉賢館裡共分為義興村史、鄉賢文化、家風家訓三大部分,其中還有義興村4位鄉賢的照片和事蹟等。

鄉賢館只有3間屋子,但每間屋子都有明確的主題。館內光線柔和,乾淨整潔肅穆,青磚鋪地,屋子中間高桌低凳,給人質樸的感覺。身處其中,會深深地感受到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的氛圍。館內一些設計和物品擺放,於細微之處彰顯了做事的法度和規矩。

鄉賢館門外的牆上掛著兩塊牌子,一塊是王文傑家訓,一塊更大一些,上寫“王益區農村廉潔教育基地”。原來,鄉賢館建成後,王益區紀委帶領黨員幹部參觀學習後,總結髮現義興村歷史上出現的彰顯忠、義、廉、禮等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基層幹部具有非常深刻、現實的教育意義,於是將這裡列為“農村廉潔教育基地”。

第二、第三展室分別放著兩張高低不同的桌子。一張是方方正正的高桌子,一張是長條矮桌子。高桌子用來商談村上事務,矮桌子用來化解鄰里家庭矛盾。“談公事就該公公正正,而鄰里矛盾、家庭糾紛要促膝商談。”4日下午,王益區區委常委、紀委書記劉戰傑介紹,“建鄉賢館就是為了讓大家記住義興村優秀的歷史,保留村上忠、義、廉、禮的優秀傳統,讓現在的人和後世人都銘記在心。”

“鄉賢的稱呼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責任和使命。”楊志行謙虛地說,“區紀委把農村廉潔教育基地設在鄉賢館,就是希望能傳承優秀文化,帶動、傳承本村好的民風民俗,也讓義興村忠義廉禮等優良傳統成為基層黨員幹部的行為準則。我們4名鄉賢都是黨員,首先要做好表率和示範,對自己對家人要求嚴格,才能真正感染到別人。”

劉戰傑介紹,“把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放在鄉賢館,就是要將黨員的忠誠教育、廉潔教育、勇於擔當教育與義興村的村魂聯繫在一起,用義興村的優秀文化積澱傳承去教育黨員幹部。從古至今,這裡的群眾信奉關公和寇慎,就是在傳承關公的‘義’、寇慎的‘廉’,義興人的‘實’。這些已經成為義興人生活中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當下教育農村幹部不可或缺的修身教材。鄉賢文化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和良好的教育示範作用。”他表示,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就是為了發揮這些優秀傳統在基層黨員幹部廉潔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自覺規範自己的言行。

“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

口碑傳揚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成了這個村的境界”

已擔任兩屆村支部書記的義興村黨支部書記趙煥奇介紹說,在“忠義”和“廉潔”的薰陶下,義興村4位鄉賢雖然都年事已高,但從來沒有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自發監督村務,熱心服務群眾,甘當義務調解員,化解鄰里、家庭矛盾。村上事務有不懂的,村幹部來這裡找他們尋求解決之道,也促進黨員幹部成長;村民之間、家庭之間,解決不了的,大小事,怨氣進來,笑容出去。鄉賢不遺餘力地支持村上的工作,讓村上黨員幹部有了前進的動力。

趙文智表示,村上幹部群眾對鄉賢的認可,在於鄉賢處理事情是否公道、鄉賢自身素質、人品是否被人認可。王文傑說:“管好自己,才能真正讓其他黨員幹部看到榜樣的力量。我們要求自己,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幹;不利於村上工作的話不說,不利於村上工作的事不做。”

6月8日上午,趙煥奇告訴華商報記者:“區紀委把農村廉潔教育基地放在我們村鄉賢館,對我們是激勵,是榮譽,更是鞭策。我們自己也時常會對著鄉賢館裡忠、義、廉、禮的古訓,要求我們自己這些黨員幹部,對黨的事業要忠誠,做幹部要廉潔,要重義守禮。”

正在對該村的古窯洞實施開發建設的國際旅居慢生活蝸牛谷項目負責人金先生表示:“村上正搞開發建設,平時工地上都沒人專門看護,但從未丟失過一磚一瓦。村子的民風民俗已經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境界。在這裡搞開發建設,我們非常滿意。”

“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鄉賢館”成為王益區紀委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

記者手記

“鄉賢”一詞始於東漢,是國家對有作為的官員,或有崇高威望、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社會賢達,去世後予以表彰的榮譽稱號,是對享有這一稱號者人生價值的肯定。在今天,重建鄉賢文化,對於農村推行創建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王益區義興村的鄉賢文化植根於鄉村社會土壤,蘊含忠、義、廉、禮的優秀傳統,以鄉賢文化推動群眾參與農村基層社會建設及管理,以鄉賢文化促進、引導黨員幹部全力以赴帶動村民謀發展。

王益區紀委把義興村作為“鄉賢文化”試點,並以此為“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基地”,正是結合了時代和基層黨員幹部教育需要,把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落腳點,融入了當地經濟發展需求,取得較好經濟和社會效應。在基層黨員幹部的廉潔教育上,王益區紀委很好地結合鄉賢文化的優秀傳承,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華商報記者 袁小鋒 文/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