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整治土地16萬畝:土地“連連看”,農民“有得賺”!

寧陽 農民 梯田 農產品 泰安 經濟 板栗 泰安日報 2019-05-22
寧陽整治土地16萬畝:土地“連連看”,農民“有得賺”!

見到周傳生的時候,他正在自己剛流轉來土地上細細查看,聽到有人喚他,才從剛栽植了栗子苗的土地裡直起腰來。經過深耕後的土地鬆軟肥沃,用手撥開表層土壤,一股潮氣就撲到手邊,周傳生雙腳踩在土上,心裡格外踏實。

寧陽縣東莊鎮屬於丘陵地貌,土地貧瘠,缺水乾旱,莊稼欠收是當地村民祖祖輩輩對於農耕生活的印象。迫於生計,周傳生曾做過新泰泉溝礦的工人,後來又去山西修建礦井,背井離鄉,一干就是十幾年。當然,這裡還有很多像周傳生一樣的農民,因為土地難以耕種選擇外出打工,本就貧瘠的土地被閒置,形成了很多小塊小塊的“荒地”。

寧陽整治土地16萬畝:土地“連連看”,農民“有得賺”!

寧陽整治土地16萬畝:土地“連連看”,農民“有得賺”!

“去年回來,發現村裡曾經貧瘠的土地被統一整治,零散的田塊被合併在一起,水利設施完善了,土壤質量提高了。以前只能種植花生、地瓜等農作物,現在能夠選擇的作物品種更多了。”周傳生難掩喜悅,正是因為看上了現在的耕種條件他才選擇回村發展,目前他已經流轉了200畝土地種植板栗並準備建廠進行深加工,實現在家門口致富。

穿過一片片整齊的土地,站在東莊鎮的田頭,最明顯的感觸就是“規整、敞亮”。放眼望去,一排排新修整的石堰在丘陵坡地上圍出了一排排平整的梯田,每一層石堰下面都留有排水溝,待雨季土壤飽水後,雨水會順著石堰縫隙經過排水溝匯聚到集水窖裡留存備用。一片一片的梯田,就如同一塊塊整齊排列的巨大海綿,有效吸收儲存水分。除此之外,該鎮還挖掘建設了14眼200米以上的深井,通過水泵一級一級地為田地提供水源保障,實現引水上山,真正解決了土地缺水的問題。

寧陽整治土地16萬畝:土地“連連看”,農民“有得賺”!

寧陽整治土地16萬畝:土地“連連看”,農民“有得賺”!

說起今夕對比,東莊鎮黨委書記劉玉華深有感觸。

“東莊鎮多山地丘陵,通過土地平整、整修石堰、修築田間路、打機井、建塘壩、引水上山等一系列工程的實施,讓這片丘陵山地變成了萬畝良田,既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土地產能,又提高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荒坡廢地徹底變了樣。”

東莊鎮的變化,源於寧陽縣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為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產能,寧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用市場化手段謀劃生態治理,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等方式,通過公開招投標,引入社會資本,先後在東莊鎮、華豐鎮等6個鄉鎮啟動了社會資本參與土地整治項目。”寧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夏利華介紹,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土地整治,不僅加快了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進度,而且有力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增加了耕地佔補平衡指標,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土地整治不僅改變了農民的生產方式,也從根本上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方式。走進寧陽縣堽城鎮大張村,寬闊的田野映入眼簾,麥子正要變得金黃,新栽植的櫻桃、蘋果、核桃兀自生長。

該村黨支部書記於士清算了一筆賬,“以前農民一年一畝地利潤也就三四百元,現在通過流轉土地每畝可以獲得600元的收入,村民給種植大戶打工一天還能收入50元錢,真正實現了脫貧致富。”

而對於當地村民來說,“農民”也不再是一種身份,而成為了一種職業。中午剛剛兩點,大張村的村民已經走出門家門準備“上班”了,他們走在新修建的整齊劃一的田間道路上,在陣陣麥香中歡聲笑語不斷。“以前種莊稼時,要看老天爺的臉,收成不穩定。現在土地流轉可以獲得一份收入,給種植大戶打工又可以獲得一份收入,生活越來越好了。”當地村民說,自從土地整治並流轉之後,大家從事耕作生產的積極性更高了,都湧出家門在土地上找活幹,日子越過越“滋潤”。

近年來,寧陽縣共立項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和佔補平衡等“大個頭”的土地整治類項目共9個,總規模161900餘畝,可新增耕地13563畝,總投資4.23億元。通過土地整治和基礎設施配套,既增加了耕地面積,改善了耕地質量,又提高了群眾收入,土地還成為了一道風景線。正如堽城鎮村民所說,“你看這些整齊劃一的梯田不也是一道風景嗎?我現在可不願待在家裡,沒事就想出來走走看看哩!”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李慶林 司剛】

寧陽整治土地16萬畝:土地“連連看”,農民“有得賺”!

相關推薦

推薦中...