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種稱呼上的習俗,你那裡還有嗎?

農村 農民 鄧等等 三農 三農視界 三農視界 2017-09-03

對長輩的稱謂,常規的稱呼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而有些農村地區還有自己獨特的叫法,比如,有的地方把父親喊作“爺”;爺爺,則喊作“大爺”。有的,把奶奶喊成“媽媽”,等等。算是各地特有的習俗。

在北方農村,對父母的稱謂都是常規的爸媽,並無特別之處,但有的農村娃,尤其是男娃,卻把親生父母,喊作“叔叔嬸嬸”,這又是為啥呢?

農村這種稱呼上的習俗,你那裡還有嗎?

原來,是當地農村,對孩子特別寶貝、非常“嬌”的一種做法。之所以如此,老農民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家中男丁單薄,特別是,幾代單傳的,故意把爸媽喊成叔叔嬸嬸,以示家中男丁興旺,藉此希望,下一代能再多添幾個兄弟。

再有說法,就是幾代單傳的家庭,有了男孩,特別寶貝,生怕養不活;還有,就是老來得子,寶貝的緊,也是生怕不好養活。所以,故意不讓孩子喊爸媽,喊叔叔嬸嬸,像是撿來的,大有粗養之意,希望孩子能夠順利成長。

農村這種稱呼上的習俗,你那裡還有嗎?

這就跟過去,農村地區,怕不好養活,特意給孩子,取個賤名,是同樣的心理。過去,農村生活條件差,孩子不好養,所以,常會給孩子取個賤名,現在,農村還有上了歲數的老農民,小名就叫“大狗”、“黃狗”或是“麥根”的···

農村一般給男孩起賤名的居多,也有的人家特別喜歡女孩,也會給女孩起個賤名。像”狗妞“啥的。老農民覺得,人小時候,不能有太多的福氣,福氣大了壓不住,反而不好養,所以,故意把名字叫得難聽一點。

農村這種稱呼上的習俗,你那裡還有嗎?

現在,農村很少起賤名了,像把父母喊作叔叔嬸嬸的,也是很少見。但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無論哪種做法,都是寄託了對孩子順利成長的,一種美好願望。

你那裡還有這種做法嗎?

歡迎關注、收藏、評論,一起分享,農村見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